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大力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全鏈條信息化智慧化數字化審批
一、改革背景
近年來,莆田市以“項目全覆蓋、業務全流程、數據全歸集”為目標,聚焦項目審批過程中的“堵點、難點、痛點”,通過申報平臺一體化、套餐分類智慧化、存量材料數字化,深入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實現“全生命週期”服務,推動項目更快落地、開工、投産,進一步提升莆田的城市競爭力和吸引力,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展現更大作為。
二、主要做法
(一)打造平臺“一張圖”,實時監測異常行為,破解項目審批“堵點”。
通過健全工程建設項目聯審機制,與全市“一張圖”系統深度融合,將20個部門的64項審批業務的相關節點設置自動監察規則和企業申訴反饋功能全流程納入實時監察節點,打造“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一網整合、過程監管”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統一審批流程,實現一口受理、全程網辦,有力監測破解反覆退補件、重復發起特殊環節、超短時間辦結和體外迴圈等異常審批行為等項目審批“堵點”。
(二)深化“自己‘批’網上辦”模式,智慧分類項目審批整合套餐,突破流程選擇“難點”。
深化全國首創的“自己‘批’網上辦”審批服務模式應用,實行“開卷式”審批和智慧申報指引,利用項目信息邏輯判斷,推行智慧場景式引導,分階段自動生成工程建設項目房建、市政、交通、水利等全類型64個審批服務事項的項目專屬流程圖。針對性區分項目必辦事項和待定事項,輔助企業快速確定審批流程、事項清單、材料清單,實現“一個項目一張審批流程圖、一個項目一份審批事項清單”,進一步方便申請人快速找到屬於自己的“套餐”,降低項目審批人員與報建人員的溝通成本。
(三)強化數字賦能,無感復用存量材料,消除線上申報“痛點”。
加強審批全過程信息共用,完成和省投資項目線上審批監管平臺、省統一社會用戶實名認證平臺、省企業數字證書和電子簽章服務平臺等14個省級系統,莆田市電子證照綜合管理系統、莆田市標準事項管理系統等市級10個系統對接,實現網際網路用戶統一認證、跨省電子印章互認、審批事項數據同源、電子可信文件復用、項目信息數據共用。進一步優化可信文件調用模式,打造企業“一鍵申報”模式,整合企業提供申請材料環節的上傳材料、調用電子證照、調取仲介成果功能,實現項目申請材料一鍵提交,同步分類歸檔,並在後續事項辦理時自動關聯無感調用,提高申請材料復用率。推行工程建設項目從勘察、設計、施工到竣工驗收全過程數字化圖紙閉環管理。在施工許可手續辦理階段,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合格書、電子施工合同、中標通知書等70%以上申報材料可以通過電子證照共用和跨系統調用獲取。
三、取得成效
通過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的持續改進完善,有效解決了審批環節多、部門多、時間長,以及審批尺度鬆緊不一、標準參差不齊、工作人員自由裁量權大等問題。自系統運作以來,全市共登記建設項目6910個,累計辦理事項12394件次,切實提升了企業和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一)審批服務效能有效提升。改革實施後,全市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事項較改革前壓縮45%,審批時限壓縮了60%以上。按照“細化分類、明確事項、壓縮時限”的要求,政府投資項目、社會投資項目、帶方案出讓用地項目審批時限壓縮至62、44、35個工作日,小型社會投資項目減至35個工作日以內,水利工程、交通工程2種項目工程審批時限壓縮至45、60個工作日內。對小型低風險社會投資工程建設項目實施針對性審批改革,全流程審批時間不超過16個工作日,實行施工許可證開工條件告知承諾制,相比以往,申請材料可減少7項,減少70%,審批時間縮短2.5天,縮短83.3%。
(二)工程規劃許可審圖效率有效提升。建設智慧審圖系統,整合技術服務系統、指標核算軟體系統,銜接用途管制系統、多測合一系統,把規劃設計、審批管理及規劃信息建庫三個環節銜接起來,以機審輔助人審,實現智慧化“電子輔助審查”,提高技術審查工作的公開透明度,降低審查人員與報建人員的溝通成本。2021年11月份運作以來,全市共受理271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工程建設許可審批時限諾時限由12個工作日壓縮至7個工作日。2022年第二季度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核發用時4天,居全省第二。
(三)項目落地開工速度有效提升。從具體項目來看,“湖心·正榮府”項目,從投資項目備案到取得施工許可開工,全流程跨度用時約51天;“大唐毓秀世家”安居型商品房項目,從2020年10月21日拿地到2020年12月16日施工許可證核發、項目開工,全流程跨度用時僅用了41天;“涵江保利堂悅”項目從2020年10月30日拿地到2020年12月31日施工許可證核發、項目開工,全流程跨度用時45天,項目落地速度大幅提升。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