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一條溪 兩種人生路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老百姓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新時代以來,福建經濟社會發展接連邁上新臺階,新福建的宏偉藍圖正一步步變為美好現實,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福建日報今起推出《百姓新圖景》專欄,讓記者更多地走進百姓生活,講述百姓故事,用百姓的品質生活,見證發展的日新月異、時代的滄桑巨變。敬請關注。
“你好,生産進度會結束,我今天的事情忙完了。”17日晚上9時04分,莆田市力奴鞋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荔琴走出廠房,如約給記者回電話,“如果沒加班,我這時候肯定和家人在溪邊步道上散步。”
她所説的溪,是被譽為莆田人民母親河的木蘭溪。1975年出生的林荔琴,深切感受到這條蜿蜒流淌105公里的河流,給她帶來的兩種不同的人生。
林荔琴的娘家,在城廂區霞林街道木蘭村,這裡是世界灌溉工程遺産——木蘭陂所在地。被譽為福建“都江堰”的木蘭陂,是中國古代灌溉工程的傑作,始建於北宋時期,寄託了當地人民馴服木蘭溪,避免洪澇、潮水、乾旱等自然災害的願望。但直到20世紀90年代,災害仍未根治。
1999年的洪災,讓林荔琴印象深刻。“當時,我剛嫁到坂頭村婆家兩三年,兩個村距離木蘭溪都很近,親眼看到了村莊被水淹、很多房屋倒塌的情況,非常心痛。”她説。
讓林荔琴揪心的,還有她打工的鞋廠也被水淹了。兒子剛剛1歲,她要為今後的生計發愁。
“那是1997年創辦的廠子,大概有10畝地,廠房一層被淹了2米多高,損失幾百萬元……”莆田市力奴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林金星回憶説。
“是考慮徹底根治木蘭溪水患的時候了!”1999年,在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習近平同志的親自擘畫推動下,木蘭溪綜合治理拉開了序幕。
林荔琴的人生路,也迎來了光亮的時刻。
當年,木蘭溪下游防洪工程開工的消息,讓林金星下決心挺過難關、積極開展災後重建。彼時,林荔琴只是一名普通的鞋廠針車工,但她十分珍惜工廠“重生”的機會,每天干勁十足。
那時候,因為鄰近木蘭溪,力奴鞋業所在的鄉鎮民營工業園,沒有幾家企業願意投資落地。隨著木蘭溪綜合治理的推進,這片洼地成了企業眼裏的“香餑餑”。
2003年,以鄉鎮民營工業園為基礎,莆田市成立華林工業園區,並於2006年獲批為省級開發區——福建莆田華林經濟開發區。在這片土地上,林荔琴和力奴鞋業一起“開跑”。
力奴鞋業率先在該園區加大投資,興建了佔地80畝的新廠區。“此後從來沒有被淹,公司發展駛入快車道。”林金星説,在成為安踏集團的跑鞋、休閒鞋等産品製造商後,力奴鞋業的業績每年都在增長,生産線從6條增加到20條,去年營業收入超過8億元,納稅3700萬元。
從製鞋車間踩針車起步的林荔琴,也踩成了廠裏數一數二的業務能手,被提升為小組長。後來,伴隨著企業的穩定發展、壯大,她的人生“一路開挂”,先後變成部門課長、生産管理人員、生産廠長、總監,直到成為企業副總經理,挑起了管理全廠的重任,薪水達到進廠初期的10倍以上。
收入提高了,林荔琴在莆田城區買了新房,從小區到木蘭溪防洪堤只要步行幾分鐘。“特意靠近木蘭溪,是因為現在溪畔風光秀美,非常適合休閒、鍛鍊。我公公70多歲了,經常去散步、騎車,兒子的生活完全沒有洪水災害的記憶。”林荔琴感慨地説。
曾被水淹的力奴鞋業,如今還組建了“鐵軍跑團”,一有空就到木蘭溪沿線舉辦“廠跑”活動。此外,力奴鞋業還準備投資20億元在木蘭溪對岸建設佔地120畝的新材料科技園,向製鞋産業的上游進軍。
牢記囑託、接續奮鬥、久久為功,曾經水患頻繁的木蘭溪,如今風光旖旎、澤被鄉里,真正實現“變害為利、造福人民”的目標。
以力奴鞋業為代表,企業紛紛紮根,讓華林經濟開發區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在我省2023年度開發區綜合考評中,華林經濟開發區居全省第九位、莆田市第一位。在動能澎湃的園區帶動下,去年城廂區生産總值728.17億元,同比增長7.1%。(報業集團記者 卞軍凱 陳盛鐘 通訊員 許文泉)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