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襲的特點是什麼?
一、範圍廣泛
隨著航太技術、空中加油技術、精確制導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現代高技術常規空襲,幾乎不受空間限制,空襲的範圍明顯擴大。空襲的縱向行動上可始於太空,下可至於“一樹之高”,如美國A—10攻擊機,可在9.2米的超低空以277千米的時速飛行,攻擊地面目標;空襲的橫向行動可以抵達地球每個角落,如美國B-2隱形轟炸機,經兩次空中加油即可攻擊地球上任一地點。
二、行動隱蔽
現代高技術條件下的空襲作戰行動十分隱蔽,非常突然,突防能力很強。一是隱形技術和超高空、超低空飛行技術的應用,能躲避防空雷達的“眼睛”。二是機載空地導彈可使飛機遠離被襲擊目標實施“超視距”空襲。三是空襲兵器飛行速度快,大大縮短了被空襲一方的反應時間。導彈打擊1000千米以內的目標只需3分鐘,打擊8000千米的目標只需30分鐘。飛機的速度已超過了兩倍音速。四是飛機載彈量和破壞威力增大,幾架、幾十架飛機相當於以往幾百架、上千架飛機的空襲效能,因此參加空襲作戰的飛機數量很少,其行動也就更加隱蔽突然。五是利用夜晚和惡劣氣象條件實施空襲。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50%的空襲是在夜間進行的。高技術常規空襲還綜合運用電子偵察、電子干擾和外交欺騙、心理欺騙等手段,使空襲行動更具有隱蔽性。
三、手段多樣
高技術常規空襲作戰已經形成了現代航空、航太兵器,彈道導彈、巡航導彈以及電子戰武器的會攻戰,出現了陸海空天一體和電子干擾“軟殺傷”與各種炸彈、導彈“硬摧毀”的所謂“軟硬打擊”相結合的空襲大景觀。科索沃戰爭,北約部隊首先以電子干擾為先導,對預定地域實施強電磁定向干擾,壓制、干擾和摧毀對方的電子輻射源;然後利用各種運載兵器和作戰平臺發射巡航導彈;再次出動飛機貼近目標,使用精確制導武器進行反覆轟炸;隨之派出電子偵察機拍照錄影,評估毀損情況,為下一輪空襲提供數據。
四、打擊精確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空襲兵器命中目標的精度不高,因而不得不採取大面積轟炸的方式。現代高技術常規空襲,使用鐳射、紅外、電磁制導的炸彈、導彈,平均命中偏差僅幾米,打擊精度大幅度提高,命中概率高達95%以上。海灣戰爭中,為炸毀伊拉克的水電站而不毀壞水壩本身,多國部隊首先用一枚“斯拉姆”導彈在電站水泥墻上炸開一個缺口,然後用另一枚導彈從缺口穿過,準確擊中電站設備,水壩安然無恙。科索沃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悍然用5枚制導炸彈襲擊了我國駐南斯拉伕聯盟大使館,其中3枚炸彈從使館的主樓樓頂直貫地下室。襲擊造成我國3名記者死亡,20余人受傷,館舍嚴重損壞。
五、破壞嚴重
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於高技術的應用,許多常規武器也都具備了震撼人心的超常的毀傷威力和威懾作用。l架B-52轟炸機攜帶集束炸彈的轟炸效應同1000噸梯恩梯當量的核彈的致命性指數相當。533千克的燃料空氣炸彈在距爆心20米産生的地面超壓與一枚50噸梯恩梯當量的核彈頭産生的超壓相當。常規武器的破壞機理也各不相同,如石墨炸彈破壞電力設施;電磁脈衝彈破壞電子系統;貧鈾炸彈既有極強的直接殺傷力,又能破壞生態環境。科索沃戰爭中,北約空襲南聯盟投下了25噸貧鈾炸彈,其爆炸後放射性污染所造成的生態災難超出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高技術常規空襲造成的次生災害和對城市“生命線”(指交通、供水、供電、供氣、供熱、通信等公用基礎設施)系統的摧毀,會增大平民的傷亡。海灣戰爭中,伊拉克城市居民直接死於空襲的很少,而間接傷亡人數遠遠超過軍人的傷亡。據不完全統計,平民死亡10萬餘人,而軍人死亡為3000人。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