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當前位置:首頁 > 省政府 > 工作報告 > 財政預決算報告

關於福建省2023年預算執行情況及2024年預算草案的報告

——2024年1月23日在福建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福建省財政廳

2024-02-19 08:25
| | | |

各位代表:

  受福建省人民政府委託,現將福建省2023年預算執行情況及2024年預算草案提請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審議,並請省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3年預算執行情況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後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全省各級各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四個更大”重要要求,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嚴格執行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審查批准的預算,牢固樹立爭優爭先爭效意識,集中精力抓開局,扎紮實實促發展,加力提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注重精準、更可持續,統籌做好穩增長、促發展、惠民生、保安全等各項工作,促進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和社會大局穩定,推動我省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取得新成效新進展。

  (一)2023年預算收支情況

  1.一般公共預算

  據快報統計,2023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5907.88億元,增長9.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591.87億元,增長7.6%。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868.43億元(含中央補助收入、上年結轉和一般債券安排的支出),增長3.1%。

  省本級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68.87億元,下降4.0%。省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22.11億元(含中央補助收入、上年結轉安排的支出),增長6.8%。

  2.政府性基金預算

  全省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2070.68億元,下降21.3%,主要是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減收。全省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3589.02億元(含中央補助收入、上年結轉和專項債券安排的支出),下降14.0%。

  省本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27.30億元,增長24.7%。省本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59.06億元(含中央補助收入、上年結轉和專項債券安排的支出),增長1.6%。

  3.國有資本經營預算

  全省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192.93億元,增長11.3%,主要是部分地市國有企業資産處置産權轉讓等一次性收入增加。全省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56.70億元,下降47.5%,主要是省本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減少。

  省本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50.15億元,下降20.2%,主要是2022年省屬國有企業利潤下降,相應減少2023年上繳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省本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3.85億元,下降92.4%,主要是2022年安排省屬金融企業增資擴股等資本性支出,抬高了基數。

  4.社會保險基金預算

  全省社會保險基金收入2440.84億元,增長9.8%。全省社會保險基金支出2149.66億元,增長11.2%。主要是收入隨參保人員增加和繳費基數增加而提高,支出隨享受待遇人數增加和待遇水準增加而提高。當年收支結余291.18億元,年末滾存結余2646.05億元。

  省級社會保險基金收入1088.37億元,增長11.6%。省級社會保險基金支出960.84億元,增長16.0%。主要是2023年起失業保險基金實行省級統籌,全省收支納入省級社會保險基金。當年收支結余127.53億元,年末滾存結余1031.35億元。

  5.地方政府債務情況

  2023年,全省發行政府債券2838.98億元。其中:發行新增債券1756.49億元(財政部下達新增限額1759億元,扣除無需發行的外債轉貸資金2.51億元),主要用於市政和産業園區、交通、社會事業、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林水利、生態環保等公益性項目建設;發行再融資債券1082.49億元,用於償還存量政府債務。全省共償還政府債券本金932.17億元。截至2023年末,全省政府債務餘額13810.88億元(一般債務3797.07億元、專項債務10013.81億元),嚴格控制在中央核定的限額14332.1億元之內,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2023年,省本級發行政府債券50.35億元。其中:發行新增債券42.05億元,主要用於水利、交通、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發行再融資債券8.3億元。省本級共償還政府債券本金15.76億元。截至2023年末,省本級政府債務餘額252.13億元(一般債務73.61億元、專項債務178.52億元)。

  以上快報數在決算編制中可能還會有所變動,決算編成後再按規定報省人大常委會審批。

  (二)主要財稅政策落實和重點財政工作情況

  按照預演算法及其實施條例、《福建省預算審查監督條例》等規定,以及省人大預算決議和省人大常委會有關審議意見的要求,強化預算收支管理,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嚴防財政運作風險,推動經濟社會平穩發展。

  1.堅持精準發力,大力支援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一是持續落實減稅降費政策。不折不扣落實中央延續、優化、完善減稅降費各項舉措,重點支援中小微市場主體,實施好小規模納稅人減免增值稅、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所得稅優惠等政策;持續激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落實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並作為制度性安排長期實施。出臺對經營困難的納稅人減免房産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對退役士兵和重點群體創業就業頂格給予稅費減免等地方性舉措。全省全年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約683億元。聚焦規範涉企收費,持續開展亂收費整治,助力優化營商環境。

  二是有效發揮財政穩投資作用。爭取中央下達我省新增專項債務限額1618億元,在全國率先完成全年新增政府債券發行任務。建立新增專項債券分配“兩上兩下”工作機制和項目成熟度評審機制,將專項債券資金精準用於1180個項目建設,其中省重點項目209個。持續加強專項債券使用穿透式監測和預警,拉動有效投資。多渠道籌措資金163.78億元,加快推進鐵路、公路、港口、民航機場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統籌預算內投資165.64億元,支援重大基礎設施、自然災害防治、公共管理等領域重大項目建設。下達省級以上財政資金60.44億元,推進水利項目建設。全面梳理、分類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推動項目依法合規、穩妥有序實施。

