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甌市探索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
群眾看病不再跑遠路花大錢
近日,建甌市小橋衛生院的巡診醫生又一次來到小橋鎮霞抱村村民周奶奶家中,為她提供送醫送藥等到府醫療服務。周奶奶家境困難且中風多年,常年臥床。因此巡診團隊醫生每月都會來到她家提供床邊便捷的診療服務。
建甌市山區廣袤、村落分散,過去群眾看病常常面臨“跑遠路、花大錢”的困境。近年來,建甌以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為抓手,構建“縣級強龍頭、鄉級穩樞紐、村級活網底”的三級聯動服務體系,113支由專家、醫生、護士和網格員組成的服務團隊,將健康管理延伸到村民家門口。與此同時,5支“流動醫院”車隊每週深入偏遠山村,車上配備彩超機、心電圖等設備,讓群眾“路邊就能做檢查”。
為了讓優質醫療資源真正下沉,建甌市實施“科包院”“科技副院長”等機制,14個市直科室對口幫扶鄉鎮衛生院,從市直醫院選派5名優秀醫療人才到鄉鎮衛生院任“科技副院長”,指導基層醫療機構建立規範的管理制度,建設一個特色專科,培養一批業務骨幹。
“建甌市立醫院作為醫共體&&醫院,充分發揮龍頭作用,持續優化重點學科建設,先後開設10個省級醫療專家‘名醫工作室’。”建甌市總醫院院長黃榮彬表示,為強化資源共用,建甌市依託縣域“六大中心”,實現鄉鎮衛生院檢查、縣級綜合醫院出具診斷報告,提升了基層服務能力。2020年以來,共為基層醫療機構提供遠端心電診斷3.9萬份、遠端影像診斷7.9萬份,醫共體內上轉縣級醫院1000余人次、下轉衛生院1.7萬人次,有效減輕了患者就醫負擔。
針對山區急救能力薄弱的問題,建甌市總醫院&&打造“四大中心”和“心電一張網”,將溶栓藥物、遠端監護設備下沉至鄉鎮衛生院。
縣鄉村三級聯動,讓各級醫療資源得到了充分盤活,緩解基層醫療人才不足,滿足群眾需求。2024年,建甌市縣域內門急診達264.32萬人次,比2022年增長近6個百分點。(通訊員 范耀輝 魏詩琦)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