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修復光陰 還原歷史

讓塵封的檔案“活”起來

2024-11-22 08:05
| | | |

修復好的檔案經消毒滅菌後,方可擺放到恒溫庫房的架子上。

大田縣檔案館展廳內,觀眾在觀看清代乾隆年間的記事單和案情抄錄。

百年前的老檔案不少存在蟲蛀、霉變、破損等情況。

補紙修復時,把破損的邊緣修剪整齊。

用電熨斗熨平局部修補的檔案。

用托裱工藝修復破損嚴重的頁面。

上板陰幹,還要用軟毛刷刷掉多餘的水分。

修復完成的檔案,需要重新裝訂。

來檔案館參觀的學生饒有興致地體驗檔案修復工藝。

周艷麗展示此前修復好的清代版串執照。

工作人員將修復好的檔案進行數字化處理。

  檔案是歷史的真實記錄,對研究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發展,發揮了以史鑒今和教化育人的作用。

  “修復後的檔案,能夠更好地為社會各界提供服務,在編史修志、解決民生問題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滿足公眾對檔案信息的需求。”近日,檔案修復員周艷麗告訴記者。

  在大田縣檔案館的檔案修復工作室,周艷麗拿起棕刷,蘸上特製的糨糊,認真地在破損檔案背面刷滿糨糊,再貼上宣紙。接著,她把一張塑膠薄膜覆蓋其上,再用軟毛刷小心翼翼地從中間往兩邊刷,排出紙頁裏的氣泡,保持檔案平整。

  大田縣檔案館館藏的部分檔案因年代久遠、保存條件不足等因素,出現不同程度的破損。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産,檔案館組建專業團隊,長期開展檔案修復工作。

  “修復檔案的工作流程複雜。”周艷麗介紹,有破損、蟲蛀的檔案,從庫房調取出來後要先拍照、掃描,再把整卷檔案拆散,用毛筆、棉球、酒精等對檔案紙頁進行除塵、消毒,修補被蟲噬、鼠咬的孔洞及撕裂的地方,對糟朽不堪、纖維斷裂的紙頁進行托裱加固處理,酸化的紙頁進行脫酸增鹼、止損加固等。檔案修復後,還要將刷糨糊的紙頁上墻陰幹,然後裁切裝訂,經驗收合格,才能最終入庫。

  檔案修復對環境和技術要求嚴格,需要設立專門的工作室,配備恒溫恒濕設備、通風系統等,確保修復工作在適宜的環境下進行,防止檔案在修復過程中受到二次損害。

  對不同類型的破損檔案,周艷麗採用不同的修復技術:針對紙張破損的檔案,運用托裱、補洞等傳統工藝修復;針對字跡褪色的情況,採用字跡恢復技術,最大限度地還原檔案的原始面貌。

  經過修復處理的檔案,紙張強度增強,字跡穩定性提高,為檔案的長期保存和利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有人説,檔案修復員就是“檔案醫生”,給破損的檔案“問診”、做“手術”,借助鑷子、毛筆、噴壺等工具及宣紙等材料,用巧手撫平一頁頁“千瘡百孔”、破爛不堪的檔案史料,使其重新煥發生機。

  2009年至今,大田縣檔案館共修復各類檔案1169卷73484頁,有民國時期的政府官員登記表、教育類的表簿冊,新中國成立後的土地清冊、草冊和其他文件等。其中,明清時期地契、文書契約、版串、賬冊、命紙等民間文書價值大,極大地擴充了館藏可利用檔案資源。

  時下,大田縣檔案館將館藏檔案進行數字化轉換,建成數字檔案館。市民和群眾查閱檔案可調取電子檔案,而不用調取原始紙質檔案,這有助於更好地保護紙質檔案。(記者 遊慶輝 通訊員 林生鐘 文/圖)

來源:福建日報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