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 > 民生資訊

逐夢基層 青春有我

我們村外來的年輕人

2024-07-26 10:12
| | | |

大學生志願者展示青春風采。

大學生志願者和果農交流。

大學生志願者在查看馬鈴薯生長情況。

大學生志願者與村裏老人交流。

2024年500名大學生志願服務鄉村振興計劃入選者出征。

核心提示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和源頭活水。面對農村地區人口老齡化、青年人才流失的雙重困境,如何吸引年輕人了解農村、紮根農村,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亟待破解的難題。福建省大學生志願服務鄉村振興計劃對此進行了探索。

  請看記者的報道——

在廣袤大地書寫青春

  近日,2024年福建省大學生志願服務鄉村振興計劃的志願者招募完畢。7月19日,500名入選者奔赴鄉村振興第一線。在未來的兩年內,他們將發揮所學所長,把技術創新的金點子、鄉村治理的好思路、鄉村振興的新舉措落地農村,與當地群眾並肩作戰,因地制宜共同探索發展路徑。

  “福建省大學生志願服務鄉村振興計劃”(以下簡稱“鄉村振興計劃”),是2024年由團省委、省委組織部、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人社廳、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聯合組織實施的一項人才工程。該計劃的前身,是2004年起由團省委等單位共同實施的“福建省大學生志願服務欠發達地區計劃”(以下簡稱“服務欠發達地區計劃”)。在我省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工作中,“服務欠發達地區計劃”“鄉村振興計劃”志願者是一股不可忽視的青春力量。

  “農村地區的發展需要大量專業人才,而大學生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可以作出重要貢獻。”“鄉村振興計劃”辦公室負責人表示,“計劃”旨在引導和鼓勵我省畢業生到基層工作,在振興鄉村、發展農村經濟中奉獻青春力量。所招募的志願者前往各個鄉鎮,開展為期兩年的志願服務,包括産業建設、數字建設、生態建設、文化建設、教育、健康、基層青年工作、社會治理等。

  孫旭輝,一位來自閩江學院社會工作專業的大學生志願者。2022年7月,他自學並設計了基於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技術的居民健康數據處理小程式,全自動錄入武夷山市興田鎮6000多名老年人的健康數據,顯著提升了工作效率,受到鎮裏幹部的稱讚。這次經歷激發了孫旭輝進一步學習的熱情,他通過了RPA實施工程師(中級)認證,致力於用專業知識和技能更好地服務基層社區。

  長沙學院畢業的管文萱在服務三明永安市安砂鎮的兩年裏,運用鏡頭和網際網路思維,結合所學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知識,幫助當地老蜂農羅金生滯銷的蜂蜜找到銷路。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讓老羅的“甜蜜事業”陷入困境。當年8月,管文萱製作了宣傳視頻《羅金生的甜蜜事業》,在今日永安網、抖音號“大美安砂”等網路平臺播出後,許多群眾打電話向老羅訂購蜂蜜,當月就賣出100多斤。

  同年,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森林資源保護專業的大學生志願者林燚煒來到寧德市周寧縣李墩鎮服務,為農戶提供專業技術支援。去年,因為內澇,李墩村種糧大戶李立新種的80畝馬鈴薯得了細菌性青枯病和細菌性軟腐病,好多植株都爛了。在林燚煒指導下,病害治療率達到96%以上,産量比前年提高了9%,李立新比往年多賺了1.5萬元。

  自2004年項目實施以來,“服務欠發達地區計劃”“鄉村振興計劃”共派遣大學生志願者6264名。今年,500名大學生志願者加入“鄉村振興計劃”,其中,本科生、碩士生佔91.2%,黨員人數佔79.4%,省外高校大學生佔17.4%。高素質年輕人的持續加入,令“鄉村振興計劃”獲得新的活力。

“大熔爐”和“磨刀石”

  初夏清晨,大學生志願者們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林燚煒深入田間地頭,與農民們共同勞作;孫旭輝來到身患白血病還要撫養3名女兒的王阿姨家中,向她介紹“網路眾籌學生資助項目”;管文萱熟練地操作著無人機,記錄水稻夏播的畫面;劉亞在所服務鄉鎮的各村微信群裏發佈城鄉居民參保登記相關政策內容和準備材料,並進行答疑解惑……在每天繁忙充實的工作中,他們成了村民們的朋友。

