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海滄:低碳引領向“綠”行 繪就發展新畫卷

2025-01-23 08:33
| | | |

  近日,廈門海滄嵩嶼集裝箱碼頭通過廈門市三星級低碳園區創建評估驗收,海滄區2024年“雙碳”工作圓滿落下帷幕。

  一年來,為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廈門市海滄生態環境局錨定“雙碳”目標,多管齊下推動海滄區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助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以低碳創建為抓手

夯實綠色根基

  為全面貫徹落實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部署,海滄區以“低碳創建”為抓手,根據《低碳示範區評價技術規範》等相關文件要求,持續開展低碳示範區創建工作。2024年,海滄共建成1個一星級低碳工業園區、1個二星級低碳社區、1個二星級低碳景區、1個三星級低碳園區。

  與此同時,海滄還秉持“機制先行、硬體打底、品牌加持、協同創新”創建思路,通過對小區垃圾屋進行“太陽能”改造,增設光伏智慧座椅;對景區增設太陽能路燈、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鼓勵工業園區開展節能技改項目等方式,搭建各具特色的低碳場景,探索低碳創建可複製的海滄模式。

以協同試點為突破

拓展綠色版圖

  2024年,海滄區作為全國首批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政策機制與監管保障協同發力,在減污降碳工作上交出亮麗答卷。海滄印發《海滄臺商投資區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産業園區實施方案》,明確全年工作目標,各部門緊密協作,凝聚強大工作合力。同時,構建創新型減污降碳協同評價指標體系,積極開展溫室氣體與主要污染物的協同監測,為後續工作提供科學依據,並積極推動各項重點工程落地,減污降碳成效顯著。

  在重點領域,海滄區以港口碼頭為引領,積極推進各項舉措。如,設備實現“全電化”,投用新能源船舶,每年減少柴油消耗2700噸,二氧化碳減排5400噸。同時,大力推動船舶“岸電化”,不斷提升岸電使用量,並完成儲能設備與鍋爐改造項目,大力發展光伏發電,每年節約9萬噸標煤,能源“清潔化”成效顯著。此外,通過管理“智慧化”,能耗與碳排放大幅降低,多家碼頭獲評“綠色港口”。

  海滄區還積極推廣經驗,通過培育,廈門陸海環保股份有限公司(低值可回收物分揀中心)、廈門海潤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廈門廈鎢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3家企業入選廈門市減污降碳協同創新示範點。

以常態服務為支撐

建立長效機制

  在企業服務上,海滄建立碳排放重點單位督導幫扶機制,2024年通過邀請專家專項指導,對轄區內國家碳排放市場及福建碳排放市場的碳排放重點單位開展4次幫扶工作,以“助力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為企業提供定制化幫扶服務。

  在公眾服務上,海滄進一步做好低碳日常宣傳工作,將低碳宣傳品牌化。打造低碳IP品牌形象——碳青松,利用品牌IP強大的內容生産力和應用延展性,結合低碳日、節能周等節日開展各類趣味宣傳活動、架設低碳宣傳標識,營造綠色低碳氛圍,引導公眾認識、熟悉、贊同低碳生活方式,構建和諧、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生活環境。

  接下來,海滄區將持續以綠色低碳發展為引領,讓低碳理念滲透到各個方面,逐步形成“全民參與、共建共用”的“海滄模式”,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海滄力量。(通訊員 王曉璇 報業集團記者 林澤貴)

來源:福建日報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