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廈門以新科技、新材料為支撐,深入挖掘海洋新質生産力,一大批戰略性新興産業階段性成果顯現——

科技為犁 深耕藍海

2024-08-31 08:42
| | | |

藍灣公司科研人員在進行氨糖藥品有關物質定性定量分析檢測。

  可抵抗萬米深海的強大水壓,支撐潛水器抵達全球任何一個海域進行科考作業的新型深潛材料,在廈門落地量産;從深海蝦蟹殼中提取出的高純氨糖,打破多年的國外壟斷,已經開始在廈門批量生産;歷經16年近600輪篩種,廈企生産的裂壺藻粉被用於餵養奶牛,使得牛奶一擠出來就自帶被稱為“腦黃金”的DHA……

  科技賦能,逐夢深藍。近年來,廈門重點培育海洋新興産業,著力發展海洋高端裝備製造業、海洋藥物和生物製品産業、智慧海洋建設等海洋新興産業,通過市級專項資金項目帶動,重點扶持以涉海企業為主體承擔的海洋科技成果轉化與産業化示範項目,不斷推動海洋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尤其是今年初以來,廈門以新科技、新材料為支撐,深入挖掘海洋新質生産力,一大批戰略性新興産業階段性成果顯現。

  記者從廈門市海洋發展局了解到,截至2024年上半年,當地已累計支援海洋産業項目219項,總投資63.14億元,扶持企業101家。加快建設“海上福建”新征程上,廈門正注入強勁的“藍色動能”,推動海洋經濟高品質蓬勃發展。

新材料:降伏深海之力

  配料、固化、機加工、粘貼成型、定制化交付……在中科海銳(廈門)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海銳”)車間內,工人正在將剛生産的固體浮力材料裝箱,準備發送。

  看起來就像一塊普通泡沫塑膠板,卻能抵抗萬米深海的壓力——我國生産的第一台能夠在海洋最深處開展科考作業的“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70%左右體積使用的就是這種新型浮力材料。

  在中科海銳同安工廠內,記者做了一個實驗——將一塊重達11公斤的長方形新型材料放到水裏,這個重物竟然浮在了水面上。

  “支撐它不下沉的,是一種叫空心玻璃微球的白色粉末。每一粒粉末都是一個微型空心球體,也是構成浮力材料的基礎狀態。”中科海銳公司副董事長李輝選説。

  據介紹,潛水器使用浮力材料,可以不消耗動力就讓潛水器從海底上浮,增加水下作業時間、作業項目和活動半徑。“以前的國産浮力材料普遍密度高、強度差,因此不夠輕,也不耐高壓。以前我國開展深海探索,需要從美國、瑞士進口浮力材料,極大阻礙了深海科學研究進程。”李輝選説,空心玻璃微球的研發,解決了這一關鍵問題。“微米級的空心玻璃微球主要成分是硼硅酸鹽,與樹脂基體混合併熱固化後製成的浮力材料,密度從傳統材料的2.0降低到0.9,抗壓力達到170兆帕,能夠支撐深海萬米作業的要求,也打破了國外進口浮力材料的壟斷。”

  從研發到量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依託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的力量,經過20多年攻關,中科海銳科學家團隊攻克了空心玻璃微球增強、樹脂組合物改性、固化應力釋放等關鍵環節的技術難題,開創並掌握世界領先的自主創新核心技術——軟化學法製備高性能空心玻璃微珠的研製和産業化。

  佔領科研製高點,意味著新質生産力的迸發。而今,空心玻璃微球已成功應用於塑膠橡膠、5G電子、航空航太、汽車等多個領域。去年8月,位於廈門同安區、年産量達1000立方的中科海銳工廠投産,今年預計可向國內外市場提供10余種不同性能的浮力材料産品,也開啟了國産深潛浮力材料規模應用的新局面。

  近年來,廈門不斷完善海洋工程裝備産業鏈,加速佈局海洋新材料、關鍵零部件等産業鏈上游領域。目前,當地在海洋高端裝備製造業領域已擁有羅普特、英諾爾等5家上市企業,雙瑞船舶塗料、吉龍德、斯坦道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開發出光纖水聽感測器、微型拉曼光譜儀、光纖放大器等海洋立體監測光纖感測器元器件,防污防腐塗料等一批高技術産品。

新醫藥:提純海洋精華

  “全球3.55億名骨關節炎患者中,中國就有1.55億名。”今年4月,藍灣氨糖取得藥品製劑批准註冊證書,成為我國新藥品法實施以來獲批的首個硫酸氨基葡萄糖藥品。廈門藍灣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灣公司”)董事長林秀芬介紹,全球70多個國家都把該藥品作為原發性及繼發性骨關節炎的一線臨床治療用藥。這一新藥的獲批,在我國骨關節炎治療領域影響深遠。

