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FJ00100-0206-2016-00351
發文字號:閩政文〔2016〕409號
發佈機構:福建省人民政府
生成日期:2016-11-30
有 效 性:有效 失效 廢止

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福州新區發展規劃的批復

閩政文〔2016〕409號
來源:福建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2016-11-30 11:06
| | | |

福州市人民政府,省發改委:

  福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審批修訂後的〈福州新區發展規劃〉的請示》(榕政綜〔2016〕219號)和省發改委《關於報請批復實施〈福州新區發展規劃〉的函》(閩發改區域函〔2016〕637號)均悉。經研究,現批復如下:

  一、原則同意《福州新區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請認真組織實施。

  二、《規劃》實施要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全面落實國務院《關於同意設立福州新區的批復》(國函〔2015〕137號)和《福州新區總體方案》,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充分發揮國家級新區落實國家重大改革發展任務和創新體制機制的試驗示範作用,堅持生態優先、科學開發,以深化海峽兩岸交流合作為主線,以開放合作、改革創新為動力,圍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用好多種政策和機遇疊加的獨特優勢,加快新區開發建設,努力培育福莆寧嵐區域發展的新引擎和全省新的經濟增長極,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帶動福建省進一步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和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三、福州市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對《規劃》實施的組織領導,理順福州新區與周邊縣(市、區)的關係,進一步健全福州新區領導管理體制,完善工作機制,明確工作責任,按照《規劃》確定的基本原則、功能定位、空間佈局和主要任務,加快推動福州新區開發建設,確保《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如期實現。要推動新區探索“多規合一”,優化空間佈局,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林地、水、灘塗、濕地等資源,嚴格保護耕地和基本農田。《規劃》涉及的重大政策和重大項目,在實施中按許可權和程式報批。

  四、省直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加強對福州新區建設發展的支援和指導,在政策扶持、規劃編制、項目安排、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援,幫助解決福州新區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為福州新區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充分發揮省支援福州新區建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作用,統籌協調支援福州新區建設發展相關工作。

  建設好福州新區,對於深化兩岸交流合作、提升對外開放水準、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創新體制機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各有關方面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密切合作,勇於創新,狠抓《規劃》落實,不斷開創福州新區發展新局面。

  附件:福州新區發展規劃

  

  福建省人民政府

  2016年11月23日

  (此件主動公開)

  

附件

  

福州新區發展規劃

2016年11月

目  錄

  

  前言

  一、基礎條件和重大意義

  (一)基礎條件

  (二)重大意義

  二、總體要求與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二)基本原則

  (三)功能定位

  (四)發展目標

  三、空間佈局與組團發展引導

  (一)空間佈局

  (二)組團發展引導

  四、構建兩岸合作交流主體區

  (一)培育兩岸交流交往平臺

  (二)建設便捷高效的直接往來樞紐

  (三)拓展産業合作平臺

  (四)推進福(州)平(潭)一體化發展

  五、建設國家擴大對外開放重要門戶

  (一)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海上合作戰略支點

  (二)建設現代航運物流網路

  (三)建設面向亞太地區樞紐機場

  (四)提升對外開放水準

  六、打造東南沿海現代産業基地

  (一)發展高端服務業

  (二)建設先進製造業基地

  七、探索全面創新改革路徑

  (一)推進對臺合作政策和體制機制創新

  (二)完善自主創新體系

  (三)推進城鄉管理改革

  八、推進新型城鎮化

  (一)建設綠色新城

  (二)高水準推進小城鎮發展

  (三)推動城鄉共同繁榮

  (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九、推進岸線資源保護性開發

  (一)岸線開發引導

  (二)圍填海開發引導

  (三)海島開發引導

  十、高標準建設基礎設施

  (一)構建便捷的內部交通網路

  (二)優化新區公交網路佈局

  (三)完善城市公用設施

  (四)強化城市防災減災體系

  十一、環境影響評價及保護

  (一)環境影響分析

  (二)環境保護目標

  (三)環境保護措施

  十二、實施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

  (二)加強規劃管理

  (三)落實政策支援

  (四)強化項目支撐

  (五)抓好監測考評

前  言

  

  福州新區位於福建省福州市濱海地區,區位條件優越,生態環境秀美,産業基礎堅實,與台灣交流合作緊密,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中央支援福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在更高起點上加快建設閩江口金三角經濟圈,全力推動福州科學發展、跨越發展,進一步深化海峽兩岸交流合作,根據《國務院關於同意設立福州新區的批復》和經國務院同意印發的《福州新區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精神,以及福建省委、省政府關於福州新區有關工作部署,制定本規劃。

  福州新區規劃控制總面積1892平方公里,涉及福州沿海、沿江6個縣(市)區部分鄉鎮(街道);初期規劃面積800平方公里,規劃範圍涉及福州沿海、沿江4個縣(市)區26個鄉鎮(街道),涵蓋7個國家級和3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其中涉及:馬尾區羅星、馬尾、亭江、瑯岐等4個鎮(街道),倉山區城門、蓋山2個鎮,長樂市鶴上、古槐、江田、文嶺、湖南、金峰、漳港、松下、文武砂等9個鄉鎮(街道),福清市高山、海口、城頭、龍田、江鏡、港頭、三山、沙埔、東瀚、江陰、新厝等11個鄉鎮。區域內常住人口約157萬人。據測算,2015年區域內地區生産總值為115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36.7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83億元。

  規劃期為2016—2030年。本規劃是指導福州新區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開發建設的行動綱領和編制相關專項規劃的重要依據。  

  一、基礎條件和重大意義

  (一)基礎條件  

  福州新區與台灣隔海相望,與台灣經貿往來和人文交流源遠流長,在深化對臺交流合作方面具有特殊地位。福州新區作為海峽西岸經濟區重要增長極,地處長三角與珠三角之間,具有與長三角、珠三角開展廣泛合作的先天優勢。福建省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和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州是福建的省會城市,同時,新區涵蓋了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福州片區,毗鄰平潭綜合實驗區。新區位處福州沿海,隨著向莆鐵路開通運營、合福鐵路建成通車,新區腹地範圍進一步拓展,與中部地區開展經濟合作的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2.交通設施完善

  新區內快速鐵路、機場、高速公路以及普通國省幹線完備。港航設施完善,福州港是全國25個沿海主要港口之一,也是對臺直航試點口岸之一,擁有閩江口內、江陰、松下和羅源灣等港區,共有生産性碼頭泊位102個。其中,深水泊位39個,年貨運吞吐能力8639萬噸(含集裝箱240萬標箱)。2014年貨物吞吐量1.19億噸,集裝箱222萬標箱。完善的綜合交通體系,為新區發展臨港經濟、深化對外經貿合作奠定堅實基礎。

  3.産業基礎堅實

  新區工業較為發達,基本形成了以機械裝備、電子、冶金、食品、紡織、塑膠、醫藥、石化等為主體的産業體系,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佔福州市近2/3。新區擁有福州保稅區、臨空經濟區、閩臺(福州)藍色經濟産業園、濱海工業集中區、福州臺商投資區等多個特色園區。目前,新區內各主要園區均有一批重大項目正在開發建設,將為新區未來發展提供較強的動力。

  4.文化底蘊深厚

  福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經過2200多年的歷史積澱,孕育出曇石山文化、船政文化、三坊七巷文化、壽山石文化等城市文化品牌,形成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城市精神。其中,三坊七巷被譽為“明清建築博物館”,文物遺跡眾多,盡顯閩都文化魅力,是城市文脈的集中體現。在優秀文化的浸潤下,福州新區形成了“平靜有序、和諧相安”的和諧社會環境。深厚的文化底蘊,有利於福州新區人脈的聚集和要素的匯聚,是福州新區寶貴的城市無形資産。

  5.生態環境良好

  福州新區自然生態環境本底條件優越,擁有潔凈的水源、蔥郁的綠植和優美的自然景觀,具有建設宜居城市的良好條件,在福建省生態文明建設總體格局中佔據重要地位。福州新區山水格局獨特,有著廣闊的水體、肥沃的土壤、豐富的濕地資源以及廣闊的潮間灘塗,海域遼闊,海岸線綿長,為新區打造富有特色和個性的生態文明城市提供了難得的自然優勢。

  (二)重大意義  

  1.有利於深化海峽兩岸交流合作

  福州是祖國大陸距離台灣島最近的省會城市,區位條件獨特,經濟基礎良好,兩岸交流密切,是大陸對臺開展經貿合作與實施先行先試政策的戰略前沿和重要窗口。加快福州新區規劃建設,將進一步提升福州在兩岸交流合作中的影響力,有利於積極探索兩岸同胞創建共同家園的新模式,有利於創新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的新機制,有利於在更高起點、更廣範圍、更寬領域推進海峽兩岸的合作發展。

  2.有利於提升我國對外開放水準

  福州是歷史上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對外開放源遠流長。當前福州擁有保稅港區等對外開放平臺,外向型經濟發展基礎良好。加快福州新區規劃建設,在擴大開放方面賦予更多的先行先試許可權,將進一步增強福州對我國實施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的支撐作用,有利於推進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有利於提升福建省整體對外開放水準。

  3.有利於培育新的增長極

  福州是海峽西岸經濟區的中心城市,隨著交通基礎設施的持續改善和重大項目的落地建設,福州已蓄積了後發趕超的強大勢能。加快福州新區規劃建設,將進一步強化福州在産業發展、人口集聚、科技創新、綜合服務等方面的功能,切實增強福州對莆田、寧德及閩東北區域的引領輻射作用,將對培育福莆寧嵐區域發展新引擎和全省新的經濟增長極産生積極效應。

  4.有利於促進區域聯動發展

  福州地處長三角、珠三角兩個經濟發達地區之間,是海峽西岸經濟區與長三角、珠三角地區開展經濟合作的戰略支點。加快福州新區規劃建設,將進一步拓展福州發展的戰略空間,有利於增強與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經濟聯繫,實現東南沿海地區南北一體協同發展,進一步優化我國沿海地區開發格局;有利於進一步提升福州對中西部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強化中西部地區與台灣的合作互動,加快實現陸海統籌發展。

  5.有利於推動平潭綜合實驗區加速拓展

  平潭綜合實驗區是新時期海峽兩岸交流合作的先行先試區,其持續發展離不開陸岸基地的強有力支撐。福州緊鄰平潭,具備服務平潭、支撐平潭、承接平潭的先天優勢。加快福州新區規劃建設,將為兩地實現産業整合、設施共建、功能互補搭建新的戰略平臺,極大拓展延伸和轉化放大平潭綜合實驗區的政策優勢,有利於推動兩地的融合發展與一體繁榮。

