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當前位置:首頁 > 解讀回應 > 回應關切

我省圍繞五方面提出18條具體措施,支援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

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護航“大半壁江山”

2025-04-09 08:01
| | | |

  我省作為民營經濟大省,中小微企業數量多,在民營企業群體中佔比高,撐起了民營經濟的“大半壁江山”,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如何守護好這“大半壁江山”,支援它們健康發展?

  近日,省委辦、省政府辦印發了《關於支援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圍繞建立工作協調機制、鼓勵創新轉型、支援發展壯大、加強要素保障、優化發展環境等五個方面,提出18條具體措施,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支援中小微企業發展壯大。

  8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邀請省發改委、工信廳、財政廳、商務廳、市場監管局有關負責同志,介紹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企業所需政策所向

  政策措施要管用實用,關鍵在於找準痛點,精準施策。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中小微企業發展,通過廣泛、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剖析我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優勢和短板,明確工作思路和方向。”省發改委副主任王高輝説,在此基礎上出臺的《若干措施》,從中小微企業的需求出發,圍繞解決企業突出問題,提出一系列政策舉措。

  拆解這份專屬於中小微企業的政策“大禮包”,每一條都對應著企業急難愁盼。

  市場需求不足,經營困難,怎麼辦?支援各地開展70場以上“手拉手”供需對接活動;深入開展“福品銷全球”活動,每年遴選50場左右面向新興市場的重點境外展會;支援更多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參與消費品以舊換新活動,結合實際提高預撥資金比例……《若干措施》從加強産業鏈供應鏈協同、開拓市場、支援參與“兩新”和政府採購等方面,擴大有效需求,提振發展信心。

  科技創新動力有餘,底氣不足,怎麼辦?對符合條件的省重點技改項目固定資産貸款,省級給予2%的貼息支援,最長3年;對新認定的專精特新中小微企業,省級財政一次性給予1000萬元獎勵;面向中小微企業提供大型科研設施儀器共用服務……《若干措施》從支援技改提升、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創新服務供給等方面,激發創新動能,激活發展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若干措施》還延續和優化了一批受惠面廣、支援力度大、契合需求期待的惠企政策,為市場投資經營活動創造穩定可預期的政策環境。

  對入選省技術創新重點攻關及産業化項目給予最高300萬元支援,對符合招用登記失業人員條件的中小微企業給予每人1500元的擴崗補助……這些早前推出的政策幹貨,在實踐中行之有效,企業反響良好,在《若干措施》中不僅得以延續,還適當優化,拓展適用範圍,以期讓好政策惠及更多的中小微企業。

“1+1>2”的協同效應

  支援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如何發揮協同效應,實現“1+1>2”?

  《若干措施》堅持系統協同,增強政策取向的一致性協調性。一方面,注重政策的協同,加強科技、財稅、金融與用工、用地、監管執法等政策的協同配合、同向發力;另一方面,強調部門間的協同,提出建立省級工作協調機制,“一月一協調”“一季一調度”督導政策落實,及時協調解決中小微企業發展中遇到的政策、技術、市場等困難問題。

  在發佈會上,省直有關部門帶來各自創新探索,匯聚支援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的部門合力。

  如何引導幫助中小企業加快創新轉型步伐?省工信廳副廳長許永西表示,今年計劃新培育1000家以上專精特新中小微企業和一批“小巨人”企業;在積體電路、人工智慧、新型儲能等領域實施25個左右省技術創新重點攻關及産業化項目;加力擴圍“兩新”“兩重”,落實省技術改造項目融資支援專項政策,出臺融資租賃貼息政策實施細則;加快推動全省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全覆蓋”。

  個體工商戶是民營經濟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相較于企業,它們在商業信用、經營領域、品牌效應、競爭能力等方面缺乏優勢。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王文生表示,為支援具有一定規模的個體工商戶轉型為企業,我省支援個體工商戶擴大經營規模、完善內部治理結構、更好地參與市場競爭。2024年全省共辦理“個轉企”登記2600戶,服務182.9萬戶次個體戶、5.9萬戶次企業重塑信用,回歸正常經營軌道。

  近年來,首發經濟在我省呈現積極發展態勢。不久前,我省出臺《促進首發經濟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措施》,省級商務發展專項資金安排2000萬元,支援品牌首店、首發、首秀、首展。省商務廳副廳長杭東表示,將通過政策帶動作用,引導我省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積極利用政策優勢,加強創新能力建設,精準定位市場需求,通過首發效應吸引消費者關注,進一步提升品牌影響力。

構建政策落實閉環

  好政策,還要落實好。在前期調研中,一些中小微企業反映:“政策看不懂、申報不會辦。”這無形中影響了政策實施效果和企業獲得感。

  有感於此,作為文件起草部門和民營經濟發展&&部門,省發改委在&&研究起草《若干措施》中,就積極探索推行政策指南式管理,加強政策全生命週期管理,構建形成可驗證的政策落實閉環。

  據悉,省民營經濟發展促進中心已會同省大數據集團,將《若干措施》18條舉措進一步細化拆分出48項子政策。這些子政策一部分屬於優化環境、企業直接可以享受的內容,一部分還需要各部門、各地區細化配套措施。

  “我們著重就當前已出臺的政策,聚焦政策適用對象、申報條件、申報流程等方面,從7個維度開展政策拆解,將惠企政策轉化為企業看得懂、會申報的操作指南,目前已經形成初步成果。”王高輝説,下一步將在“福建易企辦”平臺設立政策解讀專欄,通過清單化形式進行展示,讓每家企業都能夠清清楚楚知道某項具體政策“能否享受、如何申報、有問題諮詢誰”。同時,推動抓緊細化配套政策措施,並及時拆解、形成指南、向社會公開。

  屆時,這些政策操作指南將與“一企一檔”數據庫進行精準匹配,精準推送給目標企業,實現從“企業找政策”到“政策找企業”的轉變。

  《若干舉措》提出,支援中小微企業參與政府採購。如何確保落實到位?省財政廳副廳長林鬱表示,該廳將嚴格落實《若干措施》,通過將中小微企業獲得政府採購合同佔比納入優化營商環境監測督導指標,確保中小微企業參與政府採購份額的落實;通過在政府採購文件模板中嵌入採購人預付條款,降低中小微企業墊資成本。同時,進一步探索、完善相關政策,推出電子履約保函和支援創新發展等舉措,持續加大力度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壯大,保障民營企業公平參與政府採購活動。(記者 張輝 實習生 張燦)

來源:福建日報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