  作為國內高純硫酸氨糖行業開創者,藍灣公司20年前實驗室月産量還不到1公斤。如今,該公司已經擁有年産能100噸、年産值達10億元的生産線,建成全球唯一的高純硫酸氨基葡萄糖生産基地。

  據了解,藍灣公司所生産的高純氨糖純度大於99%,且不含鉀、鈉、氯離子,無使用禁忌,是國家高純硫酸氨基葡萄糖標準樣品,在全球範圍內品質領先。在獲得批文研發生産氨糖藥品原料及製劑後,廈企生産的藥品將比肩國際一線氨糖藥品,技術指標比國際標準更高,産品品質更優秀,可有效地替代進口。

  向海發展,借助地方提供的載體平臺等助推器,發掘海洋新質生産力,紮根本土的匯盛生物同樣是廈門涉海企業向“新”發展的典型代表。

  今年1月,總建設面積5萬平方米的匯盛生物新生物發酵産業園一期投産。該項目可年産3000噸藻粉和6000噸藻油,産品將銷往世界各地。

  DHA是構成大腦和視網膜的重要脂肪酸,被認為對嬰兒智力和視力發育至關重要。“沒有經過食物鏈傳遞,提取自海洋微藻的DHA藻油相對更安全。”匯盛生物總工程師鐘惠昌説,“公司生産的裂壺藻粉以海洋中富含DHA的裂壺藻種為原料,給奶牛攝入後,可以在體內自然吸收代謝富集DHA,並轉化到乳脂中。牛奶一擠出來就自帶DHA。”

  為了這一成果,匯盛生物研發團隊一頭扎進實驗室,自2008年成功篩選出“HS01”的裂壺藻種母種後,通過微生物定向發酵專利技術繼續進行篩種。歷經16年近600輪篩種,最終篩選出純度更高、更穩定的藻種,用來生産更安全、更純凈的裂壺藻粉及DHA藻油。

  借助這一業內首創技術,匯盛生物成為國內首家同時獲得歐盟有機認證、美國有機認證、美國FDAGRAS認證和歐盟NOVELFOOD認證等國際權威認證的DHA藻油産業化企業,也是伊利、蒙牛、光明等知名品牌牧場DHA飼料的唯一指定供應商。

  依託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近年來,廈門已生産出多種形態微藻DHA、香蘭素、藻酸鹽敷料、蛭弧菌、高純度氨糖、輔酶Q10等大批海洋生物製品,涌現出金達威、藍灣、鱟試劑、匯盛等海洋生物骨幹企業。

  “形成海洋新質生産力,就是要把科研優勢加快轉化為高品質發展的比較優勢。”廈門市海洋發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初以來,廈門多項海洋生物製品科技成果轉化取得新突破,“海藻高值化加工關鍵技術創新與産業化應用”“海洋動物新型抗菌肽的發現及其産品創制與應用”相繼獲得我省科技進步和技術發明一等獎。

新裝備:打開航海“天眼”

  茫茫大海上,總有一雙智慧的“眼睛”,時刻關注往來船舶動態,及時向地面基站回傳數據。這就是行業內的“隱形冠軍”——新諾北斗航科信息技術(廈門)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的船舶北斗導航系統。

  作為國內最大的船舶通信導航電子設備生産製造商之一,新諾北斗自主研發的ESC電子海圖機在國內市場佔有率高達80%。“20多年來,我們專注于智慧海洋賽道,力爭逐步擺脫對進口設備和技術的依賴。不久前,我們與華為達成合作,基於北斗技術及鴻蒙生態,加速推進船舶智慧駕駛艙裝備領域的全方位國産化進程。”公司副總經理黃淵介紹。

  面對挑戰,新諾北斗做足準備。今年4月,公司開發的新一代多功能船舶駕駛智慧化裝備MIBT,高度整合北斗高精定位、電子海圖系統、自動識別系統等功能,深受業界歡迎,上市後訂單接連不斷。近期,MIBT獲得中國船級社型式認可證書(CCS認證),可廣泛應用於智慧海洋、智慧港口、智慧船舶等領域。

  今年底,新諾北斗新園區將投産,預計可年産30萬台(套)船舶智慧駕駛艙通導設備,産能激增數倍。“我們將進一步推動國産化設備走出去,提升船舶衛星通信設備裏北斗的應用率,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乃至更大國際市場中擦亮北斗‘名片’。”黃淵説。(記者 陳挺 文/圖)

附件:

政府文件全真版:

溫馨提示: 請使用OFD閱讀軟體瀏覽源文件,如未安裝點擊下載

來源:福建日報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