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憑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毗鄰台灣的區位優勢,大力推動影視産業發展提質增速——
光影造夢 産業掘金
“小隱小院”海景餐廳 通訊員 林君斌 攝
電影級VP/XR虛擬製片影棚亮屏測試。通訊員 江信恒 攝
平潭台灣風情影視基地復刻了過去台北街頭的場景。通訊員 江信恒 攝
2021年,慢綜藝《追星星的人》來到平潭錄製。通訊員 楊超 攝
平潭的風車田景觀深受劇組青睞。通訊員 林君斌 攝
微短劇《那個重逢的夜晚》劇照(資料圖片)
平潭象鼻灣 通訊員 林君斌 攝
核心提示
近日,在平潭取景的公路愛情電影《陌路無期》正式登陸全國院線。這部影片由閩籍導演吳鵬雄執導,講述了一段跨越海峽兩岸的公路愛情故事。
風車田、環島路、象鼻灣……如油畫一般的平潭美景為影片整體效果增色不少。在主創見面會上,許多觀眾表示,被影片中的景色深深吸引,“那些美麗的畫面,就像是邀請函一樣”。
隨著平潭國際旅遊島的知名度、美譽度日益提升,影視業正成為當地産業發展的“重要引爆點”和“文化支撐點”。
憑藉獨特的海島氣質,近年來,平潭綜合實驗區在硬體搭建、政策扶持等方面持續發力,不斷強化影視産業項目策劃、招商引資、政策優化以及影視劇組對接服務等工作,並獲得了“全國影視指定拍攝景地”稱號,助推影視産業發展邁上快車道。
如今,越來越多影視劇組將鏡頭對準這座美麗海島,一部部帶著平潭印記的作品亮相大銀幕、登上網路平臺。截至目前,已有《守島人》《檢察風雲》《燦爛的她》等129個影視綜劇組前來拍攝。
跳出平潭看平潭。在“百花齊放”的産業發展態勢之下,平潭影視業正釋放著怎樣的能量?如何走向更廣闊的舞臺?帶著問題,記者深入當地影視基地、企業等探尋答案。
“天然攝影棚”魅力足
前段時間,國家廣電總局“一帶一路”重點劇目《幸福草》在央視一套火熱播出,其間收視率、平臺熱度和討論度持續攀升。
《幸福草》改編自“菌草之父”林佔熺及其團隊的真實經歷,講述了一株小小的菌草從中國漂洋過海走向世界,在各國開出“幸福之花”的故事。
平潭,正是該劇的重要取景地之一。記者了解到,自2018年起,林佔熺帶領技術團隊在平潭長江澳等區域,用菌草技術開展防風固沙和改良鹽鹼地試驗示範,助力當地生態環境建設。
在嵐期間,劇組走訪月舉村、長江澳等地取景,拍攝林佔熺團隊開展實驗的場景。漁村、沙灘、碼頭……這裡獨特的海島風光,給主創團隊和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提及在平潭拍攝的一段重要劇情,導演白濤説:“拍攝時特意融入了當地的‘藍眼淚’景觀,猶如身臨其境一般,效果很符合團隊的創作預期。”
翻看嵐島“山水圖”,這裡坐擁遼闊的海域、狹長的海岸線、星羅棋佈的島礁以及複雜的海蝕地貌。在業內人士看來,平潭具有極佳的“上鏡”優勢,架起錄影機就能拍大片,堪稱“天然攝影棚”。
如此美景豈可辜負?事實上,早在上世紀70年代,北京電影製片廠就相中了平潭的海島景觀,並前來取景拍攝電影《海霞》。
實驗區成立後,平潭迎來了千年一遇的發展之機。巧借平潭國際旅遊島建設的東風,當地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加快推進拍攝平臺建設,全力打造全域海島影視取景地。
打造一座“影視島”,意味著要完善基礎設施,為外地劇組提供實景片場、攝影棚、群演、道具、服裝、器材等一站式專業的配套服務。
就在平潭竹嶼湖,一個藍白相間的建築群靜靜矗立岸邊。這裡曾經是平潭利亞船廠,如今已成為熱門影視基地。
在原有船廠基礎上,平潭耗資9.2億元建設竹嶼灣影視基地,利用造船設施設備與海洋實景環境進行改造,規劃影視製作區、文化旅遊區、演員公寓區等分區,涵蓋影視拍攝、後期製作、主題遊樂等産業環節,是拍攝海洋題材影視劇的不二選擇。