  6.有利於發揮生態文明建設的示範作用

  加快福州新區規劃建設,把福州新區作為福州市探索綠色發展的載體,更加突出生態文明建設,率先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模式上進行有益嘗試與前沿探索,集合構建健康穩定的生態空間、集約高效的生産空間、綠色宜居的生活空間,對福建省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具有示範意義。

  二、總體要求與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充分發揮國家級新區落實國家重大改革發展任務和創新體制機制的試驗示範作用,按照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科學開發,以深化海峽兩岸交流合作為主線,以開放合作、改革創新為動力,牢牢把握經濟社會發展主動權,用好多種政策和機遇疊加的獨特優勢,加快新區開發建設,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帶動福建省進一步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和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二)基本原則

  1.綠色發展

  強化生態文明理念,圍繞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按照生態型城市發展模式指導新區開發建設,維護新區自然綠色。堅持生態優先,促進産業生態化、低碳化、高技術化,構建經濟綠色。突出江、海特色,彰顯綠色本底,開發建設親近自然的宜居生態型社區,打造居住綠色。加快推進海綿城市建設,鼓勵推廣立體綠化和綠色建築,促進城市綠色發展,打造城建綠色。

  2.協調發展

  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確定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把握好穩增長和調結構的平衡,在落實好宏觀經濟政策,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援力度的同時,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解決制約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3.創新驅動

  加快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推進營商環境便利化、國際化、市場化。創新對臺交流合作新機制,在拓展海峽兩岸合作領域方面先試先行。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不斷增強發展的活力和動力。

  4.城鄉統籌

  以促進城鄉協調、融合發展為目標,科學統籌新區鎮街建設與鄉村發展,統一規劃建設新區城鄉基礎設施網路與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合理確定新區功能分區,構建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城鄉互動的良性發展格局。

  5.分步實施

  堅持規劃引領、分片開發,科學安排新區建設時序。堅持立足當前、謀劃長遠,圍繞解決制約新區開發及福建發展的瓶頸因素,積極爭取國家支援,力爭在政策創新和體制機制優化上實現重大突破。

  (三)功能定位

  1.兩岸交流合作重要承載區

  發揮福州獨特的優勢,構建兩岸對接的前沿平臺,積極開展先行先試,推進對臺合作政策機制創新,加強與台灣地區在經濟、社會、文化等各領域的深度對接,促進兩岸交流合作向縱深拓展。強化對平潭發展的腹地支撐作用,承接、放大平潭綜合實驗區功能,建設海峽兩岸交流合作重要承載區。

  2.擴大對外開放重要門戶

  積極參與、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戰略,打造我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的中心城市。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探索新形勢下對外開放的新模式,加快融入國際經濟一體化。依託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等平臺,加大對外開放力度,積極推進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福州片區建設,儘快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經驗。

  3.東南沿海重要的現代産業基地

  大力發展閩江口金三角灣區經濟,深度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培育發展海洋新興産業,壯大臨港産業,著力發展高新技術産業和現代服務業,推進産業轉型升級,打造東南沿海現代産業重要基地,實現新區建設與産業升級“雙輪驅動”、協同推進。

  4.改革創新示範區

  深入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加強新區創新發展頂層設計,提升區域創新能力。發揮新區示範帶動作用,探索落實創新驅動各項改革舉措,在創新型人才吸引、科技成果轉化、利益分配機制等方面先行先試。積極探索城鄉發展新模式,為全國城鄉管理改革提供經驗和示範。

  5.生態文明先行區

  強化生態文明理念,按照綠色迴圈低碳模式指導新區開發建設。全面優化新區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綠色新區。加快推進新區産業轉型升級,推動迴圈化佈局,對存量園區實施迴圈化改造,重點推進産業與生活系統的迴圈連結,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利用。加大新區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力度,提升生態文明建設能力。建立健全新區資源環境保護管理體制、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推進新區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

  (四)發展目標

  到2020年,新區城市框架、高端産業、基礎設施及生態體系初步形成,馬尾新城基本建成,重點産業園區、重要城市組團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對臺先行先試作用有效發揮,福平島內外一體化發展格局基本確立,經濟社會發展成效明顯。新區主要經濟指標平衡協調並高於全市平均水準,其中,初期規劃面積800平方公里範圍內,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速力爭高於全市2個百分點,達2000億元;常住人口達到175萬人,城鎮化率達55%。規劃控制總面積1892平方公里範圍內,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速力爭高於全市2個百分點,達4000億元;常住人口達到330萬人,城鎮化率達65%。新區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工業技術經濟水準進一步提升,基本達到清潔生産一級標準。生態環境品質更加優化,山體、河湖體系、林地、濕地等自然生態資源得到有效保護,結合新區園林綠地建設,構建新區宜居生態綠地系統。

  到2030年,新區開放開發實現重大跨越,形成海峽兩岸交流合作主體區,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影響力顯著提升,基本建成經濟發達、社會和諧、生態優美的現代化新城區,成為帶動區域發展的重要引擎。新區主要經濟指標平衡協調並高於全市平均水準,其中,初期規劃面積800平方公里範圍內,地區生産總值超4300億元,常住人口達到220萬人,城鎮化率達80%。規劃控制總面積1892平方公里範圍內,地區生産總值超10000億元;常住人口達到470萬人,城鎮化率達80%。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進一步增大。建成現代製造業體系,高新技術産業佔新區工業總産值顯著提升。全面建成新區生態景觀系統,形成生態新區綠色本底,呈現“水清、山秀、景美”的生態和諧格局。

  三、空間佈局與組團發展引導

  (一)空間佈局

  遵循《總體方案》三個功能區劃分要求,結合福州市空間拓展的戰略需求,根據福州新區初期規劃和總規劃面積的發展目標,按照“一核兩翼兩軸多組團”模式組織新區空間佈局。

  一核:即新區核心區。

  以初期規劃面積800平方公里範圍內的中部片區及北部片區為主體,與福州主城構成市域雙核,重點發展現代商貿、金融、閩臺文化旅遊創意、科技研發、總部經濟等高端服務業。

  兩翼:即南翼發展區和北翼發展區。

  南翼發展區。以初期規劃面積800平方公里範圍內的南部片區為主體,根據國務院批准的功能定位,按照港口城市模式組織內部空間佈局。發揮港口優勢,通過基礎設施和疏港幹線建設,整合港口和岸線資源,形成海峽西岸經濟區的中心港和現代城市,形成新區重要的製造業集聚區。

  北翼發展區。以規劃控制區的羅源、連江縣部分鄉鎮為主體,按照《總體方案》提出的“推動羅源、連江等區域開發建設”的要求,圍繞羅源灣及交通樞紐佈局,為港口、城市、産業綜合發展區。重點發展臨港型工業、航運物流、特色旅遊和都市農業等産業。同步推進城市建設,促進産城融合。

  兩軸:即福平綜合發展軸和沿海藍色經濟軸。

  福平綜合發展軸。為福州中心城區經過濱海新城與平潭聯繫的軸線,重點承擔綜合服務、區域商貿、總部經濟、高端科技研發等職能。

  沿海藍色經濟軸。北接寧德、南聯莆田,由北至南串聯起福州新區內羅源、連江、長樂、福清等沿海地區,是推進“海上福州”建設、實現福州城市由“河口城市”向“濱海城市”轉變的重要標誌,也是聯繫福州新區眾多港口及産業區的重要紐帶。

  多組團。

  遵循生産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要求,貫徹宜居新區、宜業新區、生態新區的理念,按“串珠式”佈局模式,規劃建設三江口組團、濱海新城組團、閩江口組團、江陰灣組團、福清灣組團、福清城區組團、羅源灣北岸組團、羅源灣南岸組團和連江城區組團等九個功能組團。

  (二)組團發展引導

  1.核心區組團發展引導

  發展定位:福州科技文化創意中心、高端空港産業區,海峽兩岸極具影響力、輻射力和競爭力的大福州核心。包括三江口組團、濱海新城組團和閩江口組團。

  三江口組團:利用自貿試驗區落地該區域的優勢,規劃建設會展中心區,建設大型會議中心、會展中心、商務酒店、購物區等配套服務設施,發展商務辦公、總部基地、商貿會展、文化創意等生産服務業,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經貿平臺。依託福州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福州出口加工區、福州保稅區,進一步加強高新技術産業佈局。引導其他製造業向福清産業集聚區轉移,適度發展居住。

  濱海新城組團:為國際化新城、居住及産業新城,是區域的科研中心、金融中心、交通樞紐。依託長樂濱海工業集中區,集中發展文化娛樂、國際商務、金融保險等現代服務業,提升大福州的中心功能。建設宜居休閒的功能集中區,發展文化休閒養老産業,建設山邊、濱海、濱湖居住區,承擔福州新區未來發展的主要人口居住功能。

  閩江口組團:以瑯岐島為主體,依託旅遊、生態産業開發建設,建成以旅遊休閒度假、現代農業科普示範、休閒觀光農業、濱海生態産業小鎮為主體的生態良好、環境優美、宜居宜業的生態旅遊島;借鑒博鰲的發展模型,打造成為閩江口“高峰論壇”旅遊區,積極籌建國際海洋休閒高峰論壇為主題的旅遊區。依託福州臨空經濟區,重點發展製造業、總部經濟、保稅物流、創意産業和航空配套服務業,適度發展商務會展、休閒旅遊、酒店購物等産業。

  2.南翼發展區組團發展引導

  發展定位:區域中心港、臨港産業集聚區。包括江陰灣組團、福清灣組團和福清城區組團。

  江陰灣組團:發揮優良的深水港優勢,依託江陰工業集中區、閩臺(福州)藍色經濟産業園、福州保稅港區等園區,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産業,完善居住和綜合服務功能,打造集産業、港口、生活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濱海新城。

  福清灣組團:利用平潭國際旅遊島建設的優惠政策輻射,擴大海峽旅遊範圍,突出海洋、海島、溫泉、特色農業,進行高品質、高水準的旅遊業規劃,形成海峽兩岸旅遊合作主要承載區。

  福清城區組團:完善綜合服務與居住功能,向北溝通松下港、向南聯繫江陰港,增強福清服務兩港(江陰港、松下港)的能力,重點提升加強中心港能力的生産性服務功能。強化宜居配套設施建設,完善生産服務功能,提高宜居性。

