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新天地,把“土特産”做成“大文章”
編者按
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近年來,我省圍繞做好“土特産”文章,立足農業資源多樣性和氣候適宜優勢,培育特色優勢産業,加快推進特色現代農業高品質發展並取得豐碩成果。
今日,福建日報刊發一組記者從田野鄉間發回的報道,介紹我省鄉村因地制宜打好特色牌、念好“土特産”三字經、發展壯大特色現代農業的生動實踐,敬請關注。
松溪萬前村:一根甘蔗,制出一串衍生品
“開鐮啦!開鐮啦!”近日,松溪百年蔗開鐮活動在松溪縣鄭墩鎮萬前村舉行。現場,蔗農將一根根百年蔗砍下,然後用麻繩捆綁起來,臉上滿是豐收的喜悅。
百年蔗産業是松溪的優勢特色産業,擁有近300年的種植歷史。目前,松溪百年蔗種植面積達2000多畝,總産量突破8000噸。近年來,當地強化科技賦能,持續進行百年蔗功能性食品、藥品等精深加工研究,推出後生元功能性紅糖、蔗酒、紅糖茶點茶飲等産品,進一步延伸百年蔗産業鏈,增加産品附加值。
萬前村是百年蔗之鄉,百年蔗核心保護區就坐落於此。2012年,萬前村黨支部帶領村民創辦萬通百年蔗蔬菜專業合作社。2013年,萬前村成立百年蔗制糖加工廠,進行百年蔗紅糖熬製,邁出松溪百年蔗加工産業發展的第一步。
如今,百年蔗産業已從最初的紅糖粗加工發展到針對不同功效開發的精細加工,各種衍生産品陸續研發上市。
在不久前舉行的2024年百年蔗新品發佈會上,包括雍韻蔗酒在內的多款百年蔗系列新品亮相。據悉,雍韻蔗酒由福建雍蔗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出品,以優質的松溪百年蔗為原料,結合現代科技,對釀造過程進行精細控制。
此外,松溪縣紅唐紀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浙江大學百年蔗專利菌株研發團隊,開展産學研合作,多維度開發百年蔗藥用價值,研究出多款後生元紅糖固體飲料。
“後生元作為對宿主健康有益的無生命微生物,具有抗氧化、改善腸道、解酒護肝和改善睡眠等多種益處,而百年蔗紅糖在特定條件下,有保護神經元和改善認知功能。”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任大喜介紹。
“百年蔗紅糖的定位是‘糖中貴族’,公司後續的産品會突出百年蔗紅糖與普通紅糖的差異化特徵,並繼續與後生元相結合,進一步提升産品附加值。”紅唐紀代表柯茂奎説。
在不斷豐富百年蔗産品的同時,商家也在嘗試將更多特色文創元素融入百年蔗系列産品的包裝設計,增加産品附加值,提升其市場競爭力。比如,福建省民盛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新出品的百年蔗中國紅禮盒包裝上,除了有一幅燙金工藝勾勒的百年蔗圖案,還有松溪的地標性建築——奎光塔。
為助力産業發展,松溪還成立了百年蔗産學研協調領導小組,持續加強與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江南大學院士團隊、廣西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科研機構的合作,開展百年蔗藥用價值和天然藥化研究,推進百年蔗基因組測序、註釋,完成併發布《百年蔗活性成分與保健功能白皮書》,為百年蔗的科學研究不斷注入新的活力。(記者 許可欣 通訊員 范鑫琳 夏貴萍)
寧德蕉城上竹洋村:一片竹林,興起一條産業鏈
從土地流轉、竹林管護、竹筍採摘、竹製品加工售賣再到竹文化的推廣,寧德市蕉城區石後鄉上竹洋村這一曾經默默無聞的小山村,在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帶領下,打造出一條完整的竹産業鏈,村集體年收入達100多萬元。
寒冬時節,在寧德市蕉城區上竹洋村,村民依舊忙碌地穿梭在竹林間,熟練地收割著成熟的竹子。
“我們村的竹資源豐富,但過去各自為政,效率很低。”上竹洋村黨支部書記楊慶朕説,為解決這一問題,2018年,村裏開始走産業振興之路,需要整合林地資源。
起初,不少村民對土地流轉這一做法並不支援,甚至存在一定抵觸情緒。面對挑戰,村幹部沒有退縮,一方面,他們不斷對這些村民做工作,和他們聊生活、談未來,解釋林地流轉對整個村莊長遠發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不少村幹部&&流轉林地,他們中好幾戶的林地位置是最優渥的,也是短期來看“損失”最慘重的。
經過村幹部數月的努力,許多反對的村民紛紛轉變態度,土地流轉工作得以順利進行。村黨支部隨後引進了一傢俬有企業進行竹産品粗加工,産品深受市場歡迎。當村民第一次拿到分紅,不少人濕了眼眶。
後來,這家竹製品加工廠的經營者因發展需要,想轉讓廠房回收資金。上竹洋村駐村第一書記馬宏斌同楊慶朕等人一合計,提議由村集體“吃”下全部股份,獲得村民一致通過。
走進該村的竹製品加工廠,只見村民正專心地操作著機器,將一根根竹子加工成各種竹製品。這裡的竹製品種類豐富,既有蒸籠、竹筐、竹椅、竹桌等日常生活用品,還有非遺傳承人製作的竹工藝品,件件做工精細、造型美觀。
為積極開拓竹製品市場,上竹洋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積極發力線上渠道,在各大社交媒體上進行宣傳推廣。在推廣過程中,上竹洋村注重挖掘和弘揚本地特色文化,經常舉辦竹編技藝大賽、竹文化節等,還邀請口琴世界冠軍為村裏“助力”。濃濃的文化味既增強了村民的自信,也為村裏的竹産業增添了亮點。
眼下,上竹洋村的竹産業已形成了從養護、加工到銷售的完整産業鏈。村民在“家門口”務工,計件獲得勞務報酬,不算年底的分紅,月收入就經常超萬元。
據悉,上竹洋村黨辦合作社還&&讓附近幾個同樣有竹資源的村集體和村民入股,進一步將分散的資源組織起來,帶動附近村莊共同致富。(見習記者 莊然 通訊員 楊慈監 張清英)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