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大山裏的綠色足跡

2024-07-09 08:58
| | | |

5月15日,湖美管護站兩位同志巡山檢查。

5月15日,湖美管護站站長何嚇俊(右)在巡山途中見村民燒火堆肥,上前提醒安全用火,宣傳防火知識。

大田七星湖省級森林公園,湖美管護站管護的林場鬱鬱蔥蔥,林深水美。

核心提示

  這裡,林區山高坡陡、山場分散;這裡,國有林場管護站的同志們堅持上山巡查,打擊盜伐林木犯罪活動,預防森林火險,長期開展植樹造林,用心守護綠色財富。37年前,福建省大田桃源國有林場與大田縣湖美鄉聯營合作的1.6萬畝山場,還是一片片光禿禿的荒山,如今,已是林深水美、綠滿山頭,變成一座座綠色的“金山銀山”。桃源林場湖美管護站先後獲得“三明市工人先鋒號”“福建省五一先鋒號”等榮譽稱號。

  近日,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更高起點建設生態強省譜寫美麗中國建設福建篇章的實施方案》,提出全力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推動生態環境高顏值和經濟發展高素質協同共進,譜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建設福建篇章。

  站在新的起點上,回顧過往,展望未來,令人充滿憧憬。請看記者從前方發來的報道。

  5月15日,晴,天色湛藍。大田縣湖美鄉新厝村的鄉村公路上,一輛江鈴皮卡停在山邊,車上跳下兩人,身著迷彩服,腳踩解放鞋,肩上斜挎軍用水壺,往深山裏走去。走在前頭的一人,一米六八的個頭,健壯結實,臉膛褐黑髮亮;走在後頭的一人,身材瘦削,略高一些,腳步輕靈。兩人雙目炯炯有神。

  此地是福建省大田桃源國有林場湖美管護站管護的一處林地。

  “蘆葦割人,注意安全!”壯漢對緊隨其後的瘦者道。進山的小路,僅容一人通過,被兩邊齊人高的蘆葦遮住,葦葉如刀。地上,鋪滿厚厚幾層金鋼栗的落葉,踩在上面,沙沙作響。

  兩人健步如飛,不一會兒就來到一處黃土裸露的斜坡,約20米長、3米寬,坡度四五十度。這是去年採伐臨時開闢的小道,路面全是細小砂石,隨時可能順勢滑下。

  他們盯著坡面,找到可以落腳的位置,穩住重心,快步不停,借著上衝之勢,一眨眼就上了坡頂,腳下砂石在摩擦中滑下,發出嘩嘩的聲響。

  在坡頂,環顧四週,左前方的黃土山坡上,每隔約1.8米,前後左右就各有一株小樹苗,二三十釐米高,排列齊整,算起來應是每畝200株左右。

  “抽梢了!”他們蹲下來,手心扶著杉樹苗,仔細端詳頂端的新葉,咧開嘴來,相視一笑。

  一排排嫩葉,在陽光照射下泛起星星點點的反光,黃土表面鋪上了一層毛茸茸的綠。

  右前方,群山連綿不絕,山林浩瀚茂密,仿佛無盡的綠色海浪拂向天際。

聯營合作

  兩人來自大田桃源國有林場湖美管護站。壯漢是站長何嚇俊,瘦者是技術員林芳勝。當日,他們巡山檢查新植樹苗的生長情況。這片280多畝的山林,去年底經公開招標完成採伐,今年春節後,湖美管護站植下了第二代新苗,以杉樹與木荷樹為主。

  1983年,全省開始綜合治理水土流失。6年後,省裏要求各地市分別用3至5年時間,完成宜林荒山造林綠化和疏林地封山育林的改造任務,7年內實現全省綠化達標,也稱“三五七”造林綠化工程。

  1987年,大田縣主要領導找到時任該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兼桃源國有林場場長呂文芳説:“大田荒山比較多,國有林場有技術、有資金,能不能幫助我們消滅荒山?”

