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昔日無人問津,如今走俏餐桌

霞浦海帶苗如何“華麗轉身”?

2025-03-24 07:49
| | | |

  春日漸暖,乘船踏浪霞浦縣三沙灣海域,迎頭望見一艘采收船滿載而歸。“我們這一趟收割了5噸鮮海帶苗,為收穫季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39歲的養殖戶吳國兵抓起一把浸染著大海味道的“褐色珍珠”,訴説著豐收的喜悅。

  霞浦縣于2009年被授予“中國海帶之鄉”稱號,養殖海帶是霞浦不少農(漁)民家庭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原先無人問津的邊角料海帶苗,近年來因鮮嫩爽口、營養豐富的特點走俏餐桌。是什麼讓它實現了“華麗轉身”?身處“中國海帶之鄉”,霞浦企業將如何進軍海帶苗市場?記者近日來到霞浦進行調查。

打造高標準海帶苗

  2.89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510公里長的大陸海岸線、265萬畝淺海灘塗、442個島嶼,這些領跑我省沿海縣份的資源稟賦,讓霞浦擁有了競逐海洋漁業的先發優勢。

  霞浦發展海帶産業已有近70年曆史,吳國兵則是這股浪潮中的後起之秀。據他回憶,海帶苗原本只用作培育大海帶,分苗後剩餘的被拿去餵養鮑魚或銷毀。機緣巧合之下,有同行嘗試將海帶苗燙煮後食用,發現其滋味上佳,由此覓得了商機。

  2019年,隨著海帶冬苗培育技術的問世,苗種供應的掣肘被打破,諸多漁民開始試水海帶苗養殖,其中就包括吳國兵。“先期我們進行了較為粗放的摸索,養殖規格不一,管理也不太規範,采收全憑人工,效率低下,當時的産品銷量並不好。”他坦言。

  轉機發生在2020年,吳國兵接洽了水産企業福建省森華實業有限公司。森華是當地率先發現海帶苗食用價值並將産品推向市場的企業之一,吳國兵決定在該公司的帶領下探索科學種養。

  “我們為養殖戶提供從苗種到技術培訓再到銷售一條龍服務。”森華聯合創始人林統楚説,從苗種下海到采收完成的兩個多月時間裏,森華每日安排專人巡邏養殖海域,實時監測記錄海帶苗的生長狀況,並進行數據分析,從而實現對水溫、天氣、間距、密度等苗種培育關鍵環節的精準把控。此外,在與森華公司合作後,養殖戶無須為市場環境變化而憂慮,收入更加穩定。

  行船來到森華海帶苗養殖基地,一排排整齊的養殖桿佈滿海區,恰似一幅壯觀的“海上田園”畫卷。正因為海帶苗養殖于廣袤海面,其培育過程呈現出典型的靠天吃飯特性,需要加強科學管控和種質創新。

  “研發新苗種的出發點在於市場需求。”國家藻類産業技術體系寧德綜合試驗站站長金振輝表示,目前試驗站正與森華聯合培育一款新品種,不僅更能經受惡劣天氣的考驗,還在寬度與厚度方面得到優化。一旦試驗成功,將於今年11月進行示範推廣。雙方還將就區域公共品牌與標準化建設開展合作。

  談話間,吳國兵與工友采收回來的海帶苗將交付上岸。經過高溫燙煮後,海帶苗將被儲存至零下20℃的冷庫中,隨後根據訂單需求分批送至加工廠,完成氣泡沖洗、分級篩選、密封包裝等一系列工序。在篩選車間,有上百名工人埋頭忙碌,逐株進行遴選,以確保送往餐桌的海帶苗均符合標準。

培育品牌打開市場

  歷經5年,森華的海帶苗養殖規模已由原先的幾百畝躍升至如今的3000畝,年産值接近2億元,較起步之年增長10倍。這樣的成績,不僅歸功於前端研發生産的不斷完善,也在於品牌培育與市場開拓。

  半天妖餐飲集團是森華的主要客戶之一。追憶起結緣的歷程,雙方都顯得有些“意外”。2022年3月,在一次食材博覽會上,半天妖聯合創始人劉陽貴注意到,海帶苗品類的攤位竟只有森華一家公司,這勾起了他的好奇心。在深入了解後,他對森華産品品質、工藝、供應及服務等給予了高度認可。

  另一方面,令林統楚訝異的是,先前森華關注的主要是火鍋賽道,如今卻有一家以經營烤魚為主的企業拋來橄欖枝,且對海帶苗的每一項具體指標都提出了細緻的高標準要求。

  意外的邂逅促成深度的合作。2022年9月至12月,半天妖即從森華採購了44噸海帶苗,次年採購量即增至近200噸,該數字還將在今年進一步增長。

  在霞浦縣海洋漁業發展中心負責人葉啟旺看來,森華與半天妖的合作模式,有助於帶動霞浦海帶苗産業“走出去”。

  回望森華公司發展壯大的歷程,恰與霞浦深耕海帶苗産業發展的軌道近乎同步。其間,當地政府對苗種培育、生産設備的更新換代提供了相應的資金扶持,還通過“清海行動”等舉措為海帶苗生長創造良好海域環境。2024年,霞浦海帶苗養殖40萬片,産量逾10萬噸,成為撬動農戶增收的新興支點。

  “健康、口感、性價比三個因素,令我對海帶苗産業的前景充滿信心。”林統楚透露,今年森華還將佈局電商賽道與出海業務,希望將海帶苗這一契合大健康消費導向的霞浦地標美食帶給更多消費者。(記者 尤方明 通訊員 陳秀靜

來源:福建日報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