  3.北翼發展區組團發展引導

  發展定位:迴圈經濟示範區、現代航運物流基地。包括羅源灣北岸組團、羅源灣南岸組團和連江城區組團。

  羅源灣北岸組團:充分利用自身港口、海洋資源、交通條件的優勢,依託港口資源和現有産業基礎,重點發展冶金、建材、能源、輕工食品、海上旅遊、物流等産業,規劃建設迴圈經濟集中區。

  羅源灣南岸組團:以可門港為基礎,集約利用土地,緊湊功能佈局,提高港口岸線利用率,發展臨港産業,形成港口碼頭、貨物集散聯動的功能佈局,規劃建設現代港口物流園區。

  連江城區組團:完善綜合服務與居住功能,增強對港口綜合服務和輻射能力,重點提升生産性服務功能和生活性服務功能,同步推進宜居配套設施建設。

  四、構建兩岸合作交流主體區

  (一)培育兩岸交流交往平臺

  舉辦海峽論壇福州新區建設專題活動,構建兩岸交流合作新平臺。以新區建設為契機,強化文化紐帶和感情基礎,深化民間交流,提升科教文化交流水準,積極培育具有全國影響力、廣泛參與度、各方認同感的對臺交流品牌。以榕臺青年交流為主題,以福州新區為平臺,精心舉辦海峽青年節,建設海峽兩岸青年交流營地,打造最受兩岸青年歡迎的活動品牌。打好親情牌,深化兩岸同根同源主題,大力推動文化交流,進一步做強船政文化、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海峽兩岸合唱節等文化交流品牌。發揮“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作為海峽兩岸經貿交流的重要平臺和對臺經貿政策先行先試的重要窗口作用,擴大商品交易,提高展會水準,提升海交會品牌效應。

  (二)建設便捷高效的直接往來樞紐

  充分利用福州與台灣之間的地理區位鄰近優勢,努力將福州新區建設成為兩岸交流往來、直接“三通”的便捷高效的綜合樞紐。

  建設對臺航運中心。加快發展福州(平潭)對臺客滾直航運輸,適時推進增開加密福州(平潭)至台北、基隆、台中等地區高速客滾航線。積極推進福州港支線轉机(水水轉机)、海鐵聯運建設,擴大福州在海西地區及鄰近中部地區“陸地港”建設,積極開拓外貿集裝箱轉机和內陸腹地海鐵聯運業務,強化對台貿易集散服務功能。深化福州海峽通道工程前期研究工作,推動福州連接台北直航通道建設。

  建設對臺航空聯繫樞紐。加快推動福州空港擴能工程,完善福州機場對臺空中直航的設施條件;加密福州至台灣客運航線,推進福州航空加快發展,吸引更多基地航空公司入駐,積極推進空港與高鐵、空港與高速公路間多式聯運。

  建設對臺信息交流中心。加快建設福州郵政物流中心,提升對臺郵件總包交換中心功能,擴大兩岸郵件運輸空中直航範圍;以創建國家智慧標桿城市為契機,加快與台灣本島、馬祖海底通信纜線工程建設,建成對臺綜合性信息交流平臺。

  (三)拓展産業合作平臺

  發揮對臺經貿政策疊加優勢,推進與台灣先進製造業、健康産業、精緻農業、文創産業、現代服務業的深度對接、融合發展。加快福州臺商投資區、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福清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福清江陰經濟開發區、長樂臨空經濟區、閩臺(福州)藍色經濟産業園等園區發展。以臺商投資區為主要載體,主動加強與新竹科技園區對接聯繫,積極承載台灣高新技術産業、先進製造業轉移。以福清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改革與建設試點、福清台灣農民創業園等為依託,加強與台灣現代精緻農業的對接合作,合作共建創意農業、智慧農業、休閒農業産業園區。推進台灣青年創業園建設,吸引台灣醫療、教育、會展、金融保險等現代服務行業和IT設計、生物醫藥等行業人才來榕創業、就業。開展離岸金融業務,建立對臺金融合作示範區。積極引進台灣大型物流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打造海峽西岸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産業基地。加快與台灣文化創意産業的交流合作,依託中國船政文化城、閩臺(福州)文化創意産業園等,構建兩岸文化創意産業合作重要聚集區。

  (四)推進福(州)平(潭)一體化發展

  1.推進福平産業聯動

  探索建立以産業園區為載體的合作共建發展模式,推進新區與平潭綜合實驗區在稅收政策、産業優惠政策、産業準入目錄等方面合作,聯手發展高新技術産業,實現兩地優勢互補、錯位發展、聯動雙贏。加強新區與平潭服務業對接,引進大型商業項目,共同打造服務業發展集聚區,大力發展港口物流産業等。加強景區景點開發的深度協作,整合新區與平潭的旅遊資源、旅遊路線、旅遊産品,共同開發高品質濱海休閒旅遊精品,建設海西重要旅遊目的地。

  2.強化福平基礎設施網路對接

  大力推進新區與平潭的基礎設施對接,加快福州到平潭的高速公路、鐵路、跨海大橋建設,開展第三通道前期研究,構建一體化的陸路交通運輸網路。加快港口資源整合和集疏運網路建設,共同打造開放型海路交通體系。構建完善的空港對接機制,加強空港客貨運合作,探索空陸海聯運模式,打造最便捷高效的對臺綜合通道。按照設施共建、利益共用的要求,統籌推進兩地供水、供電、供氣、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市政公用設施一體化發展。

  3.共建福平優質生活圈

  順應兩地群眾的新期待,強化生態環境共建共護、公共服務合作共用,聯手打造生活工作便利、生態環境優美、宜居宜業宜遊的福平優質生活圈。遵循生態規律,加大兩地在海洋環境整治、空氣品質檢測等方面的合作力度,建設一流的生態環境。建立兩地社會民生及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共用平臺,推進醫療服務、社會保障、人才、通訊等資源共用共用。

  五、建設國家擴大對外開放重要門戶

  (一)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海上合作戰略支點

  充分利用福州新區的港航資源優勢,重點推進與東盟國家港口城市對接,將福州港打造成聯接東盟與我國內陸的區域性國際航運樞紐。加強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海、空港合作,開展海關、檢驗檢疫、認證認可、標準計量等方面的合作試點。申報設立福州空港綜合保稅區,推動中國-東盟海産品交易所做大做強,採取措施吸引國內外企業入駐交易所,加快在部分東盟國家建設交易所分中心。充分利用與印尼等東盟國家歷史淵源和現有交流基地,推進友好交流合作。

  (二)建設現代航運物流網路

  充分發揮新區港口優勢,整合資源,優化分工,加快集疏運體系建設,構建現代航運物流網路,發揮港口對城市及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

  1.強化港口建設

  加快推進福州、寧德港口一體化整合,建設大宗散裝貨物接卸轉運中心,拓展集裝箱運輸業務,配套完善江陰港區,加快發展集裝箱運輸;加強港口基礎設施和航道建設,建設羅源灣大宗散裝貨物接卸轉運中心,建設松下港區國家糧食儲備基地,建設平潭綜合實驗區港口物流園區和對臺滾裝碼頭,積極推進閩江口內港區挖潛改造,把福州港發展成為集裝箱和大宗散雜貨運輸相協調的樞紐港。

  江陰港區:建設成為沿海地區集裝箱接卸轉運中心。充分發揮江陰保稅港區的政策優勢,積極推進江陰港區集裝箱碼頭泊位連片化開發,加快形成集裝箱泊位規模化、專業化與集約化開發,重點推進閩江口內港區外貿集裝箱業務向江陰港區轉移。吸引社會資本建設碼頭,吸引遠洋公司開通亞太地區重要城市的集裝箱航線。加快江陰港區壁頭作業區西部化工碼頭區開發建設,滿足化工企業發展的需求。利用江陰港區獲國務院批准為汽車整車進口口岸政策支援,加強以港口為核心的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做好整車進口的碼頭規劃佈局,完善配套服務設施,強化服務聯動機制。

  松下港區:以糧食為主的幹散貨集散中心。加快建設福清灣深水航道二期工程、松下防波堤二期工程,有序推進元洪碼頭二期工程,繼續推進松下港區牛頭灣作業區、山前作業區、元洪作業區泊位建設,合理區分散糧、雜貨、化工等碼頭功能,滿足糧油、化工、裝備、鋼鐵、能源等臨港工業發展需要,建設松下港區國家糧食儲備基地,適應兩港工業區、元洪投資區進出口發展,建設成為溝通南北、輻射中西部地區的糧食及重要加工基地。

  羅源灣港區:建設海峽西岸地區幹散貨轉机、儲運中心,加快推進羅源灣臨港工業配套煤炭、礦石為主的大型散貨泊位建設,充分利用良好的深水自然條件,加快30萬噸以上深水碼頭建設,重點推進可門作業區、碧裏作業區幹散貨泊位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形成區域性能源、大宗散貨集散中心。加快建設羅源灣港區工作船基地工程;積極推進開放口岸建設,緩解海港碼頭入境壓力,滿足臨港工業發展需要。

  閩江口內港區:進一步提升能力,發揮多功能港區功能。對閩江口內港區進行港口功能調整和挖潛改造,加快推進集裝箱運輸功能向江陰港區的轉移,建設閩江通海航道三期,形成以能源物資、礦建、滾裝運輸為主的多功能港區。

  2.推動集疏運體系建設

  加快江陰、羅源灣、松下三大港區的集疏運鐵路建設,適時開展福州港後方鐵路貨運通道研究,加快沿海貨運鐵路福州至羅源灣段和有關貨運聯絡線建設,形成福州港輻射周邊地區及中西部地區的便捷貨運通道。

  加快實施福州繞城公路東南段、福州長樂至平潭高速公路(長樂古槐至松下段)、長樂前塘至福清莊前高速公路、亭江至長樂機場高速公路(即福州東部快速通道二期)等項目,構建佈局合理的新區高速公路網體系。

  3.提升港口綜合能力

  擴大港口輻射帶動範圍。積極推動福州新區港口開展陸地港合作與建設,促進山海協作,延伸港口腹地。近期重點鞏固與武夷山陸地港的協作,加快推進江西(高安、上饒等)、湖南等地方政府共建陸地港,積極吸引中西部省份社會資本來福州建立飛地港,形成福州新區港口飛地港、陸地港等多種形式的內陸式輻射網路。

  提升綜合服務水準。加強口岸聯動,完善“5+2”通關服務體系,提高通關效率;加強航運信息化建設,建立航運信息服務平臺;推動海上監管救助基地建設;加快推進江海聯運;積極發展代理服務、船舶供應市場,大力發展航運金融、保險等服務業,形成高效軟實力。

