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堅實地走在高品質發展的康莊大道上

——聚焦政府工作報告

2024-01-24 09:05
| | | |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新福建建設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後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一年來,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牢牢把握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的新福建宏偉藍圖和“四個更大”重要要求,緊緊圍繞中央支援福建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重要使命,在省委領導下,深入開展主題教育,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幹爭效,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著力擴內需、優結構、提信心、防風險,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社會大局保持穩定,高品質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初步統計,2023年全省地區生産總值54355億元、增長4.5%

  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5907億元、增長9.8%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591億元、增長7.6%

  固定資産投資增長2.5%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

  進出口總額下降0.2%

  城鎮居民、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4.3%、6.9%

  城鎮調查失業率4.8%

  居民消費價格與上年持平

  1.積極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實體根基更加穩固

  産業升級蹄疾步穩。實施省重點技改項目1704個,關鍵業務環節全面數字化企業佔比居全國第三位。工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佔規上工業産值比重28.3%、提高3.4個百分點。發佈全國首份縣域重點産業鏈發展白皮書,製造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32%。數字經濟增加值達2.9萬億元,海洋生産總值達1.2萬億元,實現旅遊總收入6981億元。

  內需潛力加速釋放。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1618億元,1580個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7387億元。福廈高鐵開通運營,福廈“一小時生活圈”、廈漳泉“半小時交通圈”由願景變成現實。新中國成立以來我省最大引調水工程“一閘三線”全線通水,潤澤榕嵐兩地近580萬人。開展“全閩樂購”活動近萬場,限額以上網路商品零售額增長6.1%。

  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率先啟動全域範圍內戶口遷移“跨省通辦”。改造老舊小區38.2萬戶,全面完成43.9萬戶低收入群體居住環境消防安全改造,累計建成福道8740公里。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261.7萬畝、産量511萬噸。

  深入實施新時代山海協作。創新實施“兩通工程”,實現82%陸域鄉鎮30分鐘內上高速。加快打造閩寧協作“升級版”。

  民營經濟提質增效。推出三期共300億元提質增産爭效專項貸款、惠及2萬多家企業。引進民企製造業項目2280個,民間製造業投資增長8.1%。新登記民營經營主體112.8萬戶、增長9.1%。寧德時代獲中國工業大獎、動力電池出貨量連續7年全球第一,福耀汽車玻璃市場佔有率達34%、長期保持全球第一,安踏入選全球十大最具價值運動服飾品牌。

  2.加快建設創新型省份,內生動力更加強勁

  教育品質持續提升。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195所,學前教育普惠率達94.6%。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10.7萬個,隨遷子女在公辦義務教育學校就讀比例達95.5%,達標高中在校生佔比達90%。出臺推動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10條措施,成立6個行業産教融合共同體。全省高校新獲評A類學科19個、增長72.7%。

  科技創新提速加力。重組入列全國重點實驗室2家,落地建設“海洋負排放”國際大科學計劃,新增國家企業技術中心7家,新建積體電路省創新實驗室。新增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4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2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1.2萬家、增長35%。出臺加快推進科技創新發展20條措施。全社會研發投入超千億元。

  人才支撐不斷強化。新增兩院院士5人、國家傑青7人,2人獲評國家卓越工程師。實施省級引才引智項目78個,遴選第四批産業領軍團隊19個,新認定和支援省級高層次人才2414人。以省創新實驗室為試點,開展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綜合改革,落實設立編制池、自主確定用編條件等改革舉措。

  3.持續深化改革開放, 發展空間更加廣闊

  閩臺融合再譜新篇。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援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新設臺企戶數和實際利用台資規模保持大陸首位,閩臺貿易額累計突破1.5萬億元。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增至26家、居大陸首位。成功舉辦第十五屆海峽論壇、第十一屆海峽青年節、第八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等重點活動近280場。

  改革攻堅縱深推進。廈門綜合改革試點開局良好,福州、廈門、泉州、漳州入選全國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效果評價連續8年居全國前列,三明林業碳票首次實現跨省交易,7項改革經驗被中央改革辦推廣,我省主導制定的科技特派員國家標準發佈實施。行政服務許可事項網上可辦率達98.7%、158項實現跨省通辦。

