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讓中文成為讀懂中國的鑰匙

——2025聯合國中文日主題活動側記

2025-04-21 08:37
| | | |

外國留學生體驗古陶瓷修復技藝。

  “今天是第十六個聯合國中文日,這對於從事與中文相關工作的我們來説是一個值得慶祝的節日。我也期待大家能通過學習中文,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多彩,同時對中國以及中華文化有更深的了解。”20日,在福建省慶祝第十六個聯合國中文日主題活動的開幕式現場,來自西班牙的漢學家夏海明道出了對現場600多位中外師生的美好祝願。

  這位頭髮已經花白的年輕漢學家在發言中打趣地説:“我常常説,我這頭白髮就是因為學習中文太辛苦了!”20多年前,夏海明被漢字這個與自己母語完全不同的文字體系所吸引,便癡迷于漢字和中文研究。他希望更多外國人投身中文學習,通過語言學習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理解和交流。

  今年是聯合國成立80週年。聯合國自2010年起,將中文日定在中國二十四節氣的“穀雨”,以紀念中華文字始祖倉頡造字的貢獻。在穀雨節氣當天,福建省邀請了來自30多個國家的600多名師生在福州外語外貿學院共同參與第十六個聯合國中文日慶祝活動,以“福傳天下·文潤四海”為主題,通過學術研討、藝術展演、非遺體驗等形式,立體呈現中文與“福文化”的當代價值,推動福建持續搭建國際交流平臺,讓“福文化”成為世界讀懂中國的重要窗口。

  來自土庫曼的高遠正在華僑大學學習漢語課程。才7個多月的時間,他已經能用中文進行簡單的溝通。在“福文化”圖片展和非遺項目展活動中,高遠選擇了體驗柘榮剪紙。在柘榮剪紙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孔春霞的指導下,高遠成功剪出了漂亮的團花樣式。

  “沒想到非遺這麼有意思!”同樣在華僑大學學習漢語的泰國移民局警察蔡雅寧則對一旁的泉州提線木偶戲很感興趣,在老師的指導下他的動作有模有樣。蔡雅寧告訴記者,中文已經逐漸走向世界,這些年堅持學習中文,讓她也獲得了一把打開更寬廣世界大門的鑰匙。“中國既有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又有日新月異的高科技,值得更多人了解和認識。”蔡雅寧説。

  當天下午的系列主題活動聚焦青年文化交流。“漢語橋”獲獎選手與留學生代表暢談中文學習心得,以書法、歌舞等形式展現海外年輕人對中華文化的熱愛。

  在開幕式上擔任主持人的珍桂來自尼日利亞,去年獲得了第二十三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二等獎。“學習中文讓我變得更加自信,讓我結識了很多優秀的朋友。它讓我學會從不同文化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也讓我擁有了迎接更多挑戰的勇氣。”珍桂在分享時説,學習中文、推廣中文已經成為她未來的職業規劃,“無論是留在中國還是回到尼日利亞,我都將盡我所能,成為兩國人民間相互了解的橋梁”。

  短短一天的活動在中外學生共賞影片《長安三萬里》中落下帷幕,大家在李白飄逸的詩句間,共同感受傳承千年的漢字魅力。

  福建省外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期待有越來越多的外國朋友以中文為橋,讀懂中國、讀懂世界,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書寫“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文明互鑒新篇章。(記者 汪潔 文/圖)

來源:福建日報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