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十年蝶變
漳州古城夜色璀璨,遊人如織。梁建 攝
薌城區級非遺石亭高蹺走進漳州古城。鄭文典 攝
去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東山縣關帝文化産業園考察時強調,文化遺産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財富,要保護好、傳承好。
“2024年前三季度,薌城區國內旅遊人數達1062.77萬人次,旅遊花費共計109.87億元。”日前舉行的薌城區文旅高品質發展新聞發佈會發佈了這一可喜的消息。
漳州古城是國家級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2014年開啟修繕與有機更新,截至目前累計完成投資42.41億元。近年來,薌城區積極探索文旅融合發展之路,以漳州古城等文化園為重點,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縱深推進文旅産業發展,提升“人文薌城”品牌價值。
煥新千年古城
漳州古城地處九龍江西溪北岸,擁有1330多年的歷史。現存唐宋子城面積約53公頃,較完整地保留著唐宋以來“枕三台、襟兩河”的自然風貌、“以河為城、以橋為門”的築城形制以及“九街十三巷”的街道格局,古城中心軸線、府衙軸線至今留存,是福建省風貌保存最為完整的唐宋城池之一,也是全國第一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3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由於年久失修,古城內不少老房子損壞嚴重,甚至面臨坍塌風險。長期以來,當地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以及社會各界人士一直呼籲加大漳州古城的保護和修繕力度,開發古城旅遊項目。2014年11月,漳州市區兩級政府啟動漳州古城保護修繕工程。其間,先後完成古城入口廣場建設、道路改造、沿街建築修繕整治等項目,建成東宋河景觀帶和閩南風格綜合體建築,為漳州古城原住民營造了更加宜人、宜業、宜遊的美好家園。
“該項目計劃總投資32.15億元,截至目前累計完成投資42.41億元,佔計劃總投資的131.91%。”薌城區副區長許安娜表示。
漳州古城修繕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重現歷史原貌,留住最美鄉愁。位於修文西路的漳州文廟,作為古城內最大的古建築群、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更新中著重做好歷史文物古跡保護工作,修繕“漳州文廟”等古建築群,挖掘“漳州府學”建築古跡,恢復“文廟泮池”的歷史風貌。
漳州古城的東、西護城河開鑿于唐代,因北宋年間修浚並全線打通,故俗稱宋河。項目改造中拆除兩岸破敗建築,留出濱水慢道,同時改善宋河水質,增加景觀橋梁和公共空間,提升綠化景觀,形成了進退有序的濱水景觀區域。改造後的東宋河新景觀區,古街、古樹、碧水、小橋相互映襯,相得益彰。
“走進薌城,便能尋到一座充滿溫度與深度的漳州古城。”許安娜説,這裡有1.7萬原住民世代延續傳承,他們帶領遊客品味獨特的老街情、慢生活、閩南味、民國風、僑臺緣,探尋石牌坊、文廟等48處文保單位,體驗薌劇、錦歌、燈謎等非遺文化,還有豐富的溫泉資源療愈身心,為遊客開啟一場“純享版”的薌城之旅。
拓展文旅業態
“哇,是小朋友在踩高蹺啊!”日前,福建省社會科學普及宣傳周主會場活動在漳州古城北廣場舉行。薌城區石亭塘邊高蹺隊受邀參加非遺文化宣傳普及活動。
活動現場,小小傳承人身著傳統花木蘭服飾,腳踩高蹺、手舞紅旗,自信從容地展現行走的“空中舞蹈”技藝,童真童趣的演繹吸引了眾多市民遊客前來觀看,現場喝彩不斷、掌聲連連。
據悉,石亭高蹺是南宋時帝族姻親黃姓南下福建時傳入,于清朝時從廈門五通傳至塘邊。由於塘邊遍植荔枝樹、龍眼樹、楊桃樹,果實收穫季節,黃氏便將踩高蹺技藝用於陸地採摘。農閒時節,他們意猶未盡,玩起了踩在高蹺上進行文藝表演的遊戲,融合了音樂、舞蹈、雜技、戲曲等多種形式,逐漸發展成既能強身健體又能陶冶身心的民間舞蹈藝術。