  三是加強財政金融協同聯動。推出3期共300億元規模的提質增産爭效專項資金貸款,省級財政按貸款金額1%給予貼息,重點支援製造業、科技、文化旅遊等領域,惠及企業2萬多家。擴大政銀擔業務合作,下達2.5億元,從業務獎補、保費補貼、代償補償等方面支援政府性融資擔保(再擔保)機構服務小微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創業擔保貸款財政貼息及獎補政策,通過降低申請門檻、免除反擔保要求等措施,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貸款投放力度。實施技術改造融資貼息政策,省級財政給予年化2%貼息,累計簽約重點技改項目貸款469項,已投放274.27億元,可撬動社會資本投資1842億元。

  四是助力穩外貿穩外資促消費。下達14.93億元,支援穩外貿穩外資促消費,促進高水準開放,助力提振內需。實施促進外資擴增量穩存量提品質若干政策,支援外資企業加快到資,鼓勵製造業招大引強。出臺促進外貿穩定增長十條措施,對小微出口企業“單一窗口+出口信保”項目保費進行全額補助,支援組團“走出去”。進一步優化財政獎補政策,助力提振市場消費信心,鼓勵各地採用購車補貼、發放汽車消費券等方式拉動全省汽車消費;支援重點商圈街區大數據平臺建設和步行街提升改造,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推動“假日經濟”;支援發展“直播引流+實體消費”新模式,提振網路消費。

  2.堅持創新驅動,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一是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下達6.49億元,支援7家省創新實驗室高標準建設和有序運轉,推進福廈泉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下達3.7億元,支援1387家科技型企業迸發新動能,新增培育一批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和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支援46個高技術、高成長、強引領的産業領軍團隊開展技術攻關;下達5億元,支援選認2217名省級科技特派員、822個法人和團隊科技特派員,實施農業高品質發展超越協同創新工程等;下達6.3億元,強化“從0到1”基礎研究保障力度,深化科技計劃項目經費管理,持續推動科技重大項目“揭榜挂帥”“賽馬”制度改革,推進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試點。

  二是做大做強“四大經濟”。用好100億元規模省級政府投資母基金,推動數字、綠色、海絲和閩臺等産業基金組建工作,引導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加快推進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統籌15.5億元,深入實施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深化數字福建建設,促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推動産業轉型升級,支援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福州市、廈門市入選第一批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支援加快發展海洋經濟,下達47.1億元,強化海洋資源利用與保護,加快完善海洋漁業現代設施與裝備,推進海洋漁業産業發展,支援舉辦2023世界航海裝備大會、外國使節看漁業活動,支援福州(連江)國家遠洋漁業基地及廈門、連江、東山、晉江等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建設,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海洋漁業産業基地。培育壯大綠色經濟,下達4.64億元,支援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産業,深化“電動福建”建設,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積極引導新能源車輛採購,全省各級執法執勤部門新能源車輛採購比例同比增長159%;下達2.6億元,支援林下經濟、竹業、花卉等産業發展,提升林業生態産品價值;嚴格落實綠色採購制度,近三年節能節水産品、環境標誌産品採購數量佔同類採購數量的比重超過90%,福州、龍岩獲批政府採購支援綠色建材促進建築品質提升城市試點。推動文旅消費升級,下達4.74億元,支援實施文旅品牌縣正向激勵、國家夜經濟消費聚集區獎勵、智慧文旅項目獎補等,推進全域旅遊、生態旅遊、紅色旅遊以及閩派文化精品打造,支援文旅融合示範項目建設,進一步打響“清新福建”旅遊品牌。

  三是全面強化生態省建設。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綜合治理,下達12.77億元,推進九龍江流域山水工程建設,鞏固閩江流域生態保護修復成效,我省2個項目入選全國山水工程首批優秀典型案例。積極爭取中央支援,開展海洋、國土綠化、黑臭水體等重點領域生態保護治理,通過競爭性評審,7個項目獲中央資金獎補18.5億元。深入推進重點流域生態保護補償、綜合性生態保護補償,下達10.76億元,推動實施區域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提升,構建生態保護者和受益者利益共用、良性互動局面。下達11.72億元,推進國土綠化、提升森林品質和碳匯能力。下達4.85億元,支援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髮展帶建設。積極利用亞洲開發銀行和法國開發署貸款,支援仙遊縣木蘭溪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及提升項目、福鼎市建設山水林海一體化保護管理與合理利用示範項目。

  四是有力支援城鄉區域發展。持續加大“三農”投入,確保財政投入與鄉村振興目標任務相適應。保持銜接資金投入力度不減,下達21.01億元,推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保障糧食安全,統籌19.13億元,支援建設總倉容65萬噸的省級儲備糧庫。下達12.72億元,落實種糧農民補貼政策。下達17.38億元,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支援力度,將財政補助標準由1600元/畝提高至2400元/畝。下達26.29億元,支援鄉村優勢特色産業發展,推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下達19.7億元,加大對原中央蘇區和革命老區轉移支付等財力補助力度。下達11.81億元,支援鄉村振興重點縣、海島及沿海地區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和産業結構調整。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獎勵機制,下達14.13億元,增強吸納農業人口較多地區財政保障能力,切實保障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務需求。下達30.58億元,提升城鄉建設品質,重點建設海綿城市,改善提升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推動福道建設,打造城鄉建設品質提升省級樣板工程等。漳州、龍岩、南平海綿城市建設示範項目被財政部評為A級等級,三明獲評全國海綿城市建設示範城市。下達1.9億元,支援滬明、廣龍對口合作。統籌13.7億元,深化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促進援藏、援疆項目落地實施,持續推動閩寧合作再上新水準。