除了實體場景,基地還將目光投向了風口之上的虛擬拍攝技術。上一秒,演員還在叢林中穿梭;下一秒,場景轉換,演員化身“宇航員”,登上太空穿梭機……走進攝影棚,基地工作人員林臻向記者演示虛擬拍攝的神奇,只見虛擬場景與真實置景渾然一體,令人大開眼界。
2024年5月,全省首個影視級虛擬製片影棚——電影級VP/XR虛擬製片影棚在竹嶼灣影視基地正式投用。該影棚佔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配置了900多平方米的LED“立面+天幕+移動”顯示屏,以及全套XR虛擬拍攝解決方案,能夠滿足多種場景的拍攝需求。“相比于傳統拍攝,可以節省約30%至40%的拍攝成本。”林臻介紹道,目前已吸引第二十三屆“漢語橋”決賽等項目置景拍攝,另有電影《小徑分岔的花園》等多個項目即將入駐。
“真金白銀”激勵創作
有了硬體設施支撐,也需要兼顧“軟體”提升。
早在2018年,平潭就針對影視産業發展推出了相關的政策紅利。翌年,平潭在此基礎上又推出了新版20條影視政策,突出對臺特色,綜合優惠力度更大,可操作性更強。
譬如,在平潭註冊的影視公司,能享受到15%企業所得稅的優惠,成本下降約10%;在嵐註冊的影視公司所出品的電影,上映後票房達到一定成績將獲得2000萬元政府獎勵;對影視作品中突出“平潭”城市地名的最高獎勵100萬元……
2020年7月,平潭正式對外發佈《促進兩岸影視産業合作發展的實施細則(暫行)》,更是讓平潭影視政策實現從“政策導向”邁入“落地兌現”階段。
政策效應很快顯現。香港銀都、春秋時代、恒業影業、福建電影製片廠等業界知名企業聞“風”而來,率先來嵐註冊子公司,試圖搶佔這塊“處女地”。
“真金白銀”的扶持,為影視企業發展撐腰鼓勁。以平潭泰弘文化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出品的電影《國寶險途》于2021年在央視電影頻道黃金時間播出,並獲得了50萬元的央視首播獎補。
企業“落地”後,怎樣才能更好地做好後續服務?
著眼于優化産業服務,平潭成立了實驗區影視服務中心,突出服務職能,進一步完善影視拍攝服務機制。“我們為來嵐影視拍攝團隊提供全方位優質服務,在企業落戶、前沿技術創新、精品創作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援。”實驗區影視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
服務加碼,産業加速“催化”。數據顯示,目前平潭已引進426家影視企業,包含影視拍攝、製作、發行、院線、演員經紀等上下游産業鏈。
資本紛至遝來的同時,本土影視企業正鉚足勁,試圖令“平潭出品”獲得更多關注。
早在2018年,平潭本土電影人王忠強就註冊成立了星耀上禾(平潭)影業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影視出品、影視製片、導演經紀等業務。
為何選擇回到家鄉發展?王忠強坦言是看中了當地的政策優惠力度。“我們有不少業務是和海外公司合作,而平潭在影視項目對外合作服貿備案、跨境資金結算上有著極高的便利性,對項目的快速推進具有相當大的作用。”
落地平潭之後,上述公司首開中國與塞爾維亞商業電影合作的先河,攜手歐洲製片公司出品了電影《生死權杖》,並深入開展兩岸影視合作與台灣導演經紀業務。“目前,我們正和台灣想亮影藝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電影製片廠共同籌備一部講述兩岸歷史題材的電視劇,之後還計劃佈局影視劇出海等業務。”王忠強對記者説,相信平潭影視産業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未來大有可為。
“影視+文旅”雙向奔赴
