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飛出“新鳳凰”
柘榮醫藥産業園 吳霖 攝
閩浙咽喉,東望海外數百里,坐落著福建人口最少的縣——寧德柘榮。
綿延群山,困不住銳意進取的決心。今年前三季度,10項主要經濟指標中柘榮有6項增幅位居全市前三,其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農林牧漁業總産值增幅等4項指標均位居全市第一。
早在1989年,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習近平便將柘榮發展工業的經驗精闢概括為“柘榮現象”。
今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強調,要鞏固傳統産業優勢,大力推動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前瞻佈局未來産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塑造産業發展新優勢。
時光荏苒,不變的是初心,改變是因“向新”。
近年來,柘榮持續培優做強以生物醫藥産業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同時積極推動傳統産業“智改數轉”,蹚出一條以新型工業化推進高品質發展的新路。
“我們堅持工業強縣不動搖,深入開展‘工業提質攻堅年’活動,制定出臺閩東藥城‘11條’、不銹鋼‘9條’、刀剪‘5條’等政策,努力‘爭’出牢記囑託的新擔當,‘爭’出綠色發展的好態勢,‘爭’出幹事創業的精氣神。”柘榮縣委書記張曉容信心滿滿。
擁抱創新
“閩東藥城”邁向“福建藥都”
“柘榮的制藥工業,是很有前途的産業。”習近平總書記曾對柘榮藥業發展寄予殷切期許。
以藥興縣,對柘榮而言,既是賡續優秀傳統,亦是擁抱創新潮流。
作為道地藥材太子參的主産區,柘榮民間向來有種藥營生的傳統;放眼今朝,生物醫藥産業是創新最為活躍、發展最為迅猛的戰略性新興産業之一。柘榮順勢提出打造“閩東藥城”的目標,不斷延伸鏈條、壯大集群,實現從傳統中藥材種植到全産業鏈現代生物醫藥産業的蝶變。
在風起雲湧的時代浪潮中,福建省閩東力捷迅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與福建廣生堂藥業有限公司異軍突起,成為激活柘榮藥業“一池春水”的兩大龍頭企業。
早在1992年,力捷迅藥業的前身——閩東制藥廠便立足地域中藥材資源優勢,對太子參有效成分進行提取加工,推出復方太子參顆粒(口服液)産品,風靡一時;而今,公司産品管線多點開花:在鞏固現有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心腦血管系統等細分治療領域基礎上,逐步向抗過敏、抗病毒等新治療領域以及長效緩控釋等高端技術領域延展,其新藥註冊數量位居全省第一。
微球,一種具備長效緩控釋特點的新興製劑,成為力捷迅錨定的重點探索方向。“微球製劑粒徑僅有頭髮絲的1/5,卻蘊含巨大能量。它將藥物溶解或分散在高分子材料中,在給藥週期內以一定速率釋放藥物,可顯著降低給藥頻率,改善患者依從性。”廠長遊奶壽説。
受關鍵輔料獲取難、廠房設備需定制、無菌操作難度大等因素限制,製備工藝與量化生産,成為微球製劑研發的兩大高技術壁壘。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研發端,力捷迅通過對關鍵工藝參數進行嚴格控制,重點發展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項目,已入選省科技重大專項。在生産端,公司引進國內先進的楚天聯動線,新配置全程採用隔離手套操作的專利級製劑灌裝系統,保障無菌穩定生産,向著年産注射劑産品210萬支的産業化目標奮力衝刺。
儘管新藥研發被稱為“九死一生”,可當創新驅動在這片沃土上蔚然成風,走價值醫藥的發展道路,已成為柘榮藥企的共識。10月31日,由柘榮縣科技局申報的3個新藥研發獎勵補助項目和1個仿製藥項目獲省科技計劃項目立項支援,補助金額位居全省前列,項目承擔單位均為廣生堂藥業及其控股子公司。
去年11月24日,廣生堂創新藥上市實現“零的突破”。彼時,由廣生堂藥業控股子公司廣生中霖申報的1類創新藥阿泰特韋片/利托那韋片組合包裝(商品名:泰中定)獲國家藥監局附條件批准上市,意味著多年來的上下求索結出了碩果。
自2015年上市以來,廣生堂即全面啟動肝臟和抗病毒領域的創新藥研發。除已獲批上市的泰中定,其在B型肝炎、實體腫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纖維化等領域佈局的多款創新藥均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2022年、2023年,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48.47%、74.33%,在2023年全省創新型民營企業百強中緊隨寧德時代,高居第二名。這組數據,足以顯示廣生堂對於新藥研發的決心。
龍頭引領,多點開花。2021年,柘榮生物醫藥産業集群入選首批省級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發展工程。目前,共有27家生物醫藥及相關聯企業進駐柘榮高新技術産業園區,聚集效應顯現。
