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增長 調結構 促改革 惠民生
——2014年計劃執行情況及2015年計劃草案報告解讀
2014年,9.9%的增長靠什麼
初步統計,2014年全省生産總值24055.76億元,同比增長9.9%(注:以下“增長”均為“同比增長”)。去年,我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及對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的統一部署和省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目標任務,著力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取得新成效,亮點紛呈。
亮點一:三次産業穩步發展,結構調整步伐加快
第一、二、三産業分別完成增加值2014.91億元、12515.36億元和9525.49億元,分別增長4.4%、11.7%和8.3%,三次産業結構由上年的8.9:52.0:39.1調整為8.4:52.0:39.6。
農業保持平穩發展,農林牧漁業總産值3522.31億元,增長4.5%;第二産業較快增長,工業增加值增長11.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038.2億元,增長11.9%;服務業持續發展,建成一批現代物流綜合園區、配送中心,金融業增加值增長13.3%;海洋經濟加快發展,海洋生産總值6500億元,增長13.6%。
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設立國家和省級新興産業創投基金,新增5個國家地方聯合創新平臺、141家高新技術企業、126家創新型企業、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6·18”虛擬研究院加快建設。
亮點二:投資消費有效拉動,擴大內需成效明顯
投資較快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18449.48億元,增長18.8%。
重點項目加快推進。357個在建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985億元。
新型城鎮化積極推進。推動不同層次不同主題的新型城鎮化試點,城鎮化率提高到61.8%。
“三維”項目積極推進。納入全省“三維”項目跟蹤管理系統的央企、民企、外企項目共4761個,全年續建和開動工建設4038個,建成投産1460個。
消費穩定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205.55億元,增長12.9%。
亮點三: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
推進十大領域44項年度重點改革任務,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了進展。
政府機構改革穩步推進。推進省級黨政機關與所屬企業及經營性資産、所辦院校、幹訓機構脫鉤。整合組建了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不斷深化。推行省級行政權力清單制度;省級保留行政審批事項310項;簡化企業投資審批程式,省級核準的企業投資項目從49項減少為19項。
市場環境持續改善。加快工商登記制度改革,企業登記前置許可項目僅保留17項,新登記企業數增長71.1%。在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特許經營等領域推出122個、總投資2248億元項目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運營,32個項目開展PPP試點,17個項目開展省級政府購買服務試點。
外經貿發展水準提升。全省進出口1775億美元,增長4.8%。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71.1億美元,增長6.5%。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批設立。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閩臺交流合作縱深拓展。閩臺貿易額124.4億美元,實際利用台資11.9億美元,增長10.9%。
亮點四:節能減排紮實推進,生態省建設取得成效
持續推進“四綠”工程,完成植樹造林163.9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56萬畝。
開展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23個城市空氣平均達標天數比例為99.3%;實行流域保護“河長制”,12條主要河流水域功能達標率、Ⅰ~Ⅲ類水質佔比分別為98.1%、94.7%。
亮點五:社會事業加快發展,人民生活持續改善
21項為民辦實事項目全面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城鎮新增就業66.13萬人。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30722元,增長9%;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2650元,增長10.9%。
積極開展農村薄弱學校“委託管理”試點,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全省92.6%的義務教育學校基本實現標準化。
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我省成為國家醫改試點省份,基本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村衛生所基本藥物全覆蓋,新增床位8630張以上。
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新建地市級圖書館4個、文化館1個、博物館1個和縣級綜合檔案館9個,成功舉辦大型舞劇《絲海夢尋》晉京展演等重大文藝活動。
保障性安居工程開工12.86萬套,基本建成12.13萬套,均超額完成國家下達任務。養老床位總數達13.66萬張。解決263.2萬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完成“造福工程”危房改造5萬戶。
2015年,10%的目標怎麼實現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
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全省生産總值增長10%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8%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出口總額增長6%,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6%。
保障民生水準。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增長9%左右,城鎮新增就業60萬人,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5%,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漲幅控制在3%左右。
推進生態環境全面建設。完成單位生産總值能耗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年度控制目標。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
如何實現上述目標?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提出,重點做好8個方面工作:
一、積極有效擴大內需
促進投資總量擴大結構優化。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技改投資4100億元,力爭民間投資總量超過1.3萬億元。