“今晚4個人過來體驗篝火之夜,再來一桌下酒菜,馬上安排!”初冬的傍晚,天氣漸冷,但位於平潭官姜村的“小隱小院”海景餐廳依然客流不斷,餐廳主理人林凱芳正忙著接聽客人電話。
這是一座以石頭厝為基底的獨棟建築,兩層樓、帶小院,裝修極具復古風格。去年,這家面朝大海、主打閩北菜的寶藏餐廳“火”了。“尤其是在暑期,餐廳的客流量與上年相比大幅增長,許多客人都是跟著劇集來打卡的。”林凱芳高興地説。
火爆的旅遊場景,得益於《那個重逢的夜晚》劇迷的關注。這是一部青春懸疑微短劇,入選國家廣電總局“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第二批推薦目錄,全網累計有效播放量已突破2.4億,總曝光量6.68億。
記者了解到,該劇主要在平潭取景拍攝,向觀眾呈現了詩意的海島生活,令人心馳神往。自去年4月播出以來,包括“小隱小院”餐廳等在內的多個場景,已成為年輕遊客來嵐打卡的熱門地。
近年來,影視作品正逐漸成為城市文旅新名片,越來越多人願意“為一部劇,赴一座城”。
如何搶佔風口?憑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平潭被網友冠以安逸、治愈之名,在影視IP的加持下迎來一波“潑天的富貴”。據統計,2024年,平潭全年接待旅遊總人數1050萬人次,遊客旅遊總花費110億元,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2.3%和3.9%。
據了解,2024年,《回歸·家好月圓》等多部短劇陸續來嵐拍攝,他們將當地沿海風景、特色漁村文化融入劇情之中,實現微短劇與文旅有機融合,吸引觀眾前來追尋劇中人的足跡。“我們通過引進創作團隊、與影視平臺共創或自製劇集等方式,讓劇組與景區景點積極聯動,還計劃開放相關旅遊路線,讓更多劇迷走進平潭、愛上平潭。”實驗區景區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張長淮説。
影視經濟,讓海島鄉村嘗到了發展的甜頭。
目光轉向平潭主島東北方,這裡有一座“島外島”——東庠島。2017年,火爆全網的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第五季首站來到島上的孝北村取景拍攝。節目播出後,這座離島一夜之間火出圈。
從鄉村硬體到旅遊服務,平潭緊抓機遇,推動東庠島人居環境煥新,加快修建景觀臺、遊步道,引進台灣文創團隊發展民宿業,持續激活“影視+鄉村”新動能。每至旅遊旺季,前來打卡的遊客絡繹不絕。
不止於此。眼下,平潭正借由視聽技術,積極搶佔“影視+文旅+元宇宙”新賽道。
2023年底,實驗區投資促進委員會與實驗區文旅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利亞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建設總投資約1.5億元的平潭數字影音綜合體項目,圍繞“影視+科技+文旅”展開投資和運營,助力平潭打造“福建領先、全國一流”的數字影音文旅産業高地。
“我們將依託虛擬製片影棚以及技術,形成以虛擬數字人和XR虛擬製作為核心的業務,打造瀑布、星空等一系列虛擬場景,讓遊客沉浸式體驗電影拍攝,賦能旅遊業發展。”實驗區文旅集糰子公司、平潭海創文旅産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魏鴻説。
嵐臺攜手愈“演”愈熱
平潭,是兩岸的平潭。在佈局影視産業的過程中,平潭還承擔著一個重要使命——探索兩岸影視合作新路。
臺式老街、紅磚厝、眷村招牌……在平潭城區,就有這樣一處以台灣元素為特點的街區——平潭台灣風情影視基地。該基地佔地面積近60畝,按照1:1的比例復刻了台灣眷村、西門町的面貌,走進其中,恍若置身台北街頭。“這裡作為具有台灣特色的取景地是非常理想的,已吸引了不少主打台灣文化的劇組前來拍攝。”基地運營方負責人陳友章説。
