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閩派戲劇 何以好戲連連

2024-11-19 08:24
| | | |

梨園戲《緹縈》演出一票難求。

掌中木偶戲《一鶴“飛”》在演出前排練。

閩劇《畫網巾先生》劇照 通訊員 邢辛攝

民營劇團馬尾海峽閩劇團帶來精彩劇目《泥馬渡康王》。

《奪圖奇緣》劇照

閩劇《幻戲圖》結尾的古風歌舞《傀儡幻戲》在社交平臺火爆出圈。

莆仙戲《陳文龍》劇照

高甲戲《馮諼與孟嘗君》劇照(圖片除署名外均由 記者 陳尹荔 實習生 鄭瑋婕 張馨怡 攝)

核心提示

  10月21日至11月15日,第九屆福建藝術節在全省開展。九藝節上,戲劇作品百花齊放,精彩紛呈。

  作為戲劇藝術大省,我省的歷史劇創作有著優良的傳統。在第二十九屆全省戲劇會演的40部劇目中,約半數為歷史劇,幾乎涵蓋了所有參演劇種,包括閩劇《畫網巾先生》、薌劇《一代相國蔡新》、閩劇《侯官女人》、閩西漢劇《王景弘》等,其多數取材歷史,觀照現實。

  近年來,我省中生代編劇逐漸崛起,新生代編劇嶄露頭角。57歲的編劇王羚曾以代表作《南歸夢》《北進圖》《雙蝶扇》等廣受好評;閩劇《畫網巾先生》編劇戴先良,正值不惑之年;這次會演中年紀最小的編劇王小農,今年才28歲。

  本次戲劇會演18家縣級院團帶來18部精品力作,成績斐然。《侯官女人》《馮諼與孟嘗君》《魏侃夫》《馴悍記》等優秀劇目,被專家點讚——小劇團有大作為、大成就。

歷史劇彰顯現實意義

  第九屆福建藝術節暨第二十九屆全省戲劇會演期間,薌劇《一代相國蔡新》亮相。

  舞臺上,乾隆俯身問蔡新:“照卿這樣講,這議罪銀當廢?”

  雙膝跪地的蔡新仰面作揖:“當廢!”

  乾隆雙手按住蔡新的雙揖,一字一句地説:“這議罪銀當廢?”

  蔡新雙揖顫抖,顫聲答:“當廢!”

  乾隆扶著蔡新站起,又問:“當廢?”

  蔡新雙臂顫抖,兩眼直視乾隆,誠懇而篤定地長聲又答:“當廢啊!”

  答畢,蔡新後退好幾步,雙膝跪地交替前行,步步緊逼乾隆。等到乾隆退無可退,蔡新立馬抬起右膝,右腳用力跺地,側頭向乾隆傾力作揖。因為過於用力,雙手顫抖不止。

  乾隆雙臂愈加顫抖,突然雙手一掌一拳相抱,大吼一聲:“好!來呀!宣旨!”

  ……

  臺上,表演精彩;台下,叫好聲響。

  導演金愛珠説,遵循越改越精的業務傳統,這出新編歷史戲自2014年立項至今已創排了10年。10年來,光大型改稿會、觀摩會就開了好幾次,該劇數次進行重大修改,反覆雕琢打磨,才登上了這個全省戲劇會演的舞臺。

  “光最後一場戲就有多個版本,傾注了一路走來所有藝術家的智慧和心血。”金愛珠説。

  據介紹,該劇取材于清代乾隆年間福建漳浦籍宰相蔡新的歷史故事,講述了乾隆後期施行“議罪銀”制度滋生腐敗時蔡新覺醒的故事,他與權臣和珅鬥智鬥勇,用自己退職和兒子領罪外放感化乾隆皇帝除弊革新,“吏風不正,天下難安”“若能為君除弊政,我身雖死目也瞑”等金句貫穿全劇。

  歷史劇是本次藝術節戲劇會演的一大亮點。據統計,在參加會演的40部劇目中,歷史劇約佔一半,且涵蓋了幾乎所有參演劇種。

  除《一代相國蔡新》聚焦反腐倡廉題材外,閩劇《畫網巾先生》表現的是明末清初一名書生忠貞愛國的精神,閩劇《侯官女人》褒揚晚清名臣林則徐背後的賢內助,掌中木偶戲《一鶴“飛”》講述了一名古代江湖藝人因忘乎所以而被捧殺的悲喜劇故事,閩西漢劇《魏侃夫》取材于明末清初武平縣地方官為保境內百姓平安孤身赴難的民間故事。它們雅俗共賞,獲得了戲劇界內外的眾多好評。