專欄1 新區港口建設重點項目

  近期重點推進福州(閩江)對臺綜合客運碼頭1~3#泊位工程、江陰壁頭作業區11#和12#泊位工程、松下港區牛頭灣作業區12#和13#泊位工程、福州港羅源灣港區可門作業區14#泊位工程、福州港羅源灣港區可門作業區9#泊位工程、羅源灣港區將軍帽作業區15萬噸級散貨碼頭項目、江陰港區8#和9#泊位工程、羅源灣港區淡頭作業區14#和15#泊位、松下港區松下作業區16#和17#泊位及配套設施工程等項目。

  (三)建設面向亞太地區樞紐機場

  加快提升福州空港規模,建設覆蓋國內省會及重點經濟城市、聯繫亞太地區重點城市及港澳臺地區的航線網路,構建連接面向亞太地區的區域性樞紐機場。

  1.有序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重點推進福州機場集疏運體系建設,在已有機場高速公路的基礎上,積極推進軌道交通建設,將福州機場與主城區地鐵系統相連接,提升與主城區的聯繫便捷度。加快推進福州機場軌道與高鐵的連接,形成空港與高鐵、空港與高速公路間多式聯運體系。

  加快推進福州機場升級改造,推進長樂國際機場第二輪擴能、機場二期工程等項目建設,進一步提高機場容量和運力,力爭在“十三五”期間形成一組近距平行跑道,中遠期將福州機場建設成為4條跑道(一組近距、一組遠距)的4F級國際樞紐機場。

  2.加強基地航空公司建設

  研究出臺扶持福州航空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全力支援拓展新航線、開拓新市場,加快推動福州航空發展邁上新臺階、實現新跨越。鼓勵支援廈航在福州機場投放更多運力,開闢更多的覆蓋國內的航線,積極推進廈航福州分公司飛行出勤樓、維修機庫、貨運中心、生活設施等基地建設。支援目前在福州機場具有一定吞吐量比例的航空公司建立基地,重點推進中郵航在福州建立基地,中遠期吸引國航、南航、東航、海航等大中型網路航空公司在福州建立基地。

  3.加快航路航線建設

  近期積極拓展福州至福建及周邊省區支線機場的支線航線,打造以福州為主要聯繫節點的台灣至內地的輪輻式航線網路。中遠期增開福州至亞太重點航空樞紐、歐美的直達航線,打造面向亞太、聯通歐美大部分重點城市、輻射內地城市的福州輪輻式航線網路。

  4.積極申報空港保稅區

  依託機場空港經濟區,積極申報空港綜合保稅區,形成“國際轉机、國際採購、國際配送、國際轉口貿易和保稅加工、保稅物流”等功能,重點發展現代航空物流、國際貿易、保稅加工、服務貿易、離岸金融等産業,與福州出口加工區形成聯動,為福建自貿試驗區福州片區提供支撐。

專欄2 新區機場及配套設施建設重點項目

  近期重點推進福州長樂國際機場第二輪擴能、福州長樂國際機場二期、廈航福州基地建設等項目。

  (四)提升對外開放水準

  深化福州新區對外開放,完善開放型經濟體系,搭建國際交流平臺,發揮福建自貿試驗區福州片區先行先試優勢和示範帶動作用,積極探索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深化涉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探索建立與國際高標準規劃相適應的行政管理體制,構建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

  建立開放型經濟體系。利用ECFA早收清單的關稅優惠,擴大榕臺貿易。深化國際經貿合作,搭建與東盟、南亞、歐美等地區在投資貿易、文化旅遊、臨港經濟等領域合作的重要平臺。擴大服務業市場準入,在更廣範圍內實現國民待遇,吸引國際先進要素,推動福州新區向貿易産業鏈高端發展。

  構建對外開放新平臺。制訂吸引國際組織和機構的戰略規劃和法律框架,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積極吸引國際財團、跨國公司進駐投資新興行業。發揮福州僑力資源優勢,大力涵養僑力資源,利用僑商人脈資源和商業網路,圍繞經貿與文化交流等領域,設計一批高端國際交流平臺。爭取政策支援拓展福州保稅港區功能,努力提高保稅港區貿易自由度。

  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根據國家政策適時在福州新區對外商投資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制度,率先建成具有國際水準的投資貿易便利、監管高效便捷、法制環境規範的跨境投資和貿易規則體系。支援在海關特殊監管區探索“一線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的監管模式。加快電子口岸建設步伐,採取提前報關、聯網驗放、稅費電子支付、快速轉關等辦法,全面提升口岸工作效率和服務水準。制定外商中小企業投資便利化措施,建立中小企業服務支援中心。

  深化涉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探索建立與國際高標準規則相適應的行政管理體制,減少政府前置審批事項,提升政府服務水準。借鑒自貿試驗區的經驗,建立一口受理、綜合審批和高效運作的服務模式,完善行業信息跟蹤、監管和歸集的綜合性評估機制,健全集中統一的市場監管綜合執法體系,加強事中事後監管。

  六、打造東南沿海現代産業基地

  (一)發展高端服務業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以中國—東盟海産品交易所、江陰整車進口、兩岸電子商務實驗區等一些重點領域取得突破為抓手,重點發展現代物流、健康養生、金融業、服務外包、高端商貿、電子商務、專業會展等産業,推進福州新區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融合發展。

  1.發展重點

  (1)優先發展生産性服務業

  現代物流。加快建設松下港區物流園、羅源灣港區物流園、漢吉斯冷鏈樞紐中心、翔福物流園、福州保稅港區物流園,打造東南沿海地區集裝箱物流和大宗散貨物流主要集散地。依託馬尾新城,打造現代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臺,提高物流信息共用水準。拓展榕臺物流合作,加強兩地港口對接,拓展保稅功能,發展對台貿易採購、國際轉机等業務。

  金融業。按照連接兩岸、服務海西、輻射全國的總體定位,深化金融改革,把福州新區建設成為具有較強影響力的海西現代金融中心。加強與境外金融機構聯絡,積極引進國內外尤其是台灣地區的銀行機構、證券機構、保險機構等金融機構到福州新區設立分支機構,發展金融總部經濟。積極探索兩岸金融業創新合作。

  電子商務。充分發揮福州作為全國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和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城市的政策優勢,切實優化福州新區電子商務發展環境,大力推進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體系,推動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整合創新。大力推進電子商務在各行業的深度應用,整合建設一批覆蓋全産業鏈的行業垂直平臺,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向行業電商平臺發展。建立跨境電商綜合平臺和應用系統,創新海關和檢驗檢疫監管模式,完善支付、通關等服務體系。積極對接平潭,加快海峽兩岸電子商務經濟合作實驗區建設,引導對台貿易貨物向新區口岸集聚,將福州新區打造成為電子商務重要創新中心和對臺電子商務樞紐。

  專業會展。大力發展多門類、高檔次、強輻射的現代會展業,吸引國際會展公司和會展承辦機構落戶新區,創辦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博覽會,爭取申辦非物質文化遺産、文化創意産業博覽交易會、台灣農産品展銷會、兩岸服務業合作論壇等具有較大影響的全國性兩岸大型會展和大型節慶活動,拓展會議論壇、各類展覽、會展服務、場館管理等業務,將福州新區打造成省級專業産品展覽中心和海峽兩岸區域性會展中心。

專欄3 新區生産性服務業重點項目

  近期重點推進福州港松下港區臨港工業物流園、漢吉斯大型國際冷鏈樞紐中心(一期)、馬尾太古(科樂通)冷鏈物流、閩臺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園、福清公路港、福清江陰國際汽車城、福建珊瑚農産品加工與冷鏈物流中心、空港綜合保稅區、福清市農商銀行總部綜合大樓、閩江口農副産品交易物流中心、福建恒興南方水産品加工交易中心、宏東水産品交易中心等項目。

  (2)優化提升生活性服務業

  高端商貿。依託馬尾新城、長樂臨空經濟區等開發建設,疏解老城區功能,高水準規劃建設一批新的商業載體,引進國內外知名品牌連鎖經營的高檔商務型酒店,以及集購物、娛樂、休閒為一體的大型商業綜合體,打造服務於海西地區的核心商業區。優化倉山、馬尾區的商業層級,通過連鎖加盟、多元經營等形式,推動新型商業業態發展。

  特色旅遊。依託新區豐富的海洋資源,重點打造海洋海島生態遊、海上運動娛樂、郵輪遊艇遊、海上溫泉養生、濱海休閒度假、海洋文化體驗等濱海旅遊産品體系,構建新區黃金海岸帶。以馬尾新城為核心載體,整合周邊旅遊資源,借力發展旅遊業,打造區域旅遊集散中心。以長樂和相關“海絲”文化區域為核心,促進與泉州、漳州等城市聯動發展,打造面向海內外“海絲”旅遊的樞紐城市。推進榕臺旅遊合作,以閩江口和福清灣為重點,擴大馬尾、馬祖兩地交流,建設環馬祖澳旅遊區,在信息共用、聯合行銷、航線開拓等領域先行先試,打造海峽兩岸休閒旅遊區。以羅源灣為重點,實施海上旅遊項目開發。

專欄4 新區生活性服務業重點項目

  近期重點推進馬尾 ?中國船政文化城(一期)、瑯岐國際海島度假綜合園、華僑城旅遊綜合項目、永鴻文化旅遊城、琯頭龍沙丘旦生態旅遊、連江萬星商業廣場等項目。

  (3)加快發展新興服務業

  總部經濟。堅持內外源並重,引進與培育並舉,努力增加總部企業數量,引導總部企業集聚發展,將福州新區建設成為跨國公司、台資企業在海西區投資的區域重要總部經濟區。以中部組團為載體,圍繞高端海洋裝備、臨港型産業、航運物流、科技研發等領域,著力引進一批國內外大型企業總部,重點引進跨國公司、中央大企業在福州新區設立地區總部或職能性總部機構,優先鼓勵台灣大型企業集團的地區總部、上市公司和研發中心等項目在福州新區落戶。著力培育一批閩商企業總部,經認定為總部的企業給予政策支援。

  服務外包。以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為載體,大力推進數字福建(長樂)産業園建設,主動承接跨國公司的離岸服務外包,鼓勵和培育本土服務外包企業發展壯大,逐步培育國際離岸服務外包總承接商和對內總發包商。主動承接台灣服務外包轉移,圍繞軟體開發、研發設計、生産控制流程設計、産品檢驗檢測、供應鏈管理、動漫製作、金融財務管理、教育服務等服務外包業務,共建海峽西岸服務外包示範區和服務外包基地,創建國家級服務外包示範區。

