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讓創新鏈産業鏈共融共舞

2025-01-14 08:47
| | | |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推動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深度融合。如何打通創新鏈與産業鏈之間的壁壘,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省政協委員紛紛建言獻策。

  高品質的科技供給,是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融合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截至目前,我省已累計實施2萬多項省級科技計劃攻關項目,累計突破關鍵核心技術130多項。如何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效能,省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劉劍津提出:抱團創新、共研共用。

  “我們要進一步健全高校與企業技術供需對接、聯動、合作機制,將橫向科研經費聯同縱向科研經費,一起作為高校的主要考核指標,推動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産學研合作。”劉劍津建議,可由政校企共同出資建立科技創新基金,共同設立聯合創新項目;支援龍頭骨幹企業聯合産業鏈上下游企業、産業行業協會商會、科研機構、金融機構等組織或平臺,抱團組成産業創新聯盟,加強科技共研共用。

  針對校企科研的高效協同,省政協委員,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中心主任、一級調研員鄭昭也提出,應構建由企業主導的産學研深度融合組織機制,建立風險共擔、收益共用、多元主體的合作創新平臺。她建議,還要建立風險補償機制,增強對中試階段的扶持;提高成果轉化全鏈條服務體系,特別是要培養專門人才和專業人才,為不擅長成果轉化的科研人員減負。

  企業也是科技創新的重要主體。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5年我省要健全科技領軍企業成長加速機制,培育“獨角獸”“瞪羚”企業330家以上。如何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進一步壯大創新主體?

  省政協委員,民建福建省委會常委、泉州市委會專職主委莊天懷建議,重點要抓住兩頭,“一頭抓具有重要影響的科技領軍企業,支援其與高校、科研機構、重點實驗室等密切協作,通過組建創新聯合體等方式,推動産學研融通創新;另一頭抓專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業,幫其逐步發展壯大”。

  他認為,要調動企業、人才、資本創新的積極性,需要在創新機制的改革激活上下功夫,比如加快開展專利開放許可試點工作,探索“聯盟+基金+孵化”專利池多元轉化模式,通過專利池運營擴散技術、吸引投資、孵化企業,推動相關産業的發展等。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要突出平臺支撐。

  如何讓高能級科創平臺更好發揮作用,省政協委員、中匯寶網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賀軍表示,應進一步提昇平臺的資源集聚效應、協同合作效率、科技創新基礎投入與人才機制活力。

  “特別是要建設概念驗證中試驗證平臺,這是建設全過程創新的‘樞紐’,也是提高成果轉化率的關鍵之一。”王賀軍認為,要構建行業專家庫與項目庫,推動概念驗證工作專業化、職業化,打造概念驗證人才隊伍;發揮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的引領作用,鼓勵校企共建、院校聯建、科研院所和社會組織合作等多種方式,逐步形成概念驗證節點型組織。

  圍繞産業鏈佈局創新鏈,正加快推動福建傳統産業“有中生新”。對此,省政協委員、福建永榮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執行總裁楊希龍建議,紡織鞋服産業要建立由“鏈主”企業主導的全鏈條數字化平臺,促産品迭代、模式升級;以供應鏈數智化平臺連結莆田、泉州,推動兩地産銷精準對接,實現“供、管、銷”供應鏈一體化管理;推動産業金融數字轉型,實現從採購協同、資金服務、倉配一體化、訂單管理到行情檢測的供應鏈閉環,智慧化分析採購、倉貨、物流、履約、銷售沉澱數據等。

  圍繞創新鏈拓展産業鏈,正推動更多未來産業“無中生有”。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落實未來産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低空經濟,這一新興經濟形態如何在閩健康發展,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委員們提出了真知灼見。

  省政協委員、福建思特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洪立穎建議,培育壯大低空經濟産業集群,拓展通用航空運營服務領域,鼓勵企業開展通用航空包機、公務飛行、航空攝影、航空物探等業務;推動通用航空在應急救援、醫療救護、農林作業、物流配送等領域的應用。“還應規劃建設一批低空經濟産業園區,在園區內設立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創新創業孵化中心等,降低企業創新與成果轉化成本。”

  省政協委員、福建萬貫五金機電城有限公司董事長蘇志茗則建議:針對空域管理、安全監管等方面,應加快配套出臺相應管理辦法,明確低空空域使用規則、飛行活動申請與批准流程、空中交通管制要求;建立低空一體化綜合監管服務數字化平臺;構建更加精準高效的低空經濟技能培養、評價體系,為産業提供技能人才支撐;在城市建設規劃中將低空基礎設施納入一併設計,並完善導航定位、通信、氣象、充電等功能服務。(記者 陳旻 賴昊拓)

來源:福建日報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