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頻共振,共譜高品質發展“協奏曲”
城鎮化率71.8%,開工老舊小區改造36萬戶,農村自來水普及率93.5%,實施103個山海協作重點項目、總投資350億元……翻閱過去一年“成績單”,我省城鄉共濟、山海協同,高品質發展“協奏曲”響徹八閩。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協同聯動,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促進城鄉融合發展。這支“協奏曲”如何譜出新華章?代表們紛紛建言,多維度求解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最大公約數”。
當前,我國城市發展已經進入增量建設和存量更新並重階段。推動“老房子”變“好房子”,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內容。那麼,什麼樣的房子才稱得上“好房子”呢?省人大代表、中建海峽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向武認為,安全是“好房子”的首要前提;健康舒適是衡量“好房子”的重要標準。
林向武建議,守好房屋安全防線,在建設過程中加強對工程品質檢測企業的行業管理,保障檢驗工作科學、客觀、公正;建立“好房子”安全定期體檢制度,推動體檢結果與更新維護工作有效銜接,建立房屋安全數據庫。因地制宜提升居住品質,加強“好房子”舒適度技術研究,完善我省“好房子”舒適度相關設計技術標準;完善綠色建材設計、研發、生産、運輸、安裝、使用各環節的政策措施,鼓勵建設項目優先採用認證産品並完善相關考核機制。
舊城在更新,新村在振興。近年來,福建大力推進鄉村建設,廣大鄉村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公共服務普惠共用,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逐漸從夢想照進現實。
省人大代表、將樂縣玉華文旅康養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黃閩榕深有感觸。近年來,他所在的將樂縣共實施省級試點示範、實績突出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等鄉村振興項目263個,農村人居環境煥然一新。但他也發現,鄉村建設中存在“重建輕管”現象。
“目前,鄉村振興項目資金只能用於前期設計、預算、監理和項目建設。部分項目因管護資金不足,出現管護不到位的現象。”黃閩榕認為,為更好發揮鄉村振興資金效益,應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允許鄉村振興項目資金提取部分用於項目後期管護。同時,要創新多元投入機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探索鄉村建設項目可持續管護路徑。
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省人大農業農村委主任委員黃華康則認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具體工作中應“把準一個堅持,抓住兩個重點”。“一個堅持”,即始終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樹立城鄉一盤棋理念,突出以工促農、以城帶鄉,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與新型城鎮化有機結合,因地制宜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
“兩個重點”,一是推動鄉村産業提質增效。要以縣域為載體,推進城鄉産業一體化佈局,大力培育龍頭企業,建設優勢産業集群、産業園、産業強鎮,積極推動農産品精深加工,補齊倉儲物流設施短板,培育新産業、新業態,促進鄉村産業蝶變升級。二是科學規劃和美鄉村。要順應人口變化的趨勢,遵循城鄉發展建設規律,對縣域城鄉建設進行統籌規劃。持續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不斷提高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正如黃華康所言,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機制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教育事業則發揮著基礎性、先導性和戰略性作用。作為長期紮根山區縣的教育工作者,省人大代表、周寧一中校長張徐生認為,教育的區域、城鄉、校際差距,實質上是師資差距。他關注到,近年來,優質教師資源向山區的供給較為乏力,尤其是高層次教師人才難以下沉到欠發達地區的縣域高中。為此,他建議在省屬師範院校合理佈局布點,實施欠發達地區教師定向培養計劃,推動公費師範生政策向欠發達地區“優師計劃”靠攏,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記者 張輝 尤方明)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