  3.堅持人民立場,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

  一是有效保障民生支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持續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全省民生支出4527.15億元,增長3.7%,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7.1%,持續保持七成以上。其中:教育支出1259.01億元,增長3.4%;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770.79億元,增長7.5%;衛生健康支出617.66億元,增長1.9%;城鄉社區支出443.69億元,增長2.9%;農林水支出412.40億元,增長0.5%;住房保障支出149.38億元,增長17.1%;自然資源海洋氣象等支出89.75億元,增長41.3%;糧油物資儲備支出27.03億元,增長4.6%。持之以恒辦好民生實事,29項省委和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省級累計下達相關資金128.14億元,完成年初計劃總額的116.5%。

  二是有力落實就業優先戰略。聚焦高校畢業生、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下達13.13億元,頂格實施各類就業創業政策。下達1.04億元,用於各地低收入人口跨省務工獎勵。支援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泉州市入圍國家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提升示範項目。失業保險基金實行省級統收統支,比國家要求提前一年。實施降低工傷保險費率和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減輕企業負擔,促進企業穩崗擴崗。

  三是穩步提升教育實力。下達59.9億元,支援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195所,實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計劃,增補城區義務教育學位10.73萬個,支援普通高中教育品質提升,推進基礎教育擴優提質。下達26.6億元,有序推進職業教育“雙高計劃”和産教融合,推動基於專業大類的職業教育差異化生均撥款制度改革,入選全國職業教育生均撥款改革試點省份。下達69.8億元,探索建立高等教育支出績效評價體系,重點推動國家和省級“雙一流”和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下達17.9億元,持續強化學生資助經費保障,資助困難學生逾百萬人次,實現“所有學段、所有學校、所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覆蓋。深入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安排10.5億元,支援實施省級高層次人才、“特級後備”人才、省引才“百人計劃”等人才政策,加快推進人才吸引集聚平臺建設,加強總會計師類會計領軍人才、註冊會計師類人才培養。

  四是持續推進衛生健康發展。下達109.14億元,將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從每人每年610元提高到640元,支援各地落實基本醫保待遇、鞏固大病保險保障水準。下達22.72億元,將基本公共衛生每人平均籌資標準從84元提高到89元,統籌用於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下達1.34億元,用於支援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中醫藥人才建設和傳承創新等。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新階段財政保障,下達16.17億元,支援各地及時足額發放醫務人員一次性補助和過渡期臨時性工作補助,對實施“乙類乙管”後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個人負擔部分予以補助。實施新一輪醫療“創雙高”,開展縣域醫共體能力提升項目,支援衛生健康人才隊伍建設。支援開展“無陪護”病房、適齡女性HPV疫苗免費接種、B型肝炎感染者規範化治療等試點項目。

  五是不斷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持續推進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下達69.51億元,對居民繳費和基礎養老金給予補助,支援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省定標準從每人每月140元提高到150元。下達1.36億元,新建300個示範性長者食堂、50個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支援農村幸福院品質改造提升。下達33.26億元,統籌用於城鄉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孤兒基本生活保障和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等支出,集中養育孤兒和社會散居孤兒基本生活省定最低養育標準從每人每月1800元和1400元,分別提高到2100元和1700元。廈門市入圍國家普惠托育服務發展示範項目。落實我省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下達6.2億元,用於資助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參加基本醫療保險、開展住院救助等。下達9.5億元,將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標準從每人每月99元提高到107元,將生活困難的重度殘疾人一級、二級護理補貼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128元、107元,支援促進殘疾人就業創業、提升殘疾人康復服務能力、推進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等。連續第22次提高部分優撫對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惠及優撫對象超過20萬人。下達29.8億元,保障優撫對象、軍休幹部等群體的生活和醫療待遇。將革命“五老”人員定期生活補助標準從每人每月1870元提高至1990元,支援優撫事業單位和烈士紀念設施提質改造等。

  4.堅持優化管理,不斷提升財政治理效能

  一是持續加強財政法治建設。不斷提升服務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水準,辦理建議提案溝通率、答覆率、滿意率均達到100%。強化財會監督,在全國率先出臺紀檢監察監督、巡視監督與審計監督、財會監督、統計監督貫通協同實施辦法,建設財會監督問題庫、風險防控等系統,開展財會監督、預算執行監督專項行動和重點民生資金專項整治,構建大監督工作格局。制定完善行政執法公示辦法、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辦法、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辦法,出臺《福建省財政行政處罰裁量權適用規則》《福建省財政行政處罰裁量權基準》,進一步推動財政行政執法管理規範化、制度化。建立行政復議應訴定期報告制度,紮實做好以案促改和普法教育。建立健全應用行政調解化解政府採購糾紛機制,優化財會多元糾紛化解機制。加大對註冊會計師、資産評估行業仲介機構執業品質監督,提升仲介執業品質。強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提升單位內部管理水準。