漳州古城裏經常有精彩的活動或表演,也被許多群眾和遊客所熟知。近年來,漳州古城充分整合社會資源,利用古城廣場空地,每週常態化開展民謠、漢服、薌劇、樂器演奏、現代行為藝術等街頭表演。此外,節點文旅活動不停歇,古城新春廟會、情景文化藝術節、街頭藝人大賽、木偶嘉年華、非遺文化圩日等一系列以傳統閩南文化為元素的特色活動,吸引眾多遊客共赴沉浸式“文化穿越之旅”,並成功孵化了“漳州古城木偶嘉年華”“漳古文創好市”“漢服巡遊”等特色活動品牌,逐步形成集夜遊、夜演、夜宴、夜購、夜娛于一體的夜間消費目的地。
“去年以來,漳州古城已舉辦活動約430場次。”許安娜説,薌城區落實漳州市委、市政府的“用閩南文化點亮千年漳州古城”行動計劃,深入挖掘閩南文化獨有內涵,融合傳統非遺與現代國潮,打造互動式節俗體驗新場景,做到“周周有活動,月月都精彩”。
如今,漫步在漳州古城,在老城區裏總能發現一些裝修簡單卻人氣爆棚的小店,漳州鹵面、四果湯、生燙、豆花粉絲、手抓面、蚵仔煎、片仔癀甘蔗汁等各類特色美食應有盡有。
在拓展文旅業態方面,依託漳州古城“一中軸四板塊七街區”的規劃佈局,圍繞吃、住、行、遊、購、娛等旅遊消費“一條龍”業態進行創新升級,豐富太古橋小吃街、非遺一條街、漳古文創市集等旅遊業態。同時,還以“旅遊+”理念進行資源整合與創新培育,依託“蕉海”“溫泉”等天然生態優勢,不斷開發“研學+旅遊”“溫泉康養+旅遊”等多元化旅遊消費場景。
“去年前三季度,薌城區國內旅遊人數達1062.77萬人次,同比增長18.3%;國內遊客旅遊花費109.87億元,同比增長21.6%。去年國慶期間,全區共接待遊客171.58萬人次,創旅遊收入約15.6億元;10月2日,漳州古城接待遊客單日達33萬人次,創歷史新高。”許安娜介紹道。
提升服務品質
“兩碗鹵面67元,是不是被宰了?”日前,有遊客反映在漳州古城某鹵麵店內食用鹵面時,感覺價格較高,於是馬上撥打12345進行投訴。投訴件轉到漳州古城所在地的西橋市場監管所後,工作人員蔡雯雯馬上到現場核查,發現該店證照齊全,且有明碼標價,是因遊客不懂加料規則、加料過多導致價格較高。在遊客提出異議後,商家當場給予免單一碗,雙方表示諒解。
這件遊客投訴事件,從投訴到處理完畢只用了半個小時,是古城快速處理遊客投訴的一個縮影。
漳州古城屬西橋街道辦事處管轄,為規範市場運營,嚴格商戶監督,相關部門向古城商戶發放誠信經營倡議書,並簽訂承諾函,要求其明碼標價、守法經營,自覺維護古城品牌形象。
西橋街道辦事處主任鄭蔡樂説:“街道辦事處與市場監管、城管等部門建立‘投訴件聯動群’,確保投訴後30分鐘內響應、1小時內主動聯繫投訴者、24小時內調解。此外,還對商戶進行誠信評選和評級,設立‘黑名單’作為續租參考,切實保障消費者權益。”
“致力貼心關懷,打造卓越服務。”鄭蔡樂説,通過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長效監管機制,使漳州古城(太古橋)街區獲評省級食品安全示範街(區);開發“無障礙信息服務”小程式,清晰標注古城內所有無障礙設施點位,並通過VR技術精心打造7個虛擬展館,設置61個實景展示點,讓遊客通過“雲遊覽”盡情享受古城的歷史與文化。
此外,去年10月,“漳州110”在漳州古城設立九中隊,並啟動古城巡防勤務,旨在結合古城旅遊特色資源,打造古城旅遊警務品牌,向人民群眾和各地遊客展現新時代“漳州110”親民、愛民、為民形象和漳州市的良好風采。
打造文旅品牌是推動文旅産業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文旅品牌的輻射、帶動和引流,能夠為薌城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力。為此,薌城區以“人文薌城”文旅品牌為抓手,提升文旅産業的核心競爭力。
“厚植人文沃土,深挖‘人文薌城’品牌內涵,聚焦特色、做強特色,激發文旅産業,催生新動能。”薌城區文體旅局局長劉秀敏説。(福建日報報業集團記者 蕭鎮平 通訊員 劉欽賜 鄭文典)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