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書記縣長·現場説

2025-01-16 08:50
| | | |

  “郡縣治,天下安。”新年伊始,我省舉辦了面向全省縣(市、區)委書記的培訓班,引導縣一級“關鍵少數”牢記囑託、奮勇爭先。

  縣級黨政正職,肩負著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重大使命。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緊緊扭住高品質發展這一首要任務,保持定力、綿綿用力,以新動能新活力不斷塑造高品質發展的新優勢。站在2025年的新起點上,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如何進一步提質增效?縣域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如何奮勇爭先?省兩會上,縣委書記、縣長帶來新思路、新舉措——

省人大代表、廈門市集美區區長倪傑——

創新基金矩陣,聚力服務新質生産力

  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引導金融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這為今年全省各地以投資基金培育和引進科技企業,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提供了明確的指導。”省人大代表、廈門市集美區區長倪傑説,集美將進一步發揮股權投資基金集聚優勢,持續探索政府投資新模式,大力培育創新産業、科技企業,更快更優發展新質生産力。

  倪傑介紹,在省、市的大力支援下,集美區發展基金已有10年。目前,集美産業投資基金形成了以産業引導基金、産業並購基金、産業促進基金和高品質發展基金為主的“4+N”基金矩陣,已設立參股基金36隻,規模超800億元,居全省各區(縣)第一、全國前列。其中,杏林灣基金聚集區基金註冊規模去年凈增496億元,總規模達2506億元,已形成較為成熟的金融生態鏈,連續兩年榮登投中信息發佈的“中國最具特色基金小鎮TOP10”榜單,為福建省唯一上榜的基金小鎮。“集美區積極引導這些金融資源向科技創新和重點領域配置,推進産業鏈、創新鏈、資金鏈高度融合。”倪傑説。

  倪傑表示,下一步,集美將堅持投長期、投未來,加快豐富基金矩陣,重點探索發展三類基金:一是高品質發展基金,在全國範圍內投早、投小、投“專精特新”,為本地區長遠發展積累優質股權資本;二是産業促進基金,將政府原本的政策獎補在企業願意的前提下置換為1.5至2倍的股權投資,幫助企業穩定估值、擴大融資;三是産業並購基金,更好助力招引、培育一批科技型總部企業。(記者 汪潔)

 

省人大代表、閩侯縣委書記吳永忠——

奮力打造全省科技創新策源地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自立自強,跑出科技創新加速度、塑造發展新動能。這對我們科學把握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的辯證關係,推動兩者深度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省人大代表、閩侯縣委書記吳永忠説。

  近年來,閩侯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産業升級,以産業創新推動科技創新,努力形成良性互動的新發展格局。2024年,閩侯設立福州大學城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新增科創載體面積50萬平方米,新增專利授權5800件、有效發明專利9000件;申報認定高新技術企業530家,新增省級“專精特新”企業65家;推動東南汽車、賓士汽車下線整車26.1萬輛,帶動東南汽車城完成産值532.8億元、增長70.7%。

  “我們充分發揮福州大學城科創優勢、東南汽車城産業優勢,加快融入主城區建設新閩侯,打造全省科技創新策源地。”吳永忠表示。閩侯正著力推動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健全産學研用協作機制,聚焦汽車“三電”“三智”等“卡脖子”技術需求,聯動高校、科技領軍企業等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建設科技金融一站式服務中心,發揮大學城科技成果轉化基金作用,培育發展耐心資本,引導帶動更多企業和社會資本資源投向科創領域;引進一批技術經理人機構,打造一支懂技術、懂管理、懂市場的專業科創服務隊伍;優化提升管理運作機制,探索建立“管委會+平臺公司”管理模式,高效推進資源整合和校地産學研用項目落地。(記者 劉必然)

 

省人大代表、晉江市市長王明元——

勇當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主力軍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傳承弘揚、創新發展‘晉江經驗’,闡述了激發民企活力的系列舉措,極大提振了民營企業發展的信心和決心。”省人大代表、晉江市市長王明元説。

  過去一年,在“晉江經驗”指引下,晉江大力實施“高精巨新”四個倍增計劃,2024年新增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83家、創新型中小企業101家,高效運營13個高能級平臺,連續5年規上企業研發投入增長超20%,讓科技創新成為企業出海的最大底氣。

  “我們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不斷創新發展‘晉江經驗’,推動各項工作奮勇爭先、再上臺階。”王明元表示,下一步,晉江將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和縣域重點産業鏈建設,加大創新投入,完善人才飛地機制,提升科研平臺與晉江企業對接合作實效,推動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深度融合,加速鞋服、紡織等重點産業鏈向高、向智、向綠升級,不斷提升企業含“新”量;加快積體電路、智慧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強鏈補鏈延鏈,聚鏈成群、壯大規模;引導企業抱團走出去、拓市場、強信心,探索“跨境電商+産業帶+海外倉”聯動發展,擔綱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主力軍。