  二是深化預算管理改革。修訂《福建省省級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專項資金的管理範疇,壓實管理職責,強化預算和績效管理,完善法律責任。全面推進預算績效管理工作,評價範圍拓展到部門整體支出和政府採購支出等領域,對到期專項實施全生命週期績效評價。健全財政資源統籌機制,將省直部門取得的所有收入全部編入預算,將省直行政事業單位所辦企業統一納入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編制範圍。嚴格轉移支付設立程式,加強績效管理結果應用,完善專項轉移支付資金評估和退出機制。優化直達資金範圍,全省納入直達機制的資金共有33項、841.13億元,並加強對下正向激勵,實施資金分類管理,完善全過程監管機制,更好保障基層財政運轉和落實惠企利民政策。

  三是切實提高財政信息化水準。深化預算管理一體化改革,分批推進一體化系統整合,順利完成預算指標核算管理改革,率先在全國實現國庫統發工資系統與人事管理平臺聯網。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扶貧惠民)資金線上監管平臺擴面提質,監管資金增至54項,累計580億元,惠及群眾846萬人次。啟動智慧財審系統,運用信息技術和網路大數據進行智慧輔助審核和自動預警分析,評審資金69.49億元。建成福建省公務用車控購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全省執法執勤用車和市縣公務用車全流程線上購置審批。設立政府採購遠端異地評審模式,在全國率先實現全省跨市應用新突破。推廣以電子保函方式繳交政府採購保證金,減少市場主體的資金佔用成本。深化非稅收入收繳電子化和財政電子票據改革,推進涉費政務事項“一網通辦”“跨省通辦”,進一步拓展財政電子票據社會化應用。

  5.堅持防範風險,保障基層財政平穩運作

  一是堅決防控政府債務風險。加強到期債務情況分析研判,精準匹配發行再融資債券,督促各地嚴格落實償債責任,全省到期政府債券本息全部按期償還。建立健全防範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工作機制,制定所有化債方案。積極穩妥化解隱性債務存量,堅決遏制增量,開展化債試點,優化債務結構,降低利息負擔。加強全口徑債務統計監測和分析,開展債務風險等級評定和預警通報,健全考核問責機制,壓實債務風險防控主體責任。

  二是兜牢兜實基層“三保”底線。進一步推動財力下沉,下達省對市縣轉移支付1838.43億元,增長11.2%。健全“三保”預算審核和執行監測機制,實現全省縣(市、區)“三保”預算審核全覆蓋,動態監測各地“三保”支出執行情況,確保所有縣級預算財力均可覆蓋“三保”支出需求。建立“三保”激勵約束機制,將市縣“三保”支出責任落實情況納入促進財政經濟加快發展正向激勵資金的考核獎勵範圍,組織開展基層“三保”領域的財經紀律重點問題專項整治。

  2023年財政改革發展工作取得的成績,根本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是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結果,是省委和省政府的科學施策、正確領導的結果,也離不開省人大、省政協的有效監督、有力指導。同時,我們也清醒看到,財政工作還存在一些不足,財政運作仍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是:土地和房地産相關收入對地方財力影響持續顯現,稅收收入增速總體呈回落態勢,財政收入穩定增長面臨更大挑戰;我省已經進入償債高峰期,部分市縣到期債券本息佔財力比重較高,還本付息壓力較大;基層“三保”及其他剛性支出只增不減,部分市縣庫款緊張,基層財政收支普遍處於“緊平衡”狀態;部分部門資金撥付不及時、項目支出進度偏慢,未能及時形成實物工作量;有的市縣專項債券投向不精準、效益不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有待進一步提升;有的項目資金存在管理不夠規範的問題,還要持續嚴肅財經紀律、整飭財經秩序。我們高度重視這些問題,今後還將認真聽取各位代表、各位委員的意見和建議,加大工作力度、採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二、2024年預算草案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週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機制活、産業優、百姓富、生態美”新福建宏偉藍圖10週年。預算編制和財政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二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聚焦新福建建設宏偉藍圖和“四個更大”重要要求,按照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和省委十一屆四次、五次全會及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推動高品質發展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任務,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統籌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安全,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堅持黨政機關過緊日子,大力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兜牢基層“三保”底線,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嚴肅財經紀律,強化財會監督,提高財政資金績效,落實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各項工作,切實增強經濟活力、防範化解風險、改善社會預期,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增進民生福祉,保持社會穩定,為奮力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福建實踐提供堅實財力保障。

