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政協委員大會發言(摘要)

2023-01-13 12:22
| | | |

堅持以中共二十大精神為指引 廣泛凝聚推進新發展階段新福建建設的強大合力

  魏克良委員代表中共界發言:二十大影響深遠、意義非凡。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是一項長期而重大的戰略任務。福建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實踐地,我們有條件有責任學得更深、悟得更透、貫徹得更徹底,以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建議:一是以大學習築牢忠誠之魂。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對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厚愛戴之情轉化為團結奮鬥、幹事創業的強大動力。二是以大實踐增強為民之效。始終堅持“人民政協為人民”,站穩人民立場,密切聯繫群眾,反映群眾呼聲,解決民生難題,擴大群眾有序政治參與,兼顧各界利益表達,相容各方思想觀念,求同存異、聚同化異,把新福建建設成果更好惠及廣大群眾。三是以大團結凝聚奮進之力。把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作為履職工作的中心環節,堅持發揚民主和增進團結相互貫通、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築牢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為實現二十大確定的目標任務、推進新發展階段新福建建設匯聚最大合力。

加快專精特新企業發展 推動我省製造業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

  鄭忠輝委員代表民建福建省委員會發言:中共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支援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充分釋放出國家高度重視實體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的強烈信號。為加快我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形成製造業高品質發展新引擎,建議:一是改革政策幫扶方式,減少“變數”。政府政策幫扶要“去虛向實”,精心打造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提供政策對接與專屬服務,針對企業最急最憂的困難和問題制訂解決方案,為企業衝刺專精特新“雪中送炭”。二是改革梯次培育模式,盤活“存量”。充分發揮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協調機製作用,加強專精特新企業的篩選捕捉,分層分類動態完善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庫,不斷擴充優質企業底盤。三是改革創新主體建設,爭取“增量”。大力搭建開放共用的創新平臺,加大新型研發機構、技術交易機構培育力度,建立互動交流機制,促進創新要素精準對接。推動産學研供需雙向“揭榜”,建立供需緊密對接的成果轉化機制。四是改革政府服務效能,穩住“常量”。追求“更細顆粒度”的服務,聚焦簡政放權發力,持續優化政府部門權責,持續破除市場主體投資興業障礙,持續推進事權下放。

加快推動“福”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李雪委員代表民盟福建省委員會發言:福建是全國唯一以“福”冠名的省份,弘揚“福”文化是光大八閩優秀文化、提升福建文化軟實力和影響力的有力抓手。我們要在更高水準上打響“福”文化品牌,推進文化強省建設,賦能福建高品質發展,建議:一是深化“福”文化內涵挖掘,提升福建文化新維度。進一步提煉“福”文化的價值意義,以“福”文化串珠成鏈,形成更有歷史縱深感、傳承延續性和對外輻射力的福建“福”文化。二是以“福”文化為核心,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福”文化融入文明城市創建,加快建設“福”文化博物館、主題街區等“福”文化共用空間,推動“福”文化與鄉村振興融合。三是打造“福”文化傳播新平臺,推動“福”文化走出去。開展“福”文化主題臺港澳青年考察體驗交流,不斷加強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將“福”文化融入民間信仰交流,融入海絲核心區建設,提升“福”文化國際影響力。四是推動“福”文化元素融入産業産品開發,完善“福”文化産業體系。將“福”文化IP深度融入“全福遊、有全福”等旅遊品牌,積極培育“福”文化消費新業態新模式。

持續深化生態省建設 深入推進水資源有效保護和綜合利用

  鐘文亮委員代表農工黨福建省委員會發言:中共二十大對“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出專章部署。為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讓綠水青山永遠成為福建的驕傲,對深入推進水資源有效保護和綜合利用,建議:一是重在保護,進一步建立水資源保護利用新機制。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出發,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充分利用雲計算等先進技術,實現全省水資源聯合調度,協同治理。二是合理開發,進一步培育水資源産業新業態。結合各地水質、水量和水資源特色優勢,進一步完善我省水資源産業總體發展規劃,支援現有的水資源相關企業向産業鏈上下游延伸。三是文化引領,進一步構建水文化旅遊新體系。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與水資源保護開發利用有機結合,有序開發一批“水文化主題公園”“水生物展示館”等特色旅遊觀光點,營造人水和諧的文化氛圍。四是強化教育,進一步營造節水護水新風尚。依託水利風景區、水利科普基地和水利設施等開展水情教育活動,營造知水節水護水親水的社會風尚。邀請國內外相關機構、專家、企業等齊聚福建,推介福建水資源、水産業,講好我省水故事。