專欄5 新區新興服務業重點項目

  近期重點推進馬尾企業總部綜合開發項目(一期)、數字福建(長樂)産業園、網龍海西創意産業園項目、福建VR産業基地、德力動漫、華訊亞太孵化基地、樟嵐總部項目、海峽青年交流營地、海峽青少年活動中心、海峽文化藝術中心等項目。

  仲介服務業。以市場化、專業化為導向,積極發展各類知識密集型仲介服務機構,培育各類研發中心,引進和培養高素質的仲介執業人才,優化仲介服務業發展環境,建立和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公信力強、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仲介服務品牌機構,基本確立與福州新區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進程相適應的仲介服務業發展格局。

  文化創意産業。挖掘閩都文化、海洋文化內涵,積聚産業要素,優化資源配置,大力推進文化科技創新,加快福州新區文化和相關産業融合發展。重點發展工藝美術、動漫遊戲、設計創意、現代傳媒、廣告服務、文化會展等業態,推動文化産業向高端化、規模化、國際化發展。加快建設中國船政文化城、福清永鴻文化城等重大文化産業項目,全力推進文化金融交易中心、文化藝術品保稅倉儲項目等文化産業平臺建設,積極培育一批文化企業、産品和服務知名品牌。積極推動對外文化貿易。

  (4)發展房地産業。堅持“以人為本、適度開發、生態優先、內挖外拓”原則,優化房地産業佈局,合理調整住房結構,適度控制旅遊地産開發規模,引導商業地産、養老地産、金融地産有序發展,加大保障房建設力度,逐漸完善以普通住宅為主、適當建設中高檔住房的房地産市場體系,形成各有側重的地産服務圈。注重建築與生態環境的協調,聚焦城市特色、文化傳承以及人文環境的塑造,創建我國新區地産開發典範。

  2.佈局引導

  依託産業發展帶和交通樞紐設施,整合空間資源和發展要素,遵循“地理分散、管理集中、功能差異佈局”的發展模式,引導優勢産業向相關區域集聚。

  核心區:以馬尾新城、長樂新城、瑯岐三大板塊為主體,打造福州新區高端服務業集聚區。秉承“品牌企業規模化,功能街區專業化,産業板塊特色化”發展思路,通過強化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和營造良好的商務商貿環境,重點發展金融、商務、會展、信息、文化創意、總部經濟、高檔旅遊等現代服務業,提高服務業的檔次和增值能力,培育連鎖經營、電子商務、城市綜合體等新興業態和服務品牌,對接台灣服務業,全力打造海峽西岸商務商貿中心、區域旅遊集散中心、國際會展中心、區域總部經濟中心和對臺合作交流服務中心。瑯岐重點發展高端旅遊服務業,配套發展商貿服務業、房地産業和社區服務業,形成新區高端旅遊服務中心。

  南翼發展區:重點發展現代物流業,適度發展濱海休閒旅遊業,配套發展商貿服務業、房地産業和社區服務業。依託江陰保稅港區和松下港區、牛頭尾港區現有産業基礎,加強區港聯動,大力發展集裝箱運輸,做大做強江陰集裝箱物流和高山商貿物流,完善松下港區糧油物流園區,積極培育松下-元洪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打造現代臨港物流産業園。依託福清東部新城建設,改造提升城區商貿服務業,推進福清商貿城、海峽商品交易城等重點商貿項目,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提高物流業效率。依託福清灣岸線資源,打造濱海休閒旅遊帶,為區域發展提供良好的休閒環境。

  北翼發展區:按照“發揮優勢、突出特色、合理分工、互動發展”的原則,以優化服務業佈局、促進協調發展為目標,在羅源、連江配套發展片區重點發展現代物流業和生態旅遊業,配套發展商貿服務業、房地産業和社區服務業。

  (二)建設先進製造業基地

  1.發展重點

  (1)做大做強優勢産業

  新型化工。依託江陰和羅源灣深水大港和海西經濟區市場優勢,加快推進江陰、可門化工新材料片區建設,積極引進大型骨幹項目,“面向高端,突出特色,鏈式延伸”,優先發展石油化工下游産業,創新發展氯鹼化工、現代煤化工等産業,全力推進福清天辰耀隆二期、福清中景石化科技園、連江申遠年産40萬噸聚酰胺一體化項目、液空中國福建煤氣化項目等項目建設進程,建設海西經濟區新興綠色化工基地。

  特色鋼鐵。按照國家淘汰鋼鐵落後産能政策,把握國內鋼鐵産業佈局向沿海轉移的機遇,承接易地搬遷改造,發展高附加值精品鋼材及關聯産業。依託羅源灣和長樂綠色不銹鋼基地,積極延伸産業鏈條,面向國內外高端市場需求,重點推進長樂吳航不銹鋼、寶鋼德盛二期等項目建設,發展不銹鋼及特鋼製品、大型鋼結構等具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價值的鋼鐵深加工産業。

  紡織服裝。依託長樂紡織服裝基地,加快推進長樂榕威實業紡織科技園、長樂國創超細旦差別化合纖等項目建設,延伸産業鏈,提升技術水準和産品附加值。圍繞紡織、印染、服裝、産業用紡織品調整産業結構,用先進技術設備改造傳統紡紗織造、針織、印染,淘汰落後産能,鼓勵發展高新技術纖維和生物質纖維,重點發展高端服裝、休閒布料、産業用紡織品等産品。

專欄6 新區優勢産業重點項目

  近期重點推進中鋁公司鋁精深加工産業項目、連江申遠聚酰胺一體化項目、福清天辰耀隆項目、諾希新材料研發中心、福清江陰聚丙烯二期、福清福融盛(福建)包裝材料、長樂榕威實業紡織科技園、長樂國創超細旦差別化合纖生産、長樂恒申高檔針織紡織品、恒捷差別化纖維二期、液空中國福建煤氣化等項目。

  (2)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先進裝備製造業

  高端電子信息裝備。抓住産業結構調整與優化升級的良好機遇,加大引才引資引智力度,加強與台灣及國外發達地區電子信息産業分工合作,強化創新能力提升,重點圍繞通信、汽車等消費電子産品,建設晶片設計、製造、電子封裝、測試産業鏈,強化電子信息價值鏈提升。大力發展汽車電子、醫療電子、節能電子、IC設計、通信及消費電子專用晶片、奈米晶片和生物晶片等産業。

  新能源裝備。大力引進國內外龍頭企業和科研院所,建設各類研發機構和産業化基地,結合新能源發展趨勢和産業配套條件,優先發展核能及其裝備和配套産業、海上風電裝備産業,積極培育生物質能、太陽能等産業,不斷壯大産業規模,逐步形成規模化、自主化的新能源裝備産業基地。

  現代汽車及配套産業。以汽車零部件為主攻方向,支援一批汽車零配件企業加快發展。以轎車為突破口,加強與國內外大型汽車集團合資與合作,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逐步培育與世界先進水準同步的整車製造體系。

  航空産業。積極發展航空及相關先進製造業,積極引進飛機整機裝配、飛機零部件製造、航空材料製造、航空電子等航空製造業,促進航空産業規模化、高端化,形成海峽西岸重要的以航空製造為引領的現代航空製造産業基地。

專欄7 新區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先進裝備製造重點項目

  近期重點推進福清京東方光電科技、東旭光電項目、馬尾科立視二期、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PCB項目、福建三峽海上風電産業園、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高溫氣冷堆電站及配套産業園項目、福清多功能航空産業園、馬尾船政(連江)特種船舶、沃申機械用鏈條(履帶)建設、福建雪人高效節能壓縮機組生産、奧特帕斯發動機製造、恒久新能源汽車等項目。

  (3)加快發展新興海洋産業

  高端海洋裝備。重點依託福州大學、福建省機械科學研究院、福建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等高端裝備製造協同創新中心,加強海洋高端裝備關鍵技術及共性技術研究和開發,加快突破制約海洋裝備産業升級的技術瓶頸。積極參照新加坡、南韓等地區高端船舶發展經驗,選取“市場選擇與政府扶持共同作用”的發展路徑,大力推進國內外龍頭海工裝備企業入駐新區,重點發展高端海洋船舶、遊艇、海洋油氣資源開發和利用工程裝備、海上作業安裝平臺、海洋潛水和海底工程設備及關鍵零部件等産業。

  海洋生物醫藥食品。依託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廈門大學、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州大學、福建醫科大學、福建中醫藥大學等科研力量,同時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海洋科研機構,加強海洋抗腫瘤藥物、海洋生物抗菌活性物質提取、抗心血管病、海洋生物酶及海洋功能食品等海洋生物技術研究與開發,加強建設海洋生物醫藥食品成果孵化區。積極推進福清海洋生物高技術産業園建設,重點發展海洋生物醫藥、海洋功能性食品和海洋生物製造等新興産業。

  海洋工程材料。依託福州新區産業基礎,面向高端海洋船舶及海洋工程産品需求,大力開展新型船舶及海洋工程用系列多功能防護材料技術研究,重點發展高端船舶和深海能源鑽採裝備用高品質特殊鋼、海洋防腐材料,以及海洋耐壓材料等産品。

  2.佈局引導

  根據福州新區的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依託獨特的區位條件、發展基礎和開發潛力,優化製造業空間佈局,加強福州新區製造業空間管制,優化統籌總體格局,打造重點發展區塊,構建功能定位清晰、開發重點突出、集聚效應明顯、陸海協調聯動的先進製造業發展格局。

  核心區:依託福州出口加工區、福州保稅區、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樂臨空經濟區和長樂濱海工業集中區等園區,重點發展高端信息製造、高端海洋裝備、節能環保裝備與設備、現代紡織服裝等先進製造業、3D列印、現代汽車及配套産業。

  南翼發展區:依託福清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福清龍田經濟開發區、福清江陰經濟開發區、閩臺(福州)藍色經濟産業園等園區,重點佈局海洋新興製造業、新型化工及新材料、新能源、高端信息製造等先進製造業。

  北翼發展區:依託羅源灣經濟開發區、連江可門經濟開發區、福建連江經濟開發區等園區,重點發展裝備製造、特色鋼鐵、金屬新材料、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海洋新興産業等先進製造業。

  七、探索全面創新改革路徑

  (一)推進對臺合作政策和體制機制創新

  推進兩岸投資、金融、貿易、人員往來、航運便利化,在企業註冊登記、許可證授予、人才引進、融資、跨境交易、投資者保護、履約、結算等方面加強與臺對接。圍繞臺商投資區、保稅港區大膽開展試點,積極推動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擴大對臺金融、航運、商貿、通信、文化等服務業開放,創新金融制度,實施促進臺商投資的稅收政策。支援臺公益性法定機構在福州新區設立服務平臺。設立營商服務專職機構,與企業、商會、行業協會建立溝通互動機制,共同創建良好的國際營商環境。

