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平潭:乘風起,共潮生

2024-07-14 07:37
| | | |

在平潭北部生態廊道附近,一座座巨大的白色風機拔地而起。通訊員 江信恒 攝

  從上空俯瞰,3000多公里的福建海岸線上,鑲嵌著一顆璀璨“明珠”——平潭島。126個島嶼、702個岩礁,億萬年地質變遷滄海桑田,為平潭造就“千礁百島”。

  茫茫大洋、海波藍藍。自古以來,平潭扼守著海上交通要道之咽喉,稟性擅海的海島開拓者傍海而居,他們懷揣夢想跨險灘、闖暗礁,在與大海的朝夕“相處”中,滋養出乘風而來、尋夢深藍的海洋文化,賦予這座島城更加厚重的人文魅力。

  歷史鍾情這片海。平潭綜合實驗區成立後,積極向海洋要生産力,加快對海洋、海岸資源進行立體式、全方位、綜合性開發,奏響經略海洋的時代強音,一座欣欣向榮的和美海島呼之欲出。

深耕海洋富礦

  平潭四週為大海所環抱,被世人溫柔地稱為“嵐島”。這片6000多平方公里的海域既是平潭的生態空間、生活空間,也是生産空間。

  登島之初,平潭先民沿海岸線建起聚落,捕魚狩獵、耕耘家園,留下了最初的海洋文化烙印。距今7500年至3000年的平潭殼丘頭遺址群,就是福建沿海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存之一,被認為是海洋族群——南島語族的“起錨之地”。

  “鐘門三鎮,街衢初成。”平潭有史記載的船渡,可溯至唐朝。隨著國家經濟中心南移,這裡廣設碼頭渡口,漁業、海運及對外貿易發達,一時間市集、港口興起,升騰滿滿的人間煙火氣。

  漫長歲月裏,毗鄰主島的海壇水道迎來送往,訴説著古絲路的興衰演變。一艘又一艘商賈漁船從平潭啟航,滿載貨物駛往遠洋通商,拉近了平潭與世界的距離。靠著“一柄櫓槳下大洋”的衝勁與勇氣,平潭人運營的船舶鼎盛時幾乎遍及全國各大港口,遠洋船隊航跡遍佈全球各大通商口岸。

  守著一汪盈盈碧水,平潭人世代耕海牧漁,滋生了獨特的漁家文化,這裡出産的海帶、紫菜、鮑魚等海鮮教人百吃不厭。新中國成立後,捕撈行業一度成為平潭的支柱産業,頂峰時僅平潭流水鎮(現君山鎮部分村落)年捕撈量就達上萬噸。

  21世紀以來,近海漁業資源日趨衰退。實驗區成立後,嚴守海洋生態保護紅線,積極推動養殖業等傳統涉海産業升級,完成傳統養殖漁排改造6.8萬口、筏式養殖泡沫浮球改造1.8萬畝,在全省率先完成休閒海釣基地配套工程(人工魚礁項目)建設,嘹亮的“海洋牧歌”再度唱響。

  蜿蜒曲折的海岸線是平潭的“最美資産”。283個天然港灣、澳口星羅棋佈,其中可建1萬至30萬噸級泊位的就有10多處。如今,金井港區、澳前港區一西一東遙相呼應,港口經濟如火如荼。就在最近,平潭港迎來遠洋漁船集中返港季,13艘遠洋漁船滿載漁獲相繼入境,發往全國各地的海鮮市場,撬動“藍色糧倉”建設。

  港興通天下。平潭與台灣僅一水之隔,是祖國大陸距離台灣本島最近的地方。這些年來,平潭大力發展對外物流貿易,持續織密對臺客貨運直航航線,通過“海空聯運”構築“平潭—台灣—全球”黃金通道,“大物流”風生水起。

共赴藍色之約

  小暑時節,夏意正濃,平潭迎來“醉美”季節。

  海、島、灣、灘、“藍眼淚”……漫步平潭島,一條濱海風景線美如畫屏,目光所及,皆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趁著晴好天氣,搭乘遊艇出海,一路感受海島人文風情,好不愜意。

  乘著建設國際旅遊島的東風,平潭不斷加大旅遊産品開發力度,將散佈各處的文旅資源串“珠”成“鏈”,鄉村特色遊、生態廊道遊、濱海運動遊、海上環島遊等濱海休閒遊項目多點開花,“海洋+文旅”實現跨越式發展。

