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級工資:何以激發磅薄潛力
福宗實業開展崗位練兵“比學趕超”技能競賽。
宋啟明團隊正在進行技術研發討論。
池海濤測量擠壓型材尺寸是否合格。
2024年5月,春倫集團能級工資集體協商現場。
宋啟明在海上風電現場。(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1月20日,福州工匠2022年度人物宋啟明高興地告訴記者,在過去的一年裏,其全年工資同比增長了約20%,原因是所在的福建永福電力設計股份有限公司當年實施了能級工資制度。
所謂能級工資制度,是指企業根據崗位評價因素、員工能力級別和工作績效考核來確認工資多少的工資制度。實施能級工資制度,是把職工技能等級、榮譽表彰、創新成果、學歷水準等不同能級轉換為不同的工資,解決産業工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激發廣大職工主動學技提技的內生動力,推動由“工”到“匠”的蝶變。近日,記者深入福州市相關企業進行了採訪。
去年12月,我省茶企春倫集團與職工簽署了一份能級工資《集體合同(草案)》,其中約定,“對通過技術等級評定職工給予獎勵,茶葉加工工、包裝工實行四級18檔的能級補貼方案,最高每月補貼1300元”“對於參加技能競賽和技術比武獲得名次的職工,按獲獎級別給予一次性配套獎勵,國家級獎勵10萬元”“保證每年工資增長幅度不低於10%,最低工資標準不低於福州市當年度最低工資標準的120%”。
這一條條可操作、可執行的能級工資標準,激起了職工對提高技能水準的熱情。
工資導向,尊重技能的價值
憑本事吃飯,是廣大勞動者的樸素願望。在福州,越來越多企業像春倫集團這樣,通過能級工資集體協商,以“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創新者多得”為導向,將能級工資制度落實到紙面上。
“我省先進製造業的發展,離不開一大批高技能人才,政策上應鼓勵企業開展自主評價並給高技能人才發放專項津貼。”福建祥鑫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祥鑫公司”)技術研發中心科研技術員黃禎榮説,近年來,我省陸續出臺針對高層次人才的政策補助,但偏重於高端科研人才引進,對於企業所需重點骨幹工程關鍵技術人才、關鍵技師人才等關注不足。為此,作為一名“90後”人大代表,他在去年1月召開的省兩會上呼籲,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引進和培養高技能人才。
祥鑫公司創建於2002年,現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福建省工業龍頭企業、省科技型企業、省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公司技術研發中心為省級技術研發中心、省新型研發機構,具備國內一流的輕質合金及複合材料自主研發能力。公司先後獲得授權專利216件,包括發明專利82件,技術實力突出。
早在2015年1月,公司就建立了技能人才八級崗位職級制,由學徒工、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特級技師、首席技師等組成,領跑了行業技能等級改革。7年後的2022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印發《關於健全完善新時代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制度的意見(試行)》,鼓勵處於所在領域領先地位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在原有五級技能等級評價的基礎上,往下補設學徒工,往上增設特級技師和首席技師,形成“新八級工”制度。
