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經濟,福建何以成“弄潮兒”?
——解析《福建省縣域重點産業鏈發展白皮書(2024)》
“縣域”,正成為福建乃至全國經濟發展的關鍵詞。
風口面前,如何儘快“上車”?2日,《福建省縣域重點産業鏈發展白皮書(2024)》(以下簡稱《白皮書》)發佈。透過各類數據、案例,回答了縣域經濟發展時代之問。
在遼闊的八閩大地上,各地資源要素各不相同、産業發展各具特色,縣域發展需先錨定目標,方能踩足“油門”駛向“快車道”。
此前,我省認真研究、梳理確定縣域重點産業鏈164條,其中,確定1~2條重點産業鏈的縣域63個,確定3~4條的縣域20個。“福建建立起省市縣三級聯動工作機制,83個縣域已全部成立工作專班。圍繞重點産業鏈編制招商圖譜、精準招引上下游企業,促進各類資源和生産要素向縣域重點産業鏈集聚,構建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全省一盤棋’發展格局。”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説。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白皮書》提到,福建對全省83個縣域進行綜合分析,推動四類縣域精準定位、分類施策、差異化發展——
一類縣域産業能級提升、發展勢能增強,領航作用更加突出。涵蓋晉江市、蕉城區、長樂區等7個縣域,主要分佈于福州、泉州、寧德等沿海地區。確定了24條重點産業鏈,集中發展鋰電新能源、電子信息、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以及紡織鞋服、石油化工、食品、不銹鋼等傳統優勢産業。
二類縣域工業基礎較好,佈局更加合理,産業規模較大,創新水準提高,在眾多細分領域競爭力增強。涵蓋海滄區、翔安區、上杭縣等11個縣域,主要分佈在廈門、漳州、泉州等沿海地區。確定重點産業鏈27條,重點發展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汽車製造、石油化工、機械裝備、食品加工等産業,傳統優勢産業與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比例較均衡。
三類縣域産業發展方向更加清晰,發展潛能進一步釋放。涵蓋新羅區、三元區、福鼎市等46個縣域,縣域數量佔全省的55.4%。確定重點産業鏈87條,主要以機械裝備、冶金、食品、紡織鞋服、工藝美術、建材、竹木加工等傳統産業為主,部分縣域正積極佈局人工智慧、新型儲能、低空經濟、物聯網、新型顯示等産業新賽道。
四類縣域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二三産融合發展步伐加快。涵蓋寧化縣、光澤縣、清流縣等19個縣域,主要分佈在三明、南平、寧德等地市。確定重點産業鏈27條,主要以食品、竹木加工等傳統産業為主,部分縣域依託農林、礦産資源發展的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産業,一些中心城區發展旅遊、商貿、金融等。
拉高“長板”,打造“跳板”,一年多以來,福建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一座座小城“蝶變躍升”——
看,縣域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青拓特鋼&&組建省不銹鋼産業創新中心,成功軋製出目前世界上最薄的不銹鋼——0.015毫米超薄手撕鋼;明溪縣建立了“上海人才飛地”,實現了“研發在上海,生産在明溪”;
看,強企建鏈實現協同發展。寧德市蕉城區依託寧德時代吸引了80多家上下游企業落地,實現鋰電池産業85%以上的原材料就近配套和採購;光澤和浦城“牽手”構建聖農白羽肉雞産業鏈、長樂恒申集團在連江建立了申遠新材料産業園;
看,傳統優勢産業加快“智改數轉”步伐。福建實施“千員萬企”數字化診斷專項行動,累計診斷企業近9000家;長樂區打造AI花邊瑕疵檢測平臺,瑕疵識別準確率在95%以上,整體效率提升2到3倍;
看,縣域重點産業鏈發展載體正加強建設。晉安區打造了“工業上樓”光電産業園,“向上”要空間,容積率從1.7提升至3.0;借鑒倉山區打造的“精準匹配,倉山銳捷網路智慧製造都市工廠節地模式”,推動園區資源利用提質增效;
……
發展縣域經濟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往往需要全局和長遠的眼光,不斷地創新發展思路並勇於實踐。福建進一步細化集群牽引、鏈條串聯、龍頭帶動、專精突破、融合發展等五條路徑,奔赴更為燦爛的新征程。
加速強鏈建圈,創新集群治理模式、提升開放合作發展水準、佈局建設集群創新平臺,壯大塊狀規模,構建起共生共贏型産業合作新生態。如,依託現代紡織鞋服、積體電路、新型顯示、汽車製造、綠色石化、鋰電新能源等優勢産業集群,牽引帶動相關縣域重點産業鏈融入集群生態圈,壯大塊狀經濟規模,提升産業集群核心區和協同區産業能級,實現互利共贏等。
注重差異協同,培育壯大區域性産業鏈條、打造標準化産業發展載體、搭建産業鏈上下游信息共用平臺,加快聚鏈成群,持續培育壯大區域性産業鏈條。如,以福清市、連江縣、同安區、東山縣、詔安縣等縣域為重點依託,開發新産品、精深加工産品、功能食品和高價值産品,做大做強閩東南果蔬加工集聚區等。
推動串珠成鏈,強化以鏈帶片,壯大重點龍頭企業、構建“龍頭企業+配套企業”上下游協作體系、實行龍頭引領“鏈式改造”,增強輻射帶動效應。如,以寧德時代為龍頭,帶動福鼎市、屏南縣、霞浦縣、羅源縣等周邊縣域引進新型負極材料、銅箔、電子配件等鋰電配套産業,以及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特種車、電動船舶、儲能裝備等鋰電下游重點項目落地建設,拓展鋰電産業鏈生態圈。
突出獨特優勢,深化集群發展、做大集群範圍、夯實集群“基本盤”,實現化點成珠,分級分類培育特色産業集群。如,推動馬尾區用戶側新型儲能、龍文區石英鐘錶等16個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與先進製造業集群、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同頻共振、協同匹配、融通發展。
立足資源稟賦,堅持因地制宜,加快生態主體功能區建設、探索産業融合多元化發展新路、加強二産規模化牽引農業産業化、推動三産多元化帶動一二産擴張,促進一二産融合。如,以光澤縣、古田縣、建寧縣、政和縣、連城縣等縣域為重點依託,圍繞加快産品精深加工體系建設,推動原料向材料轉化、産業鏈中低端向高端跨越,以二産規模化牽引農業産業化,促進一産和二産融合。
各個縣域數千小城如同一條條奔騰的江河,萬流入海,匯聚起福建經濟波瀾壯闊的力量,彰顯出“弄潮搏浪正當時”的活力與韌性。(林霞)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