  開放水準不斷提升。中歐(亞)班列開行135列,“絲路海運”聯盟成員達320家,中國-金磚國家新時代科創孵化園揭牌運作,自貿試驗區獲批對接國際高標準推進制度型開放試點。鋰電池等“新三樣”出口增長49.8%。新設外商投資企業數增長36.2%。成功舉辦2023“鼓嶺緣”中美民間友好論壇、第十屆中國-中亞合作論壇等,國際友城達125對。

  4.著力增進民生福祉,百姓生活更加殷實

  就業形勢總體平穩。出臺穩工穩産促就業7條、畢業生就業創業10條,城鎮新增就業53萬人,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保持穩定。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3.7萬人,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超15萬人。全省投入3.4億元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培養高技能人才5.8萬人。

  社會保障提檔升級。新建示範性長者食堂300個、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50個,新增普惠性托位1.28萬個。城鄉居民省定基礎養老金標準提高至每月150元,城鄉居民醫保每人平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至不低於640元。低保、特困供養年每人平均標準分別提高到10112元、25380元。

  公共服務量質齊升。新增醫療機構床位9100張,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成績連續4年居全國前列。開工保障性租賃住房8.4萬套、棚戶區改造5.9萬套。城市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農村自來水普及率提高到93.5%。新建1140個體育公園等場地設施。

  文化建設成果豐碩。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實現縣鄉村全覆蓋。莆田獲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泉州古城入選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成功舉辦第32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第五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等活動,連續11屆獲中國戲劇梅花獎並摘得“雙梅花”。101家公共文化場館試點錯時延時開放。

  5.全面強化生態省建設,綠色底蘊更加深厚

  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新進展。設區城市空氣品質達標天數比例98.4%,PM2.5濃度為每立方米20微克。主要流域優良水質比例99%。整治重點入海排污口1365個,近岸海域優良水質比例88.7%。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連續四年全國優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位列全國第一檔。

  綠色低碳發展取得新成效。70家工廠、5個工業園區入選國家綠色製造名單。全國首個國家級海上風電研究與試驗檢測基地啟動建設,成功舉辦2023世界儲能大會。推廣新能源汽車標準車20.4萬輛,啟用全國首條高速公路重卡換電綠色物流專線。

  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結出新碩果。生態品質指數居全國前列。提前完成13.7萬畝互花米草除治。入選全國省級水網先導區。閩江河口濕地入選國際重要濕地名錄。新增5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2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堅決推進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整改。

  6.奮力打造平安福建,社會大局更加穩定

  安全發展基礎有效夯實。實施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行動,全年未發生重大以上事故。有力有效應對“杜蘇芮”“海葵”等颱風和極端強降雨。持續建設“食品放心工程”,深化治理“餐桌污染”,主要農産品、水産品、加工食品抽檢合格率均保持在99%以上。

  重點領域風險有效防範。不良貸款率保持較低水準,持續保持無高風險機構的良好態勢。“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工作可控有序。“一地一策”化解個別重點區域地方債務風險。建成投用福廈特高壓輸變電工程。

  社會治理能力有效提升。近鄰黨建模式全面推廣。綜治中心實體化建設紮實推進。平安建設績效位居全國前列,群眾安全感率達99%以上。積極支援工會、共青團、婦聯、關工委、老齡委、殘聯、紅十字會等開展工作,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的良好局面不斷加強。高品質做好國防動員和雙擁共建工作。

  政府自身建設

  堅持忠誠為政,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幹,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堅持為民施政,民生支出佔財政支出的77.1%,29項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全面完成。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辦結率均為100%。

  堅持依法行政,建成省一體化大融合行政執法平臺。數字政府服務能力獲評“卓越級”。

  堅持務實勤政,“四走訪基層”“四個萬家”“馬上就辦、真抓實幹”等優良作風相沿成習,主動想事、主動幹事、主動成事日益成為各級政府的行動自覺。

  堅持廉潔從政,弘揚務實之風、清廉之風、儉樸之風,政治生態更加純潔,更加風清氣正。

堅持以推動高品質發展為主題

全力以赴做好2024年各項工作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機制活、産業優、百姓富、生態美”新福建宏偉藍圖10週年。福建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全省地區生産總值增長5.5%左右

