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茶區的新茶香
2月3日是林成強從尤溪返回福州的日子,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他的行李箱裏多了位“新成員”——自創的茶元素甜品。
林成強出身於有著50多年茶企經營歷史的家庭,是名副其實的“茶三代”。前些年,他正式接管了尤溪縣尚揚茶葉專業合作社。“面對不同的年齡群體和應用場景,茶葉會呈現出不同的含義和形式,我希望用一種特別的方式讓家鄉的茶飄香四海。”林成強這樣談及將茶葉與甜品結合的初衷。
經過1年多的市場調研、配方設計、批量試製,林成強打造的“尚熹點”系列茶點已陸續推出紅茶、桂花、抹茶等3種口味。除此之外,林成強還嘗試開發當下深受年輕人青睞的即飲式純茶飲。
“目前,市面上的茶飲都是泡好的茶水,我們想做一款看得到茶葉的飲品,這就需要解決如何在飲品中保存茶葉的問題。”儘管困難重重,但林成強依舊對未來充滿信心,“所有的難點都將化作我們前進的動力。”
尤溪位於閩中腹地,森林覆蓋率高達78.48%,為茶産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去年,尤溪縣茶園總面積擴展至10.05萬畝,年茶葉産量達到1.6萬噸,茶産業全産業鏈産值超過18億元。
除了不斷解鎖茶葉的“N”種打開方式,近年來,尤溪積極對接高校院所,並與茶企聯合設立“茶園碳中和研學基地”“高效生態農業産學研示範基地”,持續推動茶文化、茶産業、茶科技“三茶”統籌發展,讓茶産業更有“科技范”。
立春時節,尤溪縣坂面鎮光興茶業的紅茶科技小院裏綠波盪漾,茶香飄揚。該小院成立以來,福建農林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易志剛便在此開展福建省低碳生態茶園建設和碳中和技術研究。
“我國茶園土壤碳庫約1.09億噸,如果茶園土壤有機碳庫量平均提高0.1%,相當於增加656萬噸二氧化碳固定量。”易志剛説,近年來,他與科研團隊通過套種植物、種植綠肥和生草、用有機肥和炭基肥替代化肥等措施,持續提高土壤品質。得益於專家的“問診把脈”,光興茶業有限公司的茶葉品質、茶葉功能成分均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我們將邀請更多科研人才與茶企聯合,讓科技力量更好地在田間地頭髮揮作用。”尤溪縣茶葉站站長、推廣研究員姜能寶説。(見習記者 肖蔚男)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