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莆田市探索數字化註冊審批新路徑

2025-01-24 16:16
| | | |

  一、背景情況

  近年來,各地大力推行跨省通辦、全域通辦等改革舉措,民營企業異地辦事越來越便捷。但由於時空限制,異地辦事速度,尤其是領照便利性與本地辦事還有較大的差距。為此,莆田市市場監管局以數字化賦能,在全市推行註冊登記“數字化全域通辦”改革,實現營業執照“馬上辦”“智慧辦”“當場辦”,激發了民營經濟創業熱情。今年前5月全市新登記企業22489戶、增長27.81%,增長率位居全省第1位。

  二、主要做法

  (一)“一窗”辦到底,群眾辦事不“跑腿”。針對註冊登記受屬地管轄規則限制,導致群眾跑腿次數多、辦事時間長等問題,莆田探索一個窗口服務改革,運用電子化信息手段,打破地域和層級管轄限制,持續提升註冊效率。一方面,“線上+線下”齊發力。依託“全市一張圖”平臺,將“全域通辦”的辦件結果上傳至雲端,探索一個窗口全流程辦理,滿足全市跨層級、跨地域、跨部門數據共用交換需求。通過“福建省網上辦事大廳”審批系統,企業線上提交審批材料後,線下可就近選擇全市任何一個窗口領取營業執照,實現“立等可取”。同時,成立企業開辦代辦服務隊,專人負責跨部門統籌協調和全程免費代辦服務,實現“企業開辦”變為“政府幫辦”。另一方面,推行整合式服務。推出企業開辦等“一件事”套餐服務,企業在辦理營業執照時,可同時申請辦理印章刻製、稅務申領發票、銀行開戶預約、醫社保信息採集、水電氣網預約辦理等相關手續,實現“一站式”辦理。

  (二)“一號”破壁壘,群眾辦事不“卡殼”。針對市場監管登記部門審批賬號許可權有限、審批信息無法共用,導致各縣(區)許可審批“各自為戰”,審批效率低等問題,莆田探索審批服務模式改革,優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一方面,統一審批許可權。為全市市場監管登記部門開通“全域通辦”業務辦理賬號,專門用於辦理業務核準、打照,實現註冊登記信息的全市跨區跨級共用共用。另一方面,規範辦事標準。制定行政審批服務事項標準化目錄清單,統一規範材料提交、時限承諾等內容,確保同一事項在各級窗口無差別同標準辦理,同時對外公開審批審查要點及文書格式,降低權力尋租空間,推動註冊登記更透明、更規範。

  (三)“一章”通全域,審批服務不“推諉”。針對各市場監管登記部門審批公章不同,異地登記部門無法直接列印蓋有轄區登記部門公章的營業執照,導致審管不同步、辦事成本高等問題,莆田探索公章管理機制改革,推行公章統一管理、互通互認,提升群眾辦事體驗和滿意度。一方面,統一審批印章。由市市場監管局統一刻製8個“莆田市市場監督管理系統全域通辦審批專用章”,市局及各縣(區)局、分局各領用一個,代替各窗口原審批章,用於“全域通辦”業務辦理,可直接加蓋在營業執照上,破解原先“全域通辦”由於公章不同、跨區跨級發照難的問題,做到全市“一枚印章管審批”,並向全社會公佈“全域通辦審批專用章”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厘清監管職責。明確行政司法管轄職責,行政相對人對“全域通辦”登記事項提起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的,由所轄登記機關具體負責,以所轄登記機關的名義依法履行法定職責。

  三、取得成效

  (一)便利了企業群眾。改革後,辦事環節由4個減少到3個,辦事時間由7天減少到1天,進一步便利了企業群眾,全域通辦辦件量佔總辦件量的32.03%,新模式得到群眾的廣泛認可。

  (二)提高了登記效率。改革推行規範文本,審批人員只需對要點進行審查,亦大幅提高了審批速度,平均每件審批時長由原先的10分鐘減少到3分鐘,審批速度提高了3倍多。

  (三)規範了登記行為。改革後,在審批平臺上公開共用辦件的流程及數據,加強了內部監督,規範了權力運作,促進註冊登記更透明、更規範。

來源: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網站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