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2025年福建文旅經濟發展論壇上,專家學者就福建建設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等出謀劃策

打開清新福建的“世界窗口”

2025-04-20 07:53
| | | |

  19日,2025年福建文旅經濟發展論壇在南平舉行。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業界精英及文旅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共同為福建文旅經濟高品質發展出謀劃策,就建設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非遺旅遊與文旅融合創新發展等分享真知灼見(上圖)。

深挖文化底蘊

  福建多元文化交融薈萃,為文旅經濟發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如何發揮文化資源獨特優勢,推動福建向文旅強省轉變,成為與會嘉賓熱議的話題。

  與會專家認為,關鍵在於找準文化與旅遊的契合點,將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旅遊産品和服務中,打造具有文化辨識度和吸引力的旅遊品牌。

  “武夷山是大武夷文化旅遊圈的核心。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髮展帶將零散的歷史文化進行系統整合,重點串聯了朱子文化、茶文化等最具代表性的當地文化瑰寶,形成了文脈保護傳承的重要‘文化帶’,為建設世界級旅遊目的地奠定了基礎。”主旨演講環節,聯合國旅遊組織大使、原執行主任祝善忠剖析了大武夷文化旅遊圈的巨大潛力,認為南平依託武夷山“雙世遺”這一核心,串聯起周邊眾多世遺地,構建跨省文旅合作網路,為世遺旅遊集聚區建設注入強大動力。

  近年來,以閩北、閩南、閩東、閩西四大板塊為依託,福建在非遺融入旅遊方面進行了諸多探索,讓非遺技藝從博物館走向景區,從代表性傳承人走向遊客。武夷山圍繞大紅袍製作及建盞燒制等非遺項目,推出“制茶—品茶—研學”全流程互動,為遊客帶來沉浸式體驗;泉州的蟳埔村以漁家女簪花圍文化節為載體,串聯宋元海絲遺存;廈門鼓浪嶼則將南音、鋼琴博物館與國際歷史社區巧妙結合,凸顯“音樂之島”的多元文化底蘊……

  “非物質文化遺産所承載的歷史溫度和人文厚度日益彰顯。通過非遺與旅遊深度融合,不僅能滿足遊客多樣化、沉浸式的文化需求,也為文旅産業創新帶來強勁動能。”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協會會長王曉峰認為,福建成功探索出一條依託“山海資源+多元文化+活態傳承”激發文旅新動能的道路,並總結為文化基因精準匹配、場景活態融入、強化文化敘事、優化分層體驗、培育節慶IP、深化主客共建的“六維策略”。

數字科技添彩

  主旨演講環節,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原主席龔克以《數字賦能和以人為中心創新推進福建文旅經濟高品質發展》為題,闡述了福建文旅發展需將自身稟賦與時代特色相融,處理好數字化與綠色化的關係,以遊客為中心,推動文旅經濟邁向新高度。

  “文旅經濟在本質上是服務經濟,其發展品質要以旅遊者的體驗為依歸。”龔克建議,把時間、精力、資金等各種資源都用到為遊客服務上來,利用數字技術賦能生態保護監測、文旅資源管理、生態研學旅遊等,滿足遊客多樣化需求。

  當前,數字技術的發展推動文旅行業發生全新變革。為此,論壇邀請專家圍繞“科技賦能文旅、沉浸數字體驗”開展前沿對話。場外,同步設置數字文旅沉浸創新成果展示。

  沉浸式數字體驗是如今文旅和科技融合的典型應用場景,文化和旅遊部信息中心副主任信宏業認為,沉浸式數字體驗的成功應用需兼顧科技與內容的創新創造,要通過數字化手段重新凝聚文化內涵,明確文化定位“我是誰”和服務對象“為了誰”,同時採用好的傳播方式把文化內涵的精髓真正傳達給受眾。

  王曉峰同樣把“塑造數字文旅新生態”作為重要著力點,他建議借助5G、AR、VR等前沿技術,為線獅技藝、土樓營造、茶藝研學等提供沉浸、互動的數字化改造,讓傳統技藝通過數字手段煥發新光彩。

拓展國際市場

  論壇現場,聯合國旅遊組織國際發展與合作部主任傑米・馬亞基介紹了《福建作為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的目標、願景和行動規劃》編制情況,勾勒出福建邁向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的宏偉藍圖。

  當前,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文旅産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當天,與會嘉賓在論壇中就福建如何拓展入境旅遊市場、提升國際影響力這一話題展開熱烈討論。

  “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不僅是資源稟賦的比拼,更是服務體系、品牌形象、國際影響力的綜合體現。”中國城鎮化促進會副主席王志發從文旅強省建設的高度,建議福建瞄準世界級旅遊目的地目標,對標國際標準和可借鑒的旅遊目的地,實施文旅提升工程,在通達能力、服務品質、品牌影響力上進一步提升。

  祝善忠建議加大入境旅遊宣傳和推廣,構建線上線下協同的宣推網路,積極參加國際性文旅展會,利用社交媒體平臺開設文旅賬號。他還建議,要按國別和地區,深耕開發重點入境旅遊市場,開通直航航線航班、開發針對性旅遊産品、制定優惠政策套餐等。

  “清新福建,康養樂土;文化八閩,修學聖地。”在高端對話環節,“國研智庫”特邀顧問張海燕用16字概括福建文旅的核心競爭力。“建設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一定要讓人們看到更多來自世界的遊客。”他建議借鑒已有成功經驗集中突破重點客源國,結合自身優勢培育高端遊和旅居遊,提高入境遊客比重,讓遊客停留更久。(記者 蔣豐蔓/文 施辰靜/圖)

來源:福建日報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