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為人先,以高水準開放促發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更大力度縱深推進改革”“更高水準擴大對外開放”。如何進一步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鞏固拓展國內國際雙迴圈的重要節點和通道功能,提升對全球優質要素資源的吸引力,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
全面深化改革,歸根到底就是要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目前我省已實現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全覆蓋。但目前醫共體內部依舊存在著“醫而不共”的情況。省政協委員、仙遊縣總醫院院長李航表示,鄉鎮衛生院間醫療資源共用不足成為制約其效能發揮的關鍵因素。李航建議,應該進一步建立靈活的利益分配機制,打破資源流動的壁壘。同時,鼓勵衛生院之間開展互利合作,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進入新時代,面對多樣化需求,以改革增進民生福祉不僅要解決“有沒有”的問題,更要解決“好不好”的問題。目前,福建可提供托育機構已超3000家。“托育機構的逐步設立為廣大家庭提供了優質便捷的服務。”從教30多年的省政協委員、福州市旗汛口幼兒教育集團園長林寧寧表示,在保障托育服務品質的同時,合理的收費標準等機制尚未制定,造成了托育市場的混亂無序。林寧寧建議,探索更加靈活多樣的托育服務類別,發揮公辦幼兒園學位富餘、師資力量強、基礎硬體好的優勢,培育打造一批示範性托育機構。開展托育服務成本核算調研,制定科學合理的收費標準,同時建立收費監管機制。
我省在實施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過程中,將優化民營經濟科技創新環境作為重要一環。發展新質生産力,離不開更高維度開放的營商環境。省政協委員,省高科技商會會長、均和(廈門)控股有限公司總裁魏成生建議,司法、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要進一步推行包容審慎監管,有效平等保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免罰輕罰清單要簡明清晰,具有可操作性,讓執法人員用得上,讓群眾看得懂,保護企業積極性。
當前,中印尼“兩國雙園”項目建設正加速推進。省政協常委,民建福建省委會副主委、宏德盛(福建)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向凱建議,建立國家級食品安全檢驗檢測實驗室,促進中印尼食品標準互認,合作制定可持續發展標準。優化區域交通運輸網路,加強南北向聯繫,快速連接江陰港城和元洪投資區。推動江陰港區申報國家物流樞紐,發展臨港經濟。加強仲介服務體系建設,提供最新投資需求信息、國外法律法規及政治經濟社會風俗等培訓服務。
海外僑胞是我省發展的獨特優勢和重要力量,僑智資源更是推動福建科技創新和産業升級的寶貴財富。省政協常委,香港福建社團聯會副主席俞凱建議,在省內華僑華人較為集中的市縣進行試點,建立僑務工作服務中心。探索在華僑華人較為集中的國家或地區設立跨境通辦政務服務專區。設立關愛華僑留守家庭服務站和僑村留守兒童、留守老人服務點,加強華僑先人僑厝僑墳的保護,以“情”引僑,吸引華人華僑回歸。
福建自貿區掛牌成立10年來,有效發揮了改革開放綜合試驗平臺作用。但貨物貿易出口以中低端産品為主,與上海、廣東、天津等地的高新技術産業集群仍有差距。省政協常委,九三學社福建省委會副主委,福州市醫療保障局局長葉玲建議,推進閩臺産業融合、重點區域率先突破,支援大嶝、平潭打造台灣中小微企業開拓大陸市場的首選平臺和台灣商品集散中心;探索創新加工貿易管理方法、外匯收支等管理機制,推動企業資質認證、信用查詢和信用擔保等規則國際互認;優化跨境金融制度,加快跨境金融合作,探索放開資本項目,促進外資企業引進來和中資企業走出去;加快自貿區擴區提升,重點發展先進製造業、跨境電商、金融服務、航運物流、會展服務等優勢産業。(記者 陳夢婕 林聞)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