“新八級工”制度為産業工人的職業成長拓寬了通道,同時,由於技能水準是能級工資制度的重要能級之一,它也為能級工資制度的實施提供了基礎。祥鑫公司依此強化了技能價值導向,針對不同崗位及勞動特點,設置專業技術津貼、技術工人津貼、學歷補貼等專項津補貼項目;對關鍵技術崗位、關鍵工序和緊缺急需的技術工人,實行協議、項目工資或年薪,對崗位能手、技術標兵、緊缺急需高技能人才,實行特崗特薪等;對於高技能領軍人才,則十分靈活,可參照高級管理人員標準,也可協議薪酬或年薪,或者採用超額利潤分享、項目跟投、項目(崗位)分紅以及股權激勵等中長期激勵方式。
以公司技術研發中心主任池海濤為例。他在加入祥鑫公司之前,在一家小企業擔任技術員,受限于企業規模和管理模式,其技能提升和職業發展遇到了瓶頸。2019年,池海濤以人才引進方式加入祥鑫股份,負責公司新材料新産品開發和技術管理工作。公司實施的八級崗位職級制,激勵其參加各類培訓和技能競賽,迅速提升技能水準,他不僅掌握了新材料開發的前沿技術,還對優化生産流程有了深入理解和實踐,最終在2023年成功晉陞為冶金專業高級技師。受益於新八級工制度和公司的能級工資制度,其月薪從原先的1萬元增長到了3萬元。
在池海濤的帶領下,公司新材料新産品開發項目突飛猛進,多項技術指標達到行業領先水準,為公司贏得競爭優勢。2024年5月,他被推選為“福州工匠年度人物”。
數據顯示,自2023年4月到2024年底,祥鑫公司高級技師和特級技師的人數增長了30%,員工滿意度和忠誠度增強了,企業生産效率也提高了。
匯集動力,把“産效”激發起來
今年1月,在福建福宗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宗實業”)生産部B組組員們的工資條上,除了熟悉的基礎工資、績效工資、創新成果獎勵、加班費以外,還有一項名為“生産小組能級工資”的條目。得益於小組本月的優異表現,每位組員額外獲得400元小組獎勵。“如今,我的收入不再僅僅是我個人努力的結果,還與團隊共同努力息息相關。”組員劉新里説。
位於福建連江經濟開發區的福宗實業,成立於2002年,現有員工近500人,主要為國內外知名體育品牌生産運動鞋鞋底、鞋面等配套件,具備從“設計創新研發、精密模具設計”到“數控加工製造、自動化智慧化生産”的全行業一站式服務能力。
福宗實業實行的能級工資制度,將生産小組的整體表現作為能級,在職工工資中進行體現,不僅包括小組月度生産總值、小組生産能效值、客戶品質異常值、小組不良率數值、客戶交期延遲次數,還包含了環境、健康、安全、執行SOP每月檢查異常次數,以及培訓數、改善數、技能比賽月度執行次數、專利、創新數等8大項目,全面考量員工勞動、成本控制、品質提升、客戶滿意度、企業競爭力等因素。
“對於每個項目,達到什麼標準,給予多少獎勵,我們進行了激烈的討論。”回憶2023年4月1日召開的能級工資集體協商會議的場景,福宗實業工會主席毛新城深有感觸。會前,企業工會通過前期調研、員工座談、個別交流等形式,收集並匯總職工訴求,總結歸納了6個協商議題,提交給企業方。在集體協商會議上,企業方代表對此一一答覆。
在討論“優化晉陞程式及崗位技能工資協商”這一議題時,雙方圍繞職工業務考核標準、不同等級崗位補貼標準討論得非常激烈。企業方認為根據現有人員配置計算,在崗位技能補貼上一年需要多支出30多萬元,且每個等級的補助標準差距較大,可能會造成已達崗位晉陞標準但尚未晉陞的職工心理落差。對此,職工方給出了按照工作年齡進行優化的方案。雙方擺事實、講道理,據理力爭。
“我們不是在爭補貼,而是在爭公平。”職工方代表楊大姐説。早在2020年以前,她與丈夫一起在公司工作,也算是老員工了。她認為,公司應充分考慮員工服務時間的長短,鼓勵他們長期穩定地為企業工作,與公司發展共生共榮。
經過兩輪耐心細緻談判,雙方代表在充分協商的基礎上,互相理解、求同存異,最終簽訂了《福建福宗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工資專項集體合同草案》,並於當月召開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集體合同》規定,除了施行生産小組能級工資,還將職工基本工資從1960元上調到2100元,對評先爭優、創新成果進行獎勵,實施職稱津貼、技能津貼和學歷提升津貼等,並確定了相應標準。
能級工資激發了職工活力。實施一年半以來,共有15人次獲創新成果獎勵,12名職工享受職稱津貼,6名員工通過自學提升學歷。