  王明元認為,營商環境就像陽光、空氣和水,是企業紮根發芽、茁壯成長不可或缺的“養分”,晉江將貫徹服務企業“四通四到”機制,引導民營資本、創投基金擴大對文體旅經濟、醫療健康、數字AI、積體電路等新興領域的有效投資,全力打造投資創業高地。(記者 劉必然)

 

省人大代表、上杭縣委書記羅劍——

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試點縣

  今年省兩會期間,省人大代表、上杭縣委書記羅劍重點關注共同富裕工作。“省裏交給上杭建設共同富裕綜合試點重大責任,我們將堅決扛起這一使命,全面總結提升思想共富、産業共富、生態共富、城鄉共富、改革共富、文明共富等‘六個共富’機制,努力為全國革命老區推動共同富裕提供縣域範例。”

  羅劍介紹,上杭是紅色聖地、客家古邑、生態福地、創業熱土,連續3年入選全國縣域綜合競爭力百強縣,連續9年入選福建省“縣域經濟實力十強縣”。新征程上,將牢牢扭住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試點縣這一核心任務,奮勇爭先、再上臺階,因地制宜探索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徑,認真抓好“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這一頭等大事。

  羅劍表示,將重點在産業、創新、改革、民生改善等四個方面找準發力點。在産業發展上“久久為功”——堅定不移發展實體經濟,一任接著一任幹,做強做優金銅等傳統産業,培育壯大含氟、半導體等新興産業,前瞻佈局無人駕駛等未來産業,著力打造千億級金銅産業和百億級新材料産業集群,加快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在創新驅動上“奮勇爭先”——深化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融合發展,以科技創新塑造産業發展新優勢,推動更多科研成果轉化為新質生産力,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型縣;在深化改革上“先行示範”——集中力量推進國資國企、農村土地、供應鏈金融等“10+5”重點領域改革,推動更多突破性進展、標誌性成果;在改善民生上“幹字當頭”——按照“三年打基礎,五年大變化”目標,進一步補短板、強弱項、揚優勢,不斷縮小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試點縣。(記者 嚴順龍)

 

省人大代表、平和縣縣長黃永健——

奮力打造平和綠色經濟新引擎

  作為典型的山區縣,平和縣如何立足生態資源優勢,在綠色發展道路上奮勇爭先?

  “政府工作報告站位高、理念新、舉措實。”省人大代表、平和縣縣長黃永健表示,平和將以此為“導向之舵”,深入開展“産業發展項目建設爭先年”活動,統籌推進“兩園兩區”建設,以一二三産融合發展帶動城區擴容提質,在加快建設綠色經濟帶中奮勇爭先、再上臺階。

  以“綠”為基調。圍繞種養加一體化現代農業産業園建設,緊密結合縣域實際,開展“種植業、養殖業和加工業三位一體”的綠色發展農業模式。同時聚焦種植業綠色發展,著力打造蜜柚核心産區基地、出口基地,因地制宜實施退果還耕還林,持續在綠色經濟發展上走前頭、作示範。

  以“效”為重點。強化科技賦能,加快建設標準化工業園區,堅持規劃引領,逐項補缺補漏,堅持“畝産論英雄”,推動企業技改,不斷壯大食品加工和生態木業産業鏈條,提升産能效益,逐步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打造優質空間載體。

  以“新”為導向。深入實施景區煥新行動,以“一寺一山”為重點推動景區建設,“一寺”即4A級景區三平寺,通過完善服務功能和基礎配套,爭取在2024年遊客首次突破150萬人次的基礎上再上臺階;“一山”即靈通山,有針對性進行保護開發、宣傳推介,全力擴大景區知名度,激發文旅産業新活力。

  以“融”為抓手。加快建設現代城區,著力構建産城融合、協調發展的國土空間體系,通過與城區開發建設有實力、有經驗的龍頭企業密切合作,在規劃設計、融資合作、建設運營等方面借勢借力、先行先試,共同打造宜居宜業平和新城區。(記者 張輝)

 

省人大代表、泰寧縣縣長王懷斌——

為我省打造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多作貢獻

  “泰寧縣是千年古縣、文化名縣與旅遊大縣。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援泰寧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讓我們倍感振奮。”省人大代表、泰寧縣縣長王懷斌表示,泰寧縣要緊緊抓住這一重要機遇,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努力做大做強做優文旅經濟。