  呂文芳帶著場裏的技術骨幹,在全縣跑了一圈,在考察研究後決定,在湖美鄉與當地村莊實施聯營合作,共涉山地面積1.6萬畝,合作期限40年。

  是年,湖美鄉18個建制村1.1萬多人,每人平均收入421元,共有森林面積8.9萬畝,林業産值96萬元。農民增收主要靠種植苧麻。

  聯營合作殊為不易。1.6萬畝荒山分散在4個村,山高、坡陡、路險,管理難度大;從桃源本部到湖美距離80公里,全是土路,坐車去一趟要半天,交通不便。時任湖美工區主任念其耀帶著何嚇俊接下了這樁苦差事。

  當時,湖美鄉已經開始用育林基金植樹造林,但長期沒有技術和資金撫育,樹苗埋沒在高大的蘆葦叢中,連“尾巴”都看不到。由於得不到陽光哺育,它們個頭瘦小,有的還“夭折”。兩人帶領護林員們,踏遍了聯營山地,翻山越嶺,劈開蘆葦,讓新苗露出頭來。漸漸地,山頭綠了起來。

  1991年和1993年,念其耀和何嚇俊先後調回桃源國有林場場部,湖美工區此後換了3任主任。根據場裏工作安排,何嚇俊于2002年再度前往湖美工區工作,擔任工區主任。

  從2004年起三年間,桃源國有林場受讓湖美鄉1.8萬畝山場。這些山場,要麼管理不善,要麼缺乏投入,盜伐嚴重,荒蕪成片。由此,湖美管護站管護的面積增加了一倍,佔桃源林場總面積的近1/3,同時,從原來牽涉到4個村增至18個村,涉及3個鄉鎮。山場如天女散花般分佈,管護難度更大了。

重歸安寧

  時間回到2002年,站在汗嶺岬上,湖美鄉盡收眼底,黃土山坡無邊無際。盜伐和森林火災,是最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

  山場與群眾山地犬牙交錯。村民緊貼山場開荒種水稻、紅薯,燒草積肥,稍不注意就釀成森林火災。而且,村民為了生活用火,還上山砍柴。怎麼辦?

  管護站的同志們堅持每日巡山護林,即使高溫天氣也不停輟。一趟走下來,一般20多公里,有的巡護點很遠,騎車、坐船、走路,一天還走不到點。巡山時間最長的一次,有的同志一個多月沒回家,跋山涉水,乾糧充饑,累了靠在大樹下休息,渴了喝幾口茶水。

  他們鐵拳出擊,狠狠打擊盜伐。有一年冬天,下著霜,管護站工作人員在護林巡山中發現,仁美村深坑的森林裏有近20株杉木被砍倒,樹木已經被“造材”,裁成一段一段。他們判斷,盜伐者這麼處理,肯定會伺機回來運走。怎麼辦?林中下霜,又潮又濕,他們穿著雨衣,忍著濕凍,輪流值守,在密林中潛伏了整整33天,終於等到盜伐者出現。

  還有一次,工作人員巡山至岬才村山場,看見100多株杉木被砍倒,橫在地上“抽水”曬乾。見此,他們猜想盜伐者不久就會回來,“造材”後運走,便在心中暗暗記下盜伐點的位置。次日清晨6點,天濛濛亮,何嚇俊和另一名工作人員前往盜伐點,停下摩托車,走進路邊山場,剛走幾步,就聽到林中發出鋸木的“吱吱”聲。

  “你側面,我正面,包抄過去。”何嚇俊放低聲音説。林中小道撒滿了落葉。兩人輕輕落下腳步,緩緩向盜伐者靠攏。林深樹密,肢體跟樹枝碰撞發出輕微聲響,還是驚動了對方。盜伐者如驚弓之鳥,扔掉彎把鋸,慌不擇路,一個往何嚇俊的方向衝,被逮了個正著,另一個往山頭跑,只要再多跑一二十步,就會消失在密林和草叢中。何嚇俊緊追不放,看著背影覺著眼熟,一個名字脫口而出。聽到有人喊出他的綽號,盜伐者愣住了,停下腳步,被一把抓住。

  他們深入山間田頭,見煙就查,不放過一個山頭。每年9月至次年4月,當地進入森林防火期,這是管護站最忙的時候。工作人員見村民堆草燒肥,就上前提醒:“燒火時,人不要離開噢。你看,旁邊就是樹林,燒到山林,就違法了”;見到灰燼,會削根毛竹立在旁邊,上書:“注意防火,不隨意亂點火”;見有人在山上抽煙,會勸説熄滅煙頭;在祭祖的日子,村民抱著爆竹、紙錢上山,他們站在必經路口,宣教文明用火、安全用火。

  他們勸説村民不要亂砍濫伐,常跟村民算經濟賬,説:“你上山一天,才砍多少柴?只夠兩三天煮飯燒水。為什麼不出去打工賺錢?一天一百多塊錢,可以用一個月的電。再説,亂砍柴還會破壞生態,造成水土流失,危害很大。”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漸漸地,盜伐者不敢再靠近林場,村民的思想也轉變了過來。2007年以後,山上亂砍濫伐、林木盜伐案件基本消失;2011年以後,森林火災基本消失。大山終於重歸安寧。