到2025年,柘榮力爭培育産值5億元以上生物醫藥龍頭企業5家以上、國家高新企業5家,形成百億産業集群,推動“閩東藥城”邁向“福建藥都”。
智改數轉
以“含綠量”提升“含金量”
新興産業蹄疾步穩,傳統産業“老樹發新芽”。
柘榮被譽為“中國刀剪之鄉”,先前卻面臨産品同質化、企業小型化、産業低端化等發展瓶頸。如何使這張特色名片重煥光彩?推動傳統産業數字化、智慧化、綠色化深度轉型,是必由之路。
這是一場籌劃深遠的佈局。為此,柘榮下出的先手棋,是全力推進硯山洋刀剪産業園建設,積極引導刀剪企業“退城入園”。當地一方面扶持作坊式小企業整合重組,另一方面招引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進駐,以期優化資源配置、佔據産業高地。
築巢方可引鳳來。2021年,中華老字號“張小泉剪刀”成為落戶柘榮的一隻“頭雁”。彼時,張小泉公司與柘榮當地企業金劍剪具共同出資,成立福建柘榮張小泉刃具有限公司,以銷售業務為切入口打響合作“頭炮”。
去年,合資公司銷售額超過6000萬元,尤其是在東南亞等海外市場的突破,令雙方堅定了深度合作的信心。去年10月,張小泉公司決意在柘榮佈局智慧製造生産線。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鼎力支援下,項目衝刺跑出“加速度”。如今,該項目已完成2.7萬平方米鋼構廠房建設並通過單體驗收,實現部分開工投産,5個月産值就突破2270萬元。
在柘榮張小泉智慧製造中心,各路先進設備競逐生産線。在數控自動水磨機的加持下,刀口研磨不再依賴人工校準,通過預設程式便可實現研磨角度、力度的精準控制,一名普工可同時照看3台器械,大幅節約人工成本;依靠自動衝床,衝坯、鐟剪眼、打商標三個步驟無縫銜接,生産安全性有了堅實保障;鍛打、切割、淬火引進先進刀剪生産工藝,生産效率顯著提升……“超80%的制剪工序已實現自動化生産。”柘榮縣城鎮集體工業聯合社主任金銜自豪地説。
“含金量”凸顯,少不了“含綠量”支撐。據金銜介紹,早在鋼構廠房規劃建設時,就明確了廢水廢渣內迴圈理念,均不設置廢水外排口。記者注意到,水磨産生的工業廢水沿管道排入沉澱池,沉澱後累積的廢渣委託第三方公司回收,處理後的水再通過抽水泵回流至水箱,供生産企業迴圈利用。
在工藝上新的同時,柘榮刀剪行業從業者堅持“好鋼用在刀刃上”,助力産品門類走向更多元。小至剪開茶葉泡袋的茶葉剪,大至用於抓羊絨的羊毛剪,從工業廠房到家庭、園林,諸多應用場景都能捕捉到柘榮刀剪的蹤跡。如今,當地已形成20個系列125個品種的産品序列,刀剪産業年産值逼近20億元關口,坐穩全國最大碳鋼剪生産基地的“王座”。
刀剪行業的蛻變,是柘榮傳統製造業因“新”而興的縮影。
生産效率提升18%、人工成本降低3%、成品損耗降低5%——隨著泵用轉子軸産線數字化轉型升級項目順利投産,精浦泵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彭順樹難掩興奮。
“智改數轉”帶來的降本增效,並不止于生産端一環。通過精浦泵業工業物聯設備總覽看板,各車間生産線運作狀態、生産效率、産品品質等關鍵指標一覽無余。“智慧化管理系統真正成為企業運作的‘中樞神經’。”彭順樹介紹。
“柘榮將持續壯大産業集群、增強産業創新能力、著力優化發展環境,以新型工業化引領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紮實推進高品質發展。”張曉容説。(記者 陳輝宗 尤方明 單志強)
記者手記
扭住新型工業化這個“牛鼻子”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壓艙石”,也是山區縣籌謀“彎道超車”的主陣地。
柘榮牢記囑託,傳承發揚和創新發展“柘榮現象”寶貴經驗內涵,以新型工業化推進山區縣高品質發展。多位柘榮人士受訪時表示,柘榮縣域面積狹小、人口有限,加之作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唯有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方可直面風口、勇立潮頭。
在資源總量有限的情況下,柘榮充分挖掘本地特色資源稟賦,不搞“大水漫灌”,切實精準培育産業,實施“以藥興縣、以藥富民”工程,引進創辦刀剪、僧服等企業,化資源優勢為發展優勢。
明確發展定位,柘榮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積蓄創新發展動能。一方面,企業是科技創新主體。在走訪過程中,我們見證柘榮藥企“由倣轉創”的決心,也為傳統製造業企業積極擁抱數智技術的熱忱所感染;另一方面,政府充分發揮引導作用。當地堅持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與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並重,以園區建設為抓手,著力延鏈補鏈強鏈,積極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生態。同時,下大力氣強主體、促研發、聚人才、優環境,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新時代人才強省戰略號角已然吹響,柘榮正厚積薄發、向“新”而動,在高品質發展的新征程上邁出堅實步伐。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