  (二)完善自主創新體系

  完善創業創新生態體系。以福州新區創建國家雙創示範基地為契機,加快形成政府服務高效、政策體系完備、資金渠道寬暢、雙創文化濃厚、兩岸合作深入的創業創新生態體系。通過優化雙創環境促進雙創要素匯聚,進一步降低創業創新門檻和成本。重點推進一批雙創工程包,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促進高新産業加快發展,著力打造“共建、共投、共用、共擔、共榮”的知名雙創港城。

  加強區域創新融合。充分發揮福州高等院校密集、研究院所眾多、科研實力雄厚的獨特優勢,加強溝通協調,推動新區大型企業與科研機構對接,推動産業技術創新。積極吸引國內外知名科研機構進駐新區,國內名牌院校在新區設立創新基地,鼓勵國內外科技企業在新區設立研發中心。以新區為載體,大力整合海西經濟區創新資源,推動跨部門、跨區域的科技合作,聯合推進區域産業技術創新。

  打造創新平臺。積極吸引國家重點(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進駐新區,建設一批高端産業技術研發基地。打破行政界線,採用異地共建、託管等模式,與北京、上海、廣州等創新能力突出的一線城市共建一批科技企業孵化器和高新技術産業化基地。鼓勵世界500強企業在福州新區設立或分設研發機構。

  探索創新發展政策機制。探索有利於創新的人才政策,對來榕創業的科技人員在投資創業、單位聘用、子女入學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對台灣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研究制定更為優惠的支援政策。研究制定人力資本作價出資政策,允許認定為高層次人才的,以專利、標準等智慧財産權作價出資辦企業。設立高層次人才創業投資基金,發揮財政“種子”基金作用,引導各類資本投向高層次人才創辦的科技型、創業型、成長性企業。

  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依託“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6?18”虛擬研究院、國家技術轉移海峽中心、中科院STS福建中心等平臺,完善配套服務,推動更多境內外科技成果在新區轉移轉化。

  (三)推進城鄉管理改革

  推進城鄉管理體制改革,優化城鄉一體化管理格局,率先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深化強鎮擴權改革。

  率先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積極創新新區教育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大財政性教育資金投入,優先規劃教育用地,鼓勵市區優質教育資源向新區輻射和拓展,通過教育集團化、農村薄弱校委託管理等模式,統籌加快城鄉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高標準落實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積極健全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骨幹、村衛生室為基礎的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網路,推動省市優質醫療資源共用,促進城鄉公共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均等化。實施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並軌,提高城鄉居民大病住院和門診醫療報銷比例和重大疾病醫療補助水準,建立城鄉居民一體的基本養老和醫療保險制度。完善農業轉移人口社保接續和就業援助制度,將城鎮就業困難人員相關就業援助政策向本省農業轉移人員和被徵地農民延伸。

  優化城鄉一體化管理格局。在新區開展“多規合一”改革試點,協調整合各相關部門規劃,在城鄉空間安排上達成一致,形成“一本規劃、一張藍圖”;歸併重組城鄉管理職能交叉和相近部門,理順並創新城鄉規劃和建設管理體制,推動規劃、建設項目、國土資源等信息共用共用和各相關部門業務的協同辦理。推進規劃向農村地區延伸,健全城鄉規劃的編制、實施和監督檢查機制。科學論證福州市行政區劃調整方案,適時推進條件成熟的縣(市)開展撤縣(市)改區工作;支援具備條件的縣(市)區開展撤鎮(鄉)設街道、撤鄉設鎮和“村改居”工作。

  深化強鎮擴權改革。總結推廣小城鎮改革建設試點經驗,在新區選擇吸納人口多、經濟實力強的重點鎮,開展擴大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的試點,賦予其同人口和經濟規模相適應的管理權。支援試點鎮建設與其人口規模相適應的基本公共服務設施,賦予試點鎮對於周邊一般鄉鎮進行統籌管理的適度許可權,強化其區域行政服務中心職能。

  八、推進新型城鎮化

  (一)建設綠色新城

  1.構建生態安全格局

  統籌考慮新區地質災害防治、雨洪管理、水源保護、海岸帶防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等要求,明確新區基本生態控制線,確保基本生態控制線控制範圍面積不低於新區面積50%。科學規劃福州新區生態功能結構,形成“生態屏障—生態綠核—生態廊道—生態節點—城市綠地”的生態景觀格局。依託福州豐富的山體資源和森林資源,打造福州新區週邊的綠色生態屏障。依託新區內坡地生態系統和河口生態系統,形成綠色自然空間,重點做好閩江河口、福清興化灣區域生態修復與保護,打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品牌,構建新區生態安全格局的核心區。依託新路網框架和河流生態系統,規劃建設綠化帶和景觀帶,打造城市林蔭道,構建新區生態廊道系統。嚴格保護新區內文化遺産、生物棲息地和水源地,形成多節點支撐格局。科學劃定綠線,均衡佈局新區各類綠地,加強新區園林綠化建設和改造提升,完善綠地系統。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修復城鎮水生態、涵養城鎮水資源,增強城鎮防澇能力,提高新區城市生態安全系數。

專欄8 新區生態安全格局重點項目

  近期重點推進環南台島綠道網建設、南江濱生態公園、馬杭洲河景觀改造、清涼山公園、福清市內河整治及防洪排澇、龍江流域水污染綜合整治、連江敖江兩岸景觀建設、連江縣敖江下游(獨流入海)防洪防潮治理、羅源灣海域綜合整治等項目。

  2.集約利用土地資源

  堅持開發服從保護的用地原則,合理安排福州新區建設用地規模。科學引導各功能區用地結構和佈局,科學確立建設用地容積率。對建設用地進行高強度開發、緊湊式佈局,適度提高居住用地、高端服務業用地比重,嚴格控制工業用地。科學高效集約利用福清江陰、松下港區周邊灘塗資源,嚴格限定機械、能源等臨港型産業用地標準。加強連江、羅源土地開發強度的控制管理,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適度提高工業用地比重,重點依託鳳城、鳳山等現有城鎮推進新區開發建設。合理開發利用地下空間,推進新區空間資源立體開發。

  3.優先發展綠色社區

  遵循生態學原理,規劃建設一批具有示範意義的綠色社區,將尊重自然理念貫穿于社區規劃設計、施工建造、使用運作、維護管理的整個過程,實現新區社區開發建設與生態環境的和諧共存。廣泛採用無害、無污、可以自然降解的環保型建築材料,重點開發建設無廢、無污、能源能實現一定程度自給的新型住宅,探索構建住宅內外物質能源系統良性迴圈。合理規劃建設社區立體綠化網路,高標準配套垃圾分類回收利用系統。引導社區居民提倡綠色生活和綠色消費,建立完善的社區環境管理體系和公眾參與機制,培育富有生態內涵及藝術內涵的社區文化,奠定綠色社區可持續發展基礎。

專欄9 新區綠色社區重點項目

  近期重點推進三江口組團梁厝片區整體城鎮化、福清東部新城開發建設、福清市江陰小城鎮建設、福清高山小城鎮建設、浦口濱海小城鎮建設、清富片區棚屋區改造、浦口新城、青洲片棚屋區改造、福清安置區建設、長樂嬴洲炎山片區開發建設、長樂海灣新城城市綜合體、長樂解放路北片區舊改等項目。

  (二)高水準推進小城鎮發展

  增強小城鎮綜合承載能力,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將小城鎮建設成産業發展的新載體、人口集聚的主平臺、服務農村的中心地。引導有條件的城關鎮加快建設,形成支撐福州新區發展的次中心城市。堅持建設服務與生産服務並重、項目配套與生活配套並重、發展保障與社會保障並重,全面加強各類産業集聚區周邊城鎮建設,支援和推動有條件的小城鎮發展成為小城市。大力推動城鎮特色化發展,突出抓好龍田、高山、琯頭、江田等省級試點小城鎮建設,通過典型帶動,加快新區城鎮化進程,打造一批環境優美、經濟繁榮、具有閩都風韻的現代宜居小城鎮和特色小鎮。結合小城鎮建設和産業佈局,建設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漁港經濟區,打造以漁港為龍頭、城鎮為依託、漁業産業為基礎,集漁船避風和補給、水産品集散加工、休閒漁業、海洋旅遊和漁民轉産轉業為一體的漁業經濟,促進漁港經濟發展。

  (三)推動城鄉共同繁榮

  統籌城鄉社會發展規劃,通過對新區城鄉間民生、教育、醫療等社會問題的合理解決,構建和諧有序的新型城鄉社會關係。統籌城鄉建設規劃,推進村莊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保護傳承傳統村落和歷史建築、特色建築,推進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合理佈局城鎮體系,輻射帶動農村發展,形成城鄉一體的空間網路。統籌新區城鄉産業發展規劃,構建城鄉間的産業聯繫,促進城鄉生産要素流動,探索工業帶動農業的有效途徑。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以服務城市、繁榮鄉村、美化城鄉、富裕農民為導向,建立都市型、生態型現代農業産業體系,重點發展農業高新技術研發、總部農業、會展農業、現代種業、休閒創意農業。發揮都市農業生態功能,建設新區綠色屏障。

  (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1.促進周邊地區一體化

  強化新區與老城區的快捷聯繫,增強承載能力,主動承接老城區功能溢出和人口疏解,實現新老城區整體提升。依託區內重點區域,深化市域內對口協作機制,實現新區與市內其他區(縣)協同發展、協調發展和共同發展。探索建立新區與周邊地區特別是閩東北五市一區的多層次合作機制,共同構築戰略發展平臺,合作培育梯度發展、分工合理的産業群,做大做強閩東北城市群。依託福州新區加速福莆寧同城化進程,打造佈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聯繫更加緊密的福州大都市區,進一步增強省會中心城市的集聚輻射和龍頭引領作用。

  2.帶動內陸地區開放發展

  緊緊圍繞建設“海上福州”的總目標,發揮新區的引領作用,積極帶動內地城市實現統籌發展。推進新區與內地城市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對接,支援新區與內地城市開展跨區域口岸合作,設立內地駐福州新區辦事機構集中區。組織開展面向臺商和內地城市的商務會展活動,搭建內地城市與台灣投資機構的合作平臺,帶動內地城市引進臺商資本,拓展海外市場。探索“産業飛地”新模式,鼓勵和支援新區與中西部地區共建進口資源加工基地和出口産品生産加工基地。

