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 > 福建要聞

放眼“全局” 深謀“一域”

——解讀福建新質生産力的“民營力量”(下)

2025-02-07 07:37
| | | |

  近年來,南安市精準施策全方位服務發展壯大水暖衛浴産業,打造千億産業集群,目前,該市擁有水暖衛浴企業700多家,銷量佔全國60%以上,2024年總産值700億元。圖為南安市經濟開發區的科牧智慧公司5G馬桶生産車間,機器人在注塑生産線上工作。記者 王毅 攝

  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分析民營經濟發展,“一域”與“全局”,有著普遍聯繫。

  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時,就深感將一域的發展融入全局的重要性,“從全省、全國乃至世界的經濟分工和經濟互補的角度,摒棄‘小而全’的觀念”。去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指出,“要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上作出示範”。

  “區域一體化乃大勢所趨。”福建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率先謀劃推進縣域重點産業鏈發展,以縣域為關鍵區域,推動全省重點産業鏈統籌佈局、合理分工、錯位發展,打造縣域發展“福建樣板”。

  當前,以大力推進縣域重點産業鏈高品質發展為契機,福建民營企業正蹄疾步穩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衝關奪隘,一路向前。

以“一域之光”為全局添彩

  一縣之域,因砥礪奮進而走向全球。“晉江經驗”正是以“一域之光”為全局添彩的生動實踐。

  “福建省如果有若干個晉江,福建就不一樣了。”今年是習近平同志提出“晉江經驗”23週年。在中國民營經濟發展歷程中,在福建縣域經濟的版圖中,晉江始終扮演著關鍵性、示範性的重要角色。

  當全球的目光聚焦在這片“以全省1/200的土地,創造了全省1/16的GDP”的創業熱土時,晉江又提出了一個更為大膽的戰略——再造一個晉江!

  何以“再造”?以何“再造”?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政治經濟形勢複雜嚴峻,國內經濟仍面臨不少困難。在新舊動能轉換的發展週期中,晉江民營企業紛紛探尋破題之法——

  一條“福建造”的拉鏈,一次次遨遊天際:2024年10月底,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時,宇航員宇航服上的拉鏈出自福建潯興拉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雙“晉江産”的跑鞋,證明了“傳統”不等同於“低端”:冬雨淅瀝,穿著361°研發的雨屏跑鞋的運動員奔跑在濕滑路面上,鞋內仍乾燥清爽。“這雙鞋借鑒了鳥類羽毛的疏水透氣性能,既能防水又會‘呼吸’,推出後銷量很快超過400萬雙。”361°集團總裁辦總監林小鳳説。

  “再造一個晉江”必須致力於打造新産業新賽道,積體電路成為主攻方向。

  自2016年起,晉江敏銳捕捉産業機遇,大力佈局半導體産業,逐步形成覆蓋積體電路設計—製造—封測—裝備材料—配套—終端應用等全産業鏈的産業生態,勝科奈米、中探針、穎華、華清、三伍微等50多個積體電路産業鏈項目逐一落地。“距離市場配套更接近”“晉江晶片産業鏈完備”“來這裡和上下游企業一起做出規模”……記者走訪這些企業,得到的都是充滿信心的回復。

  經濟學“長板理論”認為,當“基本盤”發展到一定階段,一個區域、一家企業想要繼續發展壯大,必須找準發力點、擴大競爭優勢。晉江正是借“新質”擺脫傳統産業單一“帽子”,構建更安全的現代化産業格局。

  跳出“一域”看“全局”。當前,福建全省正以“點”的突破帶動“面”的躍升,推動傳統産業、新興産業、未來産業互為補充、互相促進——

  在南安的一家石材生産車間,金剛線石材切割的先進設備線鋸正在切割大型荒料石材,噪聲小、石粉少;在莆田的一家鞋服企業,管理者向記者介紹從布料、設計、工藝到流程管理等方面的持續創新;在廈門的一家人工智慧領域新銳企業,所研發的智慧體已在廈門大學等高校應用,深入教育教學和管理全過程……從傳統産業到新興産業,民營企業都以創新為“鑰”,打開“卡脖子”難題之“鎖”。

  這股闖勁如星星之火,在縣域匯聚起燎原之勢,應對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塑造新競爭優勢。根據《福建省縣域重點産業鏈發展白皮書(2024)》統計分析,晉江、蕉城、長樂、福安等17個縣域規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超1000億元,以全省20%的縣域數量,貢獻了超過四成的GDP和超過六成的工業營業收入。

因地制宜下好“一盤棋”

  “要牢牢把握高品質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蘊含著深刻的辯證思維,體現了新質生産力發展和區域國土空間的邏輯聯繫與內在規律。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土地面積僅佔全國1.3%,自然資源十分有限,各地各區域的地理環境、要素稟賦、産業基礎和人才資源均存在明顯差異。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探索走出一條具有福建特色的高品質發展之路勢在必行。

  善謀者致遠。福建於“全局”上謀勢,精心下好“一盤棋”:梳理確定縣域重點産業鏈164條,其中,確定1~2條重點産業鏈的縣域63個,確定3~4條的縣域20個;培育“金名片”:蕉城的鋰電池、福安的不銹鋼、福清的汽車玻璃、長樂的紡織化纖、德化的工藝陶瓷、光澤的聖農肉雞、長汀的稀土深加工、涵江的雪津啤酒、仙遊的古典工藝傢具……

