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聚焦“加快培育我省文旅經濟産業”,政協委員、專家學者等共話産業發展前景

讓“詩”與“遠方”雙向奔赴

2022-06-26 09:14
| | | |

  文旅經濟,是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中,與數字經濟、海洋經濟、綠色經濟共同作為福建發展比較優勢的“四大經濟”之一。

  福建,處處有文化,滿眼皆山水,如何讓“詩”與“遠方”雙向奔赴?發展文旅經濟産業正是題中之義。日前,“加快培育我省文旅經濟産業”作為省委確定的省政協年度首場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協商議題,備受矚目。政協委員、省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專家學者和業界代表等200多人參會,共話文旅經濟産業發展。與會各方認為,要培育引進,做強主體,跨界融合,做大産業,借鑒經驗,做優環境,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全力做好我省文旅融合發展大文章。

盤活資源,統籌“一盤棋”

  市市有5A級景區,世界遺産數量位居全國並列第二……縱觀全省,各地文旅資源獨特而豐富。數量龐大的家底是我省發展文旅經濟産業的底氣,但也面臨著資源整合不夠充分、標誌性重大文旅項目少、文旅産品品質不高等問題。

  “統籌全省資源,深化部省合作,策劃更多文旅創意大項目好項目,爭取國家層面更多的政策、人才、資金支援。” 福建省委黨校副校長、古田幹部學院常務副院長曾漢輝在探索紅色旅遊發展中的提議與不少委員不謀而合。

  省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盟福建省委會專職副主委劉泓認為,加快培育我省文旅經濟,需要提高部門政策的統合與優化,理順作為“事業的文化”與作為“市場的旅遊”之間的關係,讓文旅融合成為文旅經濟發展的市場共識;還要打破“地盤意識”,建立跨區域、跨行業的文旅發展新格局、新機制與專業化的文旅融合人才隊伍。

  省發改委表示,將綜合考慮文旅資源的整合提升,將優質資源串珠成線、連線成片,融入交通規劃、生態環保、城鄉建設、鄉村振興等,促進文化旅遊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借鑒雲南麗江玉龍雪山文旅開發的成功經驗,省政協委員,南平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林斌建議,在武夷山打造“福建會客廳”過程中,省屬國有文旅企業應當發揮主力軍作用,更多地參與到發展戰略和相關産業的配套運營中來。

  目前,我省市場主體規模偏小,資産盤活能力和資本運作能力較弱。省委宣傳部表示,將會同省文旅廳等部門,探索設立文旅金融服務中心,構建基於全省統一的文旅産業大數據平臺及金融服務對接平臺,為文旅企業提供針對性金融服務。

  文物資源的保護和活化利用也是委員們關注的熱點。省政協常委、民進省委會副主委、省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馬建榮建議,在加強古厝保護的同時進一步合理利用,促進文化空間共用,讓古厝資源活起來,打造研學文旅基地,讓古厝文化熱起來。

  省住建廳表示,將化“沉睡資産”為“新興業態”,進一步發揮全國首創的福建傳統建築海峽租養平臺作用,由村集體向村民收儲有價值的傳統建築,定期發佈到信息平臺,供企業家、商會組織以及有情懷的社會人士認租認養,賦予古厝新生命力。

跨界融合,培育新動能

  還原福州百年水鄉風貌,一河兩岸規劃了10大主題街區、20大文化展館及上百個福元素景點,以“海絲+‘福’文化”為主題打造的閩越水鎮憑藉多元迭代體驗,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

  培育文旅經濟,我省不僅引導閩越水鎮等新項目以文旅功能為底層邏輯進行整體設計,也鼓勵一些適宜的一二三産業項目改造原有生産、經營場所,增加文旅功能。

  作為我國首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全序列的省份,我省各級非遺項目數量均位居全國前列。省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革福建省委會專職副主委董良瀚建議,發揮非遺資源優勢,以文創、節慶、研學、演藝等方式,構建以旅遊線路串聯非遺項目的富有特色的文旅融合網路。