堅持城鄉融合發展 走出一條具有福建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王長平委員代表福建師範大學省政協委員小組發言:中共二十大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戰略部署,要求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紮實推動鄉村産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中共福建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提出,緊密結合我省實際,走具有福建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為推進我省鄉村振興工作體系化,建議:一是積極穩妥推進農村改革試點整合深化。紮實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産産權制度改革,健全農村集體資産收益分配製度以及監督管理制度,促進農業産業、自然資源及生態環境保護等重點領域的體制機制創新。二是以産業興旺促進鄉村全面振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強産業和就業幫扶,大力發展鄉村富民産業,讓農民更多分享産業增值收益。鼓勵發展農村新産業新業態,倡導文旅産業賦能鄉村振興。三是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以市場機制拉動農村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建立健全農村生態開發保證金制度與保險制度,完善社會資本參與農村生態環境治理的激勵機制。四是全面推進法治鄉村建設。統籌規劃鄉村法治建設,將鄉村治理納入法治化軌道,加強鄉村司法能力和執法能力建設,加大公益訴訟對鄉村公共利益的保護力度。

加快構建適應新發展格局的高效順暢流通體系

  李冬敏委員代表經濟界發言:中共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建設高效順暢的流通體系”。流通是現代經濟社會有效運作的潤滑劑,在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發揮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為加快構建高效順暢的流通體系,全方位推進福建高品質發展,建議:一是紮實推進流通體系與産業體系相融共促。牢固樹立産業鏈意識,立足我省地理區位和産業發展特點,統籌優化流通空間規劃和産業規劃,著力培養一批國內領先、區域知名的物流和供應鏈流通企業,發揮帶動效應和集群效應。二是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智慧物流中的深度應用。聚焦“運、管、送、配”關鍵環節,推進數字化、智慧化改造和跨界融合,加強物流管理信息化平臺建設。加快實現從普通物流園到智慧物流平臺、從低效貨運到高效供應鏈的轉變升級,通過打通關鍵堵點拓展更廣流通空間,形成供需互促、産銷並進的良性迴圈。三是積極打造升級版的現代綜合運輸體系。統籌生産、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將空運、鐵路、公路、海運、水運等連為一體,實現便捷自如的“換裝”流通和無縫連接,推動形成集約、低成本、綠色的高效運輸。

健全資源環境要素市場配置體系 大力推進海洋碳匯示範省建設

  林修鳳委員代表九三學社福建省委員會發言:中共二十大報告強調指出,“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福建是全國首個生態文明先行試驗區,海洋生態資源豐富,發展海洋碳匯優勢明顯。為貫徹落實中共福建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提出的“加強海上福建和生態省建設”的部署要求,建議:一是引領資源環境要素市場交易規則。積極爭取國家部委在我省設立國家海洋碳匯研發中心,編制《海洋碳匯核算指南》,加強海洋碳匯機制、技術、産品研究,引領海洋碳匯技術規範和國際標準。二是建立資源環境要素市場交易平臺。依託福建海峽資源環境交易中心設立海洋碳匯交易服務平臺,探索符合我國國情和國際交易規則的海洋碳匯交易模式。三是推進資源環境要素市場資本配置。設立海洋碳匯發展專項基金,實行財政專項獎補,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海洋碳匯産品開發。鼓勵金融機構提供海洋碳匯專項信貸。四是完善資源環境要素市場服務機制。以建設國家海洋碳匯示範省為目標,編制規劃和行動方案,打造國家海洋碳匯研發、資源交易、科普教育、人才實訓、國際交流合作基地。