  (一)2024年財政收支形勢分析

  從全國來看,我國發展具有巨大韌性和潛力,國內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積極因素持續積累、預期持續好轉。從我省來看,全省經濟在固本培元中總體回升向好,經濟運作持續保持恢復。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為財政改革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但也要看到,當前外部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加大,消費增長受到制約,社會投資意願不強,外需疲弱制約出口,産業結構調整有待深化,房地産市場預期尚未穩定,疊加中小微企業緩徵稅款抬高收入基數等因素,都將對今年我省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産生影響。初步預計,2024年財政收入增幅將與我省經濟增長保持大體協調。與此同時,為全面推動我省高品質發展,今年各方面對財政支出需求較多,科技攻關、鄉村振興、生態環保等重點支出剛性增長;彌補養老、教育、醫療衛生等基本民生短板,財政需要繼續加強保障;支援區域協調發展,增強基層“三保”能力等,需要保持適當財政支出強度。總的來看,今年我省財政收支形勢依然嚴峻,仍將處於“緊平衡”狀態。

  (二)2024年預算編制原則

  預算編制遵循以下原則:一是服務中心、保障重點。圍繞省委和省政府中心工作,聚焦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保持必要的財政支出強度,增強省委和省政府重大戰略任務和基本民生財力保障。二是量入為出、統籌平衡。實事求是,科學編制收入預算,保持與經濟社會發展水準相協調,與積極的財政政策相銜接。加強財政資源統籌,堅持以收定支、量力而行,突出重點、有保有壓,確保全年財政收支平衡。三是勤儉節約、過緊日子。堅持艱苦奮鬥,節儉辦一切事業,黨政機關要習慣過緊日子,嚴控一般性支出。嚴肅財經紀律,規範使用各類財政資金。四是強化管理、提質增效。堅持預演算法定,強化預算約束和績效管理,在預算編制中加強對審計、財會監督和績效評價等結果的運用,提高資金效益和政策效果。五是兜牢底線、防範風險。加大轉移支付調節力度,統籌加大對基層和財政困難地區的傾斜支援,兜牢基層“三保”底線。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化解存量。

  (三)2024年全省代編和省級一般公共預算

  1.全省代編一般公共預算

  全省代編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預計為6230.45億元,增長5.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計為3770.03億元,增長5%,加上中央補助1488.41億元、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340.97億元、調入資金532.99億元、中央提前下達新增一般債務限額96億元,剔除上解中央64.63億元,全省收入合計6163.77億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則,安排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163.77億元,增長5.1%。

  2.省級一般公共預算

  省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計為272.95億元,增長1.5%,加上中央財政補助收入1379.35億元、市縣財政上解收入342.94億元、調入資金14.84億元、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80億元、中央提前下達新增一般債務限額82億元,省級收入合計2272.08億元。

  按照收支平衡原則,相應安排省級支出2272.08億元,增長5.4%,扣除應上解中央支出43.73億元、補助市縣支出1535.19億元、一般債務還本支出3.5億元、債務轉貸支出82億元,省本級支出607.66億元,增長2.8%。

  (四)政府性基金預算

  全省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預計為2820.77億元,增長36.2%,加上中央補助收入16.66億元、中央提前下達新增專項債務限額1212億元,全省收入合計4049.43億元。按照以收定支原則,相應安排支出4049.43億元。

  省本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預計為24.06億元,下降11.9%,加上中央補助收入16.55億元、按規定調入專項債券還本付息資金8.03億元、市縣財政上解政府性基金5億元、中央提前下達新增專項債務限額928億元,省級收入合計981.64億元。按照以收定支原則,相應安排省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981.64億元,扣除補助市縣支出30.33億元、專項債務還本支出0.91億元、債務轉貸市縣支出928億元,安排省本級支出22.4億元。

  (五)國有資本經營預算

  全省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預計為185.88億元,下降3.7%,加上中央補助收入0.2億元,全省收入合計186.08億元。根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相關規定,扣除按規定調入一般公共預算78.93億元,相應安排支出107.15億元。

  省本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預計為76.53億元,增長52.6%,其中,省國資委監管企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33.29億元、省級金融企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41.81億元、其他企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1.43億元。省本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加上中央財政補助收入0.18億元、上年結轉收入4.68億元,省級收入合計81.39億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則,扣除按規定調入一般公共預算12.1億元,安排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69.29億元,其中,安排省本級支出69.11億元、補助市縣支出0.18億元。

  (六)社會保險基金預算

  全省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預計為2676.98億元,增長9.7%。按照精算平衡原則,安排全省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2332億元,增長8.5%。當年收支結余344.98億元,年末滾存結余2991.03億元。

  省級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預計為1260.42億元,增長13.1%,其中,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1058.13億元、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68.72億元、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入52.02億元、工傷保險基金收入40.6億元、失業保險基金收入40.95億元。按照精算平衡原則,安排省級社會保險基金支出1076.87億元。當年收支結余183.55億元,年末滾存結余1242.74億元。

  (七)2024年省級四本預算支出安排

  省級四本預算安排支出共計4399.88億元,對照省委十一屆四次、五次全會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各項部署,以及省政府工作報告任務要求,重點做好以下8個方面的支出保障:

  1.支援全面提升産業體系現代化水準。緊扣新型工業化目標,完善推動産業結構優化調整的政策體系,發揮財政獎補政策作用,引導各縣域發展重點産業鏈,推動新一輪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支援實施先進製造業集群發展工程;優化技改項目設備投資獎補政策,大力實施技改項目融資貼息,支援傳統産業“智改數轉”;用好生物醫藥等專項資金,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落實人工智慧等獎補政策,加快佈局發展未來産業;健全完善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加大力度培育專精特新企業、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培優扶強龍頭企業。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用好數字福建、數字經濟等專項資金,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助力福建大數據交易中心、東南大數據産業園等建設,支援辦好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推動海洋經濟發展,發揮財政資金正向激勵作用,推進“海上糧倉”建設,支援舉辦2024世界航海裝備大會;推動綠色經濟發展,用好“電動福建”建設專項資金,促進節能降碳升級改造,助力新能源汽車、電池租賃、新型儲能等産業發展,促進電動船舶全産業鏈發展,通過補貼、以舊換新等方式,支援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推動文旅經濟發展,用好文旅專項資金,支援平潭國際旅遊島、世界文化遺産保護等重點項目建設,支援建設特色文化旅遊帶、精品文旅線路等,創新高品位文旅業態産品,打響“海絲起點·清新福建”品牌。加強財政金融協同聯動,統籌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做強現代服務業,用好財政獎補資金,支援發展生活性服務業,大力發展物流業,推進廈福泉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工程。發展高質高效農業,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力度,支援開展種業振興行動和農業科技研發應用,全力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産品穩産保供;支援特色現代農業高品質發展,提升設施農業發展水準,推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加快國家農村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建設,發展農産品精深加工、冷鏈物流、休閒觀光農業。

  2.支援著力強化科技創新支撐引領。支援科技創新,提升財政科技投入效能,優化科技創新券等獎補政策,促進企業研發投入與科技資源配置緊密掛鉤;加大對企業科技創新團隊和科研人員激勵力度,讓更多企業參與技術攻關;支援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搭橋”行動,促進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更加便利。落實好新一輪科技管理機構改革任務,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加強基礎研究支援力度,進一步優化“揭榜挂帥”“賽馬”制度,支援推動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健全科技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大“科技貸”投放力度,擴大對科技型小微企業貸款擔保規模和覆蓋面,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發揮平臺載體作用,支援福廈泉科學城、省創新研究院、省創新實驗室建設,不斷增強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引領示範作用;完善績效評估和動態調整機制,加快省級科技創新平臺重組提升;推動科研設施開放共用,支援産業技術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實施新時代人才強省戰略,用好人才專項等資金,實施高層次人才培養和“托舉”計劃,支援培養“百千萬人才工程”“雛鷹”計劃,實施“技能福建”行動;開展引進首席科學家和領軍人才團隊科研經費穩定支援機制試點,推進高水準引才聚才平臺建設,不斷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持續完善人才使用、評價、激勵等機制,讓人才脫穎而出、各展其能。

  3.支援加快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援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精神和我省實施意見,發揮財政職能作用,加快建設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支援健全臺胞社會參與體系,建設臺胞求學研習集聚地,完善臺胞在閩就醫、購房、養老服務、社會救助等保障體系,建好用活台灣青年創業就業基地,鼓勵兩岸産學研企開展標準共通試點。支援促進閩臺經貿合作,推進閩臺石化、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等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加快融合;支援閩臺基礎設施應通盡通,建設對臺跨境電商集散樞紐、能源資源轉机平臺,促進兩岸物流集散中心等對臺客貨運樞紐設施提級擴能;支援提檔升級台灣農民創業園、閩臺農業融合發展産業園。加大科研支援等力度,深化閩臺科技創新合作。推進兩岸文化研究和交流,支援辦好第十六屆海峽論壇、第十二屆海峽青年節,開展“遷臺記憶”檔案文獻徵集、保護、開發利用和數字化工作,加強閩臺曆史文化、南島語族文化等研究,深入實施涉臺文物保護工程,拓展閩臺同名同宗村交流,促進青少年交流更加熱絡。支援閩臺全域融合發展,提升廈金融合質效,促進福馬創新融合,推動平潭探索對台貿易創新發展,拓展其他地區對臺融合實踐。

  4.支援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發揮專項債券穩投資、促增長作用,統籌相關領域資金,聚焦補短板、強弱項,積極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強化交通強省建設和能源保障,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深入實施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支援深挖消費潛力擴內需,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深化“三品”專項行動,持續開展“全閩樂購”活動,辦好第三屆福品博覽會,加快推進新閩菜創新發展三年行動,提振新能源汽車、電子産品等大宗消費;統籌做好重點領域改革資金保障,支援要素市場化配置、農業農村、集體林權制度、“三醫”聯動等改革;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的意見》,充分發揮國資預算的功能作用,聚焦重點行業和關鍵領域,支援我省主導産業做強做專,促進國有資本合理配置,推動國有經濟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落實企業重組與改制稅收優惠政策,支援深入實施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支援開放平臺提檔升級,加大資金統籌力度,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持續推進“兩國雙園”“絲路海運”“海絲中央法務區”、金磚創新基地等建設;支援對外貿易保穩促優,優化拓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壯大“新三樣”出口優勢,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支援利用外資提質增效,辦好第二十四屆投洽會、第二屆中國僑智發展大會、海絲博覽會暨海交會,打造“投資福建”品牌,擴大閩港閩澳合作;發揮“僑”的優勢,支援深入實施引僑資匯僑智聚僑力引進工程。深入實施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加大對民營企業創新支援力度,推進民營企業産業升級,加強産業補鏈延鏈升鏈建鏈,壯大産業集群,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重大項目建設。紮實推進“放管服”改革,支援清理拖欠企業賬款,嚴格規範涉企收費;支援加快數字政府建設,將財政執法事項納入一體化大融合行政執法平臺,建立數字賦能機關效能建設平臺,建好企業掌上服務專區,推動政務服務“一網通辦”“一網好辦”。