  3.推進東南沿海聯動發展

  緊緊圍繞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目標,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重點,以産業合作發展為平臺,以統一大市場建設為核心,深化與東南沿海地區珠三角、長三角合作,構建東南沿海聯動發展格局。

  積極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借助沿海大通道建設,強化新區與東南沿海地區兩大城市群的對接,實現借勢發展目標。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電子商務合作,促進産業轉型升級。

  共同打造産業發展平臺。積極開展科技、人才、智慧財産權保護等領域合作,建立區域技術、人力資源等合作平臺,共同構築東南沿海地區産業創新體系。以旅遊、物流等産業的合作為突破口,以共同提升區域産業競爭力為重點,加快新區與東南沿海地區産業合作。

  構建統一開放的大市場。主動消除行政壁壘,建立企業信用信息共用機制、聯合執法機制和檢測結果互認制度,支援加快形成公平開放、規範統一的大市場。

  九、推進岸線資源保護性開發

  (一)岸線開發引導

  科學設計岸線功能整合和開發利用方案,確保生態岸線不低於59%。按照統籌兼顧、遠近結合原則,有序推進港口岸線開發,保有適當規模的預留港口發展岸段。堅持民生優先,保有不低於7%農漁業岸線,重點保護敖江口和福清灣區域農漁業岸線,未開發利用的岸線允許進行農漁業生産。

  1.閩江入海口及瑯岐島岸段導則

  閩江口段範圍從黃岐半島北茭村至長樂松下村,敖江口段以農漁業和保留岸段為主、閩江入海口段以港口工業為主、瑯岐島以濱海旅遊和農漁業為主,長樂段以保護岸段和濱海旅遊岸段為主。閩江入海口北岸要保障港口用海,重點保護港區前沿的水深地形條件,優化港口佈局方案,保護閩江口水道水動力環境。閩江入海口南岸要根據腹地發展需要,科學有序發展港口航運業;嚴格執行閩江河口濕地自然保護區和濕地公園的管理規定,積極開展互花米草整治,保護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瑯岐島北岸要結合閩江口生態旅遊發展定位,積極構建農(漁)業生態旅遊模式,保護閩江口行洪通道。瑯岐島東岸要保護岸線自然形態和生態環境,適度發展海水養殖業,對存在生態環境問題的岸段進行科學合理的整治修復。瑯岐島南岸發揮海島獨特資源,以生態為主題,科學發展旅遊業。

  2.長樂岸段導則

  長樂岸段規劃岸線從梅花鎮至松下鎮松下港區,主要功能為保護岸段、城鄉建設和濱海旅遊岸段。長樂岸段開發利用要嚴格遵守長樂海蚌資源增殖保護區的各項規定,嚴格禁止在該區域設置排污口,保護海域生態環境,維護海蚌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合理開展濱海旅遊業,以不影響海蚌保護區為原則。

  3.福清灣及海壇海峽岸段導則

  福清灣與海壇海峽規劃岸線從長樂松下鎮松下村至福清東瀚鎮沃口村,定位以涉海服務業、海洋工程裝備、濱海旅遊、港口物流、海洋生物醫藥為主的綜合開發區域,打造閩臺海洋經濟合作新高地。福清灣北岸要進一步優化工業佈局,適度發展港口航運業,加強環保設施建設,嚴格控制污染排海。福清灣南岸要結合福清灣養殖業發展情況及吉釣島旅遊度假,以生態為主題,科學發展濱海旅遊業。海壇海峽西岸要重點保護岸線自然形態和生態環境。

  4.江陰港岸段導則

  興化灣區岸線從東瀚鎮沃口村至新厝鎮漆木村,以江陰港為依託,建設以倉儲物流、醫藥化工、冶金機械、電力能源為主的綜合開發區域。江陰半島東南段要根據工業發展需要,科學有序地發展港口航運業,健全航運安全體制,防止突發性污染事件,維護海灣生態環境,保障現有的農(漁)業可持續發展。江鏡段要合理規劃工業佈局,優化排污口設置,控制工業污染排海。

  5.羅源灣岸段導則

  羅源灣區岸線範圍從羅源灣北岸濂澳村至黃岐半島北茭村,發展定位為港口和臨港工業,岸段規劃以港口倉儲岸段和臨海工業岸段為主。羅源灣北岸和南岸可門段要科學調整工業佈局,重點發展港口航運業,優化排污口設置,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海。羅源灣西岸要強化岸線景觀整治,嚴格控制生活污水排放。

  (二)圍填海開發引導

  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按照臨海工業和港口倉儲業的總體佈局,適度確定圍填海開發規模,積極推進區域建設用海規劃的審批,促進海域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結合新區開發空間需求,在福清灣和興化灣適當增加新增圍填海面積,新增圍填海規劃區域必須經過嚴密的科學論證,並與《福州市濕地保護規劃》作好銜接。填海造地主要用於保障國家和地方重大建設項目的用海需求,優先安排海洋工程裝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用海。

  (三)海島開發引導

  堅持規劃先行,科學設計瑯岐島、粗蘆島開發方案,結合全國海島開發安排,適時推進連江洋嶼、福清目嶼島、福清黃官島等海島開發進程。

  嚴格執行無居民海島開發利用審查批准制度、無居民海島有償使用制度等,促進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保障海島開發利用與保護工作合理有序地開展。

  瑯岐島應發揮海島農業和景觀獨特優勢,結合馬尾船政文化,對接“環馬祖澳”旅遊區,以打造集購物、餐飲、旅遊、娛樂、文化、休閒為一體的國際旅遊度假區為目標,著力改善飲水、交通等旅遊基礎設施,開發鄉村旅遊路線,整理包裝特色旅遊景點,將瑯岐島建設成為福州新區的海上璀璨明珠,成為新區的旅遊休閒海上花園。

  十、高標準建設基礎設施

  (一)構建便捷的內部交通網路

  形成以普通幹線公路城市快速路為主導的快速幹路系統。結合新區山海型地貌格局和組團式發展格局,積極推進以快速幹路系統為主導的區際聯繫軸線,重點連接老城區、長樂、福清及羅源、連江組團,採用次幹線、支路組成組團內部的生活道路網路,進一步加強路網密度,打造便捷通暢的內部交通骨架,形成“四縱七橫”格局。圍繞內部交通網路設計方案,近期應著力推進福州濱海大通道、G104國道連江至晉安段改線工程、G228國道江涵大橋、福州東南快速路、馬尾大橋、南台島休閒路、瑯岐環島路、福清環城路、福清融港大道等項目。

  打造新區軌道交通網路。重點加快以地鐵和輕軌為主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構建聯繫老城區與長樂新城間的便捷軌道交通通道。近期重點推進地鐵一號線、六號線等城市軌道交通項目,中遠期形成“三縱五橫”城市軌道交通網路。

  推進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發展。結合福廈客專建設契機,加快推進建設大型立體換乘綜合客運樞紐,並推動與城市綜合體緊密融合發展。

  (二)優化新區公交網路佈局

  以建設方便、安全、高效率、低公害、景觀優美、有利於生態和環境保護、以公共交通為主導的智慧化城市交通系統為目標,營造與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城市公共交通環境。按照公交快線、公交幹線和公交支線三個層次優化常規公交網路,降低線路重復系數。規劃並預留公交場站建設用地,在近期公共交通建設中應加快公交場站和公交專用道的建設,保障新區公交網路的優化佈局。規劃論證新型有軌電車、快速公交系統(BRT),豐富新區公交網路層次。

  近期依託現有或規劃中的高速公路、普通國省道,形成以老城區、新城核心區為中心,覆蓋各組團的城際客運體系;開通福州老城區、長樂核心城區客運樞紐、鐵路樞紐、長樂機場至莆田、寧德及平潭方向的城際客運專線(快線),進行城際客運專線公交化運營。中遠期進一步拓展老城區和長樂核心城區客運樞紐、鐵路樞紐至寧德方向的城際客運公交化運營,形成城際客運與航空、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常規公交有效銜接的交通運輸體系。

  (三)完善城市公用設施

  1.新區綜合管廊系統

  加快福州老城區和新區城鎮市政地下管網建設,新建道路、城市新區和各類園區地下管網按照綜合管廊模式進行開發建設,積極推進福清市城市綜合管廊工程、福清市東部新城核心區綜合管廊工程、瑯岐雁行江主幹道綜合管廊工程、三江口片區福泉連接線綜合管廊工程等重點項目建設進程。在有限的市政管廊空間內,科學規範、優化佈局各類工程管線。

  2.給排水基礎設施

  充分利用和整合現有水廠,在福州新區範圍內結合水源條件和平潭及閩江口水資源配置(一閘三線)工程,突破行政區劃,建設區域水廠和區域供水管網,逐步推進區域聯網供水,提高區域集中供水的集約度和覆蓋率。加強新區中心城鎮和重點産業區供水保障能力,新建福清觀音埔新水廠、瑯岐新水廠、可門第一自來水廠等一批供水設施。積極推進新區內鄉鎮管網的改造更新,提升供水安全保障。

  啟動一批水資源調控和配套樞紐工程,加快推進平潭及閩江口水資源配置(一閘三線)工程和備用水源建設工程,加快實施羅源霍口大型水庫項目和敖江供水工程,解決長樂、福清、羅源、平潭綜合實驗區以及莆田東南部地區的區域性缺水問題。推進瑯岐島引水工程建設,進行分質供水的前期研究,預留引水工程、分質供水工程設施的用地和管線通道。

  合理規劃建設新區排水基礎工程,大力推進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節約水資源,保護和改善新區生態系統。

  3.電力燃氣基礎設施

  加快推進500千伏超高壓電網為核心,220千伏高壓電網和110千伏高壓配電網為骨架的城市供電體系建設。強化供電能力建設,推進一批列入規劃的重點電力工程。加快推進加強高壓走廊及電纜通道的控制,在各級規劃中安排落實走廊和通道的走向和寬度,要求中心區內儘量電纜敷設,周邊區域採用架空;架空線儘量走山地,或與綠化帶結合架設。

  近期積極利用現有城市燃氣管道供應天然氣,對於管道氣供應區域以外或沒有條件使用管道氣的用戶採用液化天然氣、石油氣為氣源。規劃遠期福州新區供氣以天然氣為主,以液化石油氣為輔。充分利用福建省液化天然氣長輸管線,在長樂、福清、羅源、連江等地建設門站對接,加大城市管網、氣化站建設力度,保障新區中心城鎮和重點産業區用氣。

