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以良法促善治助發展

——省人大常委會2024年立法工作綜述

2025-01-09 07:20
| | | |

  立法是法治之先導,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站在歲末年初的時間節點上,循著走過的足跡回望,過去一年,省人大常委會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氣的“成績單”:審議法規草案21項,通過其中15項,批准設區市法規19項……一部部與百姓民生福祉、與全省改革發展密切相關的地方性法規相繼出臺。

  譜良法之策、促善治之為、務發展之實。這一年,省人大常委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在省委領導下,聚焦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堅持改革和法治相統一,紮實推進立法工作,有為、有力、有效服務全省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立“管大局”的有用之法

  改革向前一步,法治就要跟進一步。

  聚焦公平競爭審查,消除各種市場壁壘,將是否存在濫用行政權力妨礙公平競爭行為納入考核評價內容……一個多月前,《福建省促進公平競爭條例》正式施行,這是《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出臺後制定的首部地方性法規,融合了諸多創新性和突破性的規定,標誌著福建在維護市場競爭秩序、促進公平競爭方面邁出了堅實的步伐,也是福建在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助力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方面的有力舉措。

  這一年,省人大常委會深化立法領域改革,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改革決策和省委部署,充分發揮法治對改革的引領、規範和保障作用。

  技術裝備是産業升級和科技進步的重要支撐,對推動新質生産力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常委會以“小切口”立法形式制定促進首臺(套)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條例,這是全國首部關於首臺(套)技術裝備推廣應用的地方性法規,有利於先進技術裝備發展應用、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

  建設好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福建責無旁貸,使命重大。

  血脈親情割不斷,數行家書抵萬金。常委會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對臺工作重要論述精神,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閩臺交流合作,制定出臺閩臺關係檔案保護條例,這是大陸首部文化領域涉臺專項地方性法規,有利於守護中華民族共同記憶、助推兩岸融合發展、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制定糧食安全保障條例,推動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確保糧食安全;修改機關效能建設工作條例,弘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幹”的優良作風,優化提升政務服務品質和水準;集中清理涉及不平等對待企業的法規和規範性文件,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緊跟重大部署、緊扣福建特色,這一年,常委會緊緊圍繞全省大局,加強重點領域立法,為全省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立“惠民生”的有情之法

  人民需要什麼法,就立什麼法。

  省人大常委會始終把“立法為民”作為立法的主旋律,運用法治方式推動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真正做到民之所盼、立法所向。

  在全國率先立法保障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女性勞動者的權益,鼓勵幼兒園開展三歲以下嬰幼兒托育服務……去年6月1日,備受各方關注的《福建省婦女權益保障條例》正式施行。條例積極應對新時代社會發展需要,從我省婦女權益保障的難點問題、薄弱環節、空白區域著手,多舉措減輕婦女和家庭生育負擔,對婦女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作出制度回應,健全完善了具有福建特色的婦女權益保障體系。

  人力資源市場是勞動者實現就業的重要渠道。當前,新業態層出不窮,新就業形態不斷涌現,人力資源服務業及其面臨的市場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常委會著眼于促進高品質充分就業,制定人力資源市場條例,對社會普遍關注的培育家政、養老等服務業人力資源市場、臺胞職業資格採認和採信制度、超齡從業人員保障等方面都作出了具體規定,營造公平就業環境,推動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

  房屋安全事關千家萬戶,關係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針對房屋使用環節的安全管理缺乏有傚法律保障的情況,常委會及時審議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條例草案,突出“防範在前”的特點,對房屋使用安全責任和安全防範、房屋安全鑒定、自建房使用安全管理以及監督管理等方面都作出了具體規定。

  審議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草案、農産品品質安全條例草案、燃氣管理條例草案、平安建設條例草案,修改安全生産條例,從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守護人民“舌尖上的安全”,到統籌安全和發展,維護社會安定……這一年,常委會把關係民生福祉的“必答題”列入立法計劃,以法治力量推動解決好人民群眾關注的“頭等大事”和“關鍵小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立“善創新”的有效之法

  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域,則一域治。

  這一年,省人大常委會積極回應新時代對立法工作的新要求,不斷探索、總結、創新立法機制,豐富立法形式。

  去年10月1日,《福建省武夷山國家公園條例》正式施行。這是全國首個針對“雙世遺”國家公園的省際協同立法,創新性地解決了省際存在的部分管理領域尺度不一、寬嚴各異的問題,也是閩贛兩省協同推動武夷山國家公園共保、共管、共用的最新成果。

  “閩贛協同立法不僅為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和管理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更為跨區域國家公園的有效治理提供了有益經驗。”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在探索完善立法形式的同時,常委會深入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不斷擴大人民群眾有序參與渠道,統籌發揮各方面力量作用,努力使每一項立法都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讚許。

  在閩江、九龍江流域保護管理條例草案徵求意見時,基層立法聯繫點——南平市建陽區童遊街道辦事處提出的“保留設立專家諮詢委員會、組織開展第三方評估等工作的規定”“明確省政府&&主持生態保護補償協商事宜”等立法建議,被吸收到條例中。

  據統計,2024年所有法規草案徵求了22個基層立法聯繫點意見,聯繫點提出有效意見建議116條,被吸納35條。

  這一年,常委會持續擴大人民群眾有序參與立法,推動法規草案在基層立法聯繫點徵求意見全覆蓋。隨著聯繫點數量的增長和聯繫形式的豐富,立法成了群眾“身邊事”,一項項制度、一款款法條、一部部法規,在人民群眾反覆討論中相繼誕生……

  精準精細立法,提高立法品質。在房屋使用安全管理立法中,常委會法工委委託立法基地福建理工大學對條例草案進行立法中評估和專業論證,借助高校“外腦”優勢,通過開展調查研究,組織召開行業企業、行業專家、法學專家論證會等方式,對條例各項制度設計的科學性、針對性、可操作性等進行評估論證,為條例草案的修改提供專業依據。

  一次又一次的立法實踐,讓百姓的心聲更快、更準地體現在立法工作中,在助力全省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福建篇章中,人大智慧、人大作為、人大力量得到充分彰顯和有效發揮。(記者 鄭昭 朱子微)

來源:福建日報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