戲劇編劇“後浪”推“前浪”

  本次藝術節戲劇會演的另一亮點是編劇隊伍形成梯隊,人才儲備豐富,作品百花齊放。

  在七十歲年齡段中,年紀最大的編劇方朝暉今年78歲,此次參演的薌劇《一代相國蔡新》、閩西漢劇《魏侃夫》、越劇《柳如是》、京劇《江海風流》等作品都出自他的手筆。今年72歲的編劇陳欣欣創作了閩劇《侯官女人》的劇本,該劇由閩侯縣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創排,被稱作“老將力作成功拯救了一個縣級老團”。

  在五十歲年齡段中,今年57歲的編劇王羚是福建省實驗閩劇院副院長,這次憑掌中木偶戲《一鶴“飛”》和閩劇《斬鄭恩》贏得滿堂喝彩,其代表作還有《南歸夢》《北進圖》《雙蝶扇》等。

  在四十歲及以下年齡段中,今年47歲的編劇王秀寶創作了薌劇《新嫁娘》的劇本,被專家評為“在一眾追求思想深刻的作品中傳遞了人性溫暖”,不亞於她曾創作的名噪一時的閩劇《過崖記》劇本。今年46歲的編劇戴先良創作的閩劇《畫網巾先生》一舉奪魁,被譽為“從邊遠山區小縣城殺出的一匹黑馬”。今年42歲的編劇蔡福軍是福建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這次帶來的高甲戲《馴悍記》受到好評。本屆戲劇會演中,年紀最小的編劇王小農,今年28歲,他與我省著名戲劇表演藝術家曾靜萍聯袂創作的莆仙戲《別妻圖》受讚連連。

  老中青三代戲劇編劇百花齊放,離不開我省戲劇界多年傳幫帶形成的良好生態。

  福建戲劇界有一些久負盛名的老一輩編劇大師,包括鄭懷興、王仁傑和周長賦等,他們的作品享譽全國。多年前,名不見經傳的戲劇文學愛好者謝子丑給病重住院的王仁傑寄去了自己創作的劇本。王仁傑讀完劇本深受感動,他憑著信件上的地址親自找到了廈門的一處出租屋,卻發現謝子丑已搬離。王仁傑生怕錯失人才,發動全省戲劇界找人,終於找到了謝子丑就讀的湖南某大學,打電話到該大學輾轉打聽到了謝子丑的新住所,收其為徒,並在有生之年傾盡真傳。

  2017年,彼時還無人知曉的寧化籍業餘編劇戴先良創作的梅林戲《畫網巾》演出,王仁傑看後評價“這戲很好,這戲很好”。意猶未盡,他還發微信朋友圈:“大氣浩然、意涵深遠、詞章不凡,非出於吾輩皓首老匹夫,而出於深山青年才俊,讚嘆之餘,焉能不為汗顏?”2019年,已年逾古稀的王仁傑專程從泉州趕到福州,全程參與劇本《畫網巾》的改稿會。鄭懷興親筆長書贈戴先良:“你有才華,有思想,又精力充沛,正是作品大量出現的階段,盼你不為名利所羈,大膽寫自己興趣的,即使一時演不了,但將來必有用!”

  因為得到多位老專家精心指導,這出梅林戲不僅獲得2017年度福建省舞臺藝術精品工程重點劇目資助,還獲得了2018年第七屆福建藝術節暨第27屆全省戲劇會演三等獎、2020年第九屆百花文藝獎三等獎,更對接到福建省實驗閩劇院的優質資源,由國家級導演徐春蘭執導、梅花獎獲得者陳琼等獻藝。

  此外,我省戲劇界還形成了改稿品牌活動火花茶會、青年編劇交流平臺武夷劇社、專家幫扶機構福建省戲劇研究院(原福建省戲曲研究所)等編劇作品打造機制,以親民性為特點,在省內一代代戲劇大師的引導和主持下,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精英。