強化就業優先政策 促進高品質充分就業

  程明委員代表民革福建省委員會發言: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時提出的“在創造高品質生活上實現更大突破”重要要求,促進福建高品質充分就業,打造全國高品質就業先行區,建議:一是加強就業政策引導,實施積極就業政策。推進就業立法,儘快制定《福建省就業促進條例》。加強協同配合,建立健全宏觀經濟政策對就業影響評價機制、公共投資帶動就業增長機制等。二是推動産業轉型升級,實現更高品質就業。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高新技術産業和現代服務業,多渠道創造和擴大更多高品質就業崗位。三是持續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破解結構性就業矛盾。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完善職業培訓管理制度,實施精準技能培訓計劃,做好職業培訓獎補工作。加強公共實訓基地建設,推廣“網際網路+職業培訓”、職業培訓包等模式,加強培訓師資和基礎設施建設,改革技能人才評價制度。四是啟動新一輪創業計劃,鼓勵創業帶動就業。建設一批省級農民工返鄉創業示範園,推進農民工返鄉創業試點縣建設,落實政策性金融扶持。完善落實創業擔保貸款新政策,強化創業培訓師資隊伍建設,建立就業創業減稅政策效應分析報告制度和跟蹤問效機制,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保障制度。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更好助力全方位推進高品質發展

  陳晞委員代表福建省工商業聯合會發言:為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部署,進一步穩預期、強信心、促轉型、擴市場、保安全,建設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引導民營企業推進福建全方位高品質發展,建議:一是持續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完善領導幹部聯繫企業家制度,光明磊落同企業家交朋友,幫助解決實際困難。深入推進資源配置方式市場化改革,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二是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實現民營經濟提質增量。營造良好創新氛圍,擴大省企業技改基金、科技創新基金的規模和適用面,支援民營企業加大投入。三是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支援民營企業促消費擴市場。通過加大政府採購、建設專業市場、打造消費地標、鼓勵夜間經濟、創建智慧商圈等,幫助民營企業增訂單、拓市場。四是提升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準,幫助民營企業防範化解風險。鼓勵大企業提升本地化配套率,以資源共用、合作運營等方式帶動中小企業發展,協助引進龍頭上下游企業,形成區域産業鏈。協助企業完善工業控制系統和供應鏈管理體系。積極引導民營企業“走出去”,強化和穩定海外産業鏈供應鏈。

實施新時代人才強省戰略 把優秀人才集聚到新福建建設中來

  馬建榮委員代表民進福建省委員會發言:為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品質,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的部署,以及中共福建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全方位引進、培育、用好人才”的要求,建議:一是注重謀篇佈局,打造一流人才高地。發揮福州、廈門“頭雁”作用,打造國際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戰略支點。統籌兩大協同發展區、兩大都市圈建設,鼓勵各地塑造人才集聚區,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創新鏈、産業鏈有機銜接。二是廣納各方精英,建設一流人才隊伍。繼續辦好“人才福建周”“人才創業周”等,完善高層次人才評價、評審(認定)機制,打造高水準創新團隊、高技能人才隊伍。全力推進高水準大學和高水準學科建設,搭建一流産學研聯動平臺。培育一批創新型領軍企業,加速搶佔制高點。全面加強各領域人才隊伍建設,注重引導人才下沉到重大戰略實施前沿陣地。三是強化制度供給,構建一流人才生態。加快建設全要素集聚、全鏈條支撐的創新生態圈和人才友好型城市。深化人才領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完善人才服務“一卡通”機制,全面落實引進人才措施,突出業績導向,讓有作為的人才“名利雙收”。

健全公共衛生體系 紮實推進“健康福建”建設

  趙廣愚委員代表醫藥衛生界發言:為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及中共福建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關於健全公共衛生體系的部署要求,紮實推進“健康福建”建設,建議:一是加快提升基層醫療救治水準。構建佈局合理、分工協作的醫療服務體系,建立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傳染病救治網路。推進基層醫療衛生和疾控機構合理規劃佈局和標準化建設,加強人員專業技能培訓和指導,提升能力。二是加快提升群眾自我健康管理水準。加大主流媒體知識供給,及時發佈權威信息,規範自媒體信息發佈。加大農村留守老人兒童等群體幫扶力度。三是加快提升應急指揮保障水準。整合基層力量,提升基層服務管理治理能力。提升網格化管理水準。完善應急物資儲備、調配機制,加強動態跟蹤監測。健全重大疫情醫療救治醫保支付政策。四是加快提升信息化支撐水準。以醫聯體為載體,推進全省遠端醫療建設和應用,推動醫療機構提供網際網路診療、線上諮詢、藥品配送等服務。加快構建“三醫一張網”,提升健康檔案、電子病例、公共衛生等信息互聯互通水準。五是加快提升醫防融合水準。推動區域公共衛生與醫療資源一體化管理。設置醫防融合項目綜合評價體系,建立責任清單。強化學生教育和實踐能力鍛鍊,培養醫防融合複合型人才。