  影視産業,為我省旅遊業及相關産業發展提供了另一種可能。2019年中國金雞電影節落戶廈門,2021年第八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在福州舉辦,清新福建成為越來越多影視劇取景地,也吸引了大批觀眾觀光旅遊。省政協常委、九三學社福建省委會副主委、中國海峽人才市場總經理吳小穎建議,注重影視産業與其他産業的融合帶動,出臺專項獎補計劃鼓勵專題電影的策劃和落地,把特色影視産業做成戰略性新興産業,帶動文化旅遊、會展商貿、餐飲體育等業態和鄉村振興,促進文化消費。

  省文旅廳回應,將進一步加強與各部門各行業跨界融合,深化“+文旅”“文旅+”,爭取在鄉村旅遊、海洋旅遊、工業旅遊、音樂産業、體育旅遊、康養旅遊、沉浸式旅遊演藝等業態發展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創新業態,尋找“新藍海”

  以廈門華僑文化為內核,植入閩南文化、海洋文化、非遺文化等元素,遊客化身1949年歸國華僑參與實景演出。在視頻連線中,廈門市副市長莊榮良展示了廈門打造的沉浸式體驗文旅項目“廈門喜事”。將沉浸式文旅項目作為新增長點,廈門已培育夜遊體驗項目“文保奇妙夜”,演繹中山路歷史文化戲劇《消失的代號》,飛躍廈門館以及密室逃脫、劇本殺類市場主體110多家。

  近年來,我省加快推進“科技+文旅”深度融合,推動“元宇宙”等項目,加快建設數字文化館、數字圖書館、數字非遺展示館等智慧場館典型應用,積極開發VR、AR、人工智慧等技術的新一代沉浸式文旅消費産品。

  “傳統文化遺産往往存在觀賞性弱、互動性差、變現能力弱等問題,用數字活化文化遺産很有必要。”省政協委員、騰訊文旅福建區總經理、福建騰藍信息産業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林濤建議,我省可以融入數字娛樂來活化遺産,將遊戲裏有流量有話題的場景還原到現實,與古建築融合,或在文物數字版權上予以支援,大力支援發展以文物為底版的數字延伸品,吸引年輕客群和消費群體。

  以“故宮文創”為代表的新國潮,為文旅經濟探索了新方向。省政協委員、福建京劇院副院長孫勁梅在會場展示了福建京劇院與福建德藝文創聯合開發的“如夢青衣”系列盲盒公仔。她認為,我省可以通過編制文創産業發展規劃,建設文化創意協同研發平臺,舉辦文創産業發展高端論壇,推動文化創意産品和旅遊商品提質升級,引領社會風潮。

  閩臺文化一脈相承,台灣文創人才多。2015年,臺胞林智遠第一次來到平潭,被當地自然風光所吸引,在北港村打造了第一座民宿“石頭會唱歌”,開啟了鄉村旅遊發展之路。如今,北港村已從空心村蛻變成有近百家民宿及各種業態集合的旅遊鄉村。

  民宿是文旅經濟發展過程中産生的新業態。省政協委員,民革省委會常委、寧德市委會主委,寧德市政協副主席劉國平建議,制定民宿管理辦法,明確民宿主管部門,放寬市場準入,加強監管引導,促進民宿行業健康發展。

  省住建廳表示,將持續推進閩臺鄉建鄉創,吸引更多台灣團隊參與,加強分享交流,促進兩岸團隊專業互鑒,指導各地將縣域、村莊成片打包,充分發揮台灣團隊在設計理念、文化挖掘、産業培育等方面的優勢,探索培育産業鏈、示範帶,助推鄉村振興。(記者 鄭雨萱

附件:

政府文件全真版:

溫馨提示: 請使用OFD閱讀軟體瀏覽源文件,如未安裝點擊下載

來源:福建日報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