  在鄉村振興的工作中,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也沒有轟轟烈烈的場面,只有默默無聞的付出和堅持。

  2023年2月到5月,管文萱作為鄉鎮環保攻堅隊裏唯一的女生,與男幹部們並肩作戰。她爬過山、蹚過田、陷過泥、扛過鋤頭、用過大錘。“踩在水田裏,土混著水,黏乎乎的,一邁步,腳出來了,鞋還在原地。”管文萱回憶道,“我本來比較嬌氣,經過那3個月的鍛鍊,同事們都説我變化很大,能吃苦了。”

  基層工作點多、線長、面廣,志願者們基本上身兼多職。例如,在武夷山市興田鎮,孫旭輝負責鎮團委、食品安全、政務公開、會務以及政府網站等工作,協助“兩違”系統、林業、茶山整治以及各類數據錄入工作,對接林業站、食安辦等部門。在漳平市和平鎮,志願者劉亞協助鎮黨委、政府做好宣傳辦、文明辦以及包村等一系列工作,幫助完成下墘村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慰問貧困戶、老舊房屋排查、防汛巡查等工作。

  劉亞現在對鎮裏的人文地理、村情村貌侃侃而談。可誰又能想到兩年前他初到鄉鎮工作時,“包村幹部”“下村巡查”“移風易俗”……一個個陌生的詞語,都讓她感到既新奇又不知所措。

  如何讓大學生志願者更好地適應基層?龍岩總結出“‘3+1’聯繫培養模式”,由團縣委班子成員、鄉鎮領導幹部、往屆志願者共同聯繫一名應屆志願者。

  2022年,劉亞第一天來到鎮政府報到的時候,時任漳平團市委書記黃芳、和平鎮團委書記陳小月和往屆志願者陳恬恬等3名聯繫人,在鄉鎮黨政辦公室為她介紹大學生志願者的政策福利、工作內容、入職手續,等等。在“3+1”聯繫培養模式的幫助下,她不僅迅速適應了基層工作,也得到了迅速成長。

  “下村巡查的時候,恬恬姐一路陪同,教我如何傾聽村民的需求;工作遇到難題的時候,小月姐分享經驗,指導我如何解決問題;工作壓力大的時候,黃芳姐提供心理支援,鼓勵我如何調整心態。”劉亞説,3名聯繫人給了她滿滿的溫暖和底氣。

  實踐鍛鍊是青年成長成才的“大熔爐”和“磨刀石”。大學生志願者通過參與農村工作,了解農村社會,在服務中鍛鍊,在實踐中成長。

知識有了用武之地

  寧德市周寧縣李墩鎮的田地情況特殊,山壟田多,農事作業常常得靠人工肩挑和三輪車運輸。每當看到農民們汗流浹背的身影,林燚煒深刻感受到其中的艱辛。他在思考怎麼才能幫助他們。

  林燚煒和鎮內青年團員經常一起“夜談”,希望找到切實可行的方法來幫助農民改善生産條件,提高生活水準。從了解適銷對路的農作物到農産品加工與銷售,從農業技術革新到農業創業計劃,他們討論了很多。林燚煒説:“不怕大家笑話,我們還想過在陳厝村入村主幹道上擺攤辦夜市。”

  經過多次“夜談”,林燚煒、鄉鎮幹部艾湘源和李墩村返鄉創業青年李俊棋達成一致——利用科技發展種苗組培産業,提高農産品的技術附加值。

  説幹就幹,他們眾籌10余萬元,建設了一間面積達430平方米的植物組培實驗室。

  剛開始,組培實驗開展得並不順利,瓶苗發黴、植株矮化、植株細化、弱苗等問題頻頻出現。經過6個月的不懈努力,實驗室終於成功優化了培養基,擴繁出甘薯瑪莎蒂、普-32品種的甘薯脫毒苗,以及中草藥金線蓮和鐵皮石斛的組培瓶苗。“我們用PVC材質的塑膠盒代替了傳統的玻璃瓶容器,成本降低三分之一。”林燚煒説。

