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向海圖強 深耕“蔚藍”

2024-12-30 07:39
| | | |

  海洋孕育生命、聯通世界,既是自然資源的寶庫,更是高品質發展的戰略要地。今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擘畫了加快“海上福建”建設新藍圖。他強調,做好“海”的文章,推動福州、廈門加快建設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做大做強海洋經濟。

  把“新藍圖”變成“實景圖”,處在從海洋大省向海洋強省轉變的關鍵時期,我省力求在建設“海上福建”上取得新突破。2024年,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踐,從科技創新到生態保護,從産業發展到國際合作,我省海洋開發提升力度、打開深度、拓展廣度,藍色經濟展現出澎湃動能和無限潛力。

繁育良種,推進耕海牧漁

  隆冬時節,連江定海灣海域,全國首臺半潛式深海智慧漁旅平臺“閩投1號”屹立海中。海面下方,金鱗密布的大黃魚暢遊嬉戲;海面上,沉浸式休閒漁旅項目引人入勝;海面上空,清潔能源源源不斷産出,實現漁業、製造業、旅遊業的融合。

  目前全省投放“閩投”“乾動”“定海灣”等深遠海養殖平臺12台套,近期惠安、秀嶼、霞浦、東山等地還有4台套將交付運營,累計投建數佔全國總數的45%,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水體佔全國總水體的三分之二。它們形成了“串珠成鏈、連線成片、沿海聯動”的亮麗風景線,推動福建水産養殖向深海、綠色、智慧化轉型升級。

  2024年,福建的水産種苗繁育“朋友圈”不斷上新,繼續擦亮海水養殖産量、海水養殖種業規模全國第一的金字招牌。

  1月,中間球海膽大規模工廠化育苗取得成功;3月,裙帶菜“海寶1號”南移養殖試驗通過現場驗收;10月,無邊海帶成功培育,耐高溫鮑魚品種皺紋盤鮑“福海1號”獲批國審水産新品種;12月,首批80萬尾綠鰭馬面鲀良種魚陸續在連江縣苔菉鎮東洛島海域安家,有望成為福建深遠海養殖的新主力軍。

  北“魚”南養,年年有“魚”,是福建推進耕海牧漁,向海洋要食物、要熱量、要蛋白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我省共培育20個國審水産新品種、近百個高産抗逆的水産優良新品係,主要養殖品種良種覆蓋率提升至70%以上。全省建設省級以上水産原良種場40多家、苗種繁育場超2600家,為種苗供應牢牢守住基本盤。

  吃透“一根海帶”“一條魚”“一粒鮑”……發力精深加工,全産業鑄鏈,全省大黃魚、鮑魚、鰻魚年産值均突破200億元,對蝦、牡蠣、海帶、壇紫菜、海參等品種年産值均超100億元。全省水産加工品年總産量398萬噸、年産值1110億元,均居全國第二,魚糜製品和藻類加工品年總産量均居全國第一。

三産融合,深挖海洋富礦

  在海洋漁業産業鏈的不斷延伸中,福建正在重構海洋牧場格局,以場景創新帶動産業落地,在“高新藍”的賦能下,深挖海洋富礦。

  全球最大的26兆瓦級海上風力發電機組在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産業園下線。在不斷刷新全球海上風電裝備製造紀錄的進程中,“福建造”推動“中國造”走向世界領先。

  全球首制的7500車雙燃料LNG汽車滾裝船交付使用。2024年,福建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三大指標保持較快增長。1—11月,我省累計出口船舶122.3億元,創歷史新高。

  國內首批純電動漁業輔助船投放運作,全省首艘現代雙層純電動遊船“茉莉號”下水,全國首艘海上運營純電旅遊客船“嶼見77”開工建設。落地示範電動船舶10型80艘,福建列入全國內河船舶綠色智慧發展先行先試區。

  破解“海水直接電解制氫”世紀性難題,東方電氣(福建)創新研究院有限公司造出全球首套與可再生能源相結合的漂浮式海上制氫平臺——“東福一號”,海洋能研究合作漸入佳境。

  全省打造的100多個國家級和省部級海洋科技創新平臺,正在成為藍色經濟的新引擎,賦予福建劈波斬浪、向深遠海挺進的能力。

  如今,越來越多工業企業以港口作為挺進“深藍”的重要錨點。

  “兩基地一專區”和可門港化工新材料産業園加快建設,助力福建躋身全國石化大省。寧德、福州、漳州不銹鋼基地和廈門高端稀有稀土基地等産業集聚區加快發展。

  1—11月,全省港航新增11個港口泊位(其中萬噸級以上8個)、新增港口貨物通過能力1995.7萬噸,為臨港産業發展繼續夯實基礎設施支撐。

  綠色石化、海洋旅遊兩個萬億級海洋産業集群,以及海洋漁業、航運物流、海洋信息三個千億級海洋産業集群,如百花齊放,共同構成了福建海洋經濟的絢麗畫卷。

和諧共生,重建生産秩序

  廣闊包容、聯通世界,開放合作是經略海洋的底色。激活“海絲基因”,福建堅守向海開放的初心,書寫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新篇章。

  11月,“絲路海運”命名航線吞吐量突破2000萬標準箱,命名航線132條,通達46國145港,“絲路海運”繼續揚帆遠航。

  2024東亞海大會首次落地福建,並與廈門國際海洋周強強聯手,為構建政府間、跨部門和機構間夥伴關係,以及促進東亞海地區海洋健康、增進人民福祉和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東亞海環境管理夥伴關係組織授予廈門“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最佳實踐成就獎”。從筼筜湖開始,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生態保護修復大格局。“廈門實踐”不僅唱響國內,更被推崇為海灣型城市治理的國際範例。

  “向海求索”發展為“與海和諧共生”,成為福建海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鮮明寫照。

  協同推進海洋生態保護和海洋經濟綠色發展,福建在沿海省份率先出臺海岸帶保護與利用管理法規,編制了地方海洋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指南等,使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規範化管理格局日益健全。

  海洋生態廊道建設紮實有序推進,“一號濱海風景道”跨山越海,35個國家級、省級美麗海灣建設正全面推進。全省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持續高於85%,連續多年保持全國前列。不斷推動海洋碳中和試點工程,成立全國首個縣級海洋碳匯交易服務平臺,發放全國首張藍色碳票。

  改善海洋生態環境、重建海上生産秩序,福建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清海答卷”。全省大規模開展海上養殖綜合整治,升級改造漁排、科學劃分區域、推動綠色健康養殖。實施15個重大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修復濱海濕地4萬畝、修復岸線71千米。泉州晉江項目入選2024年全國海洋生態修復典型案例。福州濱海新城項目、廈門下潭尾項目入選海岸帶生態減災協同增效國際案例,向全球推廣。

  今年7月,全省推進海洋經濟高品質發展會議召開,部署推進海洋經濟高品質發展工作,為新福建建設注入強勁“藍色動能”。

  繼續逐夢“深藍”,福建正在不斷向著那片無邊無際的蔚藍色,探尋著新的發展密碼。(記者 張穎)

來源:福建日報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