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上闖出新路
□福建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研究基地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作為創新驅動的一體兩翼,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核心要素,産業創新則是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産業和産業鏈上,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培育壯大新興産業,佈局建設未來産業,完善現代化産業體系,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今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明確指出,“要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上闖出新路”,為全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塑造高品質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指明方向、樹立信心、鼓舞幹勁。
◆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是福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推進高品質發展的關鍵一步
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是福建突破資源環境要素制約的必然選擇。“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特殊省情對産業發展在資源的利用上限、生態保護的紅線、環境品質的底線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符合綠色發展標準的新技術在各産業領域的應用普及,促進科技含量高、環境影響小的優質産業加快發展,有利於持續優化提升産業結構、能源結構,在有限的資源承載能力和生態環境容量下,實現更高水準、更高品質的經濟産出。
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是福建鞏固提升傳統産業競爭優勢的必然選擇。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省紡織鞋服、鋼鐵有色、石化化工等傳統産業進步顯著,但“大而不強”等問題仍然存在,單純依靠增加要素投入已經不能有效應對日益激烈的國內外市場競爭以及國際貿易壁壘等多重挑戰。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以科技創新賦能傳統産業改造升級,有利於促進産業體系整體性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加快邁向産業鏈價值鏈中高端,塑造“福建製造”新優勢。
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是福建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的必然選擇。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迅猛發展。百舸爭流,不進則退。積極搶佔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意義重大,時間緊迫。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形成創新合力,助推原創性、顛覆性創新成果孕育萌發,創造更多“從0到1”的新突破,以前沿技術發明應用引領産業發展,有利於促進新質生産力形成,實現新興産業規模、品質跨越式發展,更好把握新形勢下産業競爭主動權。
◆福建紮實推進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取得了一系列新進展新成效
健全完善支援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的政策體系。企業是科技創新的第一主體,人才是創新發展的核心力量。福建積極激勵企業加大創新投入力度,推行按企業研發投入分檔、分段給予補助政策,精準滴灌科技型企業;立法推動首臺(套)技術裝備推廣應用,百千瓦級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電解槽入選國家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實施“揭榜挂帥”等各類省級科技計劃項目1.2萬多項。將科技人才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制定出臺《關於實施新時代人才強省戰略的意見》;支援省創新實驗室實行自主確定用編條件等更加靈活的用人機制;提高科研經費管理自主權,充分營造創新人才幹事創業良好氛圍。
積極構建支援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的平臺體系。各類創新載體平臺能夠有效集聚人才、技術、資金、設備等創新要素資源,形成創新合力。福建充分發揮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集聚效應和帶動作用,高標準建設嘉庚、閩都、清源等省創新實驗室;設立省級及以上工程研究中心150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86家,近三年新增數量居全國前列;引進共建中國機械總院海西(福建)分院、東方電氣福建創新研究院、同濟大學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福建基地等一批高水準科創平臺。
培育壯大支援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的産業體系。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歸根到底要在促進産業發展上見實效。福建加強頂層設計、政策引領,研究出臺《福建省氫能産業發展行動計劃》《福建省未來産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7年)》等系列産業規劃,“十四五”以來,組織實施戰略性新興産業重點項目總投資超萬億元,已推動設立4個國家級和17個省級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涵蓋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産業重點領域。
◆牢記囑託,勇於擔當,努力闖出具有福建特色的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新路
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上闖出新路,要在敢“闖”上顯擔當。弘揚改革精神,大膽先行先試,以體制機制創新有效調動人才、企業、資本投入創新積極性。營造更有吸引力的人才環境。持續推進科研體制機制改革,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科研管理和資源調配自主權;深化科技人才評價改革,堅決破除“五唯”傾向,推出更具適應性和可操作的評價方式;探索建立重點産業高端人才舉薦制度,引育更多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積極引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等加大研發經費投入,開展高水準研發中心建設、高層次人才引進和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完善高技術企業成長加速機制,實施清單管理、靶向服務,培育更多專精特新“小巨人”和單項冠軍企業。完善金融支援科技創新的政策和機制。提高專項科創基金使用效率,提升“科技貸”服務品質水準,培育發展耐心資本,進一步調動社會資本積極性,多渠道滿足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融資需求。
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上闖出新路,要在促“融”上下功夫。要堅持系統觀念,為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提供可靠支撐。完善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頂層設計。制定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融合實施方案,探索建立“四鏈”有效融合的工作機制,促進創新要素和産業資源全面精準對接、高效有序互通,推動人才、科技、金融資源向重點區域集聚。加強高能級科創平臺建設。推動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重組入列,支援科技領軍企業積極參與建設國家和省級創新平臺,鼓勵高校聯合企業、科研機構等共建産學研聯合體、新型研發機構、概念驗證中心和小試中試平臺。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推進産學研用協同創新,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機制,建設全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公共服務平臺,全力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
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上闖出新路,要在出“新”上見實效。科技創新和産業深度融合要在塑造産業新優勢上見實效。鞏固傳統産業優勢,大力推動轉型升級。以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為主攻方向,深入實施製造業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和大規模設備更新工程,通過生産流程、生産工藝再造,研發生産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産品,提供更多增值服務,加快實現傳統産業整體性提升。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前瞻佈局未來産業。發揮好鋰電新能源新材料、積體電路、生物醫藥等産業專項協調機製作用,加快提升重點産業集群品質和規模;積極推動氫能、新型電池、新材料領域的新一代化合物半導體、IC超高純材料等我省具有一定發展基礎的未來産業發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海洋高新、綠色低碳等重點産業領域,加快梳理重點産業鏈技術圖譜,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在更大範圍開展科技和産業創新合作。緊扣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完善閩臺科技合作機制;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科技、産業交流合作,加快推進廈門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夥伴關係創新基地建設;探索在創新資源集聚區建設科技和産業創新“雙飛地”。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