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沙縣探索建立“鄉村振興指導員”制度,回引既有鄉土情懷又有豐富工作經驗的退休幹部到鄉村振興一線攻堅克難——

村裏來了鄉村振興指導員

2024-07-27 09:02
| | | |

  20日,三明市沙縣區中石油金泰加油站,一輛私家車正在加油,車主羅毅銘走進便利店給自己的早餐“補貨”——兩大包長阜村生産的沙村牌蔥油拌面。

  面幹是沙縣區夏茂鎮長阜村的特色産業之一。傳統手工生産方式下,面幹産量不高,幾家小吃店就足以將生産出的面幹賣完。近年來隨著夏茂鎮的“走紅”,長阜面幹迎來了更大的市場空間,村裏順勢成立了阜興農特産品合作社,改造面幹加工廠,動員村民入股,推動面幹産業向標準化、規範化轉型。

  面幹的品質、産量上去了,銷售渠道也要跟著拓寬。

  “洪老在這件事上起了大作用。僅他促成的中石油網點,每年就給我們帶來了百萬元營收。”阜興面幹廠負責人羅奮忠説。

  他口中的“洪老”,就是沙縣區夏茂鎮俞邦片區“鄉村振興指導員”——三明市委宣傳部原常務副部長洪華堂。

  近年來,三明市注重回引“銀發人才”,讓退休黨員幹部在家鄉發揮餘熱,助力鄉村振興。沙縣區緊扣實際需求,探索建立“鄉村振興指導員”制度,回引一批既有濃厚鄉土情懷又有豐富工作經驗的退休幹部到鄉村振興一線攻堅克難,解決部分村級組織力量不足、産業薄弱、鄉村振興後勁不足等難題,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2019年到村後,洪華堂牽線搭橋,邀請中石油三明分公司到村裏考察。改良後方便快捷、風味獨特的蔥油拌面讓企業採購人員很滿意,雙方很快達成入駐協議。

  “中石油網點遍佈三明,是一個很好的展示、宣傳窗口。”羅奮忠介紹,隨著銷售渠道的拓寬,工廠産量進一步提升,目前工廠年産面幹、小吃醬料等各類産品超2500噸,年銷售額超1500萬元,為村集體經濟創收超18萬元。

  協助建立俞邦片區農貿發展有限公司,向片區內面幹、冬酒、辣椒醬等企業定制産品,註冊“尋味俞邦”“尋根追味”商標,拓寬銷售渠道;開發“自然生態,鄉愁記憶”系列文創産品,延伸消費節點;串聯周邊龍峰溪、紅邊茶等特色文旅資源,打造集小吃體驗、紅色研學、生態康養于一體的多元化文旅業態……在洪華堂的助力下,一個個致富項目落地生根,俞邦片區的發展日新月異。

  “銀發人才”回引,改變的不只俞邦片區。

  走進沙縣區高橋鎮上裏村,白墻青磚黛瓦的民居鱗次櫛比,道路乾淨整潔。“我們村的環境越來越好,一點都不比城裏差。”村民盧盛垅滿臉驕傲地説。

  過去,上裏村是典型的臟亂差村,房前屋後是豬圈、旱廁,空地上雜草叢生,破舊的空心房搖搖欲墜……糟糕的人居環境一度令村裏人抬不起頭。

  2021年,村級組織換屆,退休後的沙縣區實驗小學原校長盧仁建回到村裏,高票當選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到村任職後,盧仁建走村入戶,召開村民代表會議,在廣泛聽取民意的基礎上,&&打響了改造提升人居環境的硬仗。

  在鎮黨委的指導下,盧仁建將人居環境提升改造與宅改工作相結合,一邊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一邊挨家挨戶做思想動員,擺圖紙、談規劃、做比較。在他的堅持下,村民轉變觀念,從被動變主動,積極配合村裏開展工作,附屬房、休閒廣場等項目順利展開,上裏村煥然一新。

  這樣的“鄉村振興指導員”,沙縣區還有20多名。

  為充分發揮“鄉村振興指導員”作用,沙縣區制定出臺多條措施,從搭建服務平臺、完善社會保障等多方面鼓勵引導他們為重點工作、重點項目獻策獻力。(記者 馬丹鳳 通訊員 許琰)

附件:

政府文件全真版:

溫馨提示: 請使用OFD閱讀軟體瀏覽源文件,如未安裝點擊下載

來源:福建日報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