迎接數字經濟全球化趨勢 強化閩港金融投資合作交流

  張馨玲委員代表特邀(二)界發言:為把握香港在國家發展中的新定位,加快推進閩港深度交流合作,結合深入貫徹落實閩港合作新機遇研討會達成的合作意向,就加強閩港金融合作方面,建議:一是加快閩港數字經濟合作。依託福建多年對外貿易的有利地位,與香港一起,建立數字資産交易平臺,讓福建産出的數字化産業在香港做交易,面向全球招商引資。鼓勵設立創投基金,促進閩籍鄉親資本回流,借助香港的金融平臺進行上市集資、債券融資和並購重組等多種數字資産金融活動。二是加快閩港綠色金融合作。可在香港向國際投資者推廣福建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顯著優勢。福建加強與香港資本市場合作,籌集大量資金來鞏固提升綠色文明發展成果,推動福建的綠色發展達到與國際接軌的水準。三是加快閩港新一代金融科技人才培養合作。下一代網際網路的關鍵是金融科技人才。福建可率先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包括定期組織産業人才赴港交流培訓、吸引閩籍香港高校畢業生回鄉創業、擴大聯合辦學、定期組織學界人才來閩巡迴講座等,加快培育壯大數字經濟專才。

構建閩臺航運大通道 積極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許勇鐵委員代表臺盟福建省委員會發言:中共二十大對堅持和發展“一國兩制”、推進祖國統一作出戰略部署,提出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中共福建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提出“拓寬兩岸海空聯運物流通道,構建立體式對臺通道樞紐”的部署,就新形勢下建設閩臺航運大通道,建議:一是深化對接國際物流網路。促進兩岸海運企業建立聯盟關係,加大攬貨力度。積極探索臺貨經海運抵閩後搭載中歐班列的機制模式。二是擴大閩臺貿易物流合作。加大吸引優勢貿易服務企業,支援閩臺航運公司加強交流合作,組建策略聯盟。強化區域協同聯動,加快與粵港澳大灣區對接。三是重點強化冷鏈物流合作。推進福州、廈門、泉州、平潭“兩岸冷鏈物流産業合作城市”建設,加快推進冷鏈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冷鏈標準化、信息化,推動建立兩岸冷鏈物流服務合作機制,成立兩岸冷鏈物流服務聯盟。適當發展冷凍鏈集裝箱專列,為台灣基層農民開拓更大國際市場。四是增強福建港口發展動能。實施航運企業“培優”工程,支援福建優勢航運貿易企業到島內及東南亞佈局。提升我省港口樞紐地位,進一步暢通日韓—中國—東盟“黃金通道”。

發揮閩僑獨特優勢 深入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

  吳棉國委員代表致公黨福建省委員會發言:分佈在全球188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個閩籍海外社團和1580萬閩籍華僑華人,是我省深入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的寶貴資源和獨特優勢。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和中共福建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的新部署新要求,著力引僑資、聚僑力、匯僑智,深入推進我省高水準對外開放,建議:一是以僑促聚,共塑開放平臺。開展社區僑務網格化管理,線上線下雙“僑路”對接僑資源。加強聯誼交流,建立常態化聯繫機制,維繫好海外閩僑文化紐帶。爭設國家級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打造對外開放新平臺。二是以僑為橋,提升開放能級。圍繞聚僑惠僑構建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引導僑商融入我省産業升級,推動僑資大項目、好項目生成落地。建立“全球華商精英戰略投資聯盟”,推動僑商産業聚集區和華僑華人創新創業聚集區建設。三是以僑促通,服務開放戰略。鼓勵僑企積極參與産業鏈招商,加快建設企業針對全球一體化供應鏈的核心能力。以僑為媒,打造高品質外資集聚地,優化環境基礎。四是以僑促融,增進民心相通。適時成立省公共外交協會,拓展僑務公共外交。以“福”文化等為交流載體,在海外講好福建故事,增進與海外民眾的民心相通。(記者 遊笑春 范陳春 整理 圖片 林熙 攝)

附件:

政府文件全真版:

溫馨提示: 請使用OFD閱讀軟體瀏覽源文件,如未安裝點擊下載

來源:福建日報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