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結構分析法?
一、基本概念
結構分析法是在統計分組的基礎上,計算各組成部分所佔比重,進而分析某一總體現象的內部結構特徵依時間推移而表現出變化規律性的統計方法。結構指標是結構分析法的基礎。
結構指標(%)=(總體中某一部分/總體總量)×100%
二、主要的經濟結構分析
(一)需求結構分析
需求結構一般以各部分需求佔總需求的比重來反映。總需求通常分為投資、消費、出口三部分,相應的結構特徵常使用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占總需求的比重來表徵。考察需求結構重點是看國內需求和國外需求、投資與消費的變動是否協調,還可以進一步考察投資結構、消費結構以及進出口結構是否合理。首先,看國內需求與國外需求的關係。如果外需佔比過高,則經濟容易受外部衝擊影響;如果內需佔比高,政府宏觀調控能力強,則有利於經濟穩定。觀察國內需求要看最終消費支出和資本形成總額,觀察國外需求要看貨物和服務凈出口或貨物出口。
(二)産業結構分析
産業結構是國民經濟各産業部門之間以及各産業部門內部的構成,標誌著一國經濟發展水準的高低和發展階段變化。産業發展是相互依存的,相互間存在一定的比例關係,如果比例關係適當,則不同産業相互促進;反之,將相互制約。分析産業結構,一般採用産業增加值佔國民經濟的比重,行業增加值佔部門增加值的比重等。例如,一、二、三産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
(三)區域結構分析
區域結構是國民經濟各地區之間的發展關係和結合情況。區域結構受自然資源、交通、科技、管理、市場、發展戰略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是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合理的區域結構是根據不同地區的優勢和特點,形成地區間合理分工,實現資源合理利用和優化配置,並在發展過程中逐步縮小地區之間發展差距,實現區域協調發展。如果區域結構不合理、差距過大,會加劇地方保護、市場分割,降低資源配置效率,也會加劇社會矛盾,影響社會穩定。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