植樹造林

  開門見山,出門爬山。種樹護林、巡山防火,做好記錄,這些簡單的工作,管護站職工一任接著一任,整整幹了37年。從煉山、清雜、整地、挖穴、栽種、培土、施肥,到幼林撫育,每一個環節都跟班檢查、確保品質,湖美站種植新苗的成活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

  煉山是營林的前道工序,通過有控制地進行火燒山,把雜草、灌木或採伐剩餘物燒掉,提高土壤肥力。為了確保安全,要等山風小下來以後進行,一般有兩個時間點可以選擇:一個在傍晚,另一個在淩晨。此時,山區氣壓降低,風勢平緩。若放在傍晚,天色漸黑,山體受熱鬆動,山上石頭滾落,作業工人看不見,極易發生安全事故。所以,一般選擇在淩晨三四點起床、四五點開煉。鄉政府、林業站和管護站工作人員一起出動,帶著二三十名村民和林農,先是劈開一條防火路,將防火路上的荊棘、雜草、枯木等清除,再分散在四週監視火情,防止出現火險。

  栽種和培土要看天氣。為了提高植樹成活率,必須縮短苗木等候栽種的時間,以防脫水、品質下降,管護站工作人員把這個時間控制在一天內。當挖穴完成後,他們開始關注天氣預報,雨天到來前一天,向場裏提交報告,將苗木運送到種植點。雨中,他們披著雨衣,踩著長筒雨靴,穿過泥濘的林間小道,到現場指導當地村民把樹苗放入土坑,填上土,再夯實。按照要求,樹苗必須垂直于地面,不能垂直于坡面,不然,長大後樹榦就會彎曲成“L”形。

  幼林撫育為期三年。每年春季和秋季,樹苗各抽一次梢,管護連撫育各一次。第一年的抽梢,每次長出一段,每段10多釐米,尚不明顯。管護站工作人員和施工人員上山檢查,劈雜除草、挖管茅頭、擴穴、培土。第一年的成活率,直接決定了能否成林,他們很上心。第二、三年,每次抽梢,會有1米多,煞是驚人。他們帶著施工人員上山撫育,除了完成第一年的工序外,還要去掉萌條。

  3年後,經過精心撫育的小樹已然亭亭玉立,長成4、5米高,枝繁葉茂,可成林了。每當此時,強烈的成就感就從管護站同志們的內心深處升起:他們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大自然的承認。

金山銀山

  是日,離開新厝村的林地,太陽已然西下。何嚇俊和林芳勝來到洋角垅。進入山場,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齊整挺拔的馬尾松,棵棵胸徑30釐米左右,剛好一人雙臂環抱,樹高20多米,樹梢如利劍出鞘,直插雲霄。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每一棵這樣的大樹,可産出0.5立方米以上的木材。這片松林于1993年栽種,迄今已31年,911畝山場上密密麻麻的大樹,價值數百萬元。如今,它們已進入成熟期,可以採伐了。

  根據林場與湖美鄉的聯營合同,聯營時間40年。2027年,雙方的合作將告一段落。

  光陰似箭,歲月催老。2027年,何嚇俊60歲,將到齡退休;林芳勝58歲,已是三進兩齣湖美。

  37年前,管護站的同志們剛到湖美開疆拓土時,這裡還是一派荒蕪,而今,鬱鬱蒼蒼,林深水美,1.6萬畝山林蓄積了數千萬元綠色財富。

  37年間,湖美管護站在當地修路、建橋,掛鉤幫扶貧困村,為村民提供管護森林、營林生産務工崗位。如今,管護站在湖美一年的勞務支出就有100多萬元,帶動了村民就業、鄉村振興。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管護站職工來了一批,又走了一批。37年中,前後有近百名職工在此工作過。

  他們在時代大潮中,一任接著一任,專注做同一件事,創造出驚人的奇跡,令人驚嘆於時代的偉大、大自然的神奇、人性的光輝。

  在洋角垅,茂密的松林與藍天連成一片,何嚇俊和林芳勝看著眼前這座綠色寶庫,仿佛慈祥的父親欣慰地看著長大的孩子。

  這正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記者 李閩 莊嚴 通訊員 范可傑 黃成權/文 記者 吳鵬/圖)

附件:

政府文件全真版:

溫馨提示: 請使用OFD閱讀軟體瀏覽源文件,如未安裝點擊下載

來源:福建日報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