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青草,牽絆閩臺
8月19日是第七個中國醫師節。談到醫師,你會想起誰?是撰寫《本草綱目》的李時珍,還是刮骨療傷的華佗?今天的主角不是他們,而是他們手中的青草藥。
以自然之物入藥,並非中國獨創,但形成獨特而系統的醫學理論體系並一直延續至今的,只有中國。“閩臺青草藥”便是中國古代藥學界中一顆不容忽視的明珠。
青草藥,你從何處來?
在中國傳統醫學中,植物毫無疑問是最重要的藥材來源。青草藥養生祛疾的先河,則源自比軒轅黃帝更早之前的炎帝時期。神農氏嘗百草,嘗的便是文首提及的漫山遍野、隨處可見的青草藥。
高山流水,荒漠良田,皆為本草“根脈”。一株又一株生長于房前屋後、陌上溪邊的青草藥,在漫長的時光長河中陪伴了中國人一歲又一歲的光陰,守護國人健康。
時間來到北宋,閩南名醫吳本開始了自己懸壺濟世的生涯,在後世,他有一個更為人耳熟能詳的名號——保生大帝。他將閩南獨特的地氣物候認知和民間養生治病的醫藥實踐融入青草藥,此舉被視為閩臺青草藥文化之發端。
論及閩臺地區的青草藥與其他地區的不同,就在於“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有一方藥”。此地青草藥注重“青”字,多以新鮮植物入藥,品類上含艾草、薄荷、紫蘇、雞舌癀、風蔥、白茅根等1000多種。取自自然的中藥材,也繼承了自然體系的複雜性,閩臺地區青草藥的主攻“課題”自然而然便是閩地高發的上火、濕熱、發癀等病症。
在吳本面前,凡有疾厄求救者,不論是達官顯貴,還是販夫走卒,都等同看待。他也因此成為百姓信奉的“醫神”。在供奉保生大帝的宮廟,幾乎都有種植青草藥,身體抱恙的民眾到宮廟祈福,之後便摘一些青草藥回家熬煮。
在吳本之後的歷朝歷代,閩地青草藥名家輩出,並深深紮根於民間。一張張青草藥驗方代代傳承,成為閩南百姓生活中口口相傳的日常經驗。
海峽那頭的另一片天地
隨著南安醫學家沈佺期隨鄭成功的兒子鄭經入臺,成為台灣的“醫祖”,青草藥文化與保生大帝信俗也隨之漂洋過海。此後數百年,兩岸青草藥文化水乳交融,不斷交流往來,成為閩臺地區一脈相承的文化淵源。
在始建於清乾隆年間的台北大龍峒保安宮裏,保留保生大帝行醫多年所總結的藥簽,其中記載了各類常見疾病的藥方。如今大龍峒保安宮每年都會舉辦保生文化祭,除了熱鬧的繞境踩街,還會推出一系列養生保健的活動,以此繼承保生大帝懸壺濟世的精神,弘揚中華傳統醫藥文化。
2006年,首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保生慈濟文化節在廈門海滄舉辦,得到了台灣同胞、海外僑胞的熱烈響應,青草藥文化交流再次成為兩岸文化交流的一個新窗口。
保生大帝信俗,是福建省歷史悠久的民間信仰之一,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作為其發源地之一,廈門市海滄區特別重視發揮保生大帝效應,弘揚中醫特色文化,積極在基層推廣開展青草藥健康公益服務活動。2018年,位於海滄溫厝的慈濟北宮成立了廈門市海滄區保生青草藥傳習中心,很多台灣青草藥專家及青年志願者紛紛加入,共同弘揚青草藥文化。
“青草藥在台灣的地位還是相當高的,台灣有廟宇的地方,旁邊幾乎都有一條青草藥的街或是有幾家店,而且都是老店。”廈門海滄區閩南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臺胞符坤龍提出了推動閩臺青草藥交流合作的思考,“兩岸借由一株‘草’,把這些知識常識甚至經驗傳承下來,一起交流融合。”
2022年初,“閩臺青草藥”成功申請為福建省第七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慈濟北宮保生青草藥傳習中心成為項目保護單位。當年5月份,海滄平安宮也掛牌成立海滄區保生平安青草藥傳習中心,青草藥傳承隊伍進一步壯大。
新時代,新本草
本草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它不僅被用來治病救人,還被用來製成美食。在閩臺地區,沒有青草藥的生活是難以想像的。
如今,在海滄溫厝慈濟北宮,每天都有市民慕名前來品嘗青草藥養生茶。“養生茶的原料都是從宮廟後面的百草園現採現熬的。”市民王筱告訴記者,比起喝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自己更願意選擇來這裡喝上一杯草藥養生茶。
在中醫藥學界,食物和藥物之間並沒有絕對的界限。數年來,慈濟北宮定期開設“保生講壇”,邀請專家親臨授課,為青草藥愛好者講述養生知識和青草藥養生茶文化。近年來,在廈門市海滄區保生青草藥傳習中心非遺傳承人程水燃、許子賢等人的推廣下,閩臺青草藥養生茶再一次“飛入尋常百姓家”。
“青草藥在古時候是非常受推崇的,近幾十年來,青草藥文化傳承有點青黃不接。”許子賢表示,希望通過青草藥養生茶等新事物,推廣閩臺青草藥文化,讓老百姓在陽臺、院子重新種起青草藥。
經過幾年的努力,如今的廈門,已有一些商鋪專門售賣青草藥養生茶,品類繁多,口感各異,還與現代時尚元素相結合,從香茅養顏茶到祛火清新茶,再到紫蘇風寒茶,可謂應有盡有,常常門庭若市,頗受歡迎。
正是這來自不同的高山、森林、平原的青草藥,為中國人生活注入了種種味道。壯麗的山河孕育了豐富的本草資源,一株株滲透在我們生活中的藥草,將一直存在,伴隨中國人度過更為長久的歲月。(記者 林澤貴 林聞 通訊員 林曉蕾)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