  4.城市公共停車設施

  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建設運營,引導機關、企事業單位利用自有土地建設公共停車設施,近期重點解決老城區停車設施欠賬,並推動新區按照標準規劃建設公共停車設施,支援有需求、有條件的倉山區、福清和長樂中心城區多建停車泊位,逐步形成佈局合理、使用方便的城市公共停車體系。

  5.通信基礎設施

  加快推進福州老城區和新區的通信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先進集約、綠色美觀、科學設置、適度超前的通信基礎設施,為智慧城市的建設提供最基礎的信息資源保證。新建局樓、管道、基站等通信基礎設施按照科學規劃、統一建設、共建共用的思路開發建設,合理優化資源配置、避免重復開挖、重復建設等資源浪費現象出現。以提高通信基礎設施利用率為出發點,合理共用局樓、管道資源,通過適量的基站合併優化等手段促進基站的共建共用,實現基站站點的科學、合理、美觀佈局,確保城市通信事業的高效、可持續發展。

  6.環保設施

  優先升級改造落後設施,推進城市污水“廠網並舉、泥水並重、再生利用”建設,加快雨污分流管網改造,確保城市污水處理廠出水達到國家環保排放要求。進一步提高新區污水處理能力,高標準推進福清第二污水處理廠、長樂濱海污水處理廠二期、瑯岐污水處理廠、可門污水處理廠等一批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建設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城市(區)和生活垃圾存量治理示範項目,加大處理設施建設力度,實現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

  全區建立垃圾分類收集、回收、處理的資源回收利用體系,提高垃圾的資源化率。制定垃圾回收、廢物綜合利用等相關優惠政策,健全垃圾處理建設的投融資機制,鼓勵各類資本參與垃圾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運營主體企業化和垃圾處理産業化。

  推廣工業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科學管理,加強對區內工業廢棄物污染源的綜合清潔改造和污染深度治理,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確保新污染源排放達標。

專欄10 新區城市公用設施建設重點項目

  近期重點推進福清市城市底下綜合管廊、福清市東部新城核心區綜合管廊建設、三江口片區福泉連接線綜合管廊、瑯岐雁行江主幹道項目綜合管廊、羅源灣開發區松山墾區南北片地下管網工程、瑯岐新水廠及水源建設、福清市城鄉供水一體化、連江縣城區及可門港區供水、羅源敖江供水、連坂污水處理廠、潭頭污水處理廠、濱海污水處理廠二期及配套管網、福清市城鄉污水和垃圾處理、福清中石油LNG接收站、500千伏輸變電項目建設、220千伏輸變電項目建設、環南台島濱江休閒路、瑯岐環島路工程、道慶洲大橋、馬尾大橋、電信4G網路建設等項目。

  (四)強化城市防災減災體系

  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切實加強防洪排澇、水利除險保安、蓄水引水、氣象減災、防震減災、地質減災、林業減災、海洋和漁業減災、災害緊急避險場所等“防禦工程”建設。加快重點江海堤防達標加固建設,規劃防洪納潮標準為50~200年一遇。加強水文、氣象、海洋、地震、地質災害的監測網站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加強消防工作,著力整治各種火災隱患,消防站按照確保接到報警5分鐘內到達責任區邊緣佈局,按照國家I類重點人防城市的要求建設人防工程體系。劃分新區地質災害易發區,開展海洋災害承災體調查、海洋災害重點防禦區的選劃和海洋災害風險評估等重點工作,嚴格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地質海洋災害危險性評估。加強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建立健全自然災害預防與應急救援體系、自然災害綜合防範抗禦工程體系、自然災害監測預警體系、自然災害災後恢復與重建體系和區域防災減災合作交流體系“五大體系”。加強應急救援專業隊伍建設,配備必要的救災物資及裝備,建設救災物資儲備庫。

  十一、環境影響評價及保護

  積極應對新區産業規模和人口數量的快速增長給福州新區資源環境帶來的新壓力與新挑戰。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品質底線、生態保護紅線,著力改善生態環境,統籌考慮發展中的生態環境問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統一。

  (一)環境影響分析

  規劃提出的初期和遠期發展定位和目標,基本符合新區環境保護要求。其中,規劃提出的産業空間佈局結構總體上符合福州生態功能區劃,空間佈局方案體現了分區分級開發引導的生態保護策略,也強化了對生態保護類島群的保護要求;規劃提出的重點産業類型包括港口物流、海洋工程和船舶産業、冶金、石化、海洋漁業等,與福州新區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基本相適應,有利於發揮福州的區位和港口資源優勢。但是,新區發展規劃的實施和經濟社會的快速增長,也將給福州新區資源環境帶來新的壓力與挑戰。據預測,到2030年福州新區新增建設用地總量為現狀建設用地總量的2倍以上,大規模的建設用地增長勢必會給福州陸域和近岸海域生態環境帶來影響,用地開發建設活動向近岸海域的淺灘延伸,生態用地佔用和圍墾造地的生態影響將進一步凸顯。同時,産業和人口規模增加將會加大部分區域的環境污染壓力,根據地表水環境影響預測結果,到2030年,新區部分區域污染排放壓力較大,特別是在乾旱年份,可能會對地表水體和近岸海域産生不利影響。大氣預測結果表明,工業污染源的排放會對局部地區的環境空氣品質産生影響,在極端不利氣象條件下,會導致顆粒物濃度的顯著上升。

  (二)環境保護目標

  全面建成福州新區生態景觀系統,實現生態空間合理保護、水土資源有效保障、資源環境效率明顯提高、生態環境進一步優化、環境風險安全可控,區域生態功能保持穩定,呈現“山青、水秀、景美”的生態和諧格局。

  1.新區發展規模與水、土地資源的承載能力一致,資源能源效率明顯提升、保障能力大幅提高。

  2.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顯著降低,單位GDP污染物排放強度達到國內先進水準。

  3.區域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嚴格控制,地表水以及近岸海域水質保持基本穩定,環境空氣品質繼續保持優良。

  4.海洋生態系統功能保持穩定,漁業資源得到有效保護,海洋環境事故風險防控水準顯著提高。

  5.新區海岸帶、沿海基幹林帶、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野生動植物重要棲息地、重要濕地等生態敏感目標得到有效保護,生態保護面積所佔比例進一步提高。

  (三)環境保護措施

  按照國家級生態功能區建設要求,認真落實福建省生態功能區劃,嚴格環保準入,優化區域産業發展佈局,從源頭防範環境風險。

  1.全面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強化節能減排強制約束機制,對新上項目嚴把産業政策關、資源消耗關、環境保護關,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發展,加大淘汰落後産能力度。

  2.開展水環境、海洋生態環境、空氣環境、交通環境及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創新環境管理制度,健全環保相關政策,完善防治結合、預防為主的環保長效機制。

  3.福州新區各類規劃和實施中增加污染物排放強度、污水處理廠污染排放標準等剛性指標要求,明確海洋、地表水、大氣和生態環境品質目標。

  4.實施“四位一體”的環境管理與控制措施,在區域生態功能分區、陸域生態空間管制、岸線資源開發利用引導和産業空間準入的基礎上,建立海域、陸域、岸線和産業“四位一體”統籌聯動的環境管理體系。

  5.以生態功能分區和空間管製作為區域産業和城鎮發展的基本空間約束,合理引導城鎮和産業發展空間,提高産業準入門檻,強化主要污染物控制要求,實行生態修復和補償機制。

  同時,切實提高福州新區環境綜合承載能力。將新區生態環境作為最大的資源和優勢來保護、經營和打造;將調整産業結構作為提升環境承載力的落腳點,實現環境資源的市場化有效配置;將完善環保設施作為提升環境承載力的關鍵點,進一步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力度;將加強環境監管作為提升環境承載力的著力點,通過加大環評監管力度、健全建設項目全過程監管長效機制、強化建設項目“三同時”監督檢查等舉措,加強新區環境保護。

  十二、實施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

  建立健全推進福州新區開發建設的領導體制和管理機構,積極探索建立符合福州新區發展實際的運作架構,賦予市級經濟管理許可權和部分省級管理許可權,對新區開發建設實行統一領導和管理。充分發揮省支援福州新區建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作用,統籌協調支援福州新區建設發展相關工作。探索創新新區開發投資集團公司,通過合作、合資,或由片區管理機構獨立投資等多種方式,組建若干投資公司,協同推進福州新區開發建設。

  (二)加強規劃管理

  堅持新區建設“整體規劃、一體發展、分片實施”的原則,強化福州新區涉及的六個縣(市)區的規劃統籌。嚴格按照國務院關於新區設立審核的有關規定,做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加快編制新區總體規劃,同步編制綜合交通規劃、産業發展規劃、地下空間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相關專項規劃,組織編制近期建設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加強啟動區及重點地區城市設計,形成完整規劃體系。創新規劃管理體制,推動“多規合一”,協調推動相關部門規劃在城鄉空間安排上達成一致。加快構建統一空間規劃信息的業務協同平臺,實現規劃、建設項目、國土資源等信息共用共用和各部門業務的協同辦理,優化項目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

  (三)落實政策支援

  積極爭取國務院有關部門加強對福州新區建設的指導力度,儘快落實《總體方案》提出支援福州新區建設的土地政策、用海政策、金融政策、貿易合作和開放政策等具體政策。落實好省政府支援福州新區加快發展的意見,推動新區建設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四)強化項目支撐

  切實把推動項目建設,作為新區培育新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抓手。堅持項目帶動,堅持産業項目、社會民生項目、基礎設施項目、城建環保項目一起抓,通過加快策劃和建設一批重大項目,著力打造新興産業集群,構建高端現代産業體系,實現新區品質好、速度快、效益高的發展目標。實施福州新區建設行動計劃,加快推進一批基礎好、見效快的重點區域、重大平臺和重點項目的建設,發揮示範效應,展現新區整體形象。

  (五)抓好監測考評

  建立完善工作運作監測考評制度,將督查考核工作作為重要保障措施,貫穿于推進福州新區發展戰略實施全過程。建立健全新區目標管理和績效考評機制,完善“福州新區績效專項考評指標”,強化新區規劃範圍內縣(市)區的經濟發展和重點項目落實情況績效考評管理,開展定期督查和年終考評,確保新區發展戰略的貫徹落實。完善相應的監督管理機構和督查考核機制,落實專人負責,確保履職盡責,為新區戰略實施做出應有貢獻。

  

附件: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糾錯 評論

政策文件
文字解讀
圖片解讀
線上訪談
相關報道
視頻解讀
媒體解讀
新聞發佈會
媒體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