  王懷斌介紹,泰寧縣自然風光秀麗,文化底蘊深厚,擁有世界自然遺産、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旅遊景區等“名片”,在建設世界級旅遊景區方面具有獨特的資源優勢。近年來,泰寧縣立足資源稟賦,推動創建環大金湖旅遊度假區,發揮滬明對口合作政策優勢,與上海錦江國際集團合作完成大金湖等主景區委託經營與遊船經營權整合工作,建成投用泰寧錦江國際度假酒店等項目,推動文旅産業發展邁入快車道,2024年旅遊接待量突破千萬人次。同時,以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為抓手,全力做好泰寧古城保護與活化利用,探索文旅融合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古城保護、文化傳承、百姓富裕協同並進,形成了縣域旅遊發展的“泰寧路徑”。

  王懷斌表示,下一步,泰寧縣將聚焦“把文化旅遊業培育成為支柱産業”目標,繼續加強歷史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全力推動環大金湖旅遊度假區建設、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工作,做深做實“一湖一城”兩篇文章,努力為我省打造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和提升文化影響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作出泰寧貢獻。(記者 蘇依婕)

 

省人大代表、松溪縣縣長吳英傑——

做大縣域特色産業,促進城鄉共同繁榮

  “政府工作報告專門提到築牢實體根基、推動産業創新、發展縣域經濟等重點工作,具有很強的啟發性、指導性和操作性。過去一年,福建實施了一系列政策舉措,取得重大成效,更加堅定山區小縣做大縣域重點産業的決心。”省人大代表、松溪縣縣長吳英傑信心滿懷。

  近年來,松溪加強前瞻性佈局,錨定新型輕紡“一根絲”作為縣域重點産業鏈,推動“一根絲”産業鏈逐步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再從1到N的延鏈聚群。

  “我們探索建立‘鏈長+鏈主+專班+專員’的松溪服務模式,打造‘此心安處是吾鄉’的營商環境,並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科研院所等為産業發展把脈問診,把創新實效落到企業上、産業上。”吳英傑介紹,下一步,松溪將加快完成“新型輕紡迴圈經濟産業發展規劃”編制,支援新型輕紡企業與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産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加強新産品研發,做大做強縣域經濟。

  縣域特色産業探路,也帶動城鄉融合發展邁出新步伐。“我們堅持規劃先行,聘請福州大學等專業規劃團隊,編制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規劃,發揮新型輕紡、食品加工等産業連接城鄉優勢,吸引人口在城區就業、聚集,促進資源集約高效利用,形成了‘小縣大城關’格局。”吳英傑説。

  “站在縣域發展新起點上,我們將進一步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做大新型輕紡等縣域特色産業,加快推動基礎設施提檔,增強縣域綜合承載力,以城帶鄉、以工促農,推動城鄉要素互補和人口雙向流動,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發展。”吳英傑説。(記者 劉必然)

 

省人大代表、古田縣縣長許鋒——

當好閩東綠色經濟發展排頭兵

  “政府工作報告精準暖心、催人奮進。”省人大代表、古田縣縣長許鋒表示,古田將以此為“路線圖”,圍繞全國首批鄉村振興示範縣首創首成,做好産業發展、對外開放、文旅經濟和生態保護等文章,努力當好閩東綠色經濟發展排頭兵。

  一是牢記囑託,做大做強食用菌特色産業。古田是全國最大的食用菌生産基地,當前食用菌全産業鏈總産值已達280億元。通過這一特色産業,2024年古田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28402元,連續21年居寧德市第一。古田將加快建設一二三産融合發展的食用菌現代産業園,爭創國家食用菌産品品質檢驗中心,持續探索富民增收新舉措。

  二是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推動高品質發展。圍繞對外開放,將充分發揮陳靖姑信俗文化、圓瑛文化等地域文化特色和對臺交流優勢,廣泛凝聚僑心僑智僑力,為打好新時代新“僑牌”、推動海峽兩岸融合發展貢獻積極力量;針對文旅經濟,將紮實做好“八閩第一湖”翠屏湖的文旅大文章,講好庫區移民故事,讓文旅資源走出去,把各地遊客請進來;著眼生態保護,將在完成閩江網箱養殖清退和敖江違建畜禽養殖拆除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快産業轉型升級,推動閩江沿江經濟帶建設。

  三是對標“奮勇爭先,再上臺階”,努力做好2025年工作。通過加快落地一期總投資30億元的微晶新材料産業園項目、建設百億大東工業走廊、加快建設生物醫藥産業園等舉措,力爭上榜全省經濟發展“十佳”縣。(記者 尤方明)

來源:福建日報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