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復盤“成績表” 繪製“施工圖”

——2024年計劃執行情況及2025年計劃草案報告解讀

2025-01-14 08:19
| | | |

  13日開幕的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印發了《關於福建省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提請代表們審議,並請省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這份幹貨滿滿的報告,全面復盤過去一年全省經濟和社會發展成效,錨定新一年重點工作任務。

2024年,十大成效見證中國式現代化福建實踐取得新進展

  2024年,全省各級各部門有力有效應對複雜嚴峻形勢、積極克服困難問題,經濟運作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社會大局保持穩定,高品質發展紮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福建實踐取得新進展。全省地區生産總值預計可實現全年預期目標;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增長0.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0.6%。

  成效一:強化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産業體系加快構建

  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增強。召開全省科學技術大會。海洋領域創新實驗室和寧德時代創新實驗室綠色超算中心批准建設。全省獲國家科學技術獎13項。

  新型工業化加快推進。推動出臺全國首個促進首臺(套)技術裝備推廣應用的省級地方性法規。全球最大單套年産100萬噸丙烷脫氫項目正式投産,我省迄今投資規模最大的産業項目——總投資711億元的古雷煉化一體化工程二期項目開工建設。

  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出臺構建優質高效服務業新體系若干政策措施。福州、廈門入選國家現代商貿流通體系試點城市,泉州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入選國家年度建設名單。

  成效二:積極擴大有效需求,消費投資良性迴圈加速形成

  投資結構不斷優化。1593個省重點項目預計完成投資超7200億元、完成年度計劃107%左右。建立全省重點民間投資項目庫。

  “兩重”建設、“兩新”工作取得積極成效。2024年“兩重”項目全部開工建設。組織開展“全閩樂購·煥新生活”系列活動,帶動銷售額近390億元。

  消費復蘇態勢不斷鞏固。實施消費促進年十大行動。出臺促進服務消費高品質發展等政策舉措。成功舉辦第二屆全省文旅經濟發展大會。

  成效三:全力壯大民營經濟,重點領域改革持續深化

  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深入推進。出臺服務保障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實施若干舉措。創新推出首期80億元“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項貸款”。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推動在全國率先出臺地方性促進公平競爭條例。完成國家兩批21件和我省4件特色“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整合化改革任務。實施全省政務服務“數據最多采一次”改革。

  重點領域改革加快推進。落實落細15個方面3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廈門綜合改革試點探索形成60項全國首創改革成果。

  成效四:積極探索融合發展新路,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步伐加快

  “融”的主體不斷壯大。新發佈兩批30條促進閩臺融合政策舉措,率先實施“取消臺胞暫住登記”措施。在大陸率先批量接收台灣地區法科學生實習實訓。

  “融”的平臺持續提升。廈門市出臺大陸首部鼓勵臺青就業創業地方性法規。平潭綜合實驗區率先實現台資企業註冊登記“全程網辦”。新增國家級台灣農民創業園8個。

  “融”的基礎持續夯實。出臺大陸首部文化領域涉臺專項地方性法規《福建省閩臺關係檔案保護條例》。上線臺胞臺企數字“第一家園”服務平臺。“黃岐—馬祖”對臺小額貿易航線正式復航。

  成效五:深入推進新時代山海協作,區域一體化建設進程提速

  區域發展佈局不斷優化。實施103個山海協作重點項目,建設首批“産業飛地”“科創飛地”各3個。援藏援疆工作保持全國前列。閩寧全方位多層次協作體制機制不斷完善,考核連續6年為“好”。

  城鄉融合新格局加快構建。實施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印發實施廈漳泉都市圈發展規劃。以縣域為重點統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城鄉居民收入比進一步縮小,城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向鄉村延伸、覆蓋。

  成效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推進

  糧食安全根基不斷夯實。糧食播種面積達到1266.6萬畝、超計劃任務13.6萬畝,全年糧食産量514.4萬噸。4個省級糧庫提前建成投用。與11個産糧省建立産銷協作關係,先後從協作省調入糧食超1億噸。

  特色現代農業發展加快。新建1個國家優勢特色産業集群、2個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7個國家農業産業強鎮。育成40個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農作物新品種。

  鄉村建設紮實推進。大力實施“千村示範引領、萬村共富共美”工程,支援40個鄉鎮、500個村開展示範創建。完成全省14424個村莊分類工作。

  成效七:加強開放平臺建設,高水準對外開放持續擴大

  開放強省加快建設。出臺促進外貿高品質發展若干措施。全年新設外商投資企業數預計增長9.7%,預計實際使用外資220億元左右。

  “海絲”核心區建設走深走實。“絲路海運”聯盟成員達343家、命名航線達132條、集裝箱吞吐量超2000萬標箱,閩贛海鐵聯運天天班累計開行超1500列,“絲路飛翔”開行國際(地區)航線增至60條,“海絲三號02星”成功發射。國內首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金磚國家服務專區上線運作。

  成效八:持續深化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底色更加深厚

  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持續深化。全國生態日主場活動在三明成功舉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廈門實踐”經驗向全國複製推廣。開展集體林權制度“三多”改革試點。推動出臺《福建省武夷山國家公園條例》。

  環境污染治理效果突出。出臺更高起點建設生態強省譜寫美麗中國建設福建篇章的實施方案。推動出臺閩江、九龍江流域保護管理條例。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連續5年獲評優秀。

  生態系統治理和保護不斷加強。九龍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工程基本完工。全省森林覆蓋率連續46年居全國首位。生態品質指數持續為優、居全國前列。

  綠色低碳發展深入推進。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的26兆瓦級海上風力發電機組正式下線,全國首個批量化應用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項目並網發電。