  “老一輩劇作家影響我更深的是人格風範。在是非曲直面前,保持獨立的理想人格和價值取向,我把它化為‘赤子精魂’四個字,滋養著我筆端流淌的每字每句。”戴先良説,“鑄牢國人的精神脊梁和精神信仰,是福建老一輩劇作家給我的信念。”

基層院團精品迭出

  作為戲劇藝術大省,我省有縣級院團40余家。在這次藝術節戲劇會演的參演參展劇目中,18家來自縣一級的基層劇團奉獻了18部精品力作。專家們紛紛誇讚:“讓人刮目相看,小劇團有大作為、大成就。”

  高甲戲《馮諼與孟嘗君》,由安溪縣高甲戲藝術保護傳承中心獻演。‌該劇將《戰國策》中馮諼與孟嘗君的故事搬上高甲戲的舞臺,希望通過歷史劇的深沉凝重,給觀眾帶來啟迪和沉思。

  正是“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作自由和對人物關係、歷史規律獨樹一幟的理解,成就了這部劇的啟示意義,讓其一舉奪得本次戲劇會演優秀劇目獎。‌

  安溪縣高甲戲藝術保護傳承中心主任謝志斌認為,參加九藝節最大的收穫是藝術上的突破。在高甲戲的傳統表演中,醜是非常重要的行當,也決定了高甲戲固有的表演趣味性。這次通過嚴肅的歷史正劇題材,把生、旦、凈、醜全部展現得活靈活現,使高甲戲的演劇空間實現歷史性突破,也為劇團未來發展開闢了新思路。

  為了全面提高舞臺綜合藝術水準,該中心還邀請了來自省內的重量級外援:省藝術研究院原副院長、一級編劇周明執筆劇本,國家級歌仔戲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漳州市薌劇(歌仔戲)傳承藝術中心原藝術總監吳茲明執導,廈門市歌仔戲劇團原團長、中國戲曲音樂學會常務理事朱偉捷作曲。這些外援同心協力,不僅提高了參賽劇目的水準,也提高了安溪縣高甲戲藝術保護傳承中心的演繹水準。

  “唱腔這塊,原來我們團比較薄弱。這次朱偉捷老師的作曲很好地結合了高甲戲的傳統曲牌和人物角色定位,在凸顯劇種音樂特色方面作用十分突出,給角色塑造和心理詮釋帶來了巨大助力。”謝志斌説,舞美設計、燈光設計、服裝設計、人物造型設計這4位外援,也讓中心的舞臺綜合藝術大大提質升級。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自1990年以來,安溪縣高甲戲藝術保護傳承中心與福建省藝術學校、泉州市藝術學校合作,通過團校結合的方式設立安溪縣藝術學校,已招錄8屆學員,採用請進來與送出去相結合的方式,請各劇種專家來授課,送業務骨幹到中國戲曲學院、上海戲劇學院進行長短期深造。

  正是在長期深耕人才、精耕劇目的作用下,安溪縣高甲戲藝術保護傳承中心連續兩屆獲得全省戲劇會演一等獎,創排劇目獲得國家藝術基金資助,成為代表福建省優秀舞臺藝術作品晉京進行文藝倡廉展演的6家劇團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全省戲劇會演中,縣級劇團獻演的我省瀕危劇種三角戲、梅林戲、四平戲、北路戲、龍岩山歌戲、梨園戲都有不俗表現,展現了我省多年來幫扶瀕危劇種工作的成效。

  比如,作為我省傳統戲劇劇種之一,四平戲發源於民間,憑藉“土官話”唱白和通俗的曲詞,加之原始的弋陽高腔和古樸的南戲表演風格,流行于閩東北的山野鄉間。這次會演,屏南龍潭四平戲劇團帶來《奪圖奇緣》,以出其不意卻又盡在情理之中的劇情,讓四面八方趕來觀演的群眾大呼過癮。

  “這次會演,基層院團作品的品質顯著提高,涌現出更多老百姓喜聞樂見、叫好又叫座的作品,成效超過往屆。”省文旅廳副廳長、省文聯副主席、省戲劇家協會主席吳新斌説,“建立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機制,送戲到老百姓家門口,基層院團是生力軍。省市大團也要向他們學習,創作有煙火氣、暖人心、接地氣的作品,注重百姓觀劇效果,踩準時代脈搏,響應時代需求,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記者 陳尹荔 實習生 鄭瑋婕 張馨怡)

來源:福建日報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