  福建雖然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森林資源等,但仍要正視區域間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溝壑”。高品質發展需要強調“因地制宜”,對“發展什麼”“怎麼發展”等問題進行科學研判,找準著力點和主攻方向,才能有所作為,真正取得實效。

  身處建甌市“竹海”時,滿目青翠解答了記者腦海中“一根‘竹子’何以撬動千億産業”的疑問。在龍竹科技,竹吸管項目將毛竹的出材率從傳統20%~30%提高到60%以上;在福人集團森林工業有限公司,利用鮮毛竹加工後的竹粉生産竹刨花板,廣泛應用於家電、傢具、廚衛、建築裝飾、車船製造等行業。南平設法多維開發“新質”中蘊含的“新資源”,“一根竹”培育了包括幾十個類別、上萬種産品的完整産業鏈。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就是要讓各地區的特色變成特長,激發創新活力。我省民營企業在關鍵處落子,不少“冠軍”企業逐步實現國內先進、全球領先:聖農集團白羽肉雞突破歐美技術壟斷成為亞洲第一的肉雞産業鏈企業,全球每三塊汽車玻璃就有一塊來自福耀玻璃……不囿于一地,不限于一時,福建立足傳統産業,厚植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發展勢能,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壯大縣域經濟。

  地理位置和城市的生産效率,在區域經濟發展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推進民營經濟發展中,福建結合各地産業、科技、要素發展實際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形成符合當地發展實際的産業圖譜。數據顯示,2024年1—11月,全省83個縣域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7%,比全國平均高0.9個百分點。

“區域發展”與“相對平衡”

  新年伊始,寧德時代羅源新能源基地項目投資合同簽約儀式舉行,計劃投資建設一個年産能40GWh的電池工廠。業內人士分析,項目落地後將帶動電池材料供應商、設備製造商、回收企業等上下游企業進駐,形成完整的新能源産業鏈條。

  過去一年依舊是中國電池産業在全球市場中大放異彩的一年:2024年1—11月全球市場動力電池裝機量TOP10企業中,中國電池企業累計市佔率同比提升2.5個百分點至65.5%,寧德時代則以全球36.8%的市佔率繼續領跑。

  從寧德到全省再到走向中國、海外“突圍”,“不囿于一地”一直是寧德時代的追求。

  同樣位於寧德的青拓集團,打造了全球最大的不銹鋼生産基地,一個個“金娃娃”項目在寧德落地生根,千億級、百億級的産業鏈橫跨山海、縱貫全域,用“高分答卷”回應“殷殷囑託”。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縣域是上杭縣。在“2024年全國縣域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榜單上,上杭縣列86位。一度以金銅産業為支柱,如何由資源依賴型經濟向創新驅動型經濟轉變?上杭以“揭榜招商”為抓手,以廣龍對口合作為契機,推動當地金銅、新能源、新材料等工業支柱産業轉型升級,年産200噸電子級三氟化氯項目、年産6000噸氫氧化鋰項目等一批大項目落地。

  位於上杭白砂新材料創業谷的福建龍凈儲能科技有限公司,項目從開工到建成僅用10個月,去年下半年全面投産。龍凈儲能副總經理呂強説,公司目前已進入滿産狀態,今年目標産值18億元。

  放眼福建,“一域”與“全局”中産業集群優勢互補、協作共贏的案例還有許多——

  泉州南安,水暖衛浴産業全國最主要的生産、銷售、研發集聚地。這裡擁有超92%的建材品類,當地構建設計師供應鏈平臺、跨境外貿服務平臺、建材集採服務平臺、展銷中心“三平臺一中心”,一張奢石餐桌採購成本約2萬元,採用南安石材供應鏈後,平均成本降至1萬元以下。紮根南安的鏈主企業九牧集團,成為中國第一、世界前三的全球數智衛浴領跑者,智慧馬桶全球銷量第一,打造了全球首個“綠色黑燈工廠”。

  漳州長泰,以宏發電聲作為龍頭企業,以新型電子元器件為主導産業帶動相關上下游100多家企業形成特色産業集群。“之所以能在行業內引領全球,最關鍵因素之一就是擁有深度整合的自主配套産業鏈。”宏發電聲副總經理肖明星説。

  ……

  在區域經濟發展中,不平衡是普遍。如何以發展促進相對平衡?高品質發展是關鍵。在追求相對平衡的過程中,無論是領先地區還是後進地區,福建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從縣域、全省乃至全球的角度構建起區域經濟增長極。在“全局平衡”與“一域帶動”的辯證中,推動實現內部各地區經濟要素的良性迴圈。

  發揮自我優勢、奠定特色勝勢,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生動局面蓬勃形成。當前,福建民營經濟佔比高的電子信息、機械裝備、紡織鞋服等支柱産業規模超萬億元,食品、工藝美術産業規模居全國前列。千億産業集群達20個,己內酰胺、不銹鋼、汽車玻璃、服裝、運動鞋等産量居全國第一。(記者 林霞 方金春 林蔚)

來源:福建日報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