  成效九: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品質持續提高

  居民收入水準穩步提升。出臺“就在八閩”拓崗穩工促發展6條措施。全省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城鎮調查失業率均完成年度目標。

  高品質教育體系加快建設。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163所。新增義務教育公辦學校學位11.4萬個。增加普通高中學位4.2萬個。22個學科列入一流學科培優計劃。

  健康福建建設加快推進。居民主要健康指標保持全國前列。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效果評價連續9年居全國前列。巴黎奧運會和殘奧會上,我省體育健兒分別獲得2金2銀1銅、2金1銀。

  文化事業繁榮發展。率先印發實施文物普查工作方案。“平潭殼丘頭遺址群”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9部作品入選“五個一工程”獎。

  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省定標準從每人每月150元提高到170元。新建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52個。

  成效十: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社會大局安定穩定

  經濟金融等領域風險防控不斷加強。連續5年被評為無高風險金融機構的省份。出臺進一步促進房地産市場消費若干措施。

  能源安全保障有力。全省電力裝機預計達8958萬千瓦,增長10%,全年發電量增長9.5%。

  公共安全治理水準不斷提高。全國首創安全風險指數模型。生産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14.5%、14%,未發生重大以上事故。刑事案件立案數下降29.45%。

2025年,組織實施好十個方面工作

  2025年,如何奮力推動高品質發展,持續增進人民福祉,深入實施生態省戰略,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計劃報告提出重點做好十方面工作:

  千方百計促消費擴投資,全方位擴大內需——

  大力提振消費。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培育壯大國貨國潮消費。積極培育即時零售、直播電商、智慧商店等消費新業態。

  提高投資效益。加快推動“兩重”建設,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強化重大項目支撐,抓早抓實1550個左右省重點項目實施。

  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不斷提升創新競爭力——

  加快建設教育強省。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深化職普融通,統籌資源推進市域産教聯合體建設。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實施科技重大攻關行動,突破一批“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

  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省戰略。開展省級高層次人才“免申即認”“同行專家評價”工作。完善青年科技人才梯次培育體系。

  大力發展新質生産力,加快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全面推進“電動福建”建設。圍繞光電信息、積體電路、新能源等優勢領域積極培育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加快推進數字賦能千行百業。深入實施“數據要素×”行動,推動多跨場景下的數據融合應用場景創新。

  推進服務業高品質發展。落實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的政策舉措。加快推進福州、廈門現代商貿流通體系試點城市建設。

  著力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激發內生動力活力——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現代公司治理機制。優化國資佈局結構,著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推動出臺《福建省民營經濟促進條例》。健全促進民營企業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推進數據賦能民營企業融資。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清理和廢除妨礙統一大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力爭全省“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累計上線超過40件。

  深化具有福建特色的改革。鞏固提升“三明醫改”經驗。深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三多”改革試點。深化完善科技特派員制度。

  深度融入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

  深化“海絲”核心區建設。構建立體互聯互通重要樞紐。深入實施“絲路夥伴”計劃。積極推進菌草等“小而美”項目。

  深入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探索制定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數據出境管理清單(負面清單),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

  著力穩外貿穩外資。深化“福品銷全球”系列活動。開展引僑資聚僑力專項行動,爭取引進一批重大外資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項目。

  統籌發展和安全,以高水準安全保障高品質發展——

  加強重大經濟金融風險防控。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有效防範化解房地産風險,盤活存量、做優增量。

  保障能源資源安全。爭取更多優質優價煤源氣源,保障一次能源供應。加快核電、風電、抽蓄、集中式光伏及電網建設。

  強化公共安全治理。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億元地區生産總值安全事故死亡人數控制在0.008人以內。

  推進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不斷提升發展協調性平衡性——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強耕地保護和品質提升,糧食産量穩定在511萬噸以上。推進農村建設品質提升五大工程。

  加快城鄉融合發展。實施新一輪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行動。鼓勵有條件的市、縣(區)開展共同富裕綜合試點。

  深化新時代山海協作。推進山海教育均衡發展、醫療資源擴容下沉。推動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持續深化三明與上海、龍岩與廣州對口合作。

  加快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深化閩臺融合發展——

  加快建設兩岸社會融合樣板。健全臺胞社會參與體系,支援臺胞參與福建各項事業發展。落實臺胞在閩享受當地居民同等待遇。

  加快建設兩岸經濟融合樣板。落實閩臺融合發展重點項目“一清單三優先”管理機制。支援海峽股權交易中心和廈門兩岸股權交易中心“台資板”創新升級。

  加快建設兩岸情感融合樣板。促進兩岸文化交流。探索閩臺青少年交流交往新模式,開展棒壘球等青少年特色體育項目合作。

  進一步促進全域融合發展。打造廈金、福馬“同城生活圈”。探索建設兩岸共同市場先行區域。

  深化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打造綠色低碳發展高地——

  縱深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創新。高標準建設國家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氣候投融資、減污降碳協同創新等改革試點。

  強化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抓好美麗城市、美麗鄉村、美麗河湖、美麗海灣、美麗園區等美麗福建基礎單元建設。

  大力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分領域分行業推進節能降碳專項行動,加快建設一批零碳園區。鼓勵通過購買綠電綠證增加可再生能源消費。

  用心用情辦好民生實事,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多措並舉穩就業促增收。實施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就業支援計劃。強化數字賦能就業工作,加力推進“網約式”零工平臺建設。

  不斷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穩妥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合理調整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推動青年發展型省份建設。

  全面提升醫療衛生服務品質。推進國家級、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及縣級醫院能力提升項目建設。打造縱向成集、橫向成群的中醫優勢專科集群。

  優化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供給。推動朱子文化、海洋文化、閩南文化、侯官文化等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構建多層次多樣化的賽事活動體系。(記者 張輝)

來源:福建日報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