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一灣古港裏 牽動兩岸情

2024-07-24 09:36
| | | |

 

賢良港天后祖祠舉辦的媽祖誕辰日活動現場 陳琛 攝

2024年賢良港天后祖祠媽祖金身繞境巡安活動現場 陳琛 攝

前來賢良港拜謁媽祖的台灣香客絡繹不絕。陳琛 攝

  台灣觀光旅遊聯盟總會210人,台灣台中、南投、雲林、台北、苗栗等地多個媽祖文化機構240余人到訪……今年,北岸經開區山亭鎮港裏村賢良港天后祖祠香火更勝從前,前來拜謁的媽祖信眾絡繹不絕。

  賢良港文化底蘊深厚,是一個有著1000多年曆史的唐宋古港。作為媽祖文化重要發源地,如今的賢良港既是廣大信眾進香朝聖的心靈原鄉,也是一片不可多得的清凈歸處。隨著媽祖文化輻射效應愈加凸顯,兩岸同胞的情誼也在年復一年的儀式中越來越深厚。

民間文化交流日盛

  日光傾城,賢良港天后祖祠朝聖廣場上,山門高踞,壯麗莊嚴。山門下,由台灣媽祖信眾捐建的“禦路”石刻氣勢磅薄。

  側邊一處三進古建築即是天后祖祠,按照神祖共祠、分殿奉祀的禮制,正殿供奉天后寶像,後殿敬奉媽祖父母寶像、先代牌位。據載,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台灣安平鎮官兵募捐鉅資,歷時七年,重建了天后祖祠,並留下《重建天后祖祠記》等珍貴文物。

  鮮花擁簇下,宋雕天后寶像慈善不語、神態端莊。一支支香客隊伍由祖祠一側魚貫而入,面目虔誠,逐一進香獻禮。“近日,天氣愈發炎熱,但臺胞進香團不減反增,週末日均4個團,每團20人至70人不等。”賢良港天后祖祠董事會董事長林自弟説。

  賢良港發展至今,個中點滴都飽含著台灣民眾的熱血與情誼。

  20世紀90年代以來,台灣媽祖信眾先後捐建迎賓閣、三門牌坊、鐘鼓樓、受符軒等多處建築。2001年,18家台灣媽祖宮廟在臺發起眾籌,集中力量修復已有損壞的媽祖故居,並委派人員全程跟進。2015年,台灣媽祖信眾同世界各地媽祖敬仰者一同捐建天后聖殿。聖殿巍峨精美、色彩古樸。正中,星雲大師親題匾額高懸。

  “台灣媽祖聯誼會就是在這創立的,他們為故居修繕一事聚首,發展至今,已有200多家會員單位(宮廟),是目前台灣最大的民間社團。”林自弟説。

  每年的媽祖誕辰日(農曆三月廿三)、升天日(農曆九月初九),賢良港都會舉行祭祀媽祖信俗活動,以“媽祖回娘家”“海祭媽祖”的獨特形式,緬懷“祖姑”、追思聖跡。今年的媽祖誕辰日期間,100多家台灣媽祖宮廟匯聚前來,數量為歷年之最。

  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歷史學院副院長黃建興認為,媽祖回娘家信俗的行為實踐生動表達了民間媽祖信眾的孝道倫理。除了朝拜祖宗和媽祖,對於台灣媽祖信眾而言,又多了一層回祖源地拜謁祖宗的意涵,體現了兩岸民眾同根同源、血濃于水的情結和對於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深度認同。

  作為媽祖信眾朝聖謁祖的必經之地,賢良港文旅呈現繁榮態勢。今年以來,賢良港共接待海內外遊客百萬人次,其中臺胞約10萬人次。

“回莆田就像回家一樣”

  天后聖殿後側的林氏民居裏,臺胞林陳國豪和自己的妻子已在這住了3年。閒暇時,他會去接待往來遊客,一路參觀講解,分享林氏祖訓內涵及媽祖生平故事。

  林陳國豪生於海邊,媽祖信俗裏蘊蓄的精神力量與豐厚文化,讓他對大陸十分嚮往。

  2019年,林陳國豪的華胄醫藥有限公司落戶北岸經開區兩岸生技園,成為進駐園區的首家臺商企業。2021年,在閩開展尋根之旅的他,發現自己是莆田九牧林的後代,於是搬進了林氏民居,就此開啟他與祖地莆田的主線故事。

