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第六場)舉行
于綠水青山中解讀“幸福密碼”
福建作為全國首個省級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如何做到生態環境高顏值與經濟發展高品質協同並進?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兼得之後,怎麼改善民生福祉?……26日,省委宣傳部舉行福建省“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第六場:在實現生態省戰略上接續前進,奮力開拓高水準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省發改委主要負責同志和省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南平市有關負責同志出席發佈會介紹情況並答記者問,解讀福建綠水青山中的“幸福密碼”。
“試驗田”多點開花
生態文明指數居全國第一,生態文明發展水準接近世界先進水準;全省單位地區生産總值能耗強度僅為全國三分之二左右,以約佔全國3%的人口、1.3%的土地、3%的能耗創造了全國4.3%的經濟總量……新聞發佈會上,清新福建交出綠色發展的高分成績單。
“生態尖子生”何以不斷出成果、出經驗、出亮點?
省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孟芊表示,10年來,我省堅持以深化改革為動力,充分發揮生態文明建設改革“試驗田”作用,多措並舉推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多點開花,23項改革成果獲國務院督查激勵肯定,39項改革舉措和經驗辦法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全國推廣。
在福建,每年省兩會開幕前一天,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與九市一區黨政主要領導簽訂年度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書,已經成為新常態。這一新常態背後所折射出的,是“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政績觀已經深入人心。與此同時,我省把生態品質作為考核山區縣的重點指標,建立健全經常性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制度和企業環境信用評價、信息依法披露等制度。
看全國,我省率先將“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寫入省級立法,我省人大常委會在全國率先作出《關於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定》。我省還在全國首創生態環境審判技術調查官制度、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損失司法賠償機制及價值量核算方法等。
記者獲悉,下一步,我省將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完善生態文明基礎保障體制,以更嚴制度、更高標準完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以更寬視野、更優品質完善綠色低碳發展機制,致力打造改革創新整合區。
“山海經”點綠成金
林業産業總産值約8000億元,海洋生産總值超1.2萬億元,在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培育形成4個國家級、17個省級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清潔能源裝機規模達5613萬千瓦、裝機佔比達65.2%,在東部10省市中電力綠色低碳結構最優……在今天的福建,山林河海成為綠色生産力“孵化器”,新時代“山海經”更具綠色低碳特徵。
如何找到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更多“打開方式”?
在“好空氣也能賣錢”的南平市,正生動演繹著新時代綠色低碳“山海經”點綠成金的故事。作為首批國家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南平市重點抓好“1+3+5”3個方面工作。“南平將打造1個重點區域,把國家公園作為全市最重要生態産品。”南平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張朝陽解釋,經營3種生態産品,加快推動以“茶、竹、水”為代表的生態産品價值轉化;健全5項實現機制,分別是價值評價機制、創新轉化機制、市場經營機制、增值溢價機制和要素保障機制。
舉一域,知全局。全省已累計辦理林權類不動産登記16.5萬宗、面積2059.8萬畝,抵押貸款476.7億元,拓寬林農林企融資渠道;統籌推進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生態銀行”“水美經濟”等5項經驗做法列入典型案例;制定13條激勵措施,吸引近80億元社會資本投入生態修復和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我們將持續拓寬‘兩山’轉化路徑。”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俞文峰表示。
“山水畫”增進福祉
“省委、省政府始終把良好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新聞發言人張玉梅説。
立足“兩屏一帶六江兩溪”的生態安全格局,堅持陸海統籌、綜合治理,實施21個重大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完成投資230億元,修復森林、濕地、礦山58萬畝,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有效提升。閩江、九龍江“山水工程”入選聯合國首批十大“世界生態恢復旗艦項目”。莆田湄洲島等6個海島被授予全國“和美海島”稱號。泉州晉江“藍色海灣”項目、三明大田廢棄礦山修復項目、福州濱海新城海岸帶修復工程等一批項目被納入國際或全國優秀典型案例。
八閩大地,每天都在上演優美生態環境與人民幸福生活“雙向奔赴”的美好故事。
森林覆蓋率連續45年保持全國第一,九市一區全部獲評國家森林城市,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僅為全國平均水準60%,人民群眾綠色獲得感、生態幸福感更加充盈;累計建成綠色建築面積超過4.8億平方米、福道9000公里、“口袋公園”1700個,以點帶面、一體構建碳達峰試點城市、零碳示範區等綠色低碳試點矩陣;福州獲首屆全球可持續發展城市獎、全國唯一,廈門獲評“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實施“千村示範引領、萬村共富共美”工程……10年來,我省始終堅持以民生福祉為中心,畫好“山水畫”,把環境保護成效落到每一座青山、每一條綠水、每一片藍天。(記者 林蔚 實習生 林夢飛)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