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分奪秒“追陽斷鏈”
混管“追陽”,是在發現多人混檢結果異常之時,對該混採試管的所有受試者進行單採復核,精準找出陽性患者。
這是疫情防控中至關重要的一環,核心要義只有一個字:快!
10月下旬,福建部分地市發生本土局部聚集性疫情,省會福州疫情形勢比較複雜。
面對疫情,福建堅決落實“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嚴格執行第九版防控方案要求,省、市兩級高效聯動,爭分奪秒“追陽斷鏈”。
福州6小時全鏈條“追陽”
11月5日淩晨2時許,福州市疫情防控指揮部混管追陽組工作現場,刺耳警報聲突然響起,出現陽性病例!
“是混採還是單採陽性?”“混採!”
話音剛落,調度立即展開。混管追陽組執行副組長、福州市政府辦公廳副主任陳斌濤連發數聲指令。旋即,電話鈴聲、工作人員嘶啞的嗓音與鍵盤敲擊聲交織入耳。
“你好,你們區××號管‘10混1’查出陽性,請儘快安排人員對混管所有人員進行管控,做好到府二次採樣及送檢,如果遇到什麼問題,及時保持溝通。”前後不過一兩分鐘,核酸異常所在區縣對接人就接到混管追陽組成員陳武的來電。
陳武,省疾控中心應急處置與疫情管理所副所長,其所在的混管追陽組內,成員們來自省、福州市、鼓樓區三級疾控中心。“追陽”的指令不定時發出,成員們24小時值守崗位,隨時待命,接令即行,哪有混管異常就追到哪。“早一分鐘鎖定陽性人員並管控起來,就能讓周邊群眾遠離風險,所以我們分秒必爭、信息秒回、電話秒接。”成員左海強説。
陽性混管涉及人員跨區域分佈,基層管控、採樣、檢測等力量超負荷。追陽效率如何保證?
本次疫情發生後,省公安廳、衛健委、通管局、大數據公司等單位調派專業力量,支撐屬地精準找人。福州市成立混管追陽組,抽調政府辦公廳、衛健委、交通運輸局、疾控中心、金控集團精幹力量集中辦公,統籌所有核酸檢測陽性混管結果的處置工作,迅速調度、督促、指導完成信息流轉、混採陽性的單採復核追蹤工作。
為了全面提升效率,福州市組織計程車、數百名檢測人員組成攻堅分隊,通過實時數據系統精準掌握管控、採樣、送檢、復核等環節的進展。若發現進度異常,隨時向相關縣區增派力量。還進一步優化流程、完善機制,通過信息平臺共用、組建採樣攻堅小分隊、專人護送等措施,實現30分鐘內叫停落位、到府採樣、送達檢測單位。
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福州市疏導定點追陽檢測醫院任務量,空出其他核酸管檢測能力,專門承擔“追陽管”的檢測任務。目前,已實現在6個小時內完成落位、管控、採樣、送檢、出結果全鏈條“追陽”,做到日結日清。
省市區縣高效聯動提供強助攻
“各地‘三公(工)一大’專班請注意,這裡是省專班,陽性人員的潛在風險人員信息已推送,請立即報告本地指揮部,組織開展排查……”10月24日淩晨3時許,省公安廳情報指揮中心三級警長張旭強發現初篩陽性人員近日乘坐火車,立即排查出潛在風險人員,緊急電臺調度各地專班排查管控。
從指令發出到落地找人、賦碼管控,全流程用時同樣不到6小時。
在“追陽”任務中,最緊急的是時間,最寶貴的也是時間。福建採取線上流調溯源與現場排查相結合的方式,統籌來自省市區縣各級疾控流調人員,組成7支流調小組,分別派駐在福州市鼓樓區、臺江區、晉安區、倉山區、馬尾區、閩侯縣、永泰縣,每個流調小組均配備一支線下流調隊伍實地開展工作,運用“三公(工)一大”工作機制,按照一病例一包乾、一場所一專班的方式開展流調、區域協查、疫點判定等工作。
流調隊同時還建立省市會商機制、市級統籌調配機制、省級專家巡迴指導等工作機制,加強省市融合、與公安密切配合提升活動軌跡、一人一檔等信息的推送效率。省疾控中心的專家指導組與福州市、各區相關人員一同多次深入現場調查,開展現場督導,指導當地疫情防控及劃分風險區。
全速“追陽”的背後,還有一個為阻斷疫情提供決策參考的“最強大腦”。每天,省、市疾控中心疫情分析研判組都會梳理初篩陽性者的時間、空間、人群分佈以及活動軌跡,繪製傳播鏈圖,及時開展疫情研判分析、做好趨勢研判,為落實科學、精準防控提供專業建議。
“追陽”組的成員們,人手一份《混管“追陽”工作流程圖》。圖中是他們分析破解“追陽”各環節堵點、痛點的經驗總結,也是他們對“更快更準更全”的擔當態度。他們表示,“追陽斷鏈”任務雖然緊急危險,但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並肩作戰,一定儘快實現社會面清零。(記者 儲白珊 通訊員 林竹 張傑)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