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福州港開放日”活動現場,參與者通過體驗三個“第一”,感受港口數字化、綠色化發展

我家門口那個港,真棒!

2024-07-12 07:59
| | | |

  7月11日是“中國航海日”,當天,福州港口發展中心舉辦首屆“福州港開放日”活動。媒體記者走進福州港江陰港區,沉浸式體驗港區三個“第一”。

  體驗從江陰港壁頭作業區13#泊位的“港池監控數據孿生系統”開始,這是全省第一個數字化、智慧化液體危險品泊位。在中控室的大螢幕上,46公里數字航道上船帆點點。“所謂孿生,就是船、航道、碼頭泊位等設施設備都是一一對應的。”13#泊位運營部經理曾東海介紹。13#泊位調度員王雨軒將畫面拉到泊位,“豐海29”輪已經靠泊,點擊船體即刻出現了“0.04°,1.32m”這樣一組數據。“這裡的0.04°就是船與泊位的夾角,1.32m(米)表示船與泊位的距離。”

  作為專業碼頭,安全最重要。“船一旦進入港池區域,我們就會對它進行釐米級精度監控,形同汽車自動泊位,時刻感應船舶的位置。”曾東海説。泊位還設置電子圍欄,一旦出現外來船舶闖入或者船體偏移,都會發出預警。

  “可以説從船進入外海的錨地開始,經由航道到達泊位,再入境池作業,我們實現了全作業流程數字化監控。”曾東海説,孿生系統作為平臺,還整合了萬華海運中心等其他4套平行系統。“企業從船舶裝貨、啟運開始,就能全程監控船舶動態,收集過程中的靠泊、生産數據,集合到平臺,通過大數據演算法實現智慧化決策。”

  江陰港區是省內規模第一的單體連片經營集裝箱港區,年設計吞吐能力500萬標箱。當記者來到1#集裝箱泊位,8片108米長的風電葉片正在進行吊裝作業,即將啟程出口英國。作為三峽風電産業園的配套項目,江陰港區風能集散中心已經成為福建風能設備轉机、堆存及外貿出口的物流新通道。在不遠處的海面上,一艘集裝箱船正在3艘拖輪的牽引下,緩緩向5#泊位靠近。

  “1~7#連續泊位全長2600多米,分佈著16台橋吊,今年我們對13~15#橋吊進行了智慧化改造。”福建新港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程翔表示,“堆場裏的6台軌道門吊同時改造,實現了遠端操控。”

  在數百米之外的操控室,有著17年工齡的軌道吊操作員鄭文清坐在4面螢幕前,熟練運用操作桿,將一個集裝箱穩穩地放在外拖集卡上,全程僅數分鐘。“以往得爬高坐在駕駛室裏操作,像這幾天溫度這麼高,即使有空調那也是蒸籠。”鄭文清細數工作環境的改變,“現在坐在空調房裏,操作感沒有任何區別。有機器主導完成工作,還有這麼多攝像頭畫面,覆蓋了以往的視覺盲區。一個人就可以操控6台機器,作業效率提高不少。”

  今年江陰港區集裝箱泊位繼續擴容。6月,江陰港區融港碼頭完成了首艘集裝箱船靠泊裝卸作業。這個新建碼頭實現了“以電代油”,橋吊、門機、輪胎吊、堆高機、叉車、集卡等設施設備均為電動,成為全省第一個正式投産的零排放全電動碼頭。福建融港碼頭髮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衛東介紹:“碼頭已經配備了數十台純電動設備,噪聲小還環保,啟動比傳統車輛平穩,因此相對安全。”據了解,與傳統集裝箱碼頭作業相比,純電動碼頭每個標準箱節省0.98kg標準煤。

  三個“第一”,勾勒出港口數字化轉型、綠色化發展的生動圖景。在藍天碧海、巨輪穿梭的場景中,記者窺見了港口智慧、綠色、平安、高效發展的澎湃動力。

  除了媒體記者,當天還有受邀的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周邊重點漁村重點漁戶、船代、船東代表、行業企業安全管理人員、青年幹部等社會各界人士走進福州港。在幹散貨碼頭,他們感受現代裝卸技術吹來的綠色之風;共同巡航進港航道,自覺形成商漁共治邊界意識;走進港口建設現場,共用“匠心築港”初心。眼前的景象讓參與者不禁稱讚:“我家門口那個港,真棒!”(記者 張穎)

附件:

政府文件全真版:

溫馨提示: 請使用OFD閱讀軟體瀏覽源文件,如未安裝點擊下載

來源:福建日報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