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東風激蕩 鷺島開放潮涌
——廈門以綜合改革試點引領全面深化改革系列報道之二
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改革發展的成功實踐。今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強調,要在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準開放上奮勇爭先。
“以擴大開放促進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進擴大開放,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間。”站在新中國成立75週年和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的節點上,作為經濟特區的廈門,仍將堅持改革和開放“雙輪驅動”,勇立潮頭,勇毅前行,以綜合改革試點引領全面深化改革,以開放優勢打造新發展格局節點城市,努力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叩開放之門
順應時代之變
廈門島西北部,東渡港區,貨運拖車往來穿梭,集裝箱堆積如山,貨船進進出出,一派繁忙。這裡,是廈門自貿片區所在地。
作為全國第二批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立九年多來,廈門自貿片區累計推出創新舉措606項,全國首創142項,成為以高水準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的一個生動樣板。
事實上,改革開放之基因早早就植入廈門。40多年前,一聲開山炮響,昔日的海島小城叩開了改革之門、開放之門。自此,作為中國最早設立的經濟特區之一,“大廈之門”越開越大。
經濟特區建設之初,廈門可謂百業待興。如何“破題”?衝鋒探路,“殺出一條血路來”!
在全國率先利用外國貸款建設機場、港口、通信等基礎設施,率先推進稅利分流改革,率先改革國有資産管理體制,率先推行土地有償轉讓和政府採購公開招投標,成立首家中外合資銀行……一場場敢為人先的探索引領全國,也為廈門注入改革創新的鮮活基因。
向開放要動力,向改革要活力,回首廈門的開放發展之路,幾乎每一步都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成為中國改革開放所走過歷程的一個縮影。而于國家發展大局中謀劃高水準對外開放,則是廈門經濟特區成立以來始終堅持的發展邏輯。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自貿試驗區、海絲核心區、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夥伴關係創新基地、兩岸融合發展先行區、綜合改革試點等一系列國家戰略相繼落地,多區疊加的優勢,正推動廈門深度融入全球經濟體系,助力城市從更高層面探索多層次、全方位、綜合性經濟開放格局。
開放也是改革。廈門的實踐證明,開放越是充分、競爭越是激烈,才會有更快的進步、更強的創造力,擴大開放必將成為深化改革的重要動力。
蹚改革深水
聯通“兩個市場”
20個小時,鮮活的溫哥華斑點蝦可以從加拿大西海岸送抵廈門老百姓的餐桌;一輛新能源汽車從廈門港發往新興的中東市場,時間被控制在20天左右;借助數字化平臺,廈門企業串聯起國內外數以千計的紙品加工應用企業需求,一年能完成數萬份訂單……
時間縮短,距離拉近,輕鬆實現“鏈”接全球的背後,是廈門著力打造全球供應鏈創新中心的改革探索。
産業鏈、供應鏈是經濟迴圈暢通的關鍵。作為對外開放、連接海內外市場的最早窗口之一,經濟特區廈門從改革開放之初做貿易起家,一批供應鏈企業在搏擊市場浪潮中成長壯大起來。作為全國首批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範城市,廈門目前擁有12家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範企業,在鋼鐵、煤炭、紡織品、橡膠、糧食等大宗商品供應鏈領域,建發、象嶼、國貿“三大供應鏈企業”成為全國“領頭雁”,為海內外超過10萬家企業提供供應鏈服務。通過打造全球供應鏈創新中心,廈門推動供應鏈産業鏈深度融合,降本增效,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塑造競爭新優勢。
時者,勢也。當改革步入深水區,廈門篤定攻堅,制度優勢不斷轉化為發展效能。
繼2017年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在廈門成功舉行後,2020年底,廈門又落地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夥伴關係創新基地。基地落地國際標準服務站(金磚創新基地),建成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四國標準專題數據庫,收錄標準題錄11萬條,並向金磚各國推廣“金磚優品碼”,探索金磚國家標準互認新途徑。
廈門在全國率先實施船舶“不停運辦證”改革,實現國際、國內航行船舶全覆蓋的轉籍“零待時”。此外,以“內外貿一體化試點”為契機,搶抓“國內國際雙迴圈”機遇,以綜合改革試點引領全面深化改革,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加快打造新發展格局節點城市,為中國式現代化探索試驗、探路先行。
進一步擴大開放,還意味著必須解決好規則、規制、管理、標準與國際相銜接,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等一系列改革命題。廈門再一次立潮頭、擔使命。
2021年,定位為打造立足福建、輻射兩岸、影響全國、面向世界的一流法律服務高地,積極服務和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的海絲中央法務區落地廈門。目前,海絲中央法務區廈門片區已受理國際商事海事案件2100多件、標的額超160億元,涉及40多個國家和地區,加快打造國際商事海事糾紛解決優選地。廈門先後獲批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和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空中航線可以通達177個國家和地區,海運航線通達54個國家和地區。
在一次次“涉水探路”的改革嘗試中,廈門開放之門越開越大,與世界的聯繫愈加緊密。
答世界之問
持續擴大開放
“大廈之門”越開越大,改革活力愈加凸顯,如何把握二者的關係,行穩致遠?
一方面,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更加突出;另一方面,黨的十八大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當代中國正在經歷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
回答“世界之問、時代之問、中國之問”,都需要更加冷靜的思考。
40餘年篳路藍縷的探索實踐讓廈門深刻認識,發展環境越是嚴峻複雜,越需要統籌好深層次改革和高水準開放。
黨的二十大首次將“制度型開放”寫入黨代會報告,提出“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相比于過去提到的産品型開放或者要素型開放,“制度型開放”強調在對外開放過程中,通過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層面的對接與協調,實現更高水準的對外開放。
以制度型開放拓展發展新空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今年初,廈門發佈全國首個針對集裝箱式鋰電池儲能系統的海上安全運輸指南,將有效防範和降低海上運輸安全風險,提升企業産品海運出口能級。
廈門聚焦儲能集裝箱類貨物海上運輸安全“堵點”,主動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不僅全國首創“集裝箱式鋰電池儲能系統安全保障機制”,還將與業界合作嘗試撰寫新能源海上運輸條件的提案提交國際海事組織,逐步形成一套可推廣、可複製的新能源産業海上出運作業標準,為新能源海上運輸發出“福建聲音”,貢獻“中國方案”。
數據顯示,今年1—11月,廈門市出口鋰電池360.9億元。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産品等“新三樣”出口蓬勃發展,成為推動廈門外貿增長的新動能。
發展新質生産力,既是改革命題,也是開放命題。中國-金磚國家新時代科創孵化園加速推進,海洋負排放國際大科學計劃落地實施,智慧儲能大型科研基礎設施全面啟動建設……一個個創新探索,講述著廈門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路,補齊開放創新制度短板。
新時代新征程,廈門仍將以更大力度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準開放,持續探索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上創新突破,繪就以中國式現代化為新篇章的改革開放新畫卷。(廖麗萍)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