空襲的産生與發展是怎麼樣的?
答:空襲是隨著飛行器用於戰爭而産生和發展的。在1848年至1849年的奧、意戰爭中,奧地利軍隊為了鎮壓威尼斯的反奧起義,使用了200個小型自由氣球,攜帶著“利布魯”炸彈,企圖將其送到威尼斯上空,但由於風的影響,未能達到預期的目的。這是最早的空襲。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發明瞭世界上第一架有動力可操縱的飛機。飛機的出現,引起了歐美各國軍事當局的高度重視,很快被用於軍事目的。飛機正式參戰是在1911年的意土戰爭。1911年10月23日,義大利飛行員皮亞扎上尉駕駛一架“布萊裏奧”飛機飛往的黎波裏與阿齊齊亞之間的土耳其陣地上空進行偵察。11月1日,義大利飛行員朱裏奧.加沃蒂少尉駕駛“鴿”式飛機,在北非塔吉拉綠洲和艾因扎拉地區向土軍陣地投下了4顆各重2千克的“西佩利”式榴彈。這是世界飛機作戰史上的第一次空襲。之後,空襲便成為一種新的作戰樣式,登上了戰爭舞臺。
飛機出現並應用於戰爭以後,防空襲就應運而生。世界上有組織地保衛後方城市的防空,是從英國開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對倫敦空襲110多次,造成4000余人傷亡。來自空中的威脅,引起了英國對城市防空的極大重視。1917年8月,倫敦成立了“防空指揮部”,先後採取了許多防空措施。如在市區實行燈火管制,構築防空洞,疏散居民,建立空襲警報報知勤務等,取得了良好的防空襲效果。此後,其他國家也爭相仿傚,逐步形成了保衛城市居民和經濟目標的防空襲體系。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我國南京、重慶、上海等大、中城市屢遭空襲。日本在侵華戰爭八年間,共出動飛機25000多架,投下各種炸彈2l萬餘枚,炸死炸傷城市平民55萬餘人。從1938年2月到1943年8月長達5年半的狂轟濫炸中,日軍共炸死重慶市民11889人,炸傷14100人,炸毀房屋17608幢,幾乎半座城被炸毀。僅1941年6月5日一天,重慶就有2500多名群眾在日軍轟炸下罹難。在造成重大災害的同時,也促進了群眾性防空活動的開展。
隨著航太、航空技術的發展,空襲兵器性能發生了質的飛躍,各種高性能的戰略戰鬥轟炸機,以及空中偵察機、電子戰飛機、空中加油機等投入使用,使空襲命中精度和遠端作戰能力空前提高,空襲在現代戰爭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1991年的海灣戰爭,整個戰爭歷時42天,空襲為38天。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南聯盟的空襲,從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