毛新城感慨地説,能級工資實施後,職工生産積極性顯著提升,整體技術水準和企業生産效率都有了明顯進步。公司內部互幫互助氛圍日漸濃厚,團隊凝聚力也得到了極大的增強。在生産車間裏,生産小組組員群策群力,改進、優化流程,解決個別環節存在的浪費、低效等問題,實現了生産能效值大幅提升,車間敗品率下降1.5%,毛利增加400多萬元。2023年以來,福宗實業新增7項國家級專利,50余項技術創新成果。
獎勵創新,令科技動能澎湃
2023年7月,第七屆全國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評選在北京揭曉,由福建永福電力設計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福股份”)宋啟明作為第一完成人的《台灣海峽大型海上風電場工程關鍵技術及應用》,獲評三等獎,是福建省唯一上榜項目,該成果還榮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在這背後,傾注了宋啟明及其團隊的智慧與心血,也離不開永福股份“以能評級、以級定薪、以績獎罰、易崗易薪”能級工資的激勵作用。
2022年初,永福股份啟動薪酬與職業發展體系改革項目,聚焦“新職工佔比大,骨幹力量缺乏”的狀況,開展需求調研、數據測算及方案制定,初步擬定《職業發展通道優化方案》和《薪酬體系改革方案》,先後召開職工座談會、研討會50余場,企業工會積極發動職工參與,提出有效建議上百條,兩項改革方案幾易其稿……
2023年初,永福股份召開了集體協商會議,職企雙方就兩項方案達成了一致意見,經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簽署《永福股份“能級工資”專項集體合同》,在能級工資中加入了創新成果獎勵(針對發明專利、科研創新等的獎勵)、創新競賽獎勵(針對各類創新競賽,獲得國家優秀職工技術創新成果、省“五小”創新大賽等比賽榮譽的團隊,均有額外的獎金鼓勵)、創新項目獎勵(具有創新性的項目建議,若被公司採納,將根據項目實際效益給予相應獎勵)、創新人才培養獎勵(提供更多的培訓、晉陞機會),切實將包括EPC項目獎、科技獎勵、榮譽獎勵等在內的專項獎勵落實在紙面上。
“能級工資讓職工的小發明、小建議、小設計、小創造都有獎勵,更有價值。”1月21日,永福股份工會主席盧慶議介紹,自開展能級工資集體協商以來,公司對勇於創新、貢獻突出的優秀團隊和個人,發放了創新成果、競賽和項目獎勵。去年年初,獎勵上一年度優秀團隊與個人近90萬元。“今年的獎勵還在統計中,可能近70萬元。”
去年1月,宋啟明帶著《複合型嵌岩單樁和創新型吸力樁導管架基礎技術方案》,參加福建省百萬職工“五小”創新大賽成果展示會。這一方案包含了海上風電領域多項職工“五小”發明,共有41名職工因此獲得創新獎勵。對於企業來説,單颱風機安裝成本節約1000多萬元。
10多年來,宋啟明先後獲得國家級、省部級、市級、行業級榮譽20余項,累計獲得專利超過40項,主編行業標準7項,參編10多項。近年來,受益於永福股份的能級工資制度和人才發展機制,宋啟明深刻感受到個人進步、團隊提升與企業發展、技術革新之間相輔相成的聯繫。
2022年,宋啟明帶領團隊獲得福建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個人從事業部副總經理,晉陞成為公司副總工程師助理;2023年他成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並通過正高級工程師職稱,團隊成果獲得第七屆全國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三等獎;同年,宋啟明被公司聘為副總工程師,分管新能源(風電)業務。
中國海上風電事業,在世界上從追趕到領跑只用了11年。受益於宋啟明及其團隊的技術優勢和成果,永福股份中標海上風電總容量超過5500MW,合同金額超過10億元,實現利潤超過2億元,創新成果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記者 莊嚴 通訊員 林瀅)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