  固定資産投資增長5%左右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5%左右

  出口增長5.5%左右

  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

  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

  糧食總産量507萬噸以上

  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牢牢扭住高品質發展這一“牛鼻子”,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到勇立潮頭而不畏,錨定目標而向前。

  1.全面提升産業體系現代化水準,持續夯實高品質發展實體根基

  推進新型工業化。引導每個縣域做強1~2條重點産業鏈。滾動推進省重點技改項目1000項以上。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前瞻佈局未來産業。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0家。

  做強現代服務業。推動更多金融資源用於促進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建好國家物流樞紐城市和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推廣服務型製造業態模式。發展體驗服務、共用服務、智慧服務等新業態新模式。

  發展高質高效農業。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253萬畝以上。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培育更多糧食作物優新品種。加快推進特色現代農業高品質發展“3212”工程。

  2.著力強化科技創新支撐引領,堅定走好高品質發展必由之路

  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推動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18%以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3萬家。科研資金向企業傾斜,實施更加精準有效補助方式。支援企業領銜國家和省級重大創新任務和工程。

  發揮機制保障作用。落實好新一輪科技管理機構改革任務。允許高校院所職務科技成果實行單列管理,完善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盡職免責機制。建立支援科技型企業融資跨部門協調機制。

  發揮平臺載體作用。建成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公共服務平臺。完善績效評估和動態調整機制,加快省級科技創新平臺重組提升。在種業創新、生物醫藥、紡織鞋服等領域打造産業技術研發公共服務平臺。更高起點建設數字福建。

  發揮人才支撐作用。實施高層次人才培養和“托舉”計劃,壯大青年科技人才隊伍,培育更多能工巧匠。開展引進首席科學家和領軍人才團隊科研經費穩定支援機制試點。

  3.加快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 以高品質發展服務祖國統一大業

  共建共用促進社會融合。建設臺胞社會參與實踐地、求學研習集聚地、宜居宜業首選地、涉臺司法服務優選地。拓展台灣居民居住證應用場景,擴大台灣地區職業技能資格直接採認範圍。

  互惠互利促進經濟融合。依法依規放寬台資臺企市場準入限制,完善臺胞臺企權益保障協調聯動機制。高品質建設涉臺園區,促進閩臺經貿合作提質增效。

  常來常往促進情感融合。辦好第十六屆海峽論壇、第十二屆海峽青年節等活動,推動閩臺青年社團和中小學校結對交流。開展民間藝術、地方戲曲、體育文藝等雙向交流。

  先行先試促進全域融合。打造廈金、福馬“同城生活圈”和平潭兩岸共同市場先行區域,加快建設泉州和漳州世界閩南文化交流中心、三明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莆田媽祖文化中心,發展龍岩和三明客家文化對臺交流項目,支援南平打造生態文旅産業對臺合作品牌、寧德打造閩臺新能源汽車智造基地。

  4.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把握高品質發展的戰略主動

  激發投資活力。優化完善招商工作領導體制,全年新引進落地總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50個。謀劃實施省重點項目1600個、年度計劃投資6700億元以上。

  深挖消費潛力。開展“消費促進年”活動,推動消費從疫後恢復轉向持續擴大。把新型消費做活,培育首店首發首秀、國貨國潮等新增長點。把傳統消費做大。把文旅消費做熱,接待旅遊總人數增長11%,實現旅遊總收入增長16%。

  增強改革動力。突出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完善財政轉移支付體系,兜牢基層“三保”底線,實施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加快農村産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

  提升開放張力。積極推進“絲路海運”港航貿一體化發展,高水準建設金磚創新基地等。統籌推進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鞏固發展市場採購、跨境電商、保稅物流等新業態,支援企業走出去、搶訂單、拓市場。大力發展海洋信息、海工裝備、海洋生物醫藥、臨港石化、深海養殖等産業。

  做強民企實力。傳承弘揚、創新發展“晉江經驗”,深入實施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持續優化涉企服務。

