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協同:共畫教育“同心圓”
在福州第十一中學家庭草坪音樂會上,同學們觀看會演。(受訪者供圖)
在福建工業學校,車企員工指導學生操作工具。(受訪者供圖)
近日,教育部聯合其他16個部門印發《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工作方案》,明確要求各地積極推進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的全面建立。該“教聯體”以中小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為目標、以學校為圓心、以區域為主體、以資源為紐帶,是促進家校社有效協同的一種新型工作方式。
家校共育:協同發展新空間
華燈初上,夜景醉人。福州第十一中學的操場上響起美妙的歌聲,一場別開生面的音樂會在這裡正式開始。
這場名為“月影拾光”的家庭草坪音樂會已順利舉行了兩年。“音樂會的舉辦場地設于校內,但其形式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歌唱活動,而是以家庭為單位共同參與。學校不作額外安排,僅負責提供場地和演出設備。”福州第十一中學黨委書記劉燕説。
音樂節成了親子教育的新陣地。在此平臺上,家長和孩子們有了全新的家庭體驗。“在音樂節輕鬆愉快的氛圍裏,家長與孩子共度美好時光,進一步加深了對彼此的理解與情感聯繫。”劉燕説。
社會力量也在促進家校的溝通和理解。福建省教育系統關工委率先推動家校社共育諮詢室試點建設,致力於提供精準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解決家庭教育指導“最後一公里”難題。自2020年創建福建首個“全國規範化家長學校實踐活動”實驗區以來,截至目前,全省實驗區已覆蓋9個縣(市、區)和56所省級實踐學校,覆蓋學生家長人數超過160萬。“這是個很好的探索,能夠構建完善高效的家校社聯通機制,提升協同育人的能力水準。”省貿促會關工委副主任張琳悅説。
社會課堂:點亮夢想之光
近日,“心育·幸福家”主題心理活動在福州市鼓樓區樹兜社區舉行。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黃愛萍作為家庭教育特派員,為同學們解決成長路上的心理難題。
福州市屏東中學毗鄰樹兜社區,該校黨總支與所屬樹兜社區黨委不斷交流,碰撞出“幸福+”家校社工作思路。
“幸福+”專家課堂、“幸福+”家長課堂,讓學有專長的身邊人為學生帶來生動前沿的講座;“幸福+”實踐基地,讓學生走出校園、接觸社會、參與其中。如福建博物院&&的“完善博物館青少年教育功能試點”工作,以“文化傳承與創新教育”為主題,以共建形式讓多所學校的學生通過趣味實踐活動增強對歷史文化的認知與理解,促進博物館青少年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有效銜接。
疏通堵點:暢通人才之路
2019年,由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指出,需“促進校企雙方全面深化合作”“職業院校應依據自身特色及人才培養需求,積極與符合條件的企業在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就業創業等多個維度展開闔作”。
記者走訪福建工業學校了解到,該校依據學校自身特色及人才培養需求,積極與寶馬等車企在人才培養方面展開多維合作。
“校企協同在職業教育領域具有重大意義。”福建工業學校汽車專業教學部主任余茂生表示,“在構建教育鏈的過程中,職業院校需深入研究企業所在産業的發展態勢和人才需求的變化,與企業建立專業共建機制。在人才培養層面,職校可邀請企業的人力資源專家參與職業指導工作,確保學生能夠了解企業崗位所需的能力標準。在産業鏈的構建上,職業院校可與企業聯合開展産學研合作項目,並積極組織師生與企業員工共同參與創新競賽活動,提升創新鏈條的效能。”
福建工業學校副校長黃曉麗認為,職業教育除了學校與企業間的合作外,政府與社會的作用也不容忽視。“政府部門已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為校企協同提供堅實的政策保障與資金支援。社會則扮演著監督者與實施者的雙重角色,對校企協同的過程及其成效進行監督與評估。同時,社會也需要整合各類資源,為校企合作搭建有效平臺,促進信息交流、資源共用以及技術的流通。”(李旺)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