  每逢週末和節假日,龍王頭、壇南灣、大福灣等“白金沙灘”變身“寶藏度假地”,深受遊客追捧。沿海漁村紛紛建起步道、觀景臺,一家家特色石頭厝民宿開門迎客,誠邀遊客開啟“早趕海、晚‘追淚’”模式。

  風情萬種的嵐島,吸引的豈止是遊客的目光。細心的“影迷”或許會發現,近些年,平潭出現在銀幕上的頻率持續增加。

  漁港碼頭、騎樓老街、濱海漁村……平潭堪稱“天然攝影棚”,架起錄影機就能拍大片。事實如此,《守島人》《燦爛的她》《但願人長久》等越來越多影視劇來嵐取景拍攝,平潭借由電影院、網路平臺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全域全島影視取景地知名度逐漸打開。

  華燈初上,換個視角看平潭,卻是“越夜越精彩”。

  每至夜晚,位於壇南灣的“星球喚想”啟點營地流光四溢,遊人如織。這是“星球喚想·藍眼淚”夜遊項目,38台鐳射投影機高速運轉,形成約100分鐘的沉浸式人機交互體驗,遊客行走其間,可以“邂逅”平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體驗貫穿千年的海洋文化之旅。

  以海洋文化、海防文化、南島語族文化為載體,平潭引入“嵐起山海圖”和“星球喚想·藍眼淚”兩大數智賦能文旅新場景,營造如夢如幻的“光影世界”。

  蔚藍大海,帶給平潭的不僅是豐厚的旅遊資源,還有與世界接軌的新圖景。今年以來,平潭接連開通5條赴日南韓際郵輪航線,22號國際遊艇碼頭開業運營,加快打造向海文旅經濟新增長極,平潭國際旅遊島正邁向世界級濱海旅遊目的地。

崛起全新高地

  站在平潭蘇澳碼頭眺望遠方,白色“風車”群傲然林立於洋面之上,巨大的葉片隨風起舞,産生源源不斷的清潔電能……這,是屬於大海的“綠”動脈搏。

  平潭地處台灣海峽與海壇海峽之間的突出部,“狹管效應”顯著。這裡年平均風速可達每秒8.4米以上,且每年長達200多天風力達7級以上,是當之無愧的“風能寶地”。

  海島人善於追風逐浪,一場“化風為寶”的實驗全面鋪開。早在20世紀70年代,平潭就成立風力實驗小組,並啟動研製55千瓦風力發電機,成為全國最早成立風力實驗機構的地區之一。此後當地堅持海陸並舉的思路,逐步推動風電商業性開發。

  如今,在山林間,在碧海上,一座座百米高的白色風電機組拔地而起。目前,平潭共建成長江澳風電場、青峰陸上風電場等7處海陸風電場,總裝機容量達67.83萬千瓦,年發電量27.7億千瓦時,實現全島綠電供應。

  靠海吃海,平潭獨佔鰲頭,一個現代化的海洋産業版圖正不斷擴大。

  2023年,全球首臺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在平潭外海安裝並網,創單機單日發電量世界紀錄;2024年初,平潭共用儲能電站項目入選國家新型儲能試點示範項目,建成後將助力平潭打造清潔低碳、安全智慧的新型電力系統……搶抓新能源“風口”,平潭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産業、現代服務業、旅遊休閒業和海洋生態産業,為綠色經濟發展寫下生動注腳。

  臺達3D雙碳智慧廠務管理系統、新一代中速永磁風機模型、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在前不久舉辦的第二十二屆中國·海峽創新項目成果交易會上,平潭攜手區內高新技術企業,向業界展示一批科技創新成果。

  2017年落戶的盛禾(平潭)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節能設備研發製造及工程服務、新能源行業迴圈回收再利用技術及服務、新能源材料研發製造為一體的技術型企業。公司商務經理何鮮蘭很看好企業在平潭的發展前景:“平潭正發力打造清潔低碳的産業體系,讓我們更有底氣深耕鋰電池行業,開拓國內外市場。”

  “向海圖強、掘金海洋”是平潭發展的最大動能、最大優勢和潛力所在。從淺藍到蔚藍再到深藍,平潭正掀起一場向綠向“新”的奔涌浪潮。(記者 張哲昊 程枝文)

附件:

政府文件全真版:

溫馨提示: 請使用OFD閱讀軟體瀏覽源文件,如未安裝點擊下載

來源:福建日報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