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安排省重點項目490個,其中在建項目357個,年度計劃投資3500億元。
切實推進項目落地。抓好列入科學發展跨越發展行動計劃的重大項目,力爭實現“十二五”規劃新開工項目全部開工,一批帶動性強的“十三五”規劃項目提前開工。
積極促進消費。引導城鄉居民擴大旅遊、文化等非商品消費,培育信息、健康等新型消費熱點,穩定住房消費,支援信用消費業務。
二、發展優勢特色現代農業
發展優勢特色現代農業。做大蔬果、茶葉、竹業、油茶、花卉、食用菌等特色産業。大力推廣林下經濟,發展優勢海水養殖業。
加快發展設施農業。新擴建設施農業重點項目600個,突出建設一批投資上千萬元的項目和上千畝的設施果蔬基地。
加快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引導農民合作社建章健制、完善機制,建設省級規範社;加快發展鄉村旅遊、家庭農場,培育省、市、縣三級家庭農場示範場。
三、推進産業發展升級
壯大龍頭和産業集群。加快推動具有集聚帶動和輻射引領作用的龍頭項目,實施省級重點技改項目500項,力爭産值超500億元産業集群(基地)達20個。
加強“三維”項目對接。新對接項目開工數爭取達到50%以上,完成投資3500億元以上。
推動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出臺加快生産性服務業發展促進産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培育一批生産性服務業骨幹企業。推動332個服務業重大項目建設。
加快海洋經濟發展。推動海洋經濟重大項目建設,重點發展海工裝備、海洋生物等海洋新興産業。加快遠洋漁船更新改造步伐,建設東盟漁業綜合基地。
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累計建成1000家以上國家和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工程)實驗室等,推進“6·18”市場化改革,突出網際網路經濟發展,加快“數字福建”建設。
四、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積極穩妥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快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化和福州大都市區發展,深化國家級和省級新型城鎮化試點,推動首批15個中心鎮開展“小城市”培育試點。
加大城鄉宜居環境建設力度。新建改造城市道路、燃氣管網、雨水管網、污水管網、供水管網各1000公里,繼續實施新一輪“千村整治、百村示範”美麗鄉村建設工程,深化“兩違”綜合治理。
扶持欠發達地區發展。抓好國家扶持我省蘇區老區等政策落實,推進閩粵經濟合作區、廈門龍岩山海協作經濟區、長(汀)連(城)武(平)扶貧開發實驗區建設。確保完成全年20萬人的減貧任務。
五、提高對外開放水準
加快外經貿發展。建設福建電子口岸公共平臺,持續推進通關便利化,扶持跨境電子商務,加強品牌培育,促進外貿加快轉型升級。
建設“海絲”核心區。編制實施福建省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實施方案。發揮華僑、華人作用,促進與“海絲”沿線國家雙向投資,加快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和華僑大學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院建設,推動實施中國—東盟海洋合作中心等一批合作項目。
積極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強化制度創新,明確各區域功能定位和試驗重點,立足自身産業基礎和發展方向,完善工作方案和路線圖,創新具體舉措。
推動閩臺深度融合。擴大閩臺現代農業、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現代服務業的深度對接。完善兩岸“三通”機制,增辟閩臺航點航線,推動開通閩臺空中直線航路;積極推進台灣海峽通道項目前期工作;推動在廈門、平潭等地試點兩岸機動車輛通過客滾航線互通行駛,實施台灣地區車輛便利進出政策。
加快平潭開放開發。進一步落實國家賦予的各項優惠政策,以實施全島封關運作為契機,探索“放地、放權、放利”的途徑和措施。加快建設台灣高新技術産業園。
六、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
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進一步清理各級行政審批事項,逐步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推進並聯審批。健全省網上辦事大廳服務功能,全省行政審批事項全部入駐。全面實施行政權力清單制度。推行“三證合一”、實施“直接登記制”、加快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加快建設和完善全省公共信用信息系統。
健全現代市場體系。推進重要資源性産品、醫藥、環保等領域價格改革。完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建設。基本完成全省黨政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
推進各類改革試點。發揮先行先試作用,開展全産業鏈金融服務創新試點,開展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推進中小城市、民營經濟綜合改革試點,推進建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推進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建立生態保護紅線管控制度。推動閩江、九龍江源頭和以武夷山—玳瑁山為核心的生態功能區增列為國家限制開發的重點生態功能區。植樹造林150萬畝。出臺重點流域生態補償實施辦法。
加大節能減排降碳工作力度。嚴格落實節能減排降碳目標責任制,深入推進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和綜合示範城市節能減排降碳工作。啟動節能量交易試點,持續推進排污權交易試點。
加強大氣污染治理。加快淘汰黃標車和老舊汽車,推廣應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進一步完善加氣站、充電站等規劃建設。
八、加強社會建設和改善民生
加快構建擴大就業長效機制。實施企業用工調劑和大學生回鄉就業創業促進計劃。完善城鄉統一的就業失業登記管理辦法。
進一步提高社會保障水準。規範完善城鄉統一的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完善徵地補償和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辦法。穩步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穩妥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賃住房並軌運作,新開工保障房12萬套,基本建成7.5萬套。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新增城區中小學學位8萬個、幼兒學位2.7萬個,改造新建中小學校舍40萬平方米、幼兒園校舍27萬平方米。
大力發展醫療衛生事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醫改試點省工作,實現全省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覆蓋,所有城市和縣級公立醫院實行藥品和耗材零差率改革。積極組建醫療聯合體,加快推動分級診療制度。新增醫療機構床位8400張以上。
紮實推動文化強省建設。加快推進海峽演藝中心、省圖書館改擴建等重點文化項目建設。精心辦好首屆全國青運會和第三十三屆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趙錦飛 王永珍)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