電視劇《但願人長久》就是其中之一。該劇于2018年來嵐取景拍攝,主要講述了“華語世界永恒的聲音”——鄧麗君的傳奇歷程。去年6月,《但願人長久》登陸北京衛視、江蘇衛視黃金檔聯播。甫一播出,該劇就以細膩的敘事收穫了一票忠實觀眾,上線僅一天,在江蘇衛視的收視率就突破了2%,首播成績斐然。
記者了解到,拍攝期間,該片出品方還特地從台灣運來實景道具,生動再現鄧麗君在電臺、歌廳、舞臺等登臺高歌的場景。拍攝結束後,主場景拍攝地還被永久保存,為市民遊客提供與鄧麗君“相會”的“打卡地”。
立足對臺區位優勢,平潭聚焦“海島風貌+標準設施+台灣風情”,著力打造具有鮮明海洋海島特色的影視拍攝基地、大陸前沿的兩岸影視産業交流合作先行區。
如何面向兩岸電影人廣開光影之門?著眼於以節促産、以節興城,平潭有意搭建兩岸影視産業深度合作對接的平臺。
“我走著走著突然發現,平潭和台北很相像。原來,兩岸是如此的相似!”在去年10月舉辦的第四屆IM兩岸青年影展上,台灣知名剪輯師廖慶松的一番話,引起了不少兩岸青年影視人的共鳴。
這是一場跨越海峽的光影盛會。影展共收到來自全球342所高校的2264部作品,徵片數量再創新高。其中,共有137部台灣作品參賽,最終4部台灣作品分別斬獲評委會大獎等獎項。
露天影展、大師班、導師對話……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觀影、推介、論壇活動接連舉辦,該影展已成為兩岸之間最大規模、最高規格的青年影像交流活動。在近300所兩岸高校不間斷舉辦、覆蓋超15萬人的IM“青春放映”活動,以及“夥伴之夜”與“對話未來”等品牌活動,為兩岸影視的交融互動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青春風景線。(報業集團見習記者 張哲昊 記者 郭雅瑩)
記者手記
多點發力,實現彎道超車
在平潭,每一座石頭厝、每一塊島礁、每一片沙灘,都寫滿了故事。這座海島之城與影視劇的契合,是肉眼可見的。
眼下,影視業發展勢頭正勁,尤其是微短劇市場擴張兇猛。作為“全國影視指定拍攝景地”,平潭在促進影視發展上苦下功夫,大力推動影視元素為旅遊業注入新活力,文化産業正大步走進蓬勃發展的春天裏。
但在採訪中,不少影視企業都不約而同地談到,平潭電影産業佈局仍處於起步階段,在項目評估、服務團隊培訓等方面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間,目前對影視人才的吸附能力尚不如廈門等省內其他地市,産業鏈配套亟待進一步加強。
在同業競爭愈發激烈的當下,僅靠“天生麗質”顯然不夠,必須多點發力,激活創造力、創新力,方能“後發趕超”。
新態勢下,平潭已經有所行動。當地政府正著手對影視産業相關政策進行重新梳理,準備推出新一版更有針對性、更加務實的幫扶政策,助力打造更為完整的産業鏈。
著眼未來,平潭影視産業發展之路將邁向何方?對此,閩南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陳建安給出建議。他認為,平潭的海島環境在福建省內獨樹一幟,拍攝故事片、文藝片等都擁有一定的優勢。“從地理上看,這裡距離台灣很近,而台灣影視産業已趨於成熟,尤其近年來不少台灣影視劇更是品質出眾。平潭可借此契機,引進台灣地區的影視創意人才,共同策劃選題、完善劇本,推動技術和産品創新,將兩岸故事、台灣創意、平潭資源相融合,與台灣共用共建中華影視基地,創作更多影視精品,攜手走向更廣闊的舞臺。”
可預見的是,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市場的拓展,平潭影視産業有望實現跨越式發展,從“天然攝影棚”加速邁向“影視夢工廠”。(報業集團見習記者 張哲昊)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