  然而,讓新技術服務於鄉村,是更大的挑戰。從病蟲害防控到品種選擇,再到育苗生産的細節,林燚煒和團隊成員們深入田間地頭,進行面對面交流、手把手教學,一一為農戶指明正確方向。

  “燚煒,你快來看看,我這馬鈴薯苗怎麼了?”周寧縣李墩鎮際會村農民李樂生急切地撥通了林燚煒的電話。一接到電話,林燚煒就往田裏趕。他發現,土壤已經板結,可能是土壤酸度過高。經過土壤檢測,他確認了原因,便與農戶一起合理施肥,調節酸鹼度。

  這樣的故事在李墩鎮不斷上演。林燚煒和他的團隊成了農戶們心中的“科技明星”。

  隨著時間推移,林燚煒的“朋友圈”越來越大。他們中有返鄉創業的青年,有熱心公益的村民,有來自各地的專家學者,還有通過“志願者+團員青年”等服務模式引來的鄉村青年。

  他們把技術用到實際生産中,在東山村種了50畝金線蓮、鐵皮石斛,在際頭村建了6畝育苗大棚。如今,在東山村和際頭村的田野上,組培的種苗正茁壯成長,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動寫照。

“流汗”更“留心”

  “好用”“能力強”是服務地鄉鎮幹部對志願者的普遍評價。

  “一開始,我真沒想到會在這裡找到歸屬感。”老家在河南的孫旭輝説,“我在網上檢索時,出現的關鍵詞都是生活艱苦、發展落後,等等。”

  2022年,孫旭輝在離家前往武夷山市興田鎮的途中,接到了父母的電話:“如果那邊吃的住的真的很艱苦,那就辭職,回河南尋找新的工作機會,不要讓自己太委屈。”

  到了工作崗位後,孫旭輝發現,鄉鎮其實沒有網上傳言的那麼艱苦。宿舍、食堂一應俱全,雖然沒有城市便利,但也有超市、體育場和圖書室,生活有聲有色。

  剛開始,因為孫旭輝是外地口音又比較年輕,村民都不願意與他交流實際需求,凡事都要求“見領導”。村民到鎮政府求助,聽不懂當地方言的孫旭輝只能在一旁不斷地點頭、微笑。

  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孫旭輝在工作之餘與同事一起下村走訪。在與村民交流的過程中,他學會了“耶斌”(吃飯)、“美琪”(睡覺)、“象邦”(生病)等本地話。漸漸地,孫旭輝能夠傾聽他們的所求所盼,並幫助聯繫相關部門解決問題。而群眾對孫旭輝的稱呼也從“小夥子”漸漸變成了“小孫”。現在,孫旭輝逐漸融入了南方小鎮,村民們都知道鎮政府有一個來做志願者的河南年輕小夥子。

  在鄉村振興的大潮中,如何讓大學生志願者“流汗”更“留心”,已成為各地關注的焦點。志願者服務地項目辦精心制定了留人的辦法,致力於提升人才回流的意願,確保青春力量能夠長久紮根鄉村。

  如,2016年邵武市項目辦通過《邵武市定向擇優選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通知》,為服務期滿且表現優秀的“鄉村振興計劃”大學生志願者提供了進入事業單位的機會。自2016年以來,邵武市已有47名服務期滿的“鄉村振興計劃”大學生志願者通過擇優選聘進入事業編制,在鄉村教育、農業科技、醫療衛生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這些用人機制,不僅為大學生志願者個人的職業發展提供了保障,也為鄉村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近5年來,通過公務員和企事業單位招考、聘用、自主創業等方式,約70%的志願者留在了基層,其中超過一半的志願者留在鄉鎮。

  20年來,一批批“服務欠發達地區計劃”“鄉村振興計劃”大學生志願者成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事業的見證者、建設者和開拓者。他們分佈在各行各業,有的成為志願者團隊的領頭羊,有的投身於黨政工作,有的成為田間地頭的專家,有的成為骨幹教師,有的走上創業之路,把智慧和青春奉獻給了農村,把壯志和情懷奉獻給了祖國。(記者 莊嚴 通訊員 李琰之 文/圖)

附件:

政府文件全真版:

溫馨提示: 請使用OFD閱讀軟體瀏覽源文件,如未安裝點擊下載

來源:福建日報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