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守正創新,發揮優勢續寫文化新篇章

2025-01-17 09:12
| | | |

  過去一年,福建文化“成績單”亮點紛呈,鼓舞人心。

  新的一年,文化繁榮新篇章如何續寫?連日來,省政協委員們圍繞政府工作報告相關部署,聚焦文化主題展開熱議。

  “提升文化影響力,要用好福建優勢。”省政協委員、福建社科院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所所長陳榮文認為,社科研究水準與文化影響力息息相關,福建在理論研究闡釋上有著獨特優勢,要用好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開創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實踐這一寶貴資源,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體系化、學理化研究領域走在前頭,以習近平文化思想引領社科強省、文化強省建設,形成一批具有標識度的標誌性研究成果,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黨的創新理論研究、宣傳闡釋與傳播交流中心和實踐示範基地。

  福建擁有多元文化和豐富的文化遺産,如何精心呵護深厚的歷史文化、鮮明的地域文化?委員們積極建言獻策。

  “福建是著名僑鄉,華僑工業投資對福建近代城市發展起到巨大促進作用。”省政協委員、華僑大學建築學院院長陳志宏建議,加強對華僑工業遺存的調查整理,並植入多元業態和文化活動,推動華僑工業遺存轉化為文化資源,在完整展示華僑文化蘊含的獨特魅力中,講好華僑愛國愛鄉的故事。

  省政協委員,致公黨中央委員、省委會常委吳棉國建議,加快對閩僑紅色文化的蒐集整理和保護、展示,強化宣傳研究及闡釋,吸引更多海外閩僑關注、了解閩僑紅色文化並在海外積極傳播,引導他們共同傳承弘揚閩僑紅色文化,進一步促進海外僑社團結。

  福建是非遺資源大省。省政協委員,民進廈門市委會副主委、廈門市弘晏莊木偶皮影戲傳習中心藝術總監莊晏紅建議,對我省瀕危傳統戲劇劇種進行調研,給予用於傳統劇目復排復演的專項保護經費;強化審核,讓相關扶持政策真正落實到非遺項目傳承單位和傳承人;健全並打通全省市級以上代表性非遺傳承人師資庫,分門別類、建檔立卡、公開公示;協助非遺藝人加強網際網路宣傳,以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省政協委員,民建三明市委會副主委、泉州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院長邱國鵬認為,新形勢下,文藝創作既要在主題上與時代同行,還要創新敘事方法,拓展傳播渠道,創作更多讓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文藝精品,全面提升八閩文化的傳播力、影響力、感染力。

  “近年來,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文化資源向基層傾斜,文藝活動日益豐富,群眾參與度不斷提高。這不僅豐富了百姓的精神生活,也為基層文藝工作者提供了更廣闊的展示平臺。”省政協委員,泉州市閩南歌舞傳承中心主任、省舞蹈家協會副主席黃金錫説,他將深入基層,紮根人民,努力創作出更多貼近群眾、反映時代風貌的文藝作品,將福建的風土人情、發展成就融入創作,用文藝的形式講好福建故事,為增強文化自信貢獻力量。

  除了豐富的文化資源,數字經濟也是福建的一大優勢。

  “在數字智慧技術迅猛發展的背景下,要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形成更多新的文化産業增長點。”省政協委員,民盟中央委員、省委會一級巡視員劉泓認為,數字技術與傳統文化的有機結合,是未來文化産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要發揮福建在數字技術、現代製造業等領域優勢,做好文化與科技“融合題”,激發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創造活力,進一步提升福建文化影響力。

  “與數字技術的深度融合,將助推文旅産業高品質發展。”省政協委員,致公黨省委會副主委、數字中國研究院(福建)院長宋志剛建議,通過整合旅遊、文化、消費、交通等多維度數據優化資源配置,支援人工智慧與VR、AR等技術的結合應用,提升遊客消費體驗,增強旅遊吸引力;同時挖掘福建傳統特色IP,打造數字化IP,建設各類主題遊數字空間,拓展旅遊産業版圖,助力全域旅遊的創新和可持續發展。

  省政協委員、民盟省委會專職副主委兼秘書長劉丹艷認為,文化遺産與文旅的海外宣傳能帶動産業經濟發展,應主動出擊做好文旅海外宣傳,投放適應國際化需求的文旅資訊,整合黨政、高校、媒體三方資源,成立相關研究機構,構建共治共用的外宣人才矩陣,多措並舉增加我省世界遺産城市在國際媒體上的曝光率,為經濟發展提供有效的文化資源支援和給養。(記者 林清智 胡松坤

來源:福建日報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