  5.支援統籌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支援新型城鎮化建設,發揮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獎勵資金導向作用,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統籌用好城鄉人居環境建設等資金,推動福道建設,打造城鄉建設品質提升省級樣板工程等,支援開展城市片區綜合開發、縣城更新、完整社區項目;健全住房保障體制機制,持續開展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積極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和城中村改造,加大力度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推進“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海綿城市、城鄉供水一體化等建設。支援高品質建設福州都市圈、廈漳泉都市圈,推進閩東北、閩西南協同發展。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支援開展“千村示範引領、萬村共富共美”工程;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投入力度不減,加大就業、産業幫扶力度,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加強鄉村建設,實施農村建設品質提升行動,支援打造鄉鎮生活污水治理提升縣、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試點縣;深入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支援提升科技特派員等服務水準。促進公共資源共用,推進教育、醫療、托幼等優質資源向山區延伸,提升山區基本公共服務水準;做深做實新時代山海協作,支援加快老區蘇區振興,健全對鄉村振興重點縣及欠發達老區蘇區縣掛鉤幫扶機制,深化滬明、廣龍對口合作,加快建設閩西革命老區高品質發展示範區;加強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推進閩寧協作和援藏援疆工作。

  6.支援努力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準,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完善就業促進機制,健全就業目標任務落實與就業資金分配掛鉤制度,優化調整穩崗擴崗政策,支援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穩定就業;加強困難群體就業兜底幫扶,提升職業技能培訓水準。支援教育優先發展,夯實基礎教育,持續實施公辦幼兒園結構優化與品質提升工程,支援城區義務教育學位增補,推進改善普通高中學校辦學條件、特殊教育優質融合發展、技工院校教育基礎能力建設;有序推進職業教育國家和省級“雙高計劃”,支援發展技工教育;支援高等教育競爭力和綜合實力提升,加強高等教育支出績效評價體系運用,深入推進新一輪“雙一流”和一流應用型高校建設;支援發展終身教育,開展繼續教育。著力建設健康福建,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提質下沉,健全分級診療服務體系,支援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加強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實施薄弱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加強傳染病監測預警體系建設,促進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提升。織密扎牢社會保障網,支援積極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促進適齡參保人員應保盡保、願保盡保;落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深化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健全職業年金績效評價體系;實施工傷保險基金省級統收統支,持續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省級統籌制度;進一步健全完善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積極發展銀發經濟,促進醫養康養深度融合,支援建設示範性長者食堂、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積極完善生育支援政策,鼓勵探索普惠托育服務發展支援政策,深入實施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促進人口高品質發展;積極發展公益慈善事業,加大社會優撫力度。著力打造文化強省,傳承發展八閩優秀文化,加大文物非遺保護傳承力度,支援三坊七巷、萬里茶道、船政文化申遺,強化革命文物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支援做好檔案、地方誌、參事、文史工作;加快建設體育強省,繼續建設一批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支援培育和引進國內國際品牌賽事。

  7.支援奮力打造美麗中國先行示範省。支援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持續支援抓好大氣污染防治重大工程;支援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深化閩江流域綜合治理,持續推進九龍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繼續實施重點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支援深入打好碧海保衛戰,實施重大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常態化清理海漂垃圾,深化重點海灣綜合治理;支援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開展涉重金屬礦區歷史遺留固體廢物整治,深入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持續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支援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髮展帶建設等;支援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持續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健全減污降碳約束機制,落實低碳發展稅收政策、綠色採購等制度,引導綠色低碳發展;推進綜合性生態保護補償,加強生態環境治理項目建設,以生態指標考核為導向,對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予以獎勵,持續改善和提升生態環境品質。

  8.支援全力維護社會安定穩定。築牢安全生産防線,支援狠抓安全生産治本攻堅、防災減災救災、食品藥品安全,深入開展安全專項整治,繼續實施“五個一百”公共安全保障提升工程,常態長效推進基層防汛、防颱風能力標準化建設,打造海陸空協同的應急救援體系。築牢風險防範屏障,支援防範能源安全風險,加大支撐性電源和輸電通道建設,統籌煤電油氣保障;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防範化解房地産風險,用好用足房地産政策工具箱,支援剛性和改善性購房需求,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築牢社會治理根基,強化依法治理能力提升,深入實施“八五”普法規劃,支援開展普法宣傳教育工作,助力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支援做好人民信訪工作,促進基層社會綜合治理和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助力基層進一步加強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推動打造共建共治共用社會治理新格局;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健全省以下法院、檢察院經費管理制度體系,助力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同時,加強財政經費保障,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紅十字會等群團組織作用,做好關心下一代、老體協等工作。加強民族團結,促進宗教和順。支援深化全民國防教育,落實兵役徵集、民兵組織建設、人民防空等國防動員地方支出責任;優化退役軍人工作和政策體系;統籌財政資金支援駐閩部隊支前項目,構建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