  5.統籌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以高品質發展佈局推動實現共同富裕

  奏好新型城鎮化“交響曲”。著力解決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問題。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等“三大工程”。合理匹配産業、居住、交通、設施等功能,推動産城人融合。

  繪好鄉村振興“新畫卷”。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脫貧人口穩崗就業15萬人以上。實施農村建設品質提升暨鄉村建設行動,完成投資300億元以上。

  念好新時代“山海經”。推進教育、醫療、托幼等優質資源向山區延伸,提升山區基本公共服務水準。深化滬明、廣龍對口合作,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經濟區的協調協作。做好閩寧協作和援藏援疆工作。

  6.努力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彰顯高品質發展的價值追求

  促進就業增收。城鎮新增就業50萬人以上、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0萬人以上。全力保障高校畢業生等青年、退役軍人、農民工穩定就業。

  建設教育強省。推進150個公辦幼兒園改擴建項目,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4萬個,組織優質高中對口幫扶100所縣域高中。推動中職、高職、職教本科貫通銜接。支援有條件的學校建設“雙一流”高校和學科。

  守護人民健康。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均衡佈局,健全分級診療服務體系。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加快縣級中醫院“兩專科一中心”、共用中藥房項目建設。推動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加強全省傳染病監測預警體系建設。

  加強社會保障。健全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制度,繼續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推進養老事業和養老産業協同發展,新建400個示範性長者食堂、50個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加快構建普惠托育服務體系。

  發展文體事業。傳承弘揚紅色文化,活化利用八閩優秀文化,促進文化市場繁榮。做好檔案、地方誌、參事、文史工作,提升新型智庫服務決策能力。推動全民健身,打造“八閩名賽”。

  7.奮力打造美麗中國先行示範省,擦亮高品質發展的綠色底色

  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化閩江、九龍江流域綜合治理。新增城市污水處理能力每日19萬噸,縣級城市黑臭水體消除率達80%以上。深化重點海灣綜合治理,推進提水式海水養殖和網箱養殖整治。強化危廢處置和農村污水處理,全域推進“無廢城市”建設。

  持續加強生態保護修復。支援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髮展帶建設,推進木蘭溪下游水生態修復與治理。提升森林品質322萬畝,治理水土流失150萬畝。完善生態保護修復監管制度,嚴格生態保護紅線督察執法。加強生物安全系統治理和全鏈條防控,有效防治外來物種和林業有害生物。

  持續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健全減污降碳約束機制,統籌推進重點行業碳達峰,推進碳排放權、排污權交易。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電動船舶、新型儲能、海上風電、光伏發電等産業。拓寬“兩山”轉化路徑,深化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

  8.全力維護社會安定穩定,守住高品質發展的底線紅線

  築牢安全發展防線。加強重點領域隱患排查整治,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嚴把從農田到餐桌、從實驗室到醫院的每一道防線。提升災害預警、組織動員、應急處置、災後恢復能力。

  築牢風險防範屏障。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切實維護政治安全。防範能源安全風險,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房地産風險、地方債務風險。

  築牢社會治理根基。推進常態化掃黑除惡鬥爭向縱深發展。積極開展“四門四訪”、信訪評理等工作,妥善處理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護等矛盾糾紛。

  努力打造讓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為黨分憂、為國盡責、為民造福,當好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的執行者、行動派、實干家。

  (一)堅持學深悟透、忠誠鑄魂。始終做到黨中央有號令、省委有部署,政府系統快行動、抓落實、見成效。

  (二)堅持“四走訪基層”、為民服務。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實實在在為民辦事,堅決完成30項為民辦實事項目。

  (三)馬上就辦、真抓實幹。不折不扣、創新創造、雷厲風行、求真務實地抓落實,確保各項工作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檢驗。

  (四)堅持行為規範、依法行政。強化法治思維,加強制度建設,提升機關效能,推進機構改革。

  (五)堅持自我革命、廉潔從政。一體推進“三不腐”,鍥而不捨糾“四風”,堅持過“緊日子”,推動政府系統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記者 林宇熙 馬丹鳳 嚴順龍 整理)

附件:

政府文件全真版:

溫馨提示: 請使用OFD閱讀軟體瀏覽源文件,如未安裝點擊下載

來源:福建日報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