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

2022-11-21 12:22
| | | |

  當代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續和發展,中華民族創造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也一定能夠創造出中華文化新的輝煌。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作出重要部署,強調要“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中國共産黨人立足五千多年中華文明,依託中國生動實踐,堅持胸懷天下,主動承擔起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時代責任。

  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

  中華文化立場是中華文明的根本立足點,是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和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基石。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就是要紮根中國,延續血脈,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強大的文化定力提煉展示中華文明蘊含的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獨特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中華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積澱了最深沉、最深厚、最深刻的思想精華和智慧結晶,是滋養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不竭源泉。堅定歷史自信,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為中華民族提供了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致使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直至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為尋求救國救民道路的先驅們提供了方向。中國共産黨從成立之日起,便將馬克思主義確立為指導思想,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僅讓馬克思主義在中華大地深深紮根,而且讓中華文明煥發出更為強大的生機活力。中華文明穿越五千年歲月而歷久彌新,離不開世世代代中華兒女的創造傳承。在百年奮鬥歷程中,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人民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主題,在接續奮鬥中書寫了中華民族新的輝煌,激活了中華文明更為強大的生命力。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必須以更為強烈的歷史自覺和主動精神,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提升中華文明的影響力和感召力,讓中華民族以更加自信和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用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用中國之治、中國之路、中國之理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是增進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的關鍵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昇華中國理論。”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推動中國實踐取得矚目成就的根本遵循,自覺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以及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來研究和解決中國實踐中的問題,並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加快構建具有理論説服力和實踐感染力的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的根本要求。

  以文載道、以文傳聲、以文化人,新時代新征程要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必須向世界闡明、分享和推介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中國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産黨通過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這條道路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摒棄了以戰爭、殖民、掠奪等方式實現現代化的老路,為人類探索了一條和平通往現代化的光明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中國道路、理論、制度的深層次表現,彰顯出獨特的中國精神、中國擔當和中國力量,提升了中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和塑造力。在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用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傳播中國好聲音,讓世界讀懂中國、讀懂中國人民、讀懂中國共産黨、讀懂中華民族,向世界展示一個文明大國、負責任大國的真實形象,是當務之急,也是必然之舉。

  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

  增強國際傳播能力是中國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關鍵時期構建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的必然要求。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關注當今國際傳播格局和中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提出要構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戰略傳播體系,著力提高國際傳播影響力、中華文化感召力、中國形象親和力、中國話語説服力、國際輿論引導力。

  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關鍵是要解決“傳播什麼”“怎麼傳播”“由誰傳播”的問題,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在傳播內容的選擇上,一方面要宣介歷史的中國,講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的故事;另一方面要宣介中國今天的偉大成就和文明成果,講好中國共産黨治國理政、中國人民奮鬥圓夢、中國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等故事,讓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在傳播方式的選擇上,要採用面對不同國家、不同區域、不同群體受眾的精準傳播方式,廣泛運用各類融媒體手段和平臺,靈活運用全球化表達、區域化表達、分眾化表達等策略,採取多點、多向、互動傳播方法,全面提升傳播效能。在傳播主體方面,要創新中央媒體和地方媒體的協同機制,推動政府、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民間組織等多元化的主體形成合力。在具體措施上,一是著力培養國際傳播高素質人才,建強專門人才隊伍,打造國際傳播高端智庫;二是引導和推動多元主體特別是媒體從業者、文體藝從業者、跨文化從業者主動參與國際傳播,提升各類傳播人員的素養;三是轉變對外傳播理念,鼓勵海外媒體以客觀、公正、全面的態度宣介中國,鼓勵世界各國政府、社會組織和人民群體講述中國故事,拓寬世界了解中國的渠道,壯大海外知華友華“朋友圈”。新時代新征程構建多主體、立體式的大外宣格局,推進國際傳播工作體制機制創新,對於提升中國的國際話語權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文明多樣性是人類進步的不竭動力,不同文明交流互鑒是各國人民共同願望。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要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指出,“每種文明都有其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都是人類的精神瑰寶”,“意識形態、社會制度、發展模式的差異,不應成為人類文明交流的障礙,更不能成為相互對抗的理由”,“要樹立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

  中華文明以海納百川、開放包容而聞名於世,從歷史上的佛教東傳、儒釋道融合、西學東漸,到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再到改革開放以來高水準對外開放,始終與世界不同文明保持著互融互通的關係而不斷煥發新的生命力。中華文明所蘊含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和萬邦的國際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人心和善的道德觀以及以和為貴,與人為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理念,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智慧源泉,已超越國界,成為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中華文明走向世界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構建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的文化“走出去”新格局,通過廣泛的文化交流合作、文化對外傳播、文化貿易投資,進一步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為我國改革發展穩定營造有利外部輿論環境,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韓美群)

  (作者係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地質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附件:

政府文件全真版:

溫馨提示: 請使用OFD閱讀軟體瀏覽源文件,如未安裝點擊下載

來源:光明日報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返回頂部