  三、紮實做好2024年財政改革發展工作

  圍繞上述指導思想和預算安排,深入貫徹預演算法及其實施條例,全面落實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決議要求,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紮實做好財政各項改革發展工作,確保全年預算目標順利完成,推動我省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取得新成效。

  (一)著力強化財政資源統籌。落實宏觀政策逆週期和跨週期調節,精準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著力在適度加力、提質增效上下功夫,增強宏觀政策一致性,把有限的資金用在發展所需、民生所急、基層所盼上。加強政策統籌,政策效果評價注重有效性、增強獲得感,強化協同聯動、放大組合效應,同向發力、形成合力,著力提升宏觀政策支援高品質發展的效果。抓好增量與存量資金統籌,完善結余資金收回使用機制,優先保障省委和省政府確定的重點任務。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重點支援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抓好財政撥款收入和非財政撥款收入統籌,將依託行政權力、國有資源資産獲取的收入等全面納入預算管理,將各部門和單位依法依規取得的事業收入、事業單位經營收入等各類收入全部納入部門或單位預算管理。抓好部門和市縣政策資金的統籌,推進跨部門、跨級次、跨區域重大事項協同聯動,最大限度地形成促進發展的合力。抓好增發國債資金與年度預算安排的統籌,優先保障地方配套資金到位,做好跨年度預算平衡,確保資金有序銜接。

  (二)著力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落實中央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有關部署,健全現代預算制度,持續優化稅制結構,完善財政轉移支付體系。持續完善財政預算績效管理結果應用體系,將績效管理結果與完善政策、調整預算安排有機銜接,體現獎優罰劣和激勵相容導向。加強支出標準體系建設,完善基本支出標準,加快項目支出標準建設。不斷完善財政直達資金管理機制,優化直達資金範圍。推進數字財政建設,依託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強化系統自動控制和預警監控,打破信息“孤島”,提高數據品質。強化專項債券項目穿透式監測和債券資金投後管理,完善項目建設和運營全週期、全過程監督管理機制。

  (三)著力優化財會監督管理。嚴格監管轉移支付資金,嚴肅財經紀律。強化預算監督管理,紮實開展財會監督、預算執行常態化監督,一體推進問題整改和機制建立。認真落實貫通協同的實施辦法,不斷健全財會監督與各類監督橫向協同、省市縣縱向聯動的制度體系,及時將發現問題線索納入問題庫,推動實現問題發現、整改、復核、銷賬的全週期閉環管理,切實把制度優勢轉化為工作成果。建立健全應用行政調解化解政府採購糾紛機制,優化財會多元糾紛化解機制。積極推動專項資金分配審核系統開發建設,通過核查比對資金分配方案,避免重復補助、違規補助。

  (四)著力促進基層平穩運作。抓實抓細基層“三保”工作,強化市、縣(區)主體責任,進一步落實“三保”分級責任制,做好預算管理、資金統籌、風險排查、問題處置,將“三保”作為預算安排的重點,堅持“三保”支出在財政支出中的優先順序。強化基層財政運作和庫款水準動態監測預警,對困難地區適時通過庫款調度等方式給予支援,確保基層“三保”不出問題。統籌好地方債務風險化解和穩定發展,建立健全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長效機制,抓好所有化債方案落實,積極穩妥推動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壓實還本付息責任,督促各地統籌做好償債資金安排,堅決防範償債風險。抓實隱性債務風險化解工作,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治理,嚴禁違法違規舉債融資行為,遏制新增隱性債務。推進重點地區統籌各類資金資産資源,落實“一地一策”化債,逐步降低債務風險水準,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五)著力落實預算審查監督。認真貫徹落實《福建省預算審查監督條例》,及時報告財稅改革和財政重點工作進展,持續加強和改進財政預算管理。認真辦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建議提案,加強日常溝通,積極回應關切。紮實推進審計查出問題整改,建立健全整改工作機制,強化責任落實和責任追究。積極做好審計整改工作,把“當下改”和“長久立”結合起來,從政策設計、制度機制上剖析原因、堵塞漏洞。加強審計結果運用,建立健全預算約束機制,將審計發現問題、審計整改成效與年度預算資金安排結合,調整優化相關省級部門及市縣項目資金安排。

  各位代表、各位委員,新的一年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在省委和省政府的領導下,自覺接受省人大監督,虛心聽取省政協意見建議,凝聚力量、團結奮鬥,擔當作為、精準施策,更好發揮財政政策效能,紮實推進財政改革發展各項工作,為全面加快新發展階段新福建建設,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福建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附件:

政府文件全真版:

溫馨提示: 請使用OFD閱讀軟體瀏覽源文件,如未安裝點擊下載

來源:福建日報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