  “我很看好莆田的發展,想把台灣的牛樟芝産業帶到這裡來,在媽祖故里把與媽祖大愛精神相關的大健康産業、中醫藥文化做大做強。”林陳國豪説。

  林孟蓉是莆田學院媽祖文化研究院的一位臺籍教授,因醉心於兩岸媽祖文化研究,她在2018年來閩,併入職莆田學院。

  “在台灣,媽祖信眾超過1600萬人,佔台灣地區總人口的2/3。”林孟蓉説,作為媽祖故里的莆田一直是台灣媽祖信眾的心靈歸處,祖廟、祖祠的牽引尤甚。

  莆田學院媽祖文化研究院有個50人的“媽祖特色班”,教授年輕學子從古老媽祖信俗中提煉文創元素,助力媽祖故里文旅發展、文化傳播。林孟蓉期待台灣學子的加入,她希望能把以“立德、行善、大愛”為精神內涵的媽祖文化傳播出去,帶動兩岸更多年輕人去傳承,促進彼此交流。

  祖籍莆田的台灣青年、北京大學博士生林彥辰有著同樣的願望。上月,他帶著弟弟妹妹來到賢良港天后祖祠,這是他第三次回莆田。“回莆田就像回家一樣。”林彥辰説,這裡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各地的發展變化令人印象深刻,大陸是台灣青年逐夢的理想之地,他將致力於兩岸青年的交流與合作,使更多台灣青年能夠真實地了解大陸,發現大陸的機遇。

期待更好的雙向奔赴

  驅車行駛在山亭鎮港裏祖祠路上,路面平坦寬闊,週遭綠意環抱。港裏祖祠路始於港裏村彩門牌坊,行經山亭社區、利山村、港裏村三個村莊,終於賢良港天后祖祠附近,是“媽祖回娘家”等眾多大型民俗活動的必經之路,沿線常住人口達2.2萬人,出行頻次高。

  去年起,北岸經開區投入400萬元,使用超薄瀝青罩面施工工藝,將這處長達3公里的農村公路進行全段“白改黑”並增加綠化。翻新之後的道路是朝聖之路,亦是一條生態走廊。

  “為了給廣大遊客、村民更好的出行體驗,除了路面提升,我們還引入數字化交旅融合設施,通過實時監測路面流量,提供路況指示、事故預警、天氣通知等服務。”該路線專管員唐先鋒告訴記者,在道路關鍵節點,還安裝了3D裸眼全息屏,嚮往來旅客展示、推介賢良港媽祖文化。

  今年,莆田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中提到,要將山亭鎮打造為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樣板集鎮。4月份舉行的山亭鎮“閩臺融合鄉建鄉創項目”簽約儀式上,山柄村村委會與林陳國豪的華胄醫藥達成合作,雙方在山柄村種下45畝共2000株台灣牛樟樹,進行産學研多渠道開發,助推鄉村振興。

  當下,立足媽祖文化、海洋文化優勢等,北岸經開區正全面整合各方資源,加快創建港裏小鎮4A級旅遊景區,逐步推進遊客集散中心、旅遊路網建設等,完善“朝聖區”“祭拜區”“民俗區”“海祭區”等景觀區建設,並串聯周邊景點,做大媽祖文化産業圈。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十六屆海峽論壇·媽祖文化活動週期間,台灣媽祖聯誼會、台灣天后文化藝術協會在賢良港天后祖祠進行了一場莆臺媽祖文化傳承交流座談活動,雙方計劃在賢良港天后祖祠建設閩臺媽祖信俗傳承中心,打造文化交流新平臺,不斷促進兩岸交流交融交心。(記者 陳漢兒 通訊員 黃瑞發 陳惠貞)

附件:

政府文件全真版:

溫馨提示: 請使用OFD閱讀軟體瀏覽